半月談透視「懟」字裡的社會百態:合理表達憤怒的姿態

2020-12-22 澎湃新聞

2017年度熱詞,「懟」字當之無愧。這個幾乎已入土為安的歷史詞彙,一夜之間就火了起來。一言不合就開「懟」,是現代人戾氣重、太衝動嗎?從「懟」的姿勢和情緒來看,好像並不是那麼回事。「我只是想合理地表達憤怒」「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成為當下很多人的處世哲學。

從怨氣十足到據理力爭

《說文》曰:「懟,怨也。」語言學家說,「懟」字在清代之後的書面文獻中就很鮮見了,因此對於現代人來說,把「懟」歸為歷史詞彙、文言詞彙都不為過。如果硬要說有什麼能流傳至今的「怨懟」,大概關漢卿元雜劇《竇娥冤》中女主角的那一段「懟天懟地」能算一個。

如今,「懟」這個泛動作性文字,屢上微博、微信關鍵詞排行榜,好像什麼熱門事件都能跟「懟」扯上關係。2017年1月,微博上包含「懟」的話題達122個,閱讀量最高的接近2.5億,在百度搜索有關「懟」的新聞,累計超過1.7億。

經過網絡語境的薰陶,「懟」的意思已與最初大不相同。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研究員顏旭說,今天我們對「懟」的理解,可以是批評、斥責,在一些地區方言裡,也有捅、捶、搡、擠兌、衝撞的意思。

宮鬥劇巔峰之作《甄嬛傳》中,眉莊「懟斥」安陵容,被網民譽為「手撕白蓮花虛假面具」之經典,用在當今職場、商場、情場居然都十分妥帖:「無能是小,若是心術不正,挑撥是非,壞了德行,那才是大事。」「大家相識一場,有什麼話當面說也就罷了,又何必欲擒故縱,步步為營。也太辛苦了些!」

《戰狼2》叫好又叫座,主角光環卻遭質疑。吳京怒懟輿論的那段話,點擊量秒上10萬:「可能就是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負慣了吧,就覺得中國人不能強,我就是懟這個,我就懟。即使有些人反感我這個,我也懟。」

「懟」字的兩張臉

「懟」,看似簡單,卻能解釋當下許多衝突的狀態。「心」的「相對」,那是一種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懟」,單個字直搗黃龍,情緒十分飽滿。就字形來看,和「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藺偉認為,值得注意的是,「懟」這個詞所體現出的攻擊性或較勁的意義在不同語境下會呈現不同的感情色彩。當雙方處於嚴重的敵對立場時,「懟」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甚至伴隨肢體衝突。

這種「懟」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黑幫電影裡看看也就算了,在現實規則秩序下以身試法,大可不必。法國導演呂克·貝松有部動作喜劇電影叫《別惹我》,講述了一個因證人保護計劃而遷居諾曼第的黑手党家庭,在平靜的法國小鎮上躲避追殺,卻依然改不掉用黑幫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的故事。如今看來,電影想表達的,就是一種「懟」的習性和人生態度。

當雙方立場並不構成嚴重對立甚至關係較好時,「懟」的攻擊性較小,甚至很多時候是一種無傷大雅的輕鬆、友愛互動,這就為其進入年輕人主導的網絡交際系統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懟」在一起產生的各種詞組配搭成口頭禪,多數年輕人的手機收藏夾裡,都有幾個經典的「懟人」表情包。「就喜歡你看不慣又幹不掉我的樣子」「看在你醜的份上,就當你是對的吧」,還有人用英文、日文來助陣。

有受訪對象說,雖然自己不擅長「懟人」,卻十分喜歡看別人「互懟」。那些霸氣側漏、幽默機智的鬥嘴,讓人覺得爽、過癮、舒暢。會「懟人」,漸漸成了一種情商高的表現。

明哲保身不如「瀟灑懟一回」

社會學家認為,「懟」作為一個從方言中演變而來的流行語,有代替網絡用語「撕」「掐」的趨勢,「懟得好」比「罵得兇」更有話語權,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進步。

最近,有網友發布了一段在上海地鐵上拍攝的視頻:一名男子在車廂內隨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評教育。豈料,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結果引起眾人怒懟。發生在杭州的一幕與此類似。清晨,一位頭髮花白的大爺義正詞嚴地怒懟在西湖中遊泳的男子,該男子還很不服氣,百般狡辯,引起路人義憤。

網評人「竺子」說,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語境中,向來有明哲保身的哲學。不少人的人生軌跡,都會經歷從「初生牛犢不怕虎」到「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演變。我們不否認,這種處世哲學與行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發展到極致,則未免顯得平庸。

當「懟」作為一種維護正確價值觀、明確底線、合理表達憤怒的姿態出現在年輕人中時,不失為一種個性的張揚。自習室裡,你想看書總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覺偏有人開著音響打遊戲……網民「柴爾德」覺得,遇到這樣的事情,「該炸就要炸,該懟絕不慫」。

比起發個朋友圈抱怨一下,當下的部分年輕人更信奉「機智懟回去,瀟灑懟一回」,認為這更有利於解決問題、糾正錯誤。「知乎」網民「simple」說:「懟完幾次,生活明顯不一樣了。思考懟和不懟的結果哪個能讓你現在和以後更舒服,後果你能接受,承擔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懟吧。」

(原題為《2017年度熱詞?「懟」字裡的社會百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精煉呈現時代脈動社會發展趨勢 年度網絡熱詞見證生活百態
    通過這些流行語,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地感知2019年8.54億中國網民的集體回憶和生活百態。呈現中國脈動的聚光燈入選年度榜單的流行語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政治經濟熱點現象的關鍵詞,一類是網絡流行文化的熱點詞。既精煉地呈現出時代脈動和社會紋理,又形象地描畫了中國網民表情及生活狀態。
  • 年度網絡熱詞見證生活百態 精煉呈現時代脈動和社會發展趨勢
    通過這些流行語,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地感知2019年8.54億中國網民的集體回憶和生活百態。 呈現中國脈動的聚光燈 入選年度榜單的流行語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政治經濟熱點現象的關鍵詞,一類是網絡流行文化的熱點詞。既精煉地呈現出時代脈動和社會紋理,又形象地描畫了中國網民表情及生活狀態。
  • 如何用英文合理表達「憤怒」? 我的涵養在憤怒之前已經用完了!
    君不見兩方以微博平臺為戰場,手中鍵盤為武器,叮叮噹噹電光交錯,閃轉騰挪中竟都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每一個方塊字都化為手中無情的子彈,一梭子一梭子打在「敵人」的身上。雙方有來有回,看得是旁邊的吃瓜群眾們大眼瞪小眼。 「雖然我不知道你們在說什麼,但感覺好厲害的樣子。」
  • 年度網絡熱詞見證生活百態
    通過這些流行語,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地感知2019年8.54億中國網民的集體回憶和生活百態。呈現中國脈動的聚光燈入選年度榜單的流行語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政治經濟熱點現象的關鍵詞,一類是網絡流行文化的熱點詞。既精煉地呈現出時代脈動和社會紋理,又形象地描畫了中國網民表情及生活狀態。
  • 「表達憤怒」不等於「憤怒表達」
    然而心理學家認為,被壓制的憤怒背後,往往有著更為糾纏複雜的情緒和期待,或許是將憤怒指向內在,形成抑鬱;或許是犧牲自我,卻想要佔領道德制高點的傲慢。其實,表達憤怒不可怕,怕就怕自己沒有察覺。我們需要對憤怒有自我覺察,允許憤怒像其他情緒一樣流動。因為任何一種情緒都沒辦法被壓抑,所有被壓抑的情緒終將捲土重來。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合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呢?
  • 半月談|優雅地罵,罵人軟體洗白嘴臭?
    網絡罵戰一言不慎就會被刪帖封號,罵人軟體踩著紅線跳舞,生成的內容避開會被「和諧」掉的網絡敏感詞,為想表達憤怒情緒又充滿求生欲的網友披上一層保護衣。有知乎網友說:「罵人軟體的文字的確不能完整表達出抵制者的情緒,求生欲很強,可它也保護了抵制者不被舉報炸號。」
  • 《計程車》用計程車上的不同乘客視角去看待伊朗社會下的眾生百態
    《計程車》偽紀錄片是對紀錄片、故事片的解構與重構,是利用這兩種電影形式最大化的手段來表達現實訴求的精明做法。全片很短,賈法巧妙的重新描述伊朗社會,拋出問題,把答案留給觀眾,在描述的過程中,整個世界更加清晰。
  • 同艙男子抱怨孩子哭鬧被寶媽回懟,憤怒回應:你跳下去啊
    帶娃上飛機在當今社會上一直是飽受爭議的話題,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寶媽帶娃坐飛機感到頭疼欲裂,不知道有多少同乘航班的人對小孩子哭鬧欲哭無淚,對於這個話題輿論一直分成兩個陣營:「寶媽方」以及「同航班方」,而11月13日,一飛往上海的航班上,抱怨哭鬧的男子與憤懣回懟的寶媽似乎將這一矛盾更加放大化了!遭遇回懟的男子甚至怒吼道:你跳下去啊!這是什麼情況呢?
  • 郭艾倫13個字表達不滿的原因
    文/水清清 北京時間1月7日,遼寧124-87戰勝山西的比賽後,郭艾倫社交平臺用13個字表達不滿,至於對象,結合比賽過程,可以推測是對裁判,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不滿呢?
  • 胡風思想與社會人生百態
    以其鶴立群雄的傑出亮光,照亮了一代人的精神百態。最終被折磨成一位在中國現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悲劇人物,一生波瀾壯闊,令人唏噓不已。青年時,去日本留學,由於參加日本共產黨並組織反戰團體而被日本當局驅逐出境;中年時,時逢中國抗戰時期,在上海和重慶主編多種刊物,創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七月」流派。
  • 《詩經》裡的"懟"什麼意思
    每年網絡上都會出現新的流行熱門詞,「懟」字作為一個新的熱門詞,其使用率在近一段時間不斷飆升。網上甚至出現了懟人表情包。在《咬文嚼字》中,語言文字領域的專家就該字的突然升溫,作了一番追根溯源的解釋。據了解,這個「懟」字的突然走紅,是因為湖南衛視一檔綜藝節目《真正男子漢》。
  • 《朝花夕拾》中的社會百態
    點擊上角藍字關注我。《朝花夕拾》中的社會百態投稿人:騏驥眾所周知,《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作品,1926年9月18日成書,據說,魯迅在《故事新編 序言》中說,寫作《朝花夕拾》是」一個人住在廈門的石屋裡,對著大海,翻著古書,四處無生人氣,心裡空洞洞的時候」在朝花夕拾中
  • 你對憤怒可能有誤解:被憤怒不是你的錯
    在一個系統裡,憤怒會自動從較強的一方流向較弱的一方,如此你就可以理解了吳恪之對孫弈秋的憤怒了。 在綜合四組,吳恪之是組長,孫弈秋是實習生,而且是走後門來的。非常清晰,在這個組合裡,吳恪之是較強的一方,孫弈秋是較弱的一方。
  • 過於自謙,姿態低到塵埃裡的一句話了解下
    過於自謙,姿態低到塵埃裡的一句話了解下時間:2020-04-28 14:38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不配什麼意思什麼梗? 過於自謙,姿態低到塵埃裡的一句話了解下 過於自謙,姿態低到塵埃裡的一句話。 隱含的前半句你配嗎出自網紅藥水哥。
  • 《咬文嚼字》剖析熱詞:《詩經》裡的"懟"什麼意思
    原標題:最新一期《咬文嚼字》剖析當下熱詞的語義拓展   每年網絡上都會出現新的流行熱門詞語,「懟」字作為一個新的熱門詞,其使用率在近一段時間不斷飆升。網上甚至出現了懟人表情包。在最新一期《咬文嚼字》 中,語言文字領域的專家就該字的突然升溫,作了一番追根溯源的解釋。
  • 半月談|「茶藝」被玩壞,亞文化越界衝擊
    「茶藝」被玩壞,亞文化越界衝擊半月談記者 張璇 李平妝容的痕跡要輕,表情清純卻要略帶心機,穿著要少但不色情……時下,社交網絡上正颳起一股「茶藝照」風潮,這種遊移於色情邊緣的「茶藝照」盛行背後,是有人或跟風好玩,或博取流量,或引異性關注。
  • 半月談|精準二字,是脫貧之戰的寶貴遺產
    精準二字,是脫貧之戰的寶貴遺產半月談評論員 字強2020年底,中國脫貧攻堅迎來全面收官。即將迎來全面勝利的脫貧之戰,將給我們留下怎樣的遺產?精準二字,迅速成為各地脫貧攻堅工作的著力點。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最明顯體現於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基於此,精準扶貧思想仍然是全黨全國今後一個時期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 漲知識|流行的「懟」字應讀第四聲,正確的寫法應該是「㨃」
    當年,它是毫無爭議的年度熱詞之一,這個字就是——懟。本文圖均為 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圖這個字,不能說全部人吧,大概八成以上的人,腦子裡響起的讀音都是三聲「duǐ」,少部分人會讀成四聲「duì」。「懟」究竟是讀三聲還是四聲,或者是個多音字,很容易就能搞清楚。
  • 如何優雅地用英文表達憤怒?!
    出門在外,儘管我們想努力保持優雅的姿態,可是也難免會遇到一些讓人討厭或者發怒的事情。
  • 憤怒都是壞的嗎?科學家:不,它還可推動社會進步
    憤怒都是壞的嗎?罷工和革命不是一種劇烈的社會衝突的表現嗎?為什麼在這麼發達的國家裡,還會有激烈的社會衝突呢?其實,社會衝突是無處不在的,只有有階級,有收入不平等,一定會有衝突和摩擦。但是罷工,真的這麼不好嗎?其實也不是。通過罷工這種合理的方式,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其實對於整體的社會健康來說,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