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複製的領導力》
太多的成功故事和心靈雞湯,或許讓你認為領導力是天生的,依靠天賦,但事實上領導力是可以複製的!普通人完全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領導力。
領導力是什麼?怎麼培養領導力?
好領導壞領導的區別在哪兒?
一、什麼是可複製的領導力
二、領導和管理的區別
三、溝通視窗
四、管理者角色
五、領導力技術
一、什麼是可複製的領導力
1.領導力是可以學會的
領導力可以學會嗎?很多人會搖頭。在東方,「領導力」被神化為一種「感覺」,似乎無法通過學習學會。
但通過領導力課程,成千上萬的創業者、企業老闆通過學習,提升了領導力,帶來了企業發展切切實實的改變。
為什麼領導力可以學會?為什麼領導力可以「複製」?
2.每個人都可以具備領導力
「複製」的關鍵在於工具化。掌握工具,人人可以具備領導力,領導的實際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這一點上,西方社會走在了我們的前面。例如可口可樂、寶潔這樣的大企業,講究的是工具化,把工作拆分成可以完成並檢驗的步驟,員工接受訓練,按照步驟行事,有條不紊。
在這樣的體系中,員工效率變高,領導的領導效果也有顯著的提升。而這種「工具」是可以複製的,可以輕鬆傳遞給下一個人,實現領導力的永續發展。
進一步說,這也可以避免員工流失帶來的巨大損失。掌握了領導力工具,實現了領導力的自我發展,就不必擔心某一個高管離開導致業務停滯不前,因為會有新的員工及時補上,保證領導力的環節不斷、不亂。
3.員工的執行力等於領導的領導力
還有一些領導者會陷入「執行力」的迷思,執著於提升員工的執行力,卻不知道,員工的執行力等於領導的領導力,只有領導提升了領導力,才可能帶來員工在執行層面的高效表現。
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呢?日本企業的做法值得借鑑。在日本企業中,領導給員工交代工作任務,一般需要交代五遍。
第1遍,交代清楚事項;
第2遍,要求員工複述;
第3遍,和員工探討此事項的目的;
第4遍,做應急預案;
第5遍,要求員工提出個人見解。
經過這樣的複雜流程,可以確保員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減少後續失誤的可能,避免徒勞無功,防止「重做」的風險。而重做是企業最大的非必要成本。
和日本人的這種做法恰恰相反,許多中國管理者的口頭禪是「不要讓我說第二遍」,這樣就會造成員工理解上的偏差,做出來的成果可能與你的期待南轅北轍。這就是領導力高低的區別。
二、領導和管理的區別
1.領導的核心驅動力
「領導」和「管理」是不同的。二者之間的區別之一就是核心驅動力不同。
管理的核心驅動力是「怕」。員工怕老闆,擔心做事情做不好,擔心完不成KPI,這樣帶來的後果是,工作往往只是交差、應付,沒有創造性,也沒有責任感,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團隊的不和諧。
和管理不同,「領導」的核心驅動力是尊敬和信任。員工對老闆有著充分的尊敬和信任,相信跟著你能成大事,才會真正投入到工作之中,盡心盡力。
用怕來驅動團隊,這個行為就叫做「管理」;而用尊敬和信任來驅動團隊,就叫做「領導」,二者的性質有顯著的區別,所帶來的結果也完全不一樣。
2.遊戲改變領導力
如何打造團隊中的尊敬和信任?可以參照遊戲的四個維度進行領導力塑造。
在《遊戲改變世界》一書中,遊戲被總結出四大特徵。這四個特徵也可以運用在領導力上。
特徵一:共同目標
要給團隊設置一個宏大的目標,使得大家集體向目標前進,形成凝聚力;
特徵二:及時反饋
要對員工的行為作出靈活、準確的有效反饋,讓員工有參與感,進而產生價值感;
特徵三:清晰明確的規則
要為工作設置明確的規則,讓所有人有規可循、有章可售,打造公平環境;
特徵四:自願參與
要尊重員工的意願,培養員工參與工作的自覺意識,推動工作進程。
了這四個特徵,工作對於員工而言就不再是壓力,而是能夠樂在其中、創造價值的事業。
三、溝通視窗
1.什麼是溝通視窗?
溝通視窗又叫「喬哈裡視窗」(Johari Window),是一種分析模板,把人工作、生活中的事情分為四塊,代表四個不同的種類,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視窗」。
溝通視窗中的四個象限代表了我們遇到的四種不同情況,需要分別處理,各有其特色。
2.公開象限
顧名思義,公開象限是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內容。
在所有人中,公開象限最大的是名人、明星等公眾人物。他們頻繁露面參加公開活動,發表演講、出席儀式,也都是擴大自己公開象限的過程。
公開象限越大,名氣越大。
3.隱私象限
隱私象限是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的部分。人人都有隱私。
隱私象限內部也有層次,共分為三層。其中最深處的是「Deep Dark Secrets」(DDS),即「又深又黑的秘密」,這是不可告人的部分。
在DDS之上,是程度較輕的秘密,比如你不好意思開口、但知道的事情,例如對同事的不滿,這部分我們的選擇往往是心照不宣。
再向上,還有一種秘密是我們忘了說的秘密。
忘了說的秘密就是「知識的詛咒」。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陷入這種困局。我們自己會覺得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沒問題,但是會讓他人迷惑不解。
在營銷中,知識的詛咒也很嚴重。廣告人霍普金斯為舒立茲啤酒撰寫的廣告就是針對這一點。舒立茲啤酒採用了純氧吹制工藝,霍普金斯把這作為賣點,但是舒立茲的老闆對此習以為常,沒有敏銳地發現。
4.盲點象限
盲點象限是我們自我認識中的黑暗地帶,指的是他人知道、但我們自己不知道的部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消除盲點象限,需要藉助他人的幫助,由他人說出我們自己沒有注意或者無法發現的盲點。
4.潛能象限
潛能象限是我們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部分,代表著我們的潛力。
潛能象限是這四個象限中最大的一部分,每個人的潛能都值得去努力挖掘。
5.象限間的互相轉化
溝通視窗中的四個象限可以互相轉化。
把隱私象限轉化為公開象限,我們採用的方法是「自我揭示」。具體的操作方法是主動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讓別人多了解自己。
把盲點象限轉化為公開象限,採用的方法是「懇求反饋」,請求他人指出自己的盲點。
無論如何,象限轉化的目的都是儘量擴大我們的公開象限,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四、管理者角色
每個管理者身上都有三個角色:領導者、管理者、執行者。要分別發揮好這三個角色,才能帶來領導力的提升。
三種角色的比重、三種職能發揮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管理者的三個層次。
1.領導者的角色
領導者是通過營造氛圍來提升績效的人。
管理團隊時,團隊的氛圍非常重要。氛圍好了,團隊的凝聚力強,工作效果就好。反之,如果團隊氛圍不佳,工作產出也不會好。
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就是一個善於營造氛圍的領導者。他著力打造「亮劍精神」,同時領頭維護這個精神,使得自己的部隊上下齊心。
和李雲龍相比,劇中的政委趙剛主要承擔的就不是營造氛圍的職能,他負責日常事務的管理,保證不出界,但無法營造氛圍、提升戰鬥力。
2.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是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的人,只有明確了這個定義,才能避免「事必親躬」的錯誤做法。
凡事都要親力親為的領導者,不是優秀的領導者。凡事親力親為,員工的創造力和活力會被壓制,領導者的精力也不足以承擔,最後的結果是毀滅性的。
3.執行者的角色
執行的核心定義是給出結果。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太多的執行者只是「執行」命令、完成既定的動作,卻沒有給出相應的結果、沒有產出。這樣的執行是無效的,而且會傷害團隊。
優秀的執行者需要認真執行,給出結果,同時及時對工作內容本身進行反饋,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五、領導力技術
領導需要觀念、需要技巧,也有著專門的技術。掌握了領導力技巧,管理團隊事半功倍。
1.傾聽和提問是一門學問
傾聽他人是交流的開始,要保持專注、深呼吸,給對方安全感,讓對方說出心中的想法。
提問時,要多提開放性問題,而不是封閉性問題。封閉性問題包括「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限制了對方的回答,往往會引起對方情緒上的牴觸。
與之相反,開放性問題即不留預設的問題,沒有引導的傾向性,如「你覺得怎麼樣?」「你有什麼想法?」這種問題可以激發對方的談話欲,讓對方更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受到尊重。
傾聽的最高境界是要學會反映情感、學會反饋。反饋是塑造員工行為的最重要的工具。
2.反饋的分類
反饋分為很多種,不能一概而論。
反饋可以分為正面反饋和負面反饋。員工做對了事,我們給他反饋,這是正面反饋;員工出現了失誤,我們給予批評和指正,這是負面反饋。
無論是正面反饋還是負面反饋,都還存在著層級的區分。大體說來,反饋可以分為三級:零級反饋、一級反饋和二級反饋。
零級反饋指的是沒有能夠及時反饋,給出的反饋為零。領導者看到員工的表現,把自己的評價和想法放在心裡,沒有及時告知員工,這是零級反饋。零級反饋往往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
一級反饋比零級反饋略好,給出了反饋。領導者在看到員工的表現後,給出評價,如「小張,幹得不錯!」「這個想法好!」但是一級反饋還是不夠的。
領導者真正需要掌握的是二級反饋。二級反饋是在一級反饋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不光要求領導者說出對員工的評價,而且要給出理由。
小張幹得不錯,到底是哪裡不錯?這個想法好,到底好在哪裡?這些都需要向員工說明清楚。這樣才能讓員工獲得最大的動力,讓他(她)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
學會反饋,員工更有幹勁,團隊也會更加和諧。
3.BIC工具
在反饋中,不只有誇讚員工的正面反饋,還不可避免地要有負面反饋。在做負面反饋時,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對事不對人」,但是這很難真正做到。
因此,掌握工具非常關鍵。BIC工具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工具。B代表Behavior(行為),I代表Impact(影響),C代表Consequence(後果)。
B:談及對方行為的時候,要說事實而不是說觀點。比如員工經常遲到,找對方談話,不能說「你又遲到了吧」,而應該說「九點上班,你是九點十分才到吧」,這樣就可以避免預設對方是不負責任的員工,構建談話的基礎,讓對方更容易聽進去。
I:這部分需要談及影響,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局部的,比如員工沒有按時完成任務,導致項目延期,整個團隊受到了損失,要一起加班。談及這一部分可以警醒員工之後注意。
C:後果指的是長期後果,比第二部分的影響更為深遠。在這一部分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談公司(團隊)的深遠影響,而要儘量和員工本人的長期發展掛鈎,讓對方清楚這些失誤、錯漏關係到他自身的核心利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引起對方的重視。
BIC工具需要反覆練習,從一點一滴開始,持續進步。BIC工具也不只適用於團隊管理,也可以用在家庭領域,用來教導孩子。使用好BIC工具,才能實現真正有效的反饋,真正提升領導力。
結 語
愛因斯坦說:什麼是荒謬?持續不斷地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是期望獲得不同的結果,這就是荒謬。
拒絕荒謬,真正進步,就要求我們從現在開始改變。學習領導力方法、掌握領導力精髓,就是改變的開始,它將造福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