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girl的格格性格上非常要強,對競爭輸贏都很敏感,她在數學上經常體驗到「輸」,所以有厭惡的感受完全可以理解。必須先讓孩子喜歡,而孩子都是喜歡玩的,孫老師的四則算牌遊戲最適合不過了。
格格:女生,8歲,公立學校二年級升三年級。
擅長英語、繪畫。憎惡數學。
哈瑩:格格的樂高老師,從2017年3月開始認識格格。
格格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學生,在我與她的接觸中,我可以感受到她身上的自信、陽光、友好。這些特質都讓我十分喜歡與她的接觸。她會給我看她用英文寫的書籍,看她在學校英語節上的開場表演,會給我看她畫的畫。她也會愛恨分明的告訴我,她厭惡數學。
樂高的學習是在空間、邏輯、計算、語言、注意力、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綜合要求的。在其中任何一項上的缺失,都會十分明顯的顯現出來。格格有些偏科,思維很跳躍,創造力也不錯,在空間和計算上有進步的空間。
比如,銷和梁之間的連接。左邊是正確的,右邊是錯誤的。
天分高的4歲孩子,自己在活動區玩5分鐘後就會連接了,而7歲的格格是第三次課之後學會的。她當時學會的時候,我激動的快哭了。我仿佛看到了孩子既然能學會一個小知識點,就能學會後面的其他所有知識點。進度慢點沒關係,只要有提高就好。555555~
大約半年後,格格在進入對計算能力要求強的一套課程後,格格表現出一些吃力。跟格格媽媽聊過之後,格格媽媽告訴我,格格從幼兒園大班起,就開始學奧數了。是上海知名的奧數老師開設的班級。花了高價,找人介紹,才進去學的。
但目前的狀況是,奧數的題目偶爾有一些會做,校內的數學在全班倒數第一、第二徘徊。格格媽媽得知我以前教過幼兒數學後,決定停掉奧數課程,讓我來教格格數學。
分析格格的性格特徵來為格格選擇教材。
格格性格上非常要強,對競爭輸贏都很敏感,她在數學上經常體驗到「輸」,所以有厭惡的感受完全可以理解。必須先讓孩子喜歡,而孩子都是喜歡玩的,孫老師的四則算牌遊戲最適合不過了。
對輸贏和競爭敏感是好事情,但在輸後想著是逃避而不是怎麼贏就不是好事情了。棋盤遊戲每一局都要經歷輸贏,既鍛鍊邏輯能力又能很好的訓練輸贏觀,應該讓格格接觸。
樂高的數學課程是國外的數學課,跟上海這邊的許多國際學校和雙語學校用的教材相似。計算題、應用題、統計題、空間題都涉及一點,都不是很深。格格英文很好,家長也有以後送孩子出國留學的想法。樂高數學課的每一套活動都是由一個故事串起來,格格會比較喜歡。
最終我選定,使用了孫老師的算牌遊戲第一季+棋盤遊戲第一季+樂高教育出版的數學課程,綜合在一起的模式來教孩子。
第一次上課。格格問我,這究竟是玩還是上數學課呀?我跟格格媽媽異口同聲的回答「玩」!隨後格格就放鬆了戒備心,開開心心的,投入的玩起來了。
每周天晚上19:00-20:30,1個半小時的數學陪伴。一周內再由爸爸和媽媽帶著玩2次算牌。(孩子特別喜歡跟媽媽玩,因為媽媽數學也不好,孩子有機會贏媽媽。哈哈哈哈)
這一玩就是半年,一學期之後,格格的數學成績進入了全班正數前十。95分。孩子對自己的成績都表示很差異。
簡單、易學、易上手,孩子喜歡。這就是孫老師設計的遊戲。
孩子通過一個學期的「玩」,成績有明顯的提高。在這裡,我也分享一些我的經驗給到大家。
❶、你認為孩子已經掌握了,其實不一定。
3+6+4+7=?
如果孩子的計算方式是((3+6)+4)+7,而不是快速反應出(3+7)+(6+4)。
對不起,請回到你認為孩子已經掌握要求的算牌遊戲第二個「我十歲,我先得」,繼續玩,玩透玩爛為止。
前面的基礎就是地基,地基不牢固,大樓就會晃動。
❷、輸了就哭?一個遊戲而已。
在輸贏的遊戲裡,我經常遇到孩子哭。有的假哭,也有的是真哭。不管真哭假哭,作為父母,你都首先不能起情緒。冷靜!冷靜才能思考。
我的思考是,孩子希望自己贏,希望通過哭能讓你讓著她。這是她在試探你。如果年齡小就要謙讓,那全班考試,不是應該把第一名讓給年齡最小的同學,年齡最大的同學去考倒數第一嗎?
雖然我們的社會如果沒有尊老愛幼,只有弱肉強食,社會便失去了秩序。但在讓與不讓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
比如,在玩記憶力、有運氣成分的遊戲時,我不會讓著孩子。再哭都沒有用的。而需要排兵布陣的棋盤遊戲,我可以讓自己的智商儘量下降到大概跟孩子差不多的狀況。也就不太動腦子的跟孩子玩。
但輸了跟我哭是沒有用的。另外告訴孩子一個新的輸贏觀,自己跟自己比,有了進步就是贏。
❸、溫柔的媽媽,負責的爸爸,健康成長的孩子。
我每周去給格格上課的時候,基本上格格媽媽都會在,過半的情況格格爸爸都會旁邊看15分鐘知道這個遊戲的玩法,經常還會參與遊戲。孩子通常都是保持快樂的情緒的。
媽媽溫柔關注孩子的細節。爸爸提綱挈領,把握原則。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只要教學方法正確,自然快速成長。
勤學苦學不如玩中學
口算心算不如玩中算
本文作者是8歲girl格格的樂高老師哈瑩。她說格格愛憎分明,厭惡數學,喜歡玩。她投其所好地和格格玩算牌遊戲,棋盤遊戲,樂高遊戲。從倒數第一,玩到正數前十。
不喜歡,甚至是厭惡數學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開始做一個事情,會對這個事情的發展有一個期望,結果符合預期,Ta會再做,就是興趣的形成。反過來,結果不符合預期,做一次不符合,做兩次不符合,做三次不符合,總是不符合。
有的老師,爸爸媽媽還把每一次的不符合都放在一起做成錯題集,老提醒著孩子的數學錯誤。孩子在數學這件事情上遭受的打擊太多,會習得性無助。心裡認了,數學啊,我就是學不好的。
以後能主動迴避就主動迴避(不會主動去接觸數學),不能主動迴避,那就被動迴避(必須要交數學作業),不得不做的時候,那就能應付就應付,應付的事情,就不需要啟用智力了。
數學是個抽象的學科,很多抽象內容都需要大腦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反覆地螺旋式上升。孩子做錯了,沒反應,不符合父母預期,老師預期。不要緊,翻篇,不要讓Ta覺得煩,強化Ta的不喜歡,直到厭惡,這是第一個要做的。
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一切能力的基石。大腦工作的原理是,如果這件事是我想做的,我就會有預期,如果是別人讓我不得不做的,我就應付一下。
你可以問問孩子學數學的預期是什麼?Ta對數學沒有預期,就不會有自發注意力。真正培養孩子的興趣,首先是Ta想要一件事,是Ta自己主動的;其次是Ta真的得到了Ta想要的;Ta就會喜歡。
Ta喜歡的是給這個東西的人(爸爸媽媽?老師)?還是喜歡做的這件事情(玩算牌)?抑或是喜歡為了得到想要的,那個努力付出的自己?
算牌遊戲「我十歲,我先得」,就在湊十遊戲裡一直玩,Ta會自己嘗試,設想一個結果,結果吻合以後,Ta會再次嘗試,再次吻合,Ta就喜歡上了。
首先,父母要盯著孩子做對的事,而不是做錯的事,不要讓孩子覺得煩;其次,讓孩子在玩算牌上產生自發注意力,在單一多變化的玩牌過程中,嘗試,吻合,再試,吻合,正向循環過程中,習得性快樂後喜歡上數學,這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播種著孩子的自信。
以上片尾話內容出自孫路弘老師的《家教解惑系列70節合集》,哈瑩老師帶著8歲girl格格玩的算牌遊戲,棋盤遊戲出自孫路弘老師的《算牌遊戲第一季》和《棋盤遊戲第一季》,以上課程購買二維碼在下面,掃碼即可下單,了解孩子不喜歡的原因,找到因以後,玩算牌遊戲,棋盤遊戲來達成你要的預期「讓孩子對數學生成自發注意力,喜歡上數學」。
█開班預告:我們的《媽媽可以教的數學》52講,一八四期在2018年10月1日開班,現在開始接收父母雙方的報名申請。需要父母中的一位提交一篇900字申請,另一位提交100字補充說明。審核通過後可以購買課程進群學習。欲報名的家長加白雪微信:xiaoxue07042011;審核嚴格,我們考核的是父母的能力。
█招生預告:2018年10月14日在北京,奧數第一人,孫路弘老師舉辦首屆算牌技能與競賽活動,當天培訓後比賽。一次挖掘孩子數學潛能的機會。了解詳情點擊右側藍色連結奧數第一人首屆挖掘數學潛能賽事。諮詢具體報名事宜加白雪微信。
微信:xiaoxue07042011微信:xiaoxue07042011微信:xiaoxue07042011微信ID:xiaoxue07042011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