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悲哀之中依然對未來充滿樂觀
2020年這一不平凡的一年,註定永遠留存於人類記憶之中。每年,百度和谷歌這兩個搜尋引擎都會發布年度熱門詞彙搜索榜單。臨近歲末,2020百度沸點年度榜單出爐,百度沸點品牌年度視頻也隨之發布。在此之前,谷歌也推出了年度熱搜榜單,同時發布了 「Year in Search 2020」宣傳影片。
上為谷歌宣傳片/下為百度宣傳片
谷歌宣傳片圍繞一個大大的「Why」展開,而百度沸點的宣傳片則在開頭說,「在不平凡的2020,我們都在經歷中,遇見了各自心中找尋的答案。」從某種程度上,這也可以被看作中美兩國人民狀態的體現,通過這兩個榜單,我們或許能從中窺見中美兩國民眾最關注的是什麼,以及背後反映出來的兩國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毫無懸念,2020年的熱詞是「新冠疫情」,無論是百度熱詞還是谷歌熱詞,「新冠疫情」都高居榜首。疫情改變的是整個世界,在巨大的不可抗力面前,「環球同此涼熱」。然而,同樣的艱難環境裡,個體的選擇永遠有差異,這也註定了最終形勢的走向。雖然我們同住地球村,但是關心的焦點以及正在經歷的經濟、社會發展卻不盡相同。
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及因疫情導致的失業、喬治·佩裡·弗洛伊德的逝世成為在谷歌「Year in Search 2020」視頻記錄下的三大標誌性事件。而疫情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體價值也都發生了巨大改變。中國年輕人抓住機遇,積極擁抱變化,實現個人價值,與時代同頻共振。此外,正因為疫情防控得力,中國人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與日俱增,也更關注科技文化進步。這促使中國經濟、社會和個體,都在向著美好且充滿希望的方向穩步發展。
生活篇
疫情之下,線上生活成為主流
谷歌給出的年度搜索詞是「Why」,今年是美國人搜索「為什麼」最多的一年。人們想知道「為什麼疫情會出現」、「為什麼叫做Covid-19」、「為什麼疫情造成了超過150萬的死亡」,也想知道「為什麼學校會停課」、「為什麼廁紙售罄了」等等。
此外,以「How」開頭搜索方法的搜索量大幅增加,比如怎麼在家理髮、怎麼在家染頭髮、如何洗手、如何在家上班、如何在家保持身體健康、在家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如何教孩子學習等等。
這些搜索幾乎都和疫情的影響有關,可以說疫情改變了美國民眾的生活方式且影響至今。由於疫情人與人面對面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部分美國民眾開始選擇雲約會、雲戀愛等方式;因為不能出遠門,「我附近的日落」也成為了熱搜之一,無法遠行的人們渴望尋找附近的環境放鬆心情。
「疫情」也是百度2020沸點榜單的年度關鍵詞。「在家辦公」、「在線網課」、「雲社交」以及「在家理髮」等成了疫情下國人新的生活方式。對於消費,人們開始「拒絕野味」,選擇「國內遊」。不過,與美國長時間控制疫情不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由於在較短時間便對疫情形成了有效控制。「口罩」、「留學生回國」也出現在年度關鍵詞榜單中,這表明在國際複雜的疫情形勢面前,全球華人更嚮往國內安定有序的環境。
經濟篇
線上經濟釋放潛力,中國開啟雙循環發展
生活方式的轉變,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動向。「財政刺激計劃」和「失業」登上谷歌年度新聞榜單。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美國經濟,美國政府出臺史上最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但是這並未緩解失業情況,反而失業人口變得越來越多。3月27日,美國出臺總額約為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八個多月後的12月10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飆升至85.3萬人,相比此前一周多出了13.7萬人,遠多於市場預期,為9月以來最高水平。這不僅表明為了遏制新冠疫情而擴大實施的限制措施,可能會掀起新一輪失業潮,而且說明美國此前實施的財政刺激計劃,取得的效果比較有限。
再看中國。疫情同樣減緩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不過得益於早期快遞等相關業務的廣泛布局和深入,「直播帶貨」和「外賣經濟」均得到快速發展,從而推動了更多新興產業崛起。不僅有普通人直播帶貨,還有明星直播帶貨,甚至朱廣權、撒貝寧、康輝和尼格買提,央視四子也參與了進來。「復工復產」、「國內遊」、「新基建」等,這些百度沸點榜單中用戶搜索量居高不下的熱詞,是疫情之下中國創新驅動、化危為機的集中體現,也影響了中國經濟的脈絡與走向。
在疫情這場大考中,中國通過科學防控與精準施策,從逐步恢復生產到全面復工復產,在較短時間恢復了經濟穩定增長。新經濟和新產業,有效助力了國內供需大循環的暢通,也為中國二季度全年復工復產、經濟加速啟動注入了創新動能。可以說,新經濟、新產業的蓬勃發展對內外雙循環的良好開局起了極大助力。而中國也成為了疫情發生後,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社會篇
美國的種族歧視矛盾,中國的個人價值覺醒
在美國大選年和新冠疫情中,誰也沒想到,美國黑人男子喬治·佩裡·弗洛伊德死前「我無法呼吸」的懇求,把美國帶入了「痛苦時刻」,並且引發了全國反種族歧視運動。這勢必將長久地載入美國當代史。
「黑人的命也是命」登上谷歌年度新聞榜單。而「Black Lives Matter」的搜尋次數比去年增長五倍,首次成為全球搜尋的議題。甚至,「反種族歧視」的搜索次數比「如何成為百萬富翁」還多,「如何改變世界」的搜索次數是「如何恢復正常生活」的兩倍。
重大事件的觸發點,常來自普通人。而正是這位普通人,揭開了美國自由民主背後的有色人種歧視的面紗——警察執法以及更廣泛的刑事司法制度的不公。更讓人感到悲哀的是,根據統計數據,在新冠病毒引發的美國公共衛生和經濟危機中,非裔受到的打擊比白人更重。這表明,各種族裔所能獲得的醫療資源的不同,顯示了美國社會種族間的不平等。
在中國,也有一些普通人獲得關注。在疫情之年,中國湧現了無數勇敢的「逆行者」、默默獻愛心的凡人英雄,以及在各行各業創造佳績的傑出人物——84歲高齡的鐘南山趕赴前線,給全國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洪水期間,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英勇奮戰,解救和疏散了2655名人民群眾;95歲老人顧得明,連續54年在家中升國旗,用堅持向國家表達著真摯的熱愛……凡是中國人,皆是抗擊疫情的一個又一個主體,皆在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全民抗疫和奮鬥,詮釋著每個中國人閃光的愛國精神和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除了高光時刻的人物,每一個努力的個體也應當被「看見」。在時代變化與創新的大背景下,每一個個體都在進行自我價值的反思。2020年百度沸點年度知識熱詞或許最能引發年輕人共鳴——「內卷」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努力打拼的「打工人」;「715工作制」和「職場PUA」代表著新一代的職場人對工作的思考;「凡爾賽文學」被廣泛傳播,詮釋的是人們在工作壓力下的一種情緒釋放。
時代在發展,經濟轉向雙循環,個體命運也迎來了機遇和轉折。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從深陷「迷霧」感到迷茫和焦慮,轉而突然意識到探究時代發展背後的自我價值。「青年強則國強」,覺醒了的中國人,正是令中國迸發更大創造力的核心動力源泉。
文化篇
美國人更關心政治和娛樂,中國人關注的內容更多元化
「選舉結果」登上谷歌2020年度熱詞榜單以及年度新聞榜單第二名。同時,「喬·拜登」登上谷歌2020年度熱詞榜單。可以看出,美國民眾十分關心本國大選。美國大選似乎已成定局,拜登「勝選」就在眼前。雖然並未出現外界擔心的「憲政危機」,但是,本次大選中大量的投票爭議與相關訴訟,仍然集中暴露了美國選舉進程中的真實性以及民主性,凸顯了其體制自身的脆弱性。本次美國大選進一步顛覆了外界對於美國政治和社會的一些基礎性認知——美國政治體制的成熟性和穩定性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質疑。
很多客觀事實表明,美國社會似乎正在滑向失控的邊緣。政治兩極分化、種族歧視衝突、社會動蕩不安,再加上日益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都令美國底層民眾的生活陷入了恐慌和不安。不過,也有相當部分美國民眾不太在乎疫情以及疫情帶來的影響,生活態度沒有發生太大改變。
動蕩不安的社會背後,總有「文藝復興」的影子。拍攝於九年前的《傳染病》似乎像極了一次預言,幾乎完全反應如今美國混亂的樣子。這部影片,也因此登上了谷歌年度電影榜單。此外,《寄生蟲》和《1917》等反應時代和現實題材的電影衝上了谷歌年度電影榜單第一、第二名。社會下行,文學上行。或許這些文學藝術,正是人們為了撫慰心靈的創傷找到的「出口」。
與美國人較集中關心政治和娛樂不同,中國民眾關心的內容更加多元化。疫情激發了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同時也讓中國人更加關注科技發展。「口罩人臉識別」技術在疫情背景下應運而生,助力疫情防控,榮登年度科技熱詞首位;「量子計算」、「虛擬人」、「無人計程車」等登上年度科技熱詞榜單……中國民眾對中國的科技發展十分關心,並且認同感和自豪感都在逐步加強。電視劇、綜藝、小說和電影四面開花,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這背後,正是中國社會穩定且健康和諧的集中體現。
當然,中國人也非常關心國家大事。「耿爽」、「中國外交天團」、「中國探火」以及「北鬥發射」等關鍵詞被中國民眾熱議,中國人關心國家外交動態,同時也關注高精尖科技發展趨勢。中國的這些大事,讓中國人充滿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尾聲
疫情依然在肆虐全球,美國民眾依然深陷疫情影響,而中國民眾已經基本擺脫影響,進入常態化經濟內循環發展階段。不過全球疫情依然不穩定,中國防疫不可有絲毫懈怠,民眾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在全球被疫情危機籠罩的今天,中美以及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祈禱疫情早日結束,在悲哀之中依然對未來充滿樂觀。
百度和谷歌這兩個榜單是中美兩國民眾關注焦點的集中體現,反映的是中美兩國民眾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趨勢。藉助大數據,我們得以窺視一個社會的真實姿態。通過分析和研究這兩個榜單,或許會對我們未來經濟、社會和個體發展產生一些「反哺」價值和意義。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