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網絡熱詞見證生活百態 精煉呈現時代脈動和社會發展趨勢

2020-12-15 環球網

網絡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是時代表情的晴雨表,是紛繁世相的聚光燈,是社會文化的多稜鏡。近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咬文嚼字》、《語言文字周報》分別公布年度流行語榜單。3個榜單中一致的有3條:「X千萬條,Y第一條」「996」「檸檬精(我酸了)」。通過這些流行語,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地感知2019年8.54億中國網民的集體回憶和生活百態。

呈現中國脈動的聚光燈

入選年度榜單的流行語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政治經濟熱點現象的關鍵詞,一類是網絡流行文化的熱點詞。既精煉地呈現出時代脈動和社會紋理,又形象地描畫了中國網民表情及生活狀態。

2019年,中國網民的視野更加廣闊,公共話題、宏大敘事頻繁進入網絡語言體系,反映網民對於國家公共議題的強烈關注。跟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相關的年度熱詞有「阿中」(對中國的愛稱、暱稱)、「14億護旗手」等,飽含中華兒女對祖國的濃濃深情。2019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熱詞「不忘初心」讓人看到了中國網民積極參與國家建設的正能量。今年的流行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外時事動態,「霸凌主義」與中美貿易摩擦相關,「文明互鑑」則表達了中國人對國際交流和溝通的美好期許。另外,中央確定「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也讓「區塊鏈」成為人們關注的年度熱詞。

「這些網絡流行詞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從小尺度盤點公共事件,有利於留存群體記憶。」在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王炎龍看來,流行語是一種語言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現象,其中既有個人表達,也有宏大敘事。它是一面鏡子,可以映射世間百態、百姓心態;也是社會觀察哨,可以鐫記時代發展,洞察社會趨勢。

透視社會生活的多稜鏡

「我對『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這條流行語有直接體會,看電影《流浪地球》後會禁不住地傳播,其實體現了人們對交通安全等核心要素的關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前瑞說。「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句式簡潔、表意清晰、利於記憶,在走紅後還掀起全民造句的熱潮,網民延伸出諸如「工作千萬條,靠譜第一條」「祝福千萬條,健康第一條」「法律千萬條,守法第一條」等充滿正向價值引導的語句。

今年的年度流行語也反映了與社會熱點事件相關的現實問題。「996」作為一種工作制度(早上9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每星期工作6天),源自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員工對繁重工作壓力的吐槽,其中涉及的企業用人倫理、勞動者合法權益等問題曾引發廣泛深入的探討。陳前瑞認為,「996」這一熱詞體現了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工作與休息有更加平衡的認識。

此外,由於個別文藝作品涉嫌抄襲,今年網絡上多次出現針對「融梗」問題(把別人精彩的創意融合進自己的作品中)的討論,究竟是「合理借鑑」還是「違法抄襲」,至今未有定論,「融梗」這一年度熱詞或可引發人們對版權保護與內容創作規範的重視。

聚合網民情緒的晴雨表

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持續發展,尤其是社交媒體形式的不斷更新,為網絡流行語的創造、傳播提供了平臺,由此勾勒出更加豐富多彩的中國網民情緒圖譜。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胡翼青認為,多數網絡流行語來自社交媒體上的交流用語,與UGC(用戶生成內容)生產有密切關聯,「種草帶貨」等年末火起來的流行語,體現出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平臺媒體在中國人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面對學業、事業及生活的壓力,中國網民喜歡用輕鬆、幽默、自嘲、調侃、吐槽的方式表達內心情緒,以此達到緩解壓力、釋放緊張情緒、尋找身份認同等效果。

比如同時入選3個年度流行語榜單的「檸檬精」一詞可酸可甜,既能表達羨慕又兼具嫉妒情緒。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匡文波介紹說,檸檬精的字面意思是「檸檬成精」,檸檬味酸,與嫉妒他人時「心中酸溜溜」的感覺相合,因此「檸檬精」最初是用來嘲諷他人嫉妒心理的。但近來它的貶義色彩不斷淡化,「我檸檬了」「我酸了」也用於自嘲,表達對他人外貌、才華、物質條件及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羨慕。此外「盤它(他)」一詞也褒貶兩用,既表達對某人某物的喜愛,又有戰勝競爭對手或懟人之意。

胡翼青認為,表達情緒的網絡流行語是對當下生活狀態和內心情緒的一種調侃,這種調侃在公眾心目中有相當大的共鳴。「我太南(難)了」是不少人2019年的口頭禪,契合了想要釋放生活壓力的心聲。「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表達了無奈和調侃的心情。「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把不顧他人意見、盲目自信及獨斷專行的神態表達得淋漓盡致,反映出人們對霸道、蠻橫人格的嘲笑和反感。而「雨你無瓜」(與你無關)、「是個狼人」,則把情緒化作表情圖像,這種輕鬆詼諧的吐槽,讓顯得有些冒犯的「別多管閒事」「你真狠」變得柔軟生動,既起到建構良性輿論空間的作用,又不失網絡文化的趣味性。此外,2019年還出現了一些表達網民自信樂觀態度的熱詞,比如「硬核」(強硬彪悍)、「上頭」(表達某人某事讓人衝動驚訝)、「好嗨喲」(興奮)等等。在王炎龍看來,這些網絡流行語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同時具備日常化、情緒化、趣味性、群體性等特點。

相關焦點

  • 精煉呈現時代脈動社會發展趨勢 年度網絡熱詞見證生活百態
    網絡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是時代表情的晴雨表,是紛繁世相的聚光燈,是社會文化的多稜鏡。近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咬文嚼字》、《語言文字周報》分別公布年度流行語榜單。3個榜單中一致的有3條:「X千萬條,Y第一條」「996」「檸檬精(我酸了)」。
  • 年度網絡熱詞見證生活百態
    網絡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是時代表情的晴雨表,是紛繁世相的聚光燈,是社會文化的多稜鏡。近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咬文嚼字》、《語言文字周報》分別公布年度流行語榜單。3個榜單中一致的有3條:「X千萬條,Y第一條」「996」「檸檬精(我酸了)」。
  • 2019年這些刷屏的新詞熱詞記錄社會鏡像和時代變遷
    幾乎同時,牛津、劍橋、柯林斯等知名英語詞典也評選出了各自的「2019年度熱詞」,多與「氣候」有關。年度熱門詞語的評選向來是歲末年初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這些上榜熱詞的來源及成因多種多樣,但都極具感染力、易於傳播使用,呼應並記錄時代變遷。「流行語聚焦一個國家或地區民眾關心的話題,除了概念意義外,往往有著輕鬆活潑、幽默詼諧、自嘲解嘲的情感色彩。」
  • 人民日報:網絡熱詞表達民意反映社會心理
    在詞彙爆炸的時代,我們怎樣兼顧文化的活力與品質?怎樣最大程度發揮網絡熱詞對社會的正面效應?如何促使其成為文化發展、社會進步的正面推動力量?本期「時事觀察」,我們一起討論「網絡熱詞」。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是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基本的滿足並有了一定的保障,這才開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滿足;二是人們的思想空前解放、社會氛圍寬鬆自由;三是網際網路時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網絡熱詞是當今人們社會意識和心理的直接反映,從個體的角度來說,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現了國人的關心意識、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
  • 自媒體網絡熱詞 折射社會熱點的的民意特徵
    原標題:自媒體網絡熱詞 折射社會熱點的的民意特徵  原標題:自媒體網絡熱詞特徵探析   自媒體的繁榮興盛,帶來的不僅僅是傳播渠道和方式的改變,在語言表達上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和趨勢,每時每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自媒體網絡熱詞誕生,一些經典的熱詞藉助即時通訊工具得以迅速傳播,並以常人無法想像的速度更迭改變著。
  • 2019年度熱詞出爐 網絡語言全面走進現實生活
    每年6月份,教育部和國家語委都會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報告。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語」不同。今年,教育部和國家語委發布了《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等幾份報告。
  • 年度熱詞奏響新時代主題曲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分別是「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碟行動」「奧利給」「好傢夥」「奪冠」「不約而同」「集美」。一個年代的熱詞往往是時代特徵、社會變化的真實寫照,體現出百姓的心理變遷和濃厚的社會情緒。
  • 「打工人」「後浪」成年度網絡熱詞,這些詞說到你心坎了嗎?
    ▲ 圖/攝圖網360輿情安全中心也依據數據感知平臺盤點了2020年度十大熱詞,我們希望通過梳理這些網絡熱詞、分析熱詞背後的網民心態,繼而感受社會脈動、感知社會情緒。在今年的網絡熱詞中,有「疫情」「吹哨人」這類直接關聯疫情的,說明新冠疫情在重新塑造我們的世界,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像「工具人」「打工人」之類的熱詞則反映我們的焦慮與壓力在與日俱增;「雙節棍」「尾款人」則源於「雙11」這個網絡熱詞創造基地,來自一場娛樂的狂歡、文化的盛宴;「入關學」「內捲化」相較於往年的網絡流行語,更偏向學術性,表明雖然社交媒體圈層化、分眾化,但不同社群之間文化交流和互換也變得日益普遍
  • 一字一詞書寫時代變遷
    已經過去的2018年,熱詞熱語勾勒出哪些年度熱點?新詞新語如何折射出時代變遷?網言網語凸顯怎樣的網絡生態?字和詞勾勒年度熱點如果用一個字和詞來描述2018年的中國,你會選什麼?作為2018年度字和詞,「奮」和「改革開放四十年」當之無愧,它們緊扣時代脈搏,見證了國家的蓬勃發展。「奮」展現了中國人昂揚向上的生活態度。
  • 近十年(2009-2019)網絡熱詞特點來源淺談
    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而語言是由詞彙組成的。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會有各種新詞彙出現,幫助人們去解釋新的事物,更方便的進行溝通,傳遞情感。本文匯總了2009-2019十年的年度十大網絡熱詞,粗淺的分析一下這些熱詞的來源和特點。希望從中發掘出一些有意思的信息。
  • 【盤點】2019年度熱詞出爐,網絡語言全面走進現實生活
    今年,教育部和國家語委發布了《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等幾份報告。其中,「漢語盤點2019」評選出的年度國內字是「穩」,國際字是「難」,年度國內詞是「我和我的祖國」,國際詞是「貿易摩擦」。
  • 網絡熱詞走出國門-教育頻道-新華網
    據介紹,這十大新詞從364條2013年度新詞語中脫穎而出。364條年度新詞語中,「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夢」「自貿區」展現了中國的改革進程;「中央八項規定」「老虎蒼蠅一起打」彰顯了黨中央的執政姿態;「斯諾登」「防空識別區」等記錄了世界舞臺的新熱點;「土豪」「霧霾」等則反映了社會民生的關注。
  • 從熱詞傳播看網民表達——2015-2016年度熱詞報告
    資訊時代,「輸入」已成為全球數十億網民每日最常見的生活場景。   輸入是搜索信息、工作和社交所離不開的「規定動作」,輸入法替代墨水,成為全球網民必備的工具型軟體。經由輸入法傳遞的信息,不僅是對網友日常表達方式、關注話題的映射,更是人們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和個性化的展現。
  • 「詞時代」來了,社交熱詞記錄社會變遷-新華網
    網絡熱詞的另一個重要基因便是對社會事件與人物的解構。有學者指出,網絡時代,事件本身開始變得越來越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件背後隱藏的社會心態以及對事件的解讀方式,因此網絡熱詞已經成為一種四處張貼的網絡表情與情感標籤。
  • 百度谷歌2020年度熱詞榜單對比:疫情影響下,截然不同的經濟與社會
    從某種程度上,這也可以被看作中美兩國人民狀態的體現,通過這兩個榜單,我們或許能從中窺見中美兩國民眾最關注的是什麼,以及背後反映出來的兩國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毫無懸念,2020年的熱詞是「新冠疫情」,無論是百度熱詞還是谷歌熱詞,「新冠疫情」都高居榜首。疫情改變的是整個世界,在巨大的不可抗力面前,「環球同此涼熱」。
  • 年度熱詞裡的中國,看完這個視頻你就懂了
    「十九大」「新時代」「享」「智」「擼起袖子加油幹」「打call」……這些「年度熱詞」像一幅幅素描,勾勒出一個砥礪前行、氣象萬千的中國。所謂「微言大義」,熱詞是感知社會發展最為敏銳的神經末梢。2017年,中國發生的頭等大事,無疑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 2019年度熱詞出爐 從年度熱詞看社會變遷
    今年,教育部和國家語委發布了《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等幾份報告。其中,「漢語盤點2019」評選出的年度國內字是「穩」,國際字是「難」,年度國內詞是「我和我的祖國」,國際詞是「貿易摩擦」。「面向世界看語言,透過語言看世界。」
  • 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世俗百態716
    【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世俗百態716】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錦鯉、槓精、skr、佛系、確認過眼神、官宣、C位、土味情話、皮一下、燃燒我的卡路裡。【評點】我看了這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還好只有「skr」和「土味情話」這兩個用語不知道,其他都知道一點,印象最深的是「錦鯉」和「佛系」,還有「燃燒我的卡路裡」。可我在2018年中,不論是塗鴉還是吐槽,居然一次也使用過這些網絡詞彙。
  • 從年度漢字感受社會進步時代變革
    「漢語盤點2017」活動年度候選字詞9日正式出爐,「享」、「雲」、「智」、「新時代」、「新四大發明」、「初心」、「人類命運共同體」、「引力波」等熱門字詞入圍。活動即日起開啟網絡投票環節,最終結果將於12月21日發布。  還有不到20天的時間,我們就要正式告別2017年,迎來嶄新的2018年了。
  • 網絡熱詞為何這麼「熱」_人民論壇評論_人民論壇網
    「蟻族鬧蝸居,神馬駕浮雲」,從虛擬世界到現實生活,網絡熱詞已經成為一種眩目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存在,其影響越來越難以忽視。  網絡熱詞這麼「熱」,深層原因何在?它折射出了怎樣的社會心理和意識?如何理性看待網絡熱詞?怎樣客觀評價網絡熱詞的社會文化功能?在詞彙爆炸的時代,我們怎樣兼顧文化的活力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