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劉開渠紀念館舉辦「光影乾坤 皮影文化」皮影主題社教活動

2020-12-20 瀟湘晨報

皮影,又稱燈影,以在燈光照射下用獸皮刻制的人物隔著亮布演戲而得名。皮影發源於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較早的由人配音的影畫藝術,被公認是 「電影始祖」,2006年,皮影被國家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11月28日下午,第二實驗的小學的同學們來到劉開渠紀念館,學習皮影製作,感受皮影文化魅力。

工作人員首先介紹了皮影的歷史起源、製作工藝流程、表演形式、藝術流派等知識;在製作皮影環節,同學們仔細觀察手中的人物形象,小心翼翼的用顏料給皮影塗色、剪裁,然後拼版、連接,每個步驟都一絲不苟,皮影「打扮」好了,最關鍵的是怎麼能讓皮影形象活動起來呢?同學們穿孔、裝釘、上木棍,一件件生動形象的皮影人物呈現在同學們面前。

在皮影表演環節,小小的一張皮影,簡單的布幕舞臺,操作者靈巧的手指,加上一點光亮,六名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了《西遊記之人生果》和《武松打虎》皮影戲,孩子們稚嫩的語言、還並不熟練的操作,引得活動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此次活動讓同學們了解了皮影文化,親身演繹故事和傳說,給同學們以教育、啟迪、娛樂,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文化生活,了解進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來源:淮北市文化旅遊體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劉開渠紀念館舉辦手工編繩主題社教活動
    記者 劉露 通訊員 趙玲淮北新聞網訊 1月9日,市劉開渠紀念館舉辦手工編繩主題社教活動。來自市第二實驗小學的20名小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中,非遺傳承人楊海玲為學生們介紹了中國結的來歷,然後細緻地教授如何編繩結。
  • 市劉開渠紀念館舉辦「二十四節氣知多少——立冬」主題社教活動
    市劉開渠紀念館在11月7日立冬節氣這天,圍繞節氣現象和地理知識,開展了一場製作地、日、月三球儀的科學小實驗主題社教活動。活動首先由工作人員普及立冬常識以及立冬天氣的變化特點,同學們充滿了好奇,工作人員為同學示範了如何製作「地、日、月三球儀」,讓同學們自己親自動手親身感受天文知識,模擬地、日、月三者在宇宙中的相對位置,以及在自轉、公轉天文現象中所形成的季節變化,讓同學們科學的了解各種自然現象,引起同學們對天文學的熱愛。
  • 全國民間皮影大匯演暨首屆中國皮影文化發展論壇將在京舉辦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國皮影藝術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10月9-11日, 全國皮影藝術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民間皮影大匯演暨首屆中國皮影文化發展論壇」將在京舉辦。9月18日下午,該活動的媒體見面會在北京海澱文化館(北館)舉行。
  • 傳經典揚文化遊「華州皮影文化藝術周」
    此次文化藝術周,將舉辦華州皮影精品展覽,全國各地皮影代表作品與雕刻技藝展示(北京、浙江、四川、山東、河南、雲南、河北等),這位老人今年75歲,是泰山皮影傳承人範正安,掌握著最複雜的表演技藝:十不閒。說到今天來參加渭南華州皮影文化藝術周活動,非常激動。
  • 祁永啟:搖曳光影裡的皮影生涯
    圖中左一為祁永啟老先生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一口道盡天下事,雙手揮舞百萬兵;掛起白幕乾坤大,敲起鑼鼓日月長。」說起皮影,很多人並不陌生。曾幾何時,《封神演義》《楊家將》《羅通掃北》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就在這樣的舞臺裡被盡情地演繹。燈光中映出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說唱中道出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 皮影裡話故事 皮影外話傳承 創意設計傳承千年皮影古韻
    在本次參賽作品中一款以湖南歷史文化資源——望城皮影為設計指向的作品,將湖南民俗文化和湖南非遺資源相結合,將獨特的造型與新穎的工藝相結合,打造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文創產品,不僅讓大眾對於湖南望城皮影有了全新的認識,更獲得大賽評審團的讚許。
  • 小萌娃玩轉皮影,品味中外傳統文化
    11月1日,鳴珂巷幼兒園中(2)班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光影遊戲——皮影戲活動。小萌娃們通過觀看皮影戲、親手製作、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對皮影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古老民間藝術的神奇魅力,激發了小萌娃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上午。
  • 走近皮影戲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 【摘要】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皮影文化、走近皮影藝術,近日,淮北市第二實驗小學組織學生走進劉開渠紀念館,共同學習皮影製作,感受皮影戲的傳統魅力。
  • 高雄縣皮影戲館
    地址:高雄縣岡山鎮岡山南路42號電話:(07)626-2620開放時間:0900~1200、1330~1700休息時間:周一、周二上午位於岡山鎮的高雄縣縣立文化中心,有座臺灣唯一的皮影戲館。二百年前,臺灣的皮影戲從岡山發源,兩百年後的今天,皮影戲幾經興衰已走入黃昏,只剩少數戲團及一座展覽館見證著這項傳統技藝在臺灣的發展史。皮影戲又稱影戲,在臺灣稱為「皮猴」,於清朝嘉慶年間由潮州藝人傳入臺灣,在當時的廟會節慶中,戲臺上精緻的皮偶結合光影、曲折劇情、嬌嬈唱腔與喧天鑼鼓,往往演成令人目眩神迷的奇幻世界。高雄縣皮影戲館為一座多功能戲曲博物館,陳列區中包括一座主題館和一座專題館。
  • 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揭牌 用皮影講述運河故事
    ……長叉棒槌、獸皮小人,在京腔京韻的念白間,不到30平方米的影窗前正在上演一場激烈的武戲,演繹出乾坤萬象。幕布背後,「拿線」藝人操縱著竹籤,配唱演員將運河兩岸的傳說故事與歷史變遷娓娓道來,可謂「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  12月4日,位於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雙益發文化園的「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正式揭牌。
  • 皮影表演+皮影體驗!讓孩子愛上非遺傳統...
    臺上,一塊白布,光影迷離臺後,幾雙巧手,操縱影偶數段唱腔,盈尺之間演繹世間百態這就是皮影今天小編帶你一起走進少兒皮影戲的世界《皮影傳奇》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看視頻小品《皮影傳奇》「認知皮影」,體驗鑼、鼓、鑔等皮影相關樂器,激發了其對傳統文化深入學習的欲望向。「遇見皮影」,皮影藝人表演寓言皮影《金斧頭》,通過觀看表演,孩子們對皮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 全國優秀民間皮影藝術院團大匯演活動在京開幕
    世界影戲看中國,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國皮影藝術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0月9日-11日, 全國皮影藝術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民間皮影大匯演暨首屆中國皮影文化發展論壇」活動在京開幕。
  • 大橋雲錦府府中拾光 皮影述時光 雲錦鑑國粹
    本周末,在雲錦府營銷中心,上演了一場 「指尖上的國粹—非遺皮影DIY」,在活動現場,小朋友們與爸爸媽媽,合作親手做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皮影,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暖心時刻吧。皮影手作現場拾雅活動中,看著光影中晃動的五顏六色,如同卡通人物般的皮影,孩子們都躍躍欲試,水彩筆,人物圖案,簡單的物件,孩子們小心翼翼的為皮影人物上色添彩,細細體會傳統工藝的真意
  • 光影中演繹皮影故事
    8月14日,李衛展示自己製作的皮影人偶。今年63歲的李衛自小跟隨父親、濟南皮影大師李興堂學習皮影表演。11年前父親去世,李衛接過了將濟南皮影傳承發展、不斷創新的重任。如今,他製作的「濟南名人臉譜系列」作品就是從父親生前未完成的作品中延伸雕刻而成。
  • 古老的華州皮影
    其造型優美多姿,雕刻細膩精湛,染彩絢麗厚重,唱腔動聽委婉,被譽為「中華戲曲之父」「世界電影之祖」——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皮影,歐美藝術史曰:「世界皮影源於中國,中國皮影源於陝西,陝西皮影源於古華州。」華州人世代相傳:皮影雛形誕生於漢文帝時期,有民謠為證:「漢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文帝治國安天下,制樂傳入百姓家。」
  • 當娃娃遇見皮影
    2018年6月9日,甘肅省天水民俗博物館攜手萌芽彩藝繪本館聯合開展觀看皮影戲、製作皮影活動,讓廣大兒童切身體驗中國皮影戲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在天水民俗博物館(南宅子)大戲苑舉辦。孩子們和父母一起製作《西遊記》皮影模型。孩子們展示自己製作的皮影模型。孩子們體驗皮影戲表演。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民間皮影戲藝人鞏淑英指導孩子們進行皮影戲表演。家長記錄孩子的皮影戲表演。
  • 皮影製作進書屋 傳統文化顯魅力
    9月11日下午,由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巡展巡講巡演」閱讀推廣活動,走進我縣運河鎮孫埝村農家書屋,讓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並體驗皮影製作的樂趣。活動當天,巡講老師以生動有趣的語言,配以精彩的視頻短片,為學生講述《西遊記》裡孫悟空打妖怪的故事。
  • 皮影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皮影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皮影戲曾經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娛樂方式。「以前的陝西華縣農村沒有現代化的娛樂方式,農閒時,大家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看皮影戲,每次皮影演出全村老少都很期待。」汪天穩回憶起以前的生活說。正是出於對皮影戲的熱愛,當時年僅12歲的汪天穩拜名師學習皮影雕刻技藝。
  • 傳承傳統文化 感受皮影技藝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文潔)日前,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街道正寧路社區組織轄區少年兒童開展皮影製作活動,讓孩子們了解皮影,感受我國古老民間藝術的魅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豐富社區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