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更專注於門店運營 並願意嘗試更多新技術

2020-12-23 界面新聞

這個月初,星巴克和雀巢共同宣布,雙方將組建一個全球咖啡聯盟,雀巢獲得了星巴克零售和餐飲產品的永久全球許可協議,而星巴克繼續保留對其全球的2.8萬家咖啡店的所有權。顯然,星巴克更願意集中精力在它更擅長的門店經營上。

升級門店、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是星巴克努力的方向。

此前界面新聞曾報導過星巴克於今年2月底在西雅圖總部大樓裡開了全球第一家臻選店(Reserve Store),並計劃將其拓展至1000家。最近FastCompany刊發一篇文章,以這家店為例,介紹了星巴克是如何對接新技術的。

從2018年2月27日正式開始營業以來, 這家Reserve Store不斷向外界傳遞著自己的主打概念是「市集形式的開放空間」。木材和皮革材料構成了這家店的主體風格,咖啡主題的藝術裝置也是讓人可以駐足觀賞的看點之一。

提供種類齊全的星巴克臻選咖啡外,這裡還有該店特供的咖啡豆、飲料、及星巴克投資的義大利精品烘焙品牌Princi的甜點櫃檯。進店的客人可以到前臺點餐,也可以選個你喜歡的座位,等工作人員到你桌前來點單。

Reserve Store主打「市集形式的開放空間」。

但Reserve Store最值得關注的地方並非這些人們能夠一眼看見的外在,串聯起店內人員和設備的隱形科技,才是它的最大的看點。

使用這家店裡那臺名為Clover X的咖啡機,從顧客選好豆子、開始研磨、到按特定水量和溫度調製完成一杯新鮮咖啡,只需30秒。它是星巴克耗費了幾年研發的成果,目前只在少數店鋪測試。

而Clover X的意義遠大於短時間內製作出最新鮮的咖啡,這臺咖啡機還可能是星巴克未來設備智能化,甚至店內物聯網的開端。

星巴克的CTO格裡·馬丁·弗裡金格(Gerri Martin-Flickinger)在接受FastCompany採訪時介紹,如果物聯網得以實現,那麼星巴克目前很多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例如記錄容器溫度等活計,都可以由自動化技術完成。現在,星巴克需要用U盤將最新信息傳遞給所有門店,未來,則可以點擊一個按鈕就瞬間完成。

」簡言之,在星巴克的物聯網中,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節點,收集實用數據,為遠程維護提供幫助。在未來3-5年裡,我們的店鋪會引進幾十款物聯網設備。」馬丁·弗裡金格說。她此前任職於 Adobe、Verisign 和 McAfee,於2015 年加入星巴克。也是從那時開始,這家咖啡連鎖巨頭將重視技術擺在了一個重要位置。

如果星巴克可以在全區2.8萬家門店實現物聯自動化,這將不僅能幫助星巴克保持產品的一致性,節省一大筆人力、物力成本,還讓咖啡師有更多時間與顧客互動。

想要實現這一願景,星巴克需要科技領域合作夥伴的協助。實際上,它享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總部同樣位於西雅圖的科技公司微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4月,在舊金山舉辦的國際信息安全峰會RSA上,微軟推出了Azure Sphere技術,並宣布這項技術已經被星巴克採用。Azure Sphere是一個面向網際網路設備的平臺,能通過微處理器去驅動智能家電、互聯玩具和其他數碼設備。

實際上,除了 Sphere,星巴克還使用了微軟旗下的50多種Azure雲服務,及其它一些工具,比如Power BI分析工具。同時,公司還在與微軟工程師密切合作,推廣新項目。

馬丁·弗裡金格表示,Sphere是一個變革性的平臺。她希望其能夠成為星巴克物聯網平臺的基石,讓公司可以將多家製造商的多款設備放進自己的網絡,協同工作。

星巴克和微軟淵源頗深。

25年之前,當比爾·蓋茨在發布微軟新技術,演示如何將文字、圖片、表格和聲音統統融合到一個文件中時,他舉的例子,就是「星巴克是如何用這個軟體輕鬆做出季報的」。而當時的星巴克剛剛才上市,只有165家門店。2015年,原本供職於微軟的凱文·詹森(Kevin Johnson )正式成為星巴克公司總裁,並於2017年接任創始人舒爾茨擔任公司CEO。去年,現任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也加入了星巴克董事會。

將門店外銷售業務授權給了雀巢後,星巴克希望能夠將精力集中於最能為期創造利潤的業務。

此前,星巴克公布的截至2018年4月1日的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第二季度星巴克全球淨收入同比增長14%達到60億美元,超過預期。但是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長放緩,整體客流量增長亦出現停滯。

根據歐睿的數據,星巴克一直佔據著美國咖啡市場老大的位置。但是,現在,這家店正在面臨越來越多以Panera為代表的咖啡連鎖品牌、以及強調原材料和製作手法的小眾工藝咖啡店的競爭。而且,美國消費者越來越不滿足將咖啡當做產品進行消費,品質、工藝甚至店內環境,都成為他們選購咖啡時更看重的特點。

面對客流量增長逐年下降的問題,星巴克必須設法提高門店效率和體驗,而物聯網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之一。

相關焦點

  • 上海星巴克烘焙工坊開業一年,成星巴克全球銷售額最高門店
    「星巴克臻選」(Starbucks Reserve)是這家公司推出的高端產品系列,由舒爾茨一手組建團隊進行運營。他曾在西雅圖把這個標誌中帶著綠色美人魚的咖啡公司做到了全球最大,並且代表著連鎖化的咖啡生意模式——人們通常稱為「第二次咖啡浪潮」——而如今在更獨立小眾的精品咖啡不斷湧現的時代,舒爾茨希望用「星巴克臻選」來繼續佔領咖啡市場的絕大份額。
  • 星巴克公布未來10年門店戰略:明年將在中國新增600家門店
    財務長 Pat Grismer 表示,星巴克計劃到2030財年將全球門店數量增加到5.5萬家,其中一半以上的新門店將是咖啡廳,40%的門店將是汽車餐廳 (drive-thru), 5%的門店將專注於外帶服務(pickup formats)。目前星巴克在全球80多個市場擁有3.3萬家門店。
  • 星巴克中國開出首家快取店的「心機」
    投稿來源:零售氪星球7月12日,星巴克在北京金融街一處寫字樓一層開設了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這家新業態門店專注線上下單+門店自提/配送服務,儼然是瑞幸咖啡最常見的「快取店」的翻版。距離其不到20米,就是一家去年12月才開業的典型瑞幸咖啡「快取店」。
  • 與星巴克不相上下的COSTA咖啡最近頻關店?但門店選址仍值得借鑑
    但是COSTA方表示,疫情只是門店優化的部分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為了適應消費者行為的不斷改變,所以才促使了COSTA加速實施以消費場景為核心的多元化渠道戰略,不斷擁抱新的變化。COSTA門店所以對於想擴大市場來說,更適合小而美。
  • 為什麼星巴克的門店經理巨難挖?
    連鎖巨頭星巴克正處於成立40多年來最好的黃金期,根據最新5年規劃,2019年公司收入計劃達300億美元,比2014年的160億美元增長近1倍,平均每年要實現約18%的複合增長率。16年,90個城市,1600多家門店,2.5萬名夥伴,每周300萬造訪門店的顧客,這是星巴克中國區目前的成績單。
  • 隈研吾為星巴克設計了一家新門店 是貨櫃做的
    早在開幕前半年,位於臺灣花蓮的這家星巴克門店就已經賺足了眼球:這是臺灣第一家貨櫃貨櫃形狀的星巴克門店,也是花蓮首家得來速(Drive-Thru)門店。自今年1月首次曝光了其純白貨櫃的拼接設計,便有不少人期待它正式開業。
  • 星巴克試運營外賣怎麼回事?星巴克為何要試運營外賣市民怎麼點單
    今日(9月20日)傳出消息,星巴克開始試運營外賣了!眾所周知,星巴克之間一直都是只能去店裡點單的,並沒有外賣可以送。那麼,星巴克為什麼要試運營外賣呢?如果想點星巴克外賣的話又要去哪裡點呢?有專門的app嗎?這些問題,小編接下來會一一解答哦。星巴克目前在中國141座城市中有3300個店面,數量可以說是相當龐大了!
  • 「小藍杯」背後的男人:2019年要超越「星巴克」憑什麼?
    作為一個創業老兵,周圍人能明顯感覺,陸正耀越來越有耐心,更願意從長期思考做判斷,願意為此承擔風險。昨天,和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一起午餐。所以,現在的陸正耀,更關心的不是巨額虧損,而是,怎麼使勁黏住客戶,讓這個業務飛輪迅速轉起來。技術+資本的雙翼,越發靈活的價格補貼,密集的門店,更便利更好的咖啡……讓傳統咖啡界看不懂,也讓網際網路小玩家進不來。其次,瑞幸咖啡是一個依靠新技術機遇顛覆傳統的公司。
  • 門店只有星巴克10%,COSTA在中國市場還剩什麼?
    門店業務:縮水的門店,糾結的「人設」,默默無聞的數位化在可口可樂2018年為收購COSTA舉辦的投資者溝通會上,詹鯤傑把咖啡市場劃分為咖啡店、其他戶外消費、非即飲、即飲4部分。而被可口可樂收購前的COSTA,只專注於這一塊業務。
  • 矽谷咖啡挑戰星巴克!
    傳統咖啡巨頭星巴克正在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者。「以前很多人買一杯咖啡不僅是喝,還為了能夠在星巴克裡面坐下跟咖啡合影拍張照,而今天,更多人選擇外帶,喝咖啡的人群開始更趨向追求咖啡品質及便捷性。」Wheelys中國CEO 白曉帆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 隈研吾設計臺灣首家星巴克貨櫃門店,不用下車就能喝咖啡
    星巴克在臺灣的首家貨櫃貨櫃形門店已在花蓮洄瀾灣區開業,這是星巴克在亞太地區的第一家「貨櫃門店」,同時也是花蓮首家配備「得來速通道」的門店,即通過留出車道來讓駕駛員不下車就買走咖啡,希望給消費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
  • 星巴克可能限制了你對咖啡的想像
    分析認為,星巴克會更專注於門店業務以及拓展中國市場,當然也包括國內二、三線城市這些新增的市場。實際上,就在星巴克出售其零售和餐飲產品業務前不久,其披露了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公司總淨營收60.74億美元,同比增加5.9%,但全球同店銷售僅上漲2%——好在中國同店銷售增長為6%,中國區營收同比上漲30%。
  • GO喜茶、星巴克、奈雪的茶……吃「假肉」將成為健康時尚新選擇?
    近日,銥星雲商在星巴克門店觀察到,新上的人造肉產品都已列上菜單。星巴克門店樣品展示櫃檯上面陳列有植物肉菜品宣傳海報,分為植物牛肉與植物豬肉兩種口味。牛肉味有別樣牛肉青醬意面、別樣牛肉美式酸辣醬大卷、別樣牛肉經典千層面三種;豬肉味的有新善肉越式風味沙拉與新善肉蘑菇穀物碗兩種。
  • 星巴克開出一家「未來風格店」,顛覆空間,還上了新茶飲!
    金屬門框採用納米材質,不留手印   5、技術驅動,或將是飲品門店的創新主題  從門店創意,再到材質細節,星巴克臻選上海美羅城店這次全面升級,充分體現了科技的力量。 這家店的改造,完全將科技融入了門店創新的所有環節,也為行業做了前瞻性嘗試。
  • 瑞幸咖啡 : 星巴克門店不夠多,消費價格比較高,網友:便宜能說明一切嗎?
    明明是將近30一杯啊@誰還在內河上:講道理武漢客廳喝了一次, 不怎麼好喝  ,門店逼格還行@太嘎米:我給過這個品牌三次機會,第一次有欣喜,因為跟星巴克一樣是可以接受的「快餐」咖啡,第二次,比較難下咽,感嘆品控太差,第三次,更難喝了,只能拉黑了。也問過身邊的朋友,怕只是自己運氣不佳,但是朋友們也均表示味道不佳。
  • 業績虧損卻加速門店擴張,星巴克的套路你看懂了嗎?
    到2022財政年底,公司將在中國擁有6000家門店。受疫情影響,包括星巴克在內的餐飲行業普受重創,不過隨著中國市場的復甦,星巴克中國地區的銷售額實現了正增長,此時擴張門店,星巴克是把賭注都押在了中國市場了嗎?
  • 用心,更多一度 星巴克官方線上點餐服務—專星送
    深耕中國近20年,星巴克「第三空間」的理念已為大家所熟知。廣大咖啡愛好者已習慣在家(第一空間)和工作學習空間(第二空間)之外,在第三空間——星巴克門店裡,以一杯高品質手工調製咖啡連接彼此。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受到數位化生活方式的影響,星巴克在中國不斷積極開展在數位化消費領域的嘗試和創新。
  • 星巴克任命新CMO;Gucci第二家餐廳開業;微信開放「智慧零售」入口...
    大公司動態星巴克任命新CMO,進一步推動數位化體驗星巴克任命Brady Brewer為新任全球CMO,直接向星巴克全球COO匯報工作。他的業務重點之一是星巴克的數位化體驗,以及如何將實體店與數位化更好地結合。
  • 星巴克:以人為核心、以科技賦能,持續耕耘門店業態創新
    作為一家零售企業,星巴克咖啡公司始終致力於商業道德採購並烘焙高品質的咖啡。實體零售門店在星巴克中國未來的增長計劃中承擔極其重要的核心引擎職能。在上一財年第四財季,星巴克在中國內地市場開出259家全新門店。在品牌認知度較高的一、二線城市,星巴克持續耕耘門店業態創新——包括星巴克臻選門店、啡快概念店等,以加強這些城市的門店發展「深度」。
  • 門店茶飲不如咖啡受歡迎 星巴克要在超市賣Teavana茶包了
    超市正在成為星巴克發力的新增長點。6月26日星巴克宣布,將從今年夏天開始於美國各大超市、雜貨店販賣旗下茶瓦納(Teavava)衝泡茶包產品,包括熱帶莓果、薰衣草菠蘿、柑橘薄荷等共六款新口味。這些衝泡茶包自帶獨立衝泡杯,消費者加水便能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