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又稱燈影,以在燈光照射下用獸皮刻制的人物隔著亮布演戲而得名。皮影發源於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較早的由人配音的影畫藝術,被公認是 「電影始祖」,2006年,皮影被國家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11月28日下午,第二實驗的小學的同學們來到劉開渠紀念館,學習皮影製作,感受皮影文化魅力。
工作人員首先介紹了皮影的歷史起源、製作工藝流程、表演形式、藝術流派等知識;在製作皮影環節,同學們仔細觀察手中的人物形象,小心翼翼的用顏料給皮影塗色、剪裁,然後拼版、連接,每個步驟都一絲不苟,皮影「打扮」好了,最關鍵的是怎麼能讓皮影形象活動起來呢?同學們穿孔、裝釘、上木棍,一件件生動形象的皮影人物呈現在同學們面前。
在皮影表演環節,小小的一張皮影,簡單的布幕舞臺,操作者靈巧的手指,加上一點光亮,六名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了《西遊記之人生果》和《武松打虎》皮影戲,孩子們稚嫩的語言、還並不熟練的操作,引得活動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此次活動讓同學們了解了皮影文化,親身演繹故事和傳說,給同學們以教育、啟迪、娛樂,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文化生活,了解進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來源:淮北市文化旅遊體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