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書店一周歲了!大人小孩相聚於此為她寫詩

2021-01-08 新民晚報

前天,皋蘭路16號的思南書局·詩歌店一周歲了。自從向讀者們發出邀約——「寫一首詩,為詩歌店慶生」,書店已經線上線下收到了100多首詩作。其中,有40多位讀者走進了詩歌店,提筆寫下詩歌。翻看留言簿,發現有多位6-8歲的小詩人,傾聽內心「詩性的聲音」,寫下了詩歌。6歲的成成模仿了李白的《靜夜思》「高高的小樓,像一座灰色的大山,我抬頭看著小樓,低頭想起我家在216的房子。」

詩歌店生日,便以詩之名相聚。詩人韓博、木葉、張定浩三位嘉賓來到詩歌店,分享與「時光機」這一主題相關的詩歌。小詩人們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詩歌書店,分享他們的詩歌。

圖說:活動現場

八位6-8歲的孩子也將他們的詩歌留在了詩歌店裡。6歲的萌萌寫道:「白白的雲朵/像軟軟的棉花糖/我抬頭看著雲朵/低頭想起/媽媽給我買的/棉花糖」。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成人與孩子一樣,用「詩歌」為這一年畫上了一個詩意的句號。

思南書局詩歌店是世紀朵雲旗下首家垂直領域主題書店,於2019年12月28日開業。詩歌書店由上世紀三十年代優秀歷史建築改建而成,面積約560平方米,以「詩歌」為主題,業態以閱讀購書、藝術展覽、文創產品、沙龍活動為主。是集閱讀分享、講座培訓、社交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思南書局詩歌店上架圖書以詩為主題,涵蓋詩集、散文、評論、傳記、繪本等相關文學藝術書籍1880餘種,共6300多冊。其中,外文書籍品種達600多種,1300餘冊,佔比達到20%。繪本專區則精選了500多種,1800多冊繪本、漫畫、圖像小說。

圖說:活動現場

從開業之日起到2020年1月18日,詩歌店在開業季總共舉辦了10場線下活動,成功吸引了文藝愛好者們的關注。但開業季剛過,疫情突如其來,詩歌店從除夕開始閉店,直到2月中旬,才隨著上海復產復工的腳步重新開門營業。疫情並沒有擋住讀者對詩歌店的熱情。即便復營業之初,讀者要通過小程序預約才能進店,但這裡每天仍有穩定的人流量,周末則有更多預約者。

讀者的熱情也極大地鼓舞了工作人員。雖然不能舉辦線下活動,但從3月20日到6月5日,詩歌店組織了包括「什麼算是一首好詩——詩歌鑑賞指南」等多場線上活動。隨著室內文化場所逐漸放開,從7月10日起,詩歌店重回線下活動,並保持著平均每月兩次的線下活動頻率。

圖說:活動現場

到目前為止,思南書局詩歌店已舉辦各類線下活動30餘場,60多位嘉賓做客書店,為讀者帶來詩歌主題的新書分享、創作對談、經典誦讀,還有舞蹈工作坊等活動。約有上千名讀者參與過詩歌店的線下活動。

正如思南書局詩歌店開業季主題「明亮的刻度盤」,這句引自俄羅斯白銀時代詩人曼德爾施塔姆的詩句,它提示著詩歌所蘊含的光明力量以及仿若刻度盤一般的精確性,也預示著思南書局詩歌店的初衷,希望書店如一道明亮的光,成為這座城市中令人矚目的詩歌文化坐標之一。未來,思南書局詩歌店將繼續舉辦詩歌主題的誦讀會、分享會、寫詩等活動,讓書店成為一個讀者可以閱讀詩歌、創作詩歌、分享詩歌的文化空間。(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除了詩歌書店 還能有哪些「書店+」
    在上海,曾有一大批專業書店、特色書店活躍一時。音樂書店、建築書店、藝術書店、旅遊書店……它們是這座城市文明史上不可忽略的標記,也是眾多愛書人曾經的精神燈塔。近來,一爿以詩歌為主題的書店,在皋蘭路一座歷史建築中重裝亮相。
  • 深圳00後網紅詩歌姐妹花開公號寫詩,抨擊作文損耗詩人的想像力
    2018年,她們出版了兩本詩歌合集、受到眾多關注;姐姐的詩歌出現德國的公交車上,妹妹寫出一百多行的長詩,被國內的一個詩歌活動評為「月度好詩人」。她們還是「網紅」詩人,頻頻出現在各地電視臺的節目中;她們創辦公眾號「AA糖00後」,系國內首個由小孩創辦、主持的文學自媒體;她們以家庭為核心組成一個詩歌圈,不分年齡,自由平等地交流詩歌。
  • 詩人樹才教近七千個小朋友寫詩:給孩子們上詩歌課,我的心又暖過來了!
    「一棵樹不是詩,但它在風中抖動樹葉瑟瑟作響的時候,或者秋風一吹黃葉紛紛飄落的時候,這就是詩。詩就是靈動的東西、鮮活的東西,是你能感覺到它的生命存在的東西。」這是詩人、翻譯家樹才給孩子們上詩歌課的瞬間。迄今為止,樹才面對面教過五六歲至十二歲的孩子寫詩,至少已有近七千人。而線上詩歌課、詩歌講座,樹才則開過上百場。
  • 用詩歌擦亮每一個童年|《十一隻麻雀學寫詩》共讀之夜
    詩歌可以給孩子們的童年帶來什麼呢?麥老師通過深入淺出的共讀引領,回答了這個問題,她的共讀一共分為三個部分。在麥老師的引導下,大家對著星星、長頸鹿、常青藤和海馬的圖片,展開了天馬行空的想像,這些都是《十一隻麻雀學寫詩》中出現的事物,比一比,我們和詩人,誰的想像更大膽、更有趣?再看看這路燈、看看巨石、看看剝開的橘子。
  • 小學生詩歌被評深刻走紅微博 7首詩4首系抄襲
    近日,著名導演賈樟柯、著名體育評論員李承鵬在微博上轉發了一首13歲的小學生王薌遠寫的詩《夏天到了,春天還沒來》,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幾個小時,這首詩的轉發量突破5500次,許多大人感嘆孩子寫的詩怎能如此「深刻」?詩人汪國真在自己的微博上鄭重推薦了這首詩,並寫下了這樣的評語:「很多年沒見過這樣的好詩了!
  • 100多位詩人相聚武漢詩歌節:為城市生機寫下一份詩意證明
    畢業於武大中文系的他視武漢為精神上的故鄉,他說,詩歌作為最高的文字形式,標誌著人之精神的昂揚,當初疫情之中,武漢詩人仍在寫詩,這本身就透露出非常重要的信心。此次武漢詩歌節的舉辦具有象徵意義,這是武漢在用詩歌的形式傳達誠意,告訴全世界:武漢正在恢復,歡迎來武漢,歡迎來中國」。
  • 書店看書為什麼都是小朋友?大人們呢!
    星期六、星期天陪著小寶貝去書店看書。書店裡的人挺多,只要能坐的地方,全坐滿了人。小朋友們全在看書,大人們全是自顧自的玩手機。我家小孩就經常說,我雖然在她身邊卻沒有陪她,沒有互動,沒有交流!人雖在身邊,心的距離侹遠。這不是真的陪伴。孩子需要閱讀,需要學習!大人們難道不需要學習嗎?好不容易有機會去到書店,卻只是換了個地方玩手機!我覺得我們這些大人,也是需要學習的。也是可以放下手機靜下心來看看書的。
  • 李敬澤:寫詩是人最純真的「活動」 / 李瑾:詩歌究竟是什麼
    薦讀寫詩是人最純真的活動李瑾詩論集《譚詩錄》隨談文 | 李敬澤海德格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說道:「1799年1月,荷爾德林在給他母親的信中稱寫詩為『人的一切活動中最為純真的』。」
  • 在不同人生階段自由寫詩 | 艾蒿 X 釋然 | 磨鐵詩歌獎特別策劃4
    釋然:說實話,第一次獲磨鐵詩歌獎年度十佳詩人時,我是有預感的,當我寫完《媽媽,我多想問你》這首詩時,我就感到我可以拿到磨鐵的年度十佳詩人了。但是能夠蟬聯獲獎,的確意外,感到詩歌之神太眷顧我了,非常感激「磨鐵讀詩會」能夠為我、為詩人們提供這樣的一個平臺,讓越來越來越多像我一樣熱愛詩歌,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默默寫詩的人走進大家的視野。
  • 流浪大媽靠寫詩走紅,2000多首詩感動無數人……
    在四川大學有一位「網紅草根詩人」,她是後勤部的一名值班員,用零碎時間創作了2000多首詩歌,她說只要能寫詩,靈魂就不孤獨.為你寫詩:草根詩人的倔強或許很難想像,這首詩歌的作者凌麗秀只是一個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她今年47歲了,作為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後勤部水電中心的一名值班員,她的業餘愛好是寫詩。不,其實寫詩是凌麗秀的夢想。
  • 「忙時送物,閒時寫詩」,52歲的外賣大叔圓夢詩歌,29年獲獎無數
    「忙時送物,閒時寫詩」,52歲的外賣大叔圓夢詩歌,29年獲獎無數。52歲的王計兵是一名外賣員,平時為了生活穿梭在大街小巷。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層身份。作為一名詩人,他寫了3000多首詩,有40餘首發表在省級刊物上,也獲得過徐志摩微詩大賽三等獎,微詩大賽金寫手獎,等許多獎項。
  • 九齡童寫詩"媽媽是只小賤貓" 用詞成熟引網友爭議
    在媽媽眼裡,鐵頭是個有語言天分的孩子,「他的詩有點離經叛道」,但她覺得寫詩是孩子情感的出口,用語言方式抒發感情。   鐵頭媽媽表示,沒有讓孩子知道他已經火了。鐵頭媽媽稱,有次在微博上傳了《小賤貓》的那首詩,《詩歌月刊》的編輯看到後,覺得驚為天人,一定要發表。隨後,有出版社看到後主動聯繫,問能否集結成書,「我當時挺意外的,沒想到能出書,更沒想到有人會喜歡」。
  • 上海詩歌愛好者又有新去處,思南書局詩歌書店明日開業
    上海皋蘭路16號,在一座由東正教教堂改建的歷史建築中,思南書局·詩歌店將為熱愛詩歌的讀者亮起一盞燈。 詩歌店外景 圖片來源:思南書局思南書局·詩歌店將於本月28日正式開業,書店上架圖書以詩為主題,涵蓋詩集、散文、評論、傳記、繪本等相關文學藝術書籍。這也是繼「上海之巔」朵雲書院旗艦店之後開業的一家新型書店。在書店開業之際,界面文化記者進行了一次探訪。
  • 小孩若是有這幾種特徵,也許說明小孩智商有問題,大人要留意
    小孩若是有這幾種特徵,也許說明小孩智商有問題,大人要留意現在每個家庭之中,都會有一個小孩。在有了小孩之後,小孩的成長,也就成了大人所關心的事情。特別是小孩的智商成長,大人是最關心的,都期望自己小孩的智商會高於其他小孩。
  • 97歲院士馮端為妻子寫詩65年
    馮端在學術上成就斐然,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造詣也同樣精深,對詩詞尤其鍾愛和擅長,為夫人寫了一輩子詩,更是傳為一段佳話。理工男的浪漫,將對妻子的深情寫在詩裡年過九旬的陳廉方,看上去只有八十出頭的樣子,在住進養老院之前,她和家裡的阿姨負責照顧丈夫的日常生活,結婚60多年,她始終尊稱丈夫「馮先生」。這位馮先生正是著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退休教授——馮端。
  • 春節值得一去的12家書店
    「在不同國家的雜誌裡遨遊就像在旅行,需要倒時差」,於是烏雲裝扮者將書店命名為「Jetlag」,意為」時差症候群「,定位宇宙中心三裡屯。店員將來自各個時區的獨立雜誌、藝術畫冊、世界文學和旅行指南裝進了這個深藍色的空間,選書全憑個人趣味。
  • 文珍首部詩集《鯨魚破冰》:詩歌比小說容納得更多
    文珍說,自己寫詩其實早於寫小說許多年,只是一直不確定自己這些分行的句子,到底夠不夠格稱之為「詩」。「兩種看似不可調和的文體,時常如雨雪冰雹交匯於心底,構成我生命不可或缺的兩面,共同安放許多有幸的光陰;甚至詩歌比小說所能容納的,還要更多一些。」
  • 山區孩子該不該上詩歌課?這個中學給出了答案
    2020年1月,雲南漭水中學詩歌班合影,他們通過《人生第一次》節目為更多人所熟知。有學生失戀了不來上課,康瑜得勸一周才能把他勸回課堂。親戚之間爭吵、打架,學生也沒辦法認真上課。這些幹擾對十二三歲的中學生影響深重,康瑜想過背後的原因:「成年人遇到這些事情還能得到一些支持,失戀了我可以找朋友傾訴,家族之間鬥爭時我父母可以很好地保護我。但是對他們來說,家裡沒有大人,他們就得像大人一樣去處理。」康瑜記得,有一次,班裡一個孩子上著課突然哭了。
  • 用詩歌傳遞城市的記憶,原來你是這樣的馬鞍山
    從中國山水詩開創者謝朓開始,以詩仙李白流連終老於此為標誌,千餘年來,詩人與馬鞍山的綿綿情意,成就了這座城市與詩歌的千年情緣。據不完全統計,600多位著名詩人曾先後棲居馬鞍山,留下了一千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 知名詩人、翻譯家樹才幾年來為近七千學生上詩歌課
    知名詩人、翻譯家樹才幾年來為近七千學生上詩歌課  教孩子們寫詩,他的心暖了  本報記者 路豔霞  「一棵樹不是詩,但它在風中抖動樹葉瑟瑟作響的時候,或者秋風一吹黃葉紛紛飄落的時候,這就是詩。詩就是靈動的東西、鮮活的東西,是你能感覺到它的生命存在的東西。」這是詩人、翻譯家樹才給孩子們上詩歌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