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首次開業至今,會展航洋城已經在南寧市場「打拼」近10年。這10年,南寧商業地產跨入了從百貨時代到購物中心時代的代際更迭,而航洋城則完成了從「準標杆」到「標杆」的身份進階。
航洋城的前世今生:從「準標杆」到「標杆」
· 前世:航洋國際城
2007年,南寧會展航洋城以「航洋國際城」之名正式開業, 15萬㎡的商業體量可謂一時無兩。
其時,被定位為南寧國際窗口的全新功能區——東協商務區建設剛剛啟動2年。而「航洋國際城」與中國-東協博覽會的主會場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恰好比鄰而立,中間僅隔著一條民族大道。
如此商業體量和區位優勢,從「準標杆」到「標杆」,航洋城只差一步:人氣。
但這個項目並未順勢帶著南寧商業從百貨時代跨入購物中心時代,業態組合也沿用傳統的「大百貨+大超市+大影院」模式,首批主力店分別為巴黎春天百貨、沃爾瑪、百老匯影院。
2012年,巴黎春天百貨因客源不足等原因,退出航洋國際城。同年9月,南寧萬象城(開業時間:2012-09-01、已籤約508個品牌)開業,這意味著航洋城15分鐘步程之外,出現一個體量28萬㎡的「商業勁敵」。
內部調整和外部競爭的壓力同時擺在面前,2013年11月,航洋國際城進入一年多的停業調整期。
後來,航洋城內部對這一時期也有簡單總結:「在管理、運營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也積累了大量經驗」。
處於調整前夜的航洋國際城
· 今生:會展航洋城
2015年1月,航洋國際城以「會展航洋城」的新案名重新開業。
如今,航洋城工作日客流接近8萬/天,周末客流量約為12萬/天,人氣加持,「標杆項目」的市場地位坐實。
在此期間,對於「與南寧萬象城的競合關係」這一問題,航洋城通過定位梳理,也在逐步明晰雙方差異:航洋城以南寧本地消費者為主要客群,消費者需要什麼就做什麼;萬象城擁有眾多國際國內一線品牌,既吸引本地消費者,對周邊城市也有輻射作用。
如今的會展航洋城
在本地客群中,航洋城又作了進一步細分。20-40歲左右的年輕消費者和家庭消費者,才是其真正的核心客群。
為此,航洋城把定位調整為年輕時尚,引入不少針對年輕客群的品牌。在佔比51%的零售業態中,Zara、MJstyle、無印良品等主力品牌,都有明顯的年輕屬性。餐飲方面,除了引進海底撈、蛙小俠、探魚、撒椒等人氣品牌,航洋城還在南北廣場打造了兩處休閒街區,主打輕餐飲,同樣主攻年輕客群消費。
引入近20%的兒童業態,將三層打造為兒童業態主題樓層,是航洋城調整成功的關鍵之一。而這一調整則主要為了吸引家庭消費者。
業態調整之外,航洋城在智能化服務方面也有所突破。
· 智能化停車系統:通過微信,簡化取卡繳費流程,增加多種繳費方法,停車場運作效率明顯提升;
· 室內定位導航儀:分布在項目一至五層,消費者可通過業態分類查詢各品牌店面,輕鬆獲取路線。
據廣西東方航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羅永海介紹,除了利用數據採集器,了解日常營業額,航洋城還與支付寶、微信、銀聯等平臺合作,全面了解客單價、客群年齡結構等數據,「通過整合大數據,實現精準營銷」。
室內定位導航儀
餐飲業態佔比27% 海底撈廣西首店進駐
為引入海底撈廣西首店,南寧幾大商業項目之間曾有一場「爭奪」。最終,這場爭奪賽以航洋城獲勝結尾。同樣將廣西首店設在航洋城的還有蛙小俠、探魚、撒椒。
除人氣餐飲品牌之外,航洋城對本土品牌、輕餐飲也有所側重。
已經進駐的庖公解牛、三品王都是有口皆碑的本土品牌,桂小廚也即將進駐,目前處於圍擋裝修期。下階段,那些「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步品牌化」的南寧本土老字號,也將是航洋城計劃重點引入的品牌。輕餐飲除主要分布在項目的南北廣場街區,在各樓層都有零星布局。
目前,航洋城餐飲業態佔比為27%,總品牌數約有105個,在航洋城近300個品牌總數中,佔據三分之一。其中34個品牌集中在項目四層(餐飲主題樓層),這也是航洋城上一輪調整的一大舉措,意在帶動客流進入中間樓層。
兒童業態佔比20% 運動業態將分走半壁江山
布局兒童業態,是航洋城上一輪調整的又一重點。
和設置餐飲主題樓層一樣,航洋城將項目三層設為兒童業態主題樓層,並延續至今,引入品牌包括楊梅紅藝術中心、美吉姆、CYE、優貝樂、反鬥樂園等。
這一業態規劃,是航洋城與周邊環境的又一次「互動」。南寧市的一大公共設施——鳳嶺北兒童公園,和航洋城同處鳳嶺商圈,兩者僅相距約5分鐘車程。另外,航洋城周邊分布著香榭裡花園等成熟社區。航洋城通過市調發現,周邊很多家庭住戶都很注重對子女的培養。
航洋城對兒童消費市場的預估,透過楊梅紅藝術中心的營業表現可見一斑。楊梅紅藝術中心航洋城店,最初店面面積為400㎡,由於生源增加,如今已經擴大為800㎡。另一家主力店反鬥樂園,也在航洋城設有約700㎡的店面。
不過,基於坪效和租金收益等方面的考量,再加之目前人們對於健康運動生活的推崇,航洋城正準備將兒童業態佔比降低至10%,擴大運動業態。從項目三層的最新引入品牌來看,運動零售、時尚潮牌將成為航洋城重點增加業態。
地鐵帶動客流量提升25% 引發主力店新一輪調整
雖然航洋城停業調整時,南寧地鐵1號線才剛剛動工1年(全線工期4年半),但航洋城根據地鐵站點規劃,提前設置了下沉廣場,將項目B2層與會展中心站D出口連通。
2016年12月,南寧地鐵1號線全線貫通,至今已帶動航洋城客流提升近25%。贏商網現場發現,每一次地鐵到站,都會有部分乘客通過下沉廣場進入航洋城。
除了便捷的動線,B2層的空間及業態規劃也對客流帶動有所助力。
如今的航洋城B2層由原本的B1、B2層打通而成,是以複式街區概念打造的南寧第一條室內騎樓街,空間較之普通的地下商業街開闊。在品牌布局方面,和南寧的三大地鐵商業街一樣,航洋城B2層也以零售、輕餐、簡餐業態為主,但由於保留了主力店沃爾瑪,在接近的便利度下,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通過延長停留時間,提升客流往上流動的可能性。
· 航洋城B2樓主要品牌:沃爾瑪、屈臣氏、國美電器、味千拉麵、賽百味、楊裕興、熱風、思意美妝、朝春金太順等。
而地鐵帶來的新增客群,正在影響航洋城的新一輪調整。
航洋城通過客流分析發現,地鐵帶來的新增客群多是來自老城區的學生及年輕一族,這讓航洋城的消費客群結構比以往更年輕——「以往核心客群主要是20-40歲左右的人群,現在很多20歲以下的客群也過來了」,羅永海透露,「現在客層更廣了,我們會根據這些新變化,增加新的業態及品牌,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特別是現階段面臨各種競爭,我們應該有危機意識,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讓顧客經常想來逛一逛航洋。」
2017年6月中旬,由贏商網主辦的第3屆廣西商業地產創新峰會暨優質項目/品牌路演推介會,以」思變·破局·共榮」為主題,針對當下廣西商業地產轉型與破局的方向進行深入研究探討,謀求廣西商業地產的共榮。屆時,開發商與品牌商代表將再次聚首廣西,共謀破局之道。(點擊上圖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