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都是壞的嗎?科學家:不,它還可推動社會進步

2020-12-27 澎湃新聞

憤怒都是壞的嗎?科學家:不,它還可推動社會進步

2020-10-10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編譯 Marple 國際科學

是不是經常看到新聞,說某個歐洲國家又罷工了。法國好像是最喜歡罷工的,無論是學校、工廠,還是商場,各行各業都可能罷工。

這對於生活在和平的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我們來說,真是「天外奇聞」。罷工不是民國時期才會發生的嗎?罷工和革命不是一種劇烈的社會衝突的表現嗎?為什麼在這麼發達的國家裡,還會有激烈的社會衝突呢?

其實,社會衝突是無處不在的,只有有階級,有收入不平等,一定會有衝突和摩擦。

但是罷工,真的這麼不好嗎?

其實也不是。通過罷工這種合理的方式,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其實對於整體的社會健康來說,是一件好事。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在 Science&Society上發表了一篇論文The Upside of Outrage,翻譯成中文就是《憤怒的好處》。

來自賓大的心理學博士維多利亞·斯普林表示,憤怒通常被認為一種負面情緒,往往會導致衝突,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可能會導致懈怠等行為。

但這些都只關注於憤怒對個人的影響。其實研究憤怒對群體的影響,可以發現,憤怒可以給集體帶來長期的積極影響。

當然前提是所有人之間能夠實現有效的溝通,通過溝通,這些負面情緒可以被轉化為積極的集體行動。

因為憤怒往往是一種信號,即對社會不公平的一種反應。

論文作者之一卡梅倫舉了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某社交媒體上,有一男子發表了關於性別歧視的言論,結果得到了病毒式的傳播,網友紛紛表示批評,對該男子表示出憤怒。

從短期來看,這個行為是負面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網友對該男子的批評最終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男子為自己的不當言論公開道歉。

經常跟憤怒一起被人們相提並論的是同理心。在社會中,有同理心是一種更受歡迎的性格,但是研究者認為,雖然社會普遍提倡同理心,但其實這種性格會對社會變革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來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10/181023150023.htm

https://www.cell.com/trends/cognitive-sciences/fulltext/S1364-6613(18)30224-9?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1364661318302249%3Fshowall%3Dtrue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是什麼?
    個人感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因素有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是~科技的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進步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它不但改變了傳統的舊模式,也改變了歷史進程!科技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石!
  • 農民都回農村種地,能推動社會發展嗎?
    原因就是他們比農民過得好,從幾千年的發展史來看,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從事最繁重體力勞動的農民或者農牧民,他們都是生產製造最底端的那一層,然而他們又是最重要的,試問,哪個朝代,哪個國家又能離開農民這一階級,農民的地位,文化素養確實不怎麼高,但這一切都不能否定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在今日的中國,農民佔到了9億之多,農民的力量偉大吧!
  • 科學家創新推動科學革命
    科學家創新推動科學革命 2017年06月20日 07:4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磊 字號 內容摘要:實際上,這個話題只有放在一個更全局、更縱深的歷史語境下進行
  • 「評論」它才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
    還記得大學剛開始學計算機原理的時候,老師講到「馮·諾依曼計算機」那一章還感覺挺調侃的。因為當時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這種存在,整個人類無論是儲存資料還是計算問題用的都是最傳統的紙和筆,有時候科學家證明一個數學公式,寫的草稿都能堆滿1個房子。
  • 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有力槓桿
    135年前,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指出:「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是對馬克思關於科學技術地位作用的精闢概括。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的《機器。
  • 社會在進步,為何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很多人困惑,社會越來越進步,為何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其實,同「教育越進步,對學生要求越高」一樣,社會在進步,對年輕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是壓力的來源。
  • 從摩爾定律到孟德爾的遺產:我們如何運用顛覆性技術,推動人類進步?
    根據摩爾的說法,可安裝在微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兩年就會翻一番,從而降低生產成本。聽起來很專業,但我的觀點是:幾十年來,摩爾預測的發展已經導致了計算機速度和效率的持續提高。今天,摩爾定律的持續晶片小型化正逐漸達到其極限。關於這一切何時會發生還存在爭議,但在某一時刻,它將會發生。因此,我們正在接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計算進步範例的終點,隨之而來的是人類整體進步。
  • 吳曉求:中國應用經濟學有更大的使命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吳曉求認為,中國應用經濟學科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和發展,未來我們有更大的使命、更大的責任去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在吳曉求看來,經濟學不是一個小眾的學科,不是象牙塔中的學問,它要經世濟民,要服務於國家、服務於社會,推動經濟的發展,這是中國經濟學特別是應用經濟學科的責任和使命。
  • 人類歷史上最「壞」的發明家,幾代人深受其害,地球也破了一個洞
    提到人類的進步,總和「發明」擺脫不了關係,各式各樣的發明不僅滿足了人類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時,也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快捷,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優秀的發明家,比方說美國的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他發明了電話,讓人們可以遠距離對話交流。
  • 知識與實踐結合,科技才能提升,社會才能進步(1)西方知識活動與生產勞動的分離與結合對科技進步的影響
    我們的目的是想在規律探討的基礎上,說明一個社會利益關係的設計應該鼓勵知識學習者、生產者及擁有者到生產一線,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科技進步。知識與勞動結合是科技進步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科技人員與生產一線的勞動結合,促進科技發展和知識服務於生產實踐;二是進行社會管理的幹部參加勞動,了解生產和群眾需要,才能使社會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
  • 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牢固紐帶
    這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是維護世界和平的牢固紐帶。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基礎上得出這樣的結論:「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國家關係發展,說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如果說政治、經濟、安全合作是推動國家關係發展的剛力,那麼人文交流則是民眾加強感情、溝通心靈的柔力。只有使兩種力量交匯融通,才能更好推動各國以誠相待、相即相容。」
  • 不!恰恰相反,是在表達他的憤怒!
    不!恰恰相反,是在表達他的憤怒!看看「吐舌照」前後的兩張照片吧,時間不過相差幾秒,也可能是零點幾秒,我們就能知道老人家當時的心情和狀態了。疲憊愛因斯坦無法不疲憊,這張照片拍攝時他已經72周歲了,咱們老話不還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嘛,考慮到他老人家大腦透支的太厲害,他的身體健康程度自四年前做胃切除手術後,因為腹內主動脈瘤的存在,會經常感到疼痛,從身體上來說,他畢竟是個飽受疾病折磨的老人,精力也大不如前。
  • 又有3位科學家回國,加入「西湖大學」,網友:未來可期
    ,敬業應當是其最重要的品質,科技的進步才能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原動力,所以應當不斷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這是中國著名科學家施一公說過的一句話。近些年來,國家在這方面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除了高薪聘請優秀國外留學生和積極培育創新型人才之外,國家還特別支持社會各界創立的鼓勵人才發展的行動。就比如說,國家非常支持甚至還重點幫扶有所有社會力量建立起來的高校--西湖大學。
  • 輔導員都很壞,是真的嗎
    「不就是個破獎勵嗎,不就是個破名額嗎,呵呵,我真的還不屑。」都二十多歲了,你能力不足就是能力不足,別找那麼多藉口。自己得不到的就要去詆毀它,這個習慣要改,否則不利於成長。優秀也不僅僅是能力強,還要與同學、老師們保持良好的關係,走出社會是與同事、領導保持良好的關係。
  • 9102年了,你還不知道怎麼做數據科學家嗎?
    這是你想成為一位自信的數據科學家所要掌握的所有東西(2013 年)。完全是可實現的,不是嗎?LinkedIn 上有一些人說,對數據科學感興趣的人應該從學習 Linux 開始;接著我又去 Twitter 上看了一下,那裡的人又堅持道:數據科學家應該學習 Scala,而不是 Python 或 R 語言。LinkedIn 上這麼說的人還差點道行。至於那些推薦學習 Scala 的人的意見,相信我,Scala 就是條羊腸小道,不值得一直沿著它走到黑。
  • 壞脾氣的孩子, 都缺少一堂憤怒管理課
    我們說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也幫孩子管理好他們的情緒,就是為了避免成為這種人。大人怎麼處理怒氣才是對孩子最深刻的影響。孩子熊的時候其實也就是父母遇到挫折的時候,你怎麼處理這個挫折,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大人只有愛孩子、尊重和了解他,才能理解他的情緒。反過來,只有孩子愛你、尊重你,他才會願意聽你說話。
  • 從心理學角度看,都去擺地攤,是社會的退步嗎?
    比如到處是地攤,一片商海,水洩不通,交通受阻,救援受阻,小區居民出行受阻,門店無人再租,地攤經濟能推動社會文明嗎?我個人認為,很多地方的地毯都成為了文化,只要合理合規的管理,這不僅會造福老百姓,同時也是一種社會進步,很多人覺得到處擺地攤是一種低俗和文化退步,這裡我是學心理學的,弗洛伊德當時生活在西方社會,雖然文明成為了他們的標籤,可很多人卻不舒服。
  • 為科技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過去十年,我不僅目睹了中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更重要的是,我成為推動其進步的一分子,而不是旁觀者。我為此深感自豪,我的經歷也正是一代人的縮影。  回首這過去十年,我最強的感受歸納為兩個字——「感恩」,感恩這個大時代。正是改革開放的國策,使我有機會在清華大學接受優質教育之後繼續出國留學。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又為我在歸國之際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臺。
  • 歐美科學家發現友善對物種發展有重要意義,人類社會發展離不開它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而且仿佛也能找出現實中的一些實證,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相信這句話,很多利己主義者往往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而忽視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認為算計和欺騙能夠讓自己獲得更多,從而去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
  • 伊朗科學家遭暗殺,以色列:全世界都應該感謝以色列
    美國權威的《紐約時報》刊文聲稱,一位以色列特工變相承認了,聲稱,全世界都應該感謝以色列刺殺了伊朗核物理科學家,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小代價達成最大目的,才能阻止伊朗研製並擁有核武器,伊朗一旦擁有了核武器,不僅僅會威脅以色列和中東,而且還會威脅到其他國家,因此,全世界都應該感謝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