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廣東中山市南區公安民警就抓獲了兩名盜竊嫌疑人,在對他們進行尿檢之後,發現二人均為嗎啡陽性,但奇怪的是,二人堅決否認有過吸毒行為。通過審訊,兩人說出一個線索,引起了辦案民警的注意。他們同時聲稱自己曾在沙溪鎮某一家涼茶鋪購買過涼茶喝。經過檢測顯示,該涼茶鋪銷售的涼茶含有嗎啡、可待因、罌粟鹼等多種有毒成分。
無獨有偶,10月23日的下午,長沙金井派出所民警對戒毒人員黃某進行尿檢突檢,尿檢結果顯示陽性,然而,在民警詢問過程中,黃某表示表示自己並沒有吸食毒品。民警順線查找原因,發現春華鎮某飯店存在銷售有害食品的嫌疑。便衣民警點了黃某吃過的「水煮活魚」,並利用隨身攜帶的檢測工具對這道菜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呈嗎啡陽性。後飯店老闆承認在店內高湯中有放罌粟殼的行為。
商家在食物中添加有毒物質後果會怎樣?
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明確規定,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任何事情並非以利為先,商家在賺取利益的同時,也不能做違心的事情,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將自己的食物用心做好、做出自己的口碑才能夠真正的留住客人的「心」。
食品中摻毒品的情況有哪些?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新聞報導中屢次對這樣的事情進行報導,大多摻入食品中的多為罌粟殼、嗎啡、可待因之類的毒品,給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帶來了威脅。
舉個例子,像罌粟殼這樣的一些毒品,在食用了之後,可能會導致心跳加速、臉部發紅,並感到輕快、興奮和激動,這可能令食用者出現一些行為上的變化,比如舉止輕浮、衝動,從而會影響睡眠。罌粟殼還具有鎮靜止痛的作用,所以在食用完之後可能會容易犯困、呼吸困難,嚴重時會導致死亡停止。
和吸毒相比,短期內的食用這些物質有的時候的確難以看到明顯的症狀,但長期大量食用,很有可能會產生依賴性從而進一步可以導致成癮,一旦停止食用,會感受到痛苦,可能會出現流鼻涕、打哈欠、身痛、煩躁不安等不良反應。
怎樣在外面避免誤食毒品?
食品安全直接能夠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出門在外我們更應當避免毒品的誤食,在毒品偽裝尤其多的現下,怎樣做才能更好地避免誤食毒品呢?
首先對於一些不識、新奇的東西儘量避免嘗試,其次外出下館子也要注意,最好是多去有正規營業執照的地方,不要貪嘴一些路邊不正規的小攤小販,否則難免一不小心就中招。
如果我們不幸誤食毒品應當怎麼辦?
這幾年因為食用罌粟火鍋、罌粟米粉的導致尿檢呈陽性的情況層出,如若我們和他們一樣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怎麼辦呢,相信大多數人遭遇這事必然是慌亂至極的,特別害怕自己會不會上癮,會不會因為尿檢陽性而違法被抓。
無論是自主吸毒還是誤食毒品,公安機關均以吸毒論處,但不要慌,即使是這樣,如若真的是被動吸毒,一定不要及時的向執法人員反饋真實的情況,在有的情況下,執法人員可能通過在一定時間內段檢測你是否復吸等手段測評是否是被動吸毒。如果食用了毒品身體出現不適的話,一定要去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測,嚴重的話要配合治療,如果上癮嚴重同樣也需要戒毒。
往食品中加入有毒物實在是可惡至極、防不勝防,我們更應當保持警惕、時刻小心!
作者:普及知識的康達君|羿思月
編輯:羿思月
校對:羿思月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文章不錯,請分享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如果身邊有人不慎沾染吸毒,請多點關愛和包容,儘早幫助他們戒毒,逃離毒品的魔掌!
---- 版權歸湖南康達自願戒毒中心所有 轉載請註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