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定量化和模型化的美國社會學研究

2021-02-15 質化研究
【核心提示】與歐洲社會學界側重定性研究方法不同,美國社會學研究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其高度的定量化和模型化傾向。此外,近年來美國社會學界的一個新趨勢是新方法和綜合研究方法的應用。

社會學在我國重建後,獲得了迅猛發展,其學科建設、師資培養、學生教育、學術研究、專業期刊、公共服務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近些年來,以《中國社會科學》為代表的綜合性社會科學刊物和以《社會學研究》為代表的專業性社會學刊物的專業化、規範化和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學學術水平的快速提升。

當今世界影響較大的社會學專業刊物有5本:《美國社會學評論》(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社會學年鑑》(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美國社會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性別與社會》(Gender &Society)、《社會學方法與研究》(Sociological Methods &Research)。在2011年由湯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集團發布的專業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5本刊物2010年影響因子分別為3.69、3.59、3.36、2.09、2.00。本文以《美國社會學評論》和《美國社會學雜誌》為例,分析國際社會學專業刊物的最新發文趨勢,為我國廣大社會學界同仁了解國際社會學界學術前沿提供參照。

《美國社會學評論》創刊於1936年,是美國社會學學會主辦的官方雜誌。其編輯團隊實行競聘制,有意擔任該雜誌編輯者需向美國社會學學會提出申請,經過提名和選拔委員會的嚴格篩選後,申請成功者通常每屆任期2年。目前的四位編輯是來自美國范登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社會學系的Tony N. Brown、 Katherine M. Donato、 Larry Isaac 和Holly J. McCammon教授。《美國社會學評論》2011—2012年兩年間共出版12期,除去每年第1期發表的美國社會學學會會長的2篇致辭和6篇「評論和回應」(comment and reply)之外,共計78篇正式論文,平均每期發表6.5篇(通常每期6篇)論文。

《美國社會學雜誌》創刊於1895年,由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主辦,是美國第一份社會學專業期刊,為雙月刊,逢單月出版。目前主編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阿伯特(Andrew Abbott)教授。由於「書評」是雜誌的一個主要欄目,該雜誌有一個獨立的「書評」編輯團隊,目前「書評」欄目的編輯為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性別問題的Kristen Schilt教授。《美國社會學雜誌》一般每期發表5篇論文(2011年前通常每期6篇,2012年起每期5篇),偶爾會有一個專欄「辯論與評論」(debate and commentary)。2011—2012年共出版12期,刊發正式論文65篇。

與歐洲社會學界側重定性研究方法不同,美國社會學研究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其高度的定量化和模型化傾向。從2011—2012年兩大期刊的發文情況看,《美國社會學評論》刊發的文章中有72%屬於定量研究,19%屬於定性研究;《美國社會學雜誌》中的定量研究的論文佔比稍低一些,但仍高達68%,定性研究的論文佔比為26%。此外,近年來美國社會學界的一個新趨勢是新方法和綜合研究方法的應用。這些新方法試圖革新傳統社會學研究方法,超越定性、定量研究的簡單二分法,主要體現在實驗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等方法的應用上。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美國社會學日益成熟,研究內容和領域不斷豐富和擴展,各社會學分支學科相繼產生並逐漸發展壯大,基本上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傳統的社會分層、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等領域自不必說,軍事社會學、體育社會學、音樂社會學、數學社會學等非傳統的社會學新興領域也逐步發展起來。雖然各個分支領域的社會學都競相發展,但從2011—2012年兩大社會學期刊的發文來看,社會分層、政治社會學、種族/族群/移民問題、工作/勞工研究(work, occupation and labor studies)、經濟社會學、性別研究等領域的文章佔比較高。具體而言,《美國社會學評論》發文前三位的研究領域依次為社會分層(19%)、政治社會學(10%)、種族/族群/移民研究(11%);《美國社會學雜誌》發文前三位的研究領域依次為種族/族群/移民研究(14%)、經濟社會學(12%)、社會分層(11%)。這些研究領域反映了美國社會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也是社會學注重經驗研究、關注社會重大問題的體現。近些年來,美國社會的不平等程度日益擴大,種族/族群/移民問題日益凸顯,追求性別平等的呼聲不斷高漲,全球化、金融化造成的經濟發展問題、收入問題、就業問題愈發嚴重,這些都是上述社會學分支學科獲得較大關注和持續發展的現實基礎所在。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學術界專業學術期刊的專業化分工比較細,人類學、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等學科在美國已發展得十分成熟,這些學科也都有自己的專業期刊,比如人類學領域有《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美國體質人類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等專業刊物。因此,與我國的社會學專業刊物不同,上述兩大社會學期刊所發文章基本上排除了人類學、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等方面的論文。另外,由於大多數研究均為跨分支學科的研究,因此很難對其所屬研究領域進行精確歸類,比如,在兩大期刊中有不少關於居住隔離(residential segregation)如何影響不同種族和性別人群的收入情況或就業情況的論文,這樣的論文就很難精確歸類,依據不同側重,可以歸為種族研究,也可以歸為性別研究,還可以歸為社會不平等或社會分層研究,甚至也可以歸為社區研究(community studies)。因此,對文章的研究領域進行精確歸類是有難度的,本文在查閱每篇論文研究內容的基礎上,儘可能按照作者側重對文章進行歸類,以求最大程度地準確反映兩大社會學期刊近兩年來研究領域的分布情況。

關於文章版權的說明作者:楊 典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5月3日第445期

相關焦點

  • 談談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中數學化、模型化
    第一,「數學化」、「模型化」的傾向,這種現象有,但並不嚴重。不同學科發展並不均衡,經濟學、管理科學相對而言研究水平較高,多採用數學模型,但是不必要的數學模型採用,這種研究往往不是高水平研究,論文也會很容易被拒稿,不必杞人憂天。
  • 美國社會學專業的八大研究方向
    每年,申請去美國留學的人絡繹不絕。美國社會學研究分布在71個領域,但是美國社會學研究集中點仍在重點大學所關注的領域,下面教育優選小編為大家分析社會學八大重點研究領域介紹,歡迎閱讀!
  • 中國計算社會學研究呈現理論關懷和本土化自覺
    但實際上,從定量社會學研究的傳統走出的一剎那開始,從事計算社會學的學者們,就保有對傳統定量研究方法的高度反思。這也使得新學科發展伊始,就能夠始終立足於理論、立足中國,實現計算社會學的理論—數據二元驅動。
  • 研究前沿| 歷史社會學:關注社會學研究的歷史維度
    當社會學不重視歷史的時候,它所說的「事」,在範圍上相對較小,在細節上相對較粗,以致對事物的變異揭示得不夠全面、不夠細膩,從而影響對歷史邏輯和規律的把握;而當歷史不重視社會學的時候,對於情節背後的歷史邏輯和規律,就容易流於印象和直覺,經不起推敲。總而言之,歷史學更重視史實,社會學更重視史識。只有史實與史識相互發明,研究才能深入,才更科學。
  • 新計算社會學:大數據時代的社會學研究
    ,追溯了新計算社會學產生的歷程,將新計算社會學的主題內容劃分為五個方面:大數據的獲取與分析、質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融合、網際網路社會實驗研究、計算機社會模擬研究和新型社會計算工具的研製與開發。二、新計算社會學的五大內容新計算社會學的目標是藉助各種與社會學研究相關的新技術、新工具、新手段,克服以往社會學研究中存在的各種缺陷與障礙,提高社會學研究的科學性與有效性,開創社會學發展的新時代。根據對現已發表的論文和在會議上展示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們將其劃分為五個互相關聯的組成部分:大數據的獲取與分析、質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融合、網際網路社會實驗研究、計算機社會模擬研究和新型社會計算工具的研製與開發。
  • 《社會學評論》| 秦華、盧春天、江沛、高新宇:美國環境與自然資源社會學綜述: 兼論環境與資源社會學的社會學分析
    因歷史根源和體制因素,關於自然環境的社會學研究在美國分化為兩個大致平行發展的子領域——環境社會學和自然資源社會學。雖然國內學界已有大量對西方環境社會學研究的綜述和一些對美國環境社會學和自然資源社會學整體比較的介紹,但目前尚缺少對美國自然資源社會學研究的系統完整的描述。本文對美國環境社會學和自然資源社會學進行了全面的對照性評述,並總結了近年來對這兩個分支學科間關係的前沿社會學分析。
  • 清華大學熱能系研製成功LIBS定量化技術
    科技成果鑑定會——清華大學雷射誘導擊穿光譜(LIBS)定量化技術鑑定會召開  受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的委託,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組織,就其「雷射誘導擊穿光譜(LIBS)定量化技術」舉辦的科技成果鑑定會,於2017年1月14日在北京舉辦。
  • 當前社會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問題
    當前,社會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領域:社會結構變遷與社會分層研究、社會學理論和研究方法、和諧社會研究、社會組織與社會政策研究、社會建設與社會質量研究。社會變遷與社會分層研究社會變遷與社會結構研究歷來是社會學的重要研究主題之一。
  • 歷史社會學:關注社會學研究的歷史維度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黨委書記馮仕政  社會學研究的歷史意識必須加強  歷史對於社會學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時間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當社會學不重視歷史的時候,它所說的「事」,在範圍上相對較小,在細節上相對較粗,以致對事物的變異揭示得不夠全面、不夠細膩,從而影響對歷史邏輯和規律的把握;而當歷史不重視社會學的時候,對於情節背後的歷史邏輯和規律,就容易流於印象和直覺,經不起推敲。總而言之,歷史學更重視史實,社會學更重視史識。只有史實與史識相互發明,研究才能深入,才更科學。
  • 拓展定量社會學研究視野
    此外,社會學界還積極開啟了定量研究的本土化反思。「中國定量社會學研究經歷了從並行發展到合流創新的歷程。」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邱澤奇認為,一方面,國內學者積極推進定量社會學研究的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另一方面,近年來不少歸國學者將最新的分析方法引入社會學研究,對定量研究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 縣域社會學研究的學科價值和現實意義
    1 雖然日本的地域社會學將鄉村社會納入其研究對象,超越了農村社會學和城市社會學界限,這一點對我們思考和研究縣域社會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地域社會學的研究並不限於縣域社會,在理論範式上與「縣域社會學」討論的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 講演紀要 | 應星:歷史研究與社會學的想像力
    託克維爾主要繼承和發揚了孟德斯鳩的傳統,其不同之處在於託克維爾將美國社會作為一個民主黨典範。馬克思則在兩方面較為突出,一方面,馬克思注重研究法國的歷史。其中「三部曲」中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是一個最為經典的著作,它將社會學的問題意識以及史學家對於時間與事件的敏感完美結合。
  • 許琪:我的社會學定量研究之路
    【作者簡介】許琪,1987年出生,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本科和博士學位,美國密西根大學人口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婚姻與家庭、人口社會學、社會分層與流動。
  • 喬治·裡茨爾:美國社會學的麥當勞化
    然而,通過另一些關於社會學的理論和經驗的研究,這個領域是可以而且應該被復興的。社會學家處於可以利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社會學的有利地位, 正如本文正要做的,利用社會學的麥當勞化和概念和理性化的理論,來研究當前社會學的發展問題。  元社會學的主要目的是和阿文 · 高德納(Gouldner 1970)所說的「社會學的社會學」或「反思社會學」一致的。
  • 媒介社會學的文化研究路徑:以斯圖亞特·霍爾為例
    關於媒介社會學的不同範式在思想史或學術史意義上的差異,也隨著一系列媒介社會學經典著作的譯介,近年來成為中文學界持續關注的議題。但中文學界對媒介社會學不同理論方法傳統的討論,總體上呈現出集中關注美國傳統而對美國之外的研究關注不夠的傾向。
  • 以中國經驗構建本土社會學
    於是,社會學研究方法作為了解社會的科學方法,最早被提上日程。1981年,胡喬木在與社會學工作者座談時指出:「現在的問題在於我們對20世紀下半期以來所發展起來的許多方法太不熟悉了……我們需要首先掌握現代社會學所積累起來的資料和它所使用的方法。」因此,改革開放伊始,社會學便在實際運用中有意識地強調社會學的經驗性和實用性,強調對具體社會問題的調查和對策研究。
  • 酈菁:知識研究與歷史社會學
    知識研究與歷史社會學【摘要】歷史社會學第三波的發展不僅包括方法論與時間性轉向,也內含研究議題的變革。本文從其中一個重要議題——知識研究出發,來討論這些議題如何體現歷史社會學的最新理論內核,並為各自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與可能性。
  • 美國社會學專業優勢與職業機會
    社會學(Sociology)是研究人類相互行為的學科,國際學生在美國學習社會學專業可以更好地發展分析與實證技能,這對於國際生就業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甚至對於未來修習法律專業或者其他人文學科依然有借鑑作用,社會學專業是其他很多專業的基礎。
  • 美國留學為什麼選擇社會學專業
    1、 美國社會學專業概述社會學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利用經驗考察與批判分析來研究人類社會結構與活動的學科。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等一起並列於社會科學底下來研究。社會學專業培養具備較全面的社會學理論知識和較熟練的社會調查技能。
  • 這本社會學研究的經典著作,深入解讀權力的「遊戲」
    與英美組織理論相比,這種組織社會學的研究取向更注重現實問題導向和深度案例研究,更多地聚焦於人類有組織集體行動的政治邏輯以及具體行動者體系中的協商機制、權力來源等前沿領域的研究。它的問題意識和理論視野遠遠超出了美國學者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組織與控制論原初模式以及之後發展起來的組織與系統理論模式,並形成了對組織現象獨有的推論方式及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