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段)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稀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否?文殊師利言:有裟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贊曰: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鹹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
「文殊師利」又稱曼殊室利菩薩、妙吉祥菩薩。是佛教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這四大菩薩之一,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又稱法王子。
在《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中,佛告訴跋陀波羅說:「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其出生之時,家內屋宅化如蓮華,從母右肋出,身紫金色,剛墮地就能說話,猶如天界童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他少年時,就去拜訪諸多的仙人,求出家法,在諸多的婆羅門人中及九十五種諸多的論議師面前,他詞辯無礙,所說之法,無能酬對,唯於我所出家學道。
文殊菩薩的形象一般為天衣天冠,頂結五髻,表佛五智;一手持寶劍、象徵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如意、象徵智慧成就。另一手持經典、代表智慧的思維;駕乘獅子,表示威嚴猛厲、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總之,文殊菩薩成就的智德,是無人能及的。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對智積菩薩說:我在大海裡面,以唯一究竟之理,常常宣講《妙法蓮華經》。智積菩薩問文殊菩薩說:《法華經》義理甚深,密藏非常微妙,是諸經中的至寶,曠世稀有,如果有眾生,勤於精進,按《法華經》修行,能迅速證得佛果嗎?
文殊師利菩薩說:我給你舉個例子,有個名「裟竭羅」的龍王,他有一個女兒,現年八歲,還很年幼,但此女智慧通利,根識條達,善知眾生不同根性和所造諸業,已得佛「陀羅尼」。
「陀羅尼」意譯為總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惡法不起作用。後世則多指長咒而言,意為能總攝憶持。又據《佛地經論》卷五所述:可知陀羅尼是一種記憶法,即於一法之中、持一切法;於一文之中、持一切文;於一義之中、持一切義。依記憶此一法、一文、一義,總持無量佛法。
正是這位年幼的龍女,已得陀羅尼,對三藏十二部的所有教理,盡皆通達,行解無礙,覺了一切法、明了一切義。對諸佛所說的甚深秘藏,都能全部受持,深入自性本定,了達諸法妙義,於剎那間,發菩提心,得「不退轉」。
「不退轉」在修行佛道的過程中、以開示悟入佛知佛見的功德,入於不退失的地位稱為「不退轉」。「不退轉」有三種含義、即:一、位不退:指修得之大乘菩薩果位不退失。二、行不退:指所行之四攝六度法不退失。三、念不退: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念不退轉。此三不退配以菩薩之行位,諸宗說法不一,如配以圓教,則初信至第七信為位不退;第八信至第十信之終為行不退;初住以上為念不退。得此三不退,一不退墮於生死、二不退轉於二乘以下,決定能成佛了。
龍女已得「不退轉」菩薩位,又得「辯才無礙」。「辯才無礙」指佛、菩薩、及一切聖眾等所具有的四種自在無礙辯,即:一、法無礙辯;二、義無礙辯;三、辭無礙辯;四、辯無礙辯。此辯才無礙又譯作四無礙智、四無礙解,為大小乘之通目,用來顯示無礙自在說法教化的德用、具體是:
1、義無礙智:此智知諸法義,了了通達無滯,知世出世間一切法,法法皆入實相義,名義無礙智。
2、法無礙智:此智法名一切義,見一切名相、一切名字,即知一切義,故智慧通達。於諸法名字,分別無滯,又能以是法無礙智,分別三乘而不壞法性,對所說名字語言中,無著無滯,名法無礙智。
3、辭無礙智:此智以語言說名字義,對種種莊嚴以及各種言語都能隨其所應,並盡解其義。所謂一切眾生,多民族各類方言異語等,若一語二語、多語略語,廣語、女語、男語、過去語、未來語、現在語,如是等古今未來之一切語言,皆能各解其義,辯說無礙,使一切聽聞者,都能理解其義,是名辭無礙智。
4、樂說無礙智:菩薩得此智能於一字中、說一切字;一語中說一切語;一法中說一切法。於所說之法,雖有權實之分,但所說的都是一乘真實義,以一乘真實義宣說方便法,所謂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能隨一切眾生根性,為願聞法者,廣而說之,善赴機緣,說法無滯,使聽聞者皆能充滿法喜。菩薩以樂說辯力能住世半劫一劫,乃至無量劫,辯說無盡,以大慈心、大悲心,廣大利益一切眾生,對所說之法,沒有一句一義的差錯,故名樂說無礙智。
文殊菩薩說:龍女說法無礙,慈悲攝念眾生,視眾生為赤子,已功德具足,心中念念清淨,演說諸法,微妙廣大,常行慈悲,拔眾生生死之苦、予眾生涅槃之樂,具足仁義、智慧、謙讓,志意和雅。像她這樣已具足智慧行持,能夠很快就成佛了。
智積菩薩說:成佛恐怕沒有那麼快吧!我見釋迦牟尼佛,自無量劫以來,堅持不懈地修難行苦行,逐漸地一點一滴的積功累德,為了求得無上佛道而未曾停歇過。我觀看這三千大千世界,哪怕是只有「芥子」那麼大的一個地方,都是釋迦佛的捨身成道處。
這裡說的「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芥的乾燥成熟種子,直徑1~1.6毫米,種皮深黃色至棕黃色,少數呈紅棕色,很小。常用作極小的比喻。這極小的地方和所有的地方,沒有哪一處不是釋迦牟尼佛修菩薩行時,捨身棄命的地方,他為了普度眾生,經過了三大阿僧祇劫的千難萬苦,最後才成就了佛道。
所以,我不相信,一個八歲的龍女,能在「須臾」之間就能成佛,「須臾」約合現在的四十八分鐘。智積菩薩剛說完,龍女忽然出現在他面前,向他行頭面禮,然後住於一邊,而說偈言:
成了佛的人,徹底通達眾生罪業和福業的一切因果相,以般若慧光遍照十方法界,顯現微妙清淨之法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圓滿功德福德以莊嚴法身,受到了天界眾生,天龍八部和人類眾生的擁戴和敬仰,所有龍眾和天神都來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敬信宗奉,我聽說,像這種情況就是成就了無上菩提,但是唯有佛才能證知。我現在闡揚大乘佛法,主要是為了度脫在生死苦海中的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