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九月初
是各大中小學開學的日子
小夥伴們準備好了麼?
暑假作業寫完了嗎?
新學期的小目標定好了嗎?
新課本預習了嗎?
……
完成了以上這些準備事宜
就來一起
迎接新學期的到來吧~
在古代
新生入學也會像現在這樣準備很多
但不同的是
他們還會有一個隆重的「開學儀式」
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中國人自古重視教育
「入學典禮」一直備受重視
其典禮舉辦形式嚴肅又莊重
大致分為四個環節
「正衣冠」
《禮記》有云:「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古人非常重視儀表,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讓學生注重自己的儀容整潔,是入學後首要的一課。
拜先師
步入學堂後,先要舉行拜師禮。學生先叩拜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拜老師,三叩首。接著學生向老師贈送六禮束修,即學生為老師準備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乾瘦肉條這6種禮物。
「盥洗淨手」
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淨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淨手」的寓意為淨手淨心,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行開筆禮」
在完成上述程序後,啟蒙老師會講授人生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並舉行整個入學儀式中隆重的部分——「開筆禮」。內容包括硃砂開智、擊鼓明智、描紅開筆、拜筆師等內容,這也是開學禮中最後一道程序。
禮畢之後才意味著正式踏上
「路漫漫其修遠」的求學之路
他們沒有方便攜帶的鋼筆、水筆
筆墨紙硯都得自己背著
為了拜師求學往往要「負笈甚重」
跋山涉水,披星戴月
相比古人
現在的學生簡直不要太幸福
在開學季
除了調整身心、制定新的學習計劃
城牆君還要提醒同學們
不能埋頭苦讀
要效仿古人,學習在山水間
休息時間可以來西安城牆轉轉
感受這座古老但更歷久彌新的城市
三學街
三學街
位於城南文昌門西側
是府學巷、長安學巷、鹹寧學巷的總稱
三學街古文化氛圍濃鬱
這裡培養出很多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
教育家、文學家
如今這裡民風淳樸溫良
是古城西安裡一條有名的文化古街
來到這裡尋找書香
你會看到一個巨大的磚壁
上面從右至左雕刻著
兩個繁體字——「孔廟」
孔廟
在漢武帝之後
歷代帝王在京城和各地尊設孔廟
孔廟一直以來都是學子們極為尊重的聖地
歷經千年
三學街上的孔廟長三丈,高一丈
有餘古磚裹飾
冠蓋黛瓦上面的「孔廟」二字
據傳說是董仲舒的親筆題字
據《清代西安府圖》介紹
在當時西安府內與文教有關的建築
幾乎都集中於孔廟周圍
藏在這石壁之上的歷史
夠過往的人們傳頌很多年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位於西安城牆文昌門內西側三學街15號
始建於北宋元祐年間
歷代都曾修葺
它是我國
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被譽為「歷史文化寶庫 書法藝術殿堂」
是收藏名碑數量最多年代最久遠的專題性博物館
也是西安歷史文化標識之一
眾所周知的《顏勤禮碑》
《大夏石馬》、《玄宗石臺孝經》均在此
作為公認的書法藝術聖地
西安碑林博物館
是一部由眾多國寶級名碑
寫成的凝固的中國書法史
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
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
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
因而馳名中外
魁星樓
從西安碑林博物館出來
仰頭向上看
文昌門西邊的城牆上
還有一座以「魁星」命名的樓閣
在漢代
以文學家董仲舒
為代表的儒學思想
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
「百神之大君」的人格神
其中二十八星宿之一的「魁星」
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星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曲星」
在古時
學子們認為
如果被此星照鑑就會
文運亨通、妙筆生花、金榜題名
因此在各地建立魁星樓
如果有興趣
可以上城近距離看看魁星樓
向它打探一下
關於「魁星高照」的秘密
聽它講講過往學子的求學往事
……
沉默的它
高高地屹立於城牆之上
早已把「踏實和用心」
用行動講述給大家聽
拜訪過魁星樓之後
繼續在城上漫步
一步一個腳印
在高大威嚴的青磚上了解
中國周秦漢唐輝煌的歷史
一直往前走
你還會遇到城上瀰漫書香的「遇見書」
看過了城上城下
滄桑美麗的歷史古蹟
感受過西安古典
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城市魅力之後
也許
用一本書來結束這奇妙的旅途
也不失為一個愉快的決定
……
在這座城市的角落裡
可能還散落著很多「書香」的地方
我們未完待續
新的學期
城牆君和你們一樣
一直在探索求知的路上
最後
城牆君祝大家
新學期,新氣象
早日實現心中的理想與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