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是我極其喜愛的水果,細想一下,如若將它排第二,我還暫時想不出有誰能排在它之前。當然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和它一見鍾情的,也是嘗試了幾次後才與它深情相許的,從此海枯石爛,矢志不渝。
我國不盛產榴槤,僅有少數地區能種植,如海南省,它是熱帶水果,非熱不愛,所以,它是為數不多的溫熱性的水果,而大部分水果都屬寒。
榴槤是一種很奇特的水果,讓愛者深,恨者也深,沒有中間的。喜歡之人可以日啖榴槤一整隻,日日啖之也不厭,為之神魂顛倒,欲罷不能。不喜歡的人遠遠穩其味便快快掩鼻而走,厭惡之極。只有榴槤這種水果能將人分為兩極化。
由於我國不是榴槤故鄉,我也沒什麼機會出國,所以平時買的榴槤都不知道它產自哪裡,是我國的還是泊來的,我所吃的是「正宗」的榴槤嗎?不得而知,反正就是這樣的。聽說有一種叫「貓山王」的榴槤是榴槤中的極品,也許嘗過它才算真正吃過榴槤呢,而這樣的極品我覺得還是去它的出產地吃更為合適。
據說榴槤是大補之品,廣東有語:「一隻榴槤三隻雞」,可見其補功了得,於是喜好煲湯的廣東主婦們便想出了一款滋補湯——榴槤煲雞。真聰明!補上加補!更聰明的是她們不會用果肉煲,而是物盡其用,取其內皮與果核加雞肉煲,榴槤與雞肉,兩種香味互相交集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香,湯呈白色,煲過後的榴槤皮已經奉獻了它的價值,就可以棄之了,而果核呢,竟然比雞肉還槍手哩,這果核煮熟後又甜又綿,十分可口。所以,每每家裡開了榴槤,當晚或者第二天就能喝到一碗「榴槤雞湯」。
榴槤雖好吃,但如果放開肚皮,不加節制地吃,則會引起「副作用」——熱氣,上火,輕則口乾舌燥、嗓子痛、便秘,長痘痘,重則口腔潰瘍,流鼻血。另外,由於它糖粉巨高,糖尿病人就與它無緣了。可是,世間萬物講究陰陽、黑白、得失、好壞,等等兩面性。更有「一物降一物」之說。榴槤之燥當然有克制它的東西。其實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一種物品,包含了相宜相剋之道。比如,荔枝也是大熱之品,然它的果核和果皮就可以克制它自身的燥熱,取果皮熬水喝就行了。想想真真有趣兒,它把好吃的給你,也留給你治理其「毒」的方法和東西,簡直不要太周到了。所以,榴槤也是,皮就能驅除其燥,如果懶得弄也可以買一些山竹吃,也可以把火氣壓下去。
榴槤太貴了,所以並不能經常買來吃,於是,每次去買就要慎重的挑選,對於這種事我沒有經驗,大多時候只能將這項任務交給賣水果的那人,後來也略聽過一二選購「秘訣」,一看:色澤金黃,有裂口;二嗅:湊近聞之,有濃烈氣味者優;三按:按壓刺兒,有彈性者優。也不知道這幾點是否正確。
那天看了尤今寫一篇關於榴槤的散文,她把榴槤與愛情作比喻,她說:果肉通常分為純白與橙黃兩種色澤。純白的極甜,甜中卻又帶著些許若有若無的苦味,好像是該斬而又斬不斷的情絲……她還說:榴槤樹最大的特色是,它會在熟透時自動掉落,如果有人企圖爬到樹上去摘,摘下來的榴槤,像單方面的愛情,生澀無味……
把榴槤比喻愛情,真真絕妙,擁有過愛情的人則深諳其中滋味,正如掉進了蜜罐裡,在兩人的世界裡再無旁人旁物,你儂我儂相偎相依,哪怕不說話也感覺蜜意至極,正如榴槤的蜜甜,愛上了就會深深的愛,欲罷不能,念念不忘。而碰撞不出火花的人則怎麼勉強也無法動心愛上,也像榴槤,不對胃口,任你是「果中皇后」在他眼裡也賤如糞土。
有時候我也把榴槤比擬人,有的人就如榴槤般,外看渾身帶刺,觸碰不得,可是接過深入接觸後發現內裡軟糯香甜,當你想再更深入,發現又是硬的(核),只要你足夠有耐心才會觸碰到最深處綿軟的(煮熟的核)部分。
榴槤,你呀!什麼時候才能讓我日日啖一隻,大快朵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