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聾發聵!重溫關於蘇東坡的那些廉潔故事

2020-12-25 眉山頻道

四川在線眉山訊(楊宇 記者 文銘權)「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是清雍正朝宰相張鵬翮因仰慕他的眉山老鄉「三蘇」而給蜀中名勝眉山三蘇祠寫的一副門聯。唐宋八大家之蘇洵和蘇軾、蘇轍三父子(世稱「眉山三蘇」)就出生在這裡。

在宋代燦若星群的文學家中,三蘇備受人們喜愛。這不僅因為他們是宋詞豪放派的傑出代表,也不僅因為他們是「唐宋八大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人民性,不管升遷還是貶謫,無論「主政」還是「輔政」,都清正廉明,一心為民。高尚的情操是他們的官品,也是他們的文品,當然,更是他們的人品。

如今,滿載「三蘇」精神的三蘇祠已然成為廉潔文化「打卡勝地」。

「功廢於貪、行成於廉」是三蘇廉潔文化的主題,「親、清、輕、勤」是三蘇廉潔文化的核心內容,「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是三蘇家風的精髓,「守其初心始終不變」是蘇軾堅守的民本思想。

圍繞「三蘇」廉潔文化的背後,流傳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寬厚仁愛至善親和

蘇軾在《記先夫人不殘鳥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小時候,家中有美麗的桐花鳳鳥三三兩兩飛聚於桐樹上。一天,家中的一隻調皮的花貓捕著了一隻漂亮的桐花鳳,雖然在蘇軾兄弟的救護下,小鳥還是死去了。

這時,蘇母來了,問明情況,便教育他們說,做人要有仁愛寬厚之心。蘇軾和小夥伴將死去的鳥兒埋葬。蘇軾在仕途中表現出仁愛寬厚、勤政愛民、至善親和之心,與他從小受蘇母的教育有著親密的關係。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蘇母重名節、重仁愛、重廉潔自律的家教方式,體現的正是蘇家「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的優良家訓家風,孕育了蘇軾高尚的情操和風骨,使他作文和做人達到「文理相同」「文如其人」的高深境界,最終成為國家之棟梁。

廉潔自律不妄取

在眉山老家,兩個婢女熨帛時腳陷於地,發現地下有個罈子。家人猜測罈子裡有財寶。

蘇母叫人重新埋好罈子,告誡家人罈子是前人所埋,不屬於蘇家,誰也不準去挖取。

她告誡蘇軾兄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凡非分之財,一分一釐不能妄取,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剛正不阿忠直敢言

蘇洵長年遊學在外,教育兩個兒子的重任落在了蘇母肩上。

有一次她給蘇軾、蘇轍講《範滂傳》。範滂是東漢名士,因反對宦官集團而遭到陷害。在監獄中,範滂在和母親訣別時,因不能盡孝而遺憾。

蘇軾問母親:「我如果成了範滂,母親同意嗎?」蘇母說:「你若能做範滂,我難道不能做範母嗎?」

勇敢、聰慧的蘇母用範謗英勇就義的典故,告誡孩子要堅定信念,在蘇軾幼小的心靈植下「剛正不阿,忠直敢言」的種子,培養高尚的品德和氣節。

巧拒請託

話說蘇軾、蘇轍兩兄弟在京城為官之時,有一位故人前來拜訪,想請他們幫忙安排工作。他先去找了蘇轍,未能如願,又來見蘇軾,希望能「以一言為助」。

蘇東坡說,從前有一個人,他家境非常貧窮,又沒有好工作,就幹起了挖墓的勾當。當他打通一個古墓時,沒想到竟看見一個赤身裸體的人,那人對他說:「你不知道這是漢朝楊王孫的墓嗎?我是出了名的要以裸葬糾正厚葬的不良世風,怎麼會有財物接濟你呢!」

挖墓人只好費力去挖其他的墓,這一次,他見到了一位王者,那人說:「我是漢文帝,臨終前曾有詔令,陪葬物品不要有金玉,陶瓦就可以了,所以,我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可以接濟你。」

挖墓人非常沮喪,只得退出,他又看到有兩座連在一起的墳墓,馬上就開始挖起來了。他用了好長時間才挖穿左邊那座墓,墓裡的人說:「我是伯夷,因為『不食周粟』而餓死在首陽山下,我一無所有,不能滿足你的需求。」挖墓人於是感嘆道:「唉,我這麼辛苦地挖墓,怎麼卻一無所獲呢?不如再挖右邊那座墓吧,或許會得到些寶物。」伯夷一聽,便對他說:「你別白費力氣了,你看我如此瘦骨嶙峋,右邊的墓裡埋的是我弟弟叔齊,他也是餓死的,我倆情況差不多啊。」

很明顯,這個挖墓找寶的故事,是蘇東坡杜撰的,他的用意在於委婉勸告故人:我蘇東坡不能幫你在衙門安排工作,你若有心於政事,就應當靠自己的努力,循正道、走大路,萬萬不可將心思用在想門道、試歪路上。同時,他還暗示,我的弟弟蘇轍也同我一樣,你也別再去找他了。

蘇東坡將答案和道理巧妙地融在故事裡,讓故人自解其意、知難而退,它既體現了東坡的才華橫溢、人情練達,更體現了東坡為人公正、不屈從私人交情的高尚操守。

丹心要學月月紅

蘇東坡五十歲的時候,家人要為其祝壽,蘇東坡一再制止,並囑咐家人不準宣揚。

誰料,壽辰這一天,來了一個送禮人,雙手抱著一盆盛開的月季花,家人便問:「請問尊姓大名,有何事?」來者說:「我叫趙錢孫李,來祝壽的。」家人聽罷,奇怪地笑道:「那有這樣的名字呢?」來者說:「我本姓趙,右鄰姓錢,左鄰姓孫,對門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壽,大家推薦我送一盆月月紅,給知府大人做壽禮。」

家人聽後,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從不收禮,只好叫來者說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開花落無間斷,春去春來不相關。但願大人常康健,勤為百姓除贓官。」家人把詩寫在紙上,叫僕人把詩送給蘇東坡看,讓他來處理此事。

不一會蘇東坡出來,親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著詠詩道:「趙錢孫李張王陳,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撫心問,丹心要學月月紅。」

登州五日兩上書

蘇軾一生憂國憂民,不管是在朝中任職,還是被貶地方,他都心繫天下,清明從政,一心為民。他曾在登州(今山東蓬菜)做過五日知州,就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裡,他就完成了兩件利國惠民的好事,被後人稱頌。

1085年10月15日(宋元豐八年),蘇軾受命復朝奉郎知登州。登州處於「地瘠民貧,商賈不至」的沿海之地,他千裡迢逼上任後,通過沿途了解與走訪觀察,知道這一帶百姓多為「灶戶」。所謂「灶戶」就是以煮鹽換錢為生計的人家。可自從朝廷頒布實施「榷鹽法」,即推行食鹽專賣制度以後,灶戶所產之鹽必須賣給官家,不準私自出售。而官方定的收購價格又很低,還不及以往直接賣給百姓的三分之一。許多灶戶因此破產,只得背井離鄉外出逃荒。

登州城北當時有一座名為「刀魚寨」的水軍察,是防部北滷(當時為北遼惡稱)的軍事要塞。蘇軾巡視後發現,這裡武備鬆弛,屯兵多有外調,兵力空虛。於是他就在上任後的第五天,又向朝延遞上了《登州召還議水軍狀》的奏摺,直陳登州武備鬆懈之憂,建議「朝廷詳酌,以保國家安全。按理,皇帝已下詔讓他返還朝廷任禮部郎官,他完全可以不再管此事,更不用為此負責,可他毅然在接詔新調的當日上書朝延,為國分憂。

登州之任,短短五目,蘇軾先後兩上奏摺,一惠民一憂國,以其任職時間與所上兩折之比例看,可謂「政績顯赫」。

清廉節儉過生活

蘇軾21歲就中進士,前後共在朝廷任職40餘年。這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降職黃州任用,由於一直為官清廉,蘇軾從未存下積蓄。此時降職之後,薪體大量減少,他過起了更加清苦的日子,常常粗茶淡飯。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自己耕種起來,補貼生活開支。

為了使有限的收入得到利用,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制訂了開支計劃,實行有計劃的用錢。他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再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準剩餘,不準超支。

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要。在困境、逆境中,蘇軾以勤儉節約來維持生活、渡過難關,不失為良策。

為民引水不留名

北宋紹聖年間,蘇軾在嶺南度過六年為官歲月,所到之處吏民爭相詢問,父老相偕出迎。

蘇軾在任期間,慷慨捐款修建新橋,大大方便了惠州民眾的出行。博羅大火,全城盡毀,蘇軾建立臨時居所,不讓官府以重建衙門為藉口強徵民力財力。秋末米價下跌,蘇軾請官府要農民折以現金納稅,是為了讓農民交稅時糧錢兩便或按糧價收稅,既徵收了賦稅,又緩解了農民的困難。

適時廣州因飲用水發生瘟疫,蘇軾給廣州太守王敏中寫信,建議在此修建引水工程,並推薦賢士,為王太守出謀劃策。在蘇軾的積極倡議和王太守的大力支持下,引水工程順利建成,解決了廣州全城百姓的飲水問題。

蘇軾修建引水工程一事,為百姓帶來福音,值得世代銘記。然而他卻反覆交代此事千萬不要歸功於他。一方面是因為彼時他遭受貶謫,如果此事公開,可能會使引水工程的修建遭到阻礙;另一方面,這也與他謙虛的美德有關。他一向默默付出,不願宣揚自己。由此可見,蘇軾為官鞠躬盡瘁,一心為民方是他的為政之道。

不殺羊

蘇軾的書畫在當時是很多人都想求得的珍品。而蘇軾平時不會隨時送字,但他有個癖好,就是醉酒醒了之後要寫字畫畫。所以相識之人常用這種方法得到他的字畫。

有位武官對蘇軾的字畫很有興趣,不過和蘇軾素不相識,於是便找來一位和蘇軾熟識的文官,說如果能幫忙得到蘇軾的一幅字畫,便以一隻羊腿相換。

這位文官答應後便開始寫信給蘇軾,蘇軾有信必回,這樣來來回回,這位文官便撈到不少羊腿。這事讓蘇軾弟子黃庭堅知道了,他便如實相告。蘇軾當時也沒在意。

不過有一回他辦公太忙,忘記回信。那位文官便差使僕人去催。蘇軾見了那僕人便提筆要回信,突然想起黃庭堅的提醒,於是把筆一擱,對僕人說:「告訴你家大人,本官今天不殺羊!」

罷除萬花會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蘇軾任揚州太守。揚州的芍藥花為天下之最。

蔡京任揚州太守時,在揚州大搞芍藥「萬花會」,每年用花十多萬枝,除揚州城內外的花外,還從周圍的各縣遠遠運來。參與此事的各級官員趁機勒索發財,而揚州百姓則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蘇軾一到揚州,了解到這一情況,便決定罷除揚州「萬花會」。罷除令一出,揚州百姓無不拍手稱快,紛紛擁向揚州府衙,向蘇軾作揖磕頭,表達心中萬分感激之情。

見此情形,蘇軾也感動地說:「花會用花千萬朵,吏緣為奸,已罷之矣。雖殺風景,免造業(孽)也!」

相關焦點

  • 一代美食達人——蘇東坡!那些不為人知的美食故事
    蘇東坡作為北宋的一大文人,不僅擁有著非凡的文採,而且他所做出的可不僅僅是文學上的貢獻,他更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大吃貨,一生更致力於發現美食與烹調美食,關於他和美食的那些事,可真是說不完道不盡吶!光大家耳聞能詳的就有東坡肉等等的一些列名菜,而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大家可能並不熟悉的吳山酥油餅的故事,也是很有趣的哦!
  • 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
    哈嘍,大家好,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歷史上到現在一直都很有名的一道名菜和一個偉人的故事蘇東坡與「東坡肉」。蘇東坡在歷史上是因為「東坡肉」而被世人所知曉。東坡肉是又叫滾肉、紅燒肉,是江南漢族傳統名菜,豬肉味首要的食材,薄皮嫩肉,顏色紅眼,味香齊全,酥而不碎。
  • 學廉潔成語 講傳統故事
    學廉潔成語 講傳統故事 潮州電視臺 潮州電視臺微信號 czdstwx 功能介紹 潮州電視臺節目信息發布、觀眾互動平臺。收錄於話題8月26日,依託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的「學廉潔成語,講傳統故事」圖文展,由潮州市博物館和潮州市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十期博物小課堂開課啦。
  • 衡南縣:家風小故事講述廉潔大道理
    7月12日,衡南縣「輝煌七十年·衡南好家風」廉潔演講賽在縣融媒體中心演播廳舉辦。紅網時刻衡陽7月12日訊(通訊員 尹朝輝 劉雁峰 記者 王敏)7月12日,衡南縣「輝煌七十年·衡南好家風」廉潔演講賽在縣融媒體中心演播廳舉辦,比賽由衡南縣紀委、縣委宣傳部共同主辦。來自全縣的20名選手通過一個個家風小故事講述了廉潔大道理,給現場觀眾呈獻了一堂廉潔家風盛宴。
  • 關於廉潔的作文3篇
    關於廉潔的主題作文【1】  清正廉潔是中華民族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它要求人們誠信,廉潔,正直。
  • 唐朝那些廉潔「事」
    清官廉吏,不僅為唐代政治集團樹立了道德楷模,而且他們忠言直諫、廉潔清正、勤政愛民的品質、風範,也改變了自魏晉以來官場的陋習,從而造就了唐代政治的風清氣正和「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風氣。本文梳理了部分唐代廉潔故事,與讀者共勉。  李大亮勸諫太宗  李大亮原為隋將龐玉部下行軍兵曹,與瓦崗軍作戰被俘,隨即獲釋。
  • 歷經曲折尋古琴 清音古韻憶平生——紀錄片《蘇東坡》的幕後故事
    (黃岡廣播電視臺記者  餘敏 鍾貞)人間絕版蘇東坡,千古風流在黃州。「兩節」期間,很多市民有幸看到了由央視紀錄片頻道、湖北廣播電視臺和黃岡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蘇東坡》的精彩片花。記者帶你一起去聽聽這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導演楊光照告訴我們,紀錄片《蘇東坡》共分為6集,總片長180分鐘,整個團隊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全部拍攝製作工作,最終把一個鮮活、本真、有意味的蘇東坡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採訪中,楊導向記者坦言,想拍好一代文豪蘇東坡並不容易,在資料搜集和文稿創作上,他們就沒少費心力。
  • 中共綿陽中學英才學校委員會黨風廉潔建設專題會暨專題廉潔黨課
    6月9日晚,綿陽中學英才學校黨委在綜合樓二樓階梯教室召開了黨風廉潔建設專題會暨專題廉潔黨課,會議由黨委委員、副校長任天彪主持,校黨委班子成員、全體行政、全體黨員參加會議。黨委委員、副校長任天彪總結了學校2019年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通報了《四川國科2020年推動紀律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專項活動方案》,部署了學校2020年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 尋找詩意惠州,探尋「蘇東坡」的故事,體驗豪爽的風情
    哈嘍,小夥伴們好,又到了小編的旅行筆記分享時間,今天小編要帶小夥伴們遊遍我國美麗的國土,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本期文章,小編想和小夥伴們分享的是惠州,以蘇東坡先生為主題,尋找詩意的惠州,帶小夥伴們體驗蘇東坡先生曾經的豪爽風情。
  • 廉潔文化手抄報:廉潔文化的理念
    廉潔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廉潔文化有那些中演的理念呢?  廉潔文化具有豐富內涵  廉潔,即公正不貪,清白無汙。廉潔文化是廉潔的理論和行為方式及其相互關係的文化總和,是關於廉潔的知識、理念、制度及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方式、行為規範的總概括。
  • 蘇東坡的四個趣味小故事,原來歷史中的蘇東坡是這樣的人
    蘇東坡看到小妹的對聯,可急壞了。方府豪門是得罪不起的,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聯語後面各添一個字,把對聯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窮。 方若虛讀後真是欣喜若狂,他急於要見蘇小妹以表衷腸。蘇東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開大了不好收場,急忙託故阻止,說:「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揚,臉長,額突,不信我給你念首詩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方若虛怎知是蘇東坡在騙自己,還真以為蘇小妹很醜,於是怏怏地走了。
  • 廉潔教育走進「開學第一課」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毛慶 通訊員 韓紅華 實習生 張君儀) 「在我們學校,我們崇尚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人格魅力,我們弘揚的是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廉潔從教的價值觀。」8月31日,在南京大學附屬中學開學典禮上,學校黨委書記朱苓作「我眼中的廉潔」開學第一課活動宣講。這是鼓樓區紀委監委、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聯合開展的「我眼中的廉潔」走進開學第一課主題活動的一個場景。典禮結束後,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各年級各班級分別召開主題班會,觀看微視頻「我眼中的廉潔」·教育篇,討論觀後感,還在學校電子屏滾動播放微視頻,來往師生紛紛駐足凝視,不時互相交流幾句。
  • 人物大反轉:宋代大詞人蘇東坡,竟是虎背熊腰的大胖子!
    關於那些詩人詞人的故事,也被後人津津樂道。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宋代偉大的詞人蘇東坡的一些有趣的事。可能顛覆大家一直以來對蘇東坡的認知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無論是小學課本,還是現代流行歌曲,蘇東坡的詞都是非常受歡迎的。
  • 武漢舉辦「廉潔家風代代傳」家風故事分享薈活動
    12月19日,由武漢市紀委監委、武漢市婦聯聯合主辦的2020年「廉潔家風代代傳」家風故事分享薈在武漢電視臺香港路演播廳舉行。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張曙參加了活動。聚焦「廉潔家風」,活動現場分享了6個家庭的廉潔家風故事:有默默無聞地傳承先輩紅色家風的蔡亞生,家風嚴謹執法嚴格的公安幹警陳海燕,廉潔自律剛正不阿的檢察幹警劉珂,誓將涉稅違法分子掃除乾淨的稅務幹部張學東,守住清廉默默奉獻的人民教師塗妙妙,還有抗疫一線捨身忘死的大愛醫生彭鵬。通過挖掘這些普通家庭的廉潔家風故事,號召廣大黨員幹部做廉潔家風的傳承者、引領者、守護者。
  • 蘇州虎丘中心幼兒園與虎阜社區聯合開展黨員廉潔文化沙龍活動
    2018年11月12日,江蘇省蘇州市虎丘中心幼兒園黨支部與虎丘街道虎阜社區黨總支聯合開展「薪火相傳·承續信仰」黨員廉潔文化沙龍活動。通過講廉潔故事、寫廉潔詩篇、看紅色展覽等活動,讓黨員在輕鬆的氛圍中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黨員廉潔高尚的道德情操。
  • 【連載】《蘇東坡傳》第十一章:詩人、名妓、高僧
    我們倒無須乎相信此等前生之事,但是社會上一般人相信有鬼有前生之時,總會有很多此等親聞親見的故事,也像鬼故事一樣,雖然不能完全證實確有其事,也不能完全證實卻無其事。在蘇東坡的時代,一般人都相信有前生,此等故事自然不稀奇。有一個關於張方平前生的故事。一天,張方平前去遊廟,他告訴別人他記得前生曾在那個廟裡當住持。他指著樓上說,他記得曾在樓上抄寫經卷,那本經並沒抄完。
  • 雷州市博物館《學廉潔成語 講傳統故事》圖片展進校園
    為了豐富廣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播廉潔思想,弘揚清風正氣。2018年12月21日,雷州市博物館聯合白沙鎮北坡小學舉辦「學廉潔成語,講傳統故事」圖片展及互動活動,讓學生們學會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清正廉潔的美和貪婪的醜惡,潛移默化地起到增長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個人廉潔修養,營造清正的社會氛圍。
  • 《蘇東坡傳》:美景美酒!良師益友!此地當真 是「人間天堂」!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當你泛舟於西湖,攀登上鳳凰山或品茗於湖濱酒館,你會發現蘇東坡的影子蘇東坡的氣息依然伴在你的身邊。公認為最能表現杭州西湖之美的詩,就是蘇東坡的那首七言絕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關於開展廉潔家風徵文、廉政親情寄語和好家規好家訓徵集活動的通知
    各直屬機關黨委、機關黨委,事(企)業單位黨委,有關直屬黨組織:為深入推進家庭文明建設和好家風建設工作,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直機關工委、省婦聯《關於在全省黨員幹部家庭中開展「廉潔家風好榜樣」活動的通知
  • 今天,寧大留學生感受中國廉潔文化
    在宣講團成員的中英文雙語講解下,中外學生或重溫、或新學了古體散文《愛蓮說》,從古文中體會蓮花清廉高潔的品格,感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寓意。 「我很喜歡中國國畫顏料,蓮花中寓意廉潔味道,中國文化真是博大。」「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體驗。」19級本科來自牙買加的留學生Codling在繪畫中還充分品味了《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內容,感慨中國清廉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