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公布一個總體規劃,將在馬來西亞檳榔嶼海岸建造三個島嶼,每個島都是仿照睡蓮的形式,由多功能區、4 6公裡的公共海灘、242公頃的公園和25公裡長的濱水區組成。
「生物多樣性城市」(BiodiverCity)是比賈克-英格爾斯集團(BIG)的一個總體規劃,將在馬來西亞檳榔嶼海岸建造三個島嶼,通過一個自主交通網絡連接起來。
這項佔地1821公頃的填海造地工程,由比賈克-英格爾斯集團與安博公司(Ramboll)和當地建築師希查斯工作室(Hijjas)合作,為檳城州政府開發這個項目。
每個島都是仿照睡蓮的形式,由多功能區、4.6公裡的公共海灘、242公頃的公園和25公裡長的濱水區組成。
「生物多樣性城」(BiodiverCity)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全球目的地」,促進檳城島經濟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其沿海地區和自然棲息地的生物多樣性。
比賈克-英格爾斯集團稱,「生物多樣性城」的建築將主要是採用竹子、馬來西亞木材和「綠色混凝土」的組合建造,後者使用可回收材料作為骨料。
每個島區預計將支持15000至18000名居民,並將全部依靠當地的水資源、可再生能源和廢物管理。
他們還將通過一個自主的水上、空中和陸地交通網絡連接起來,使「生物多樣性城」成為一個無車環境,優先考慮騎車人和行人。
建築物和小區周圍將有一個稱為緩衝區的生態走廊網,其範圍在50到100米之間,用作自然保護區和公園,以支持生物多樣性。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支持檳榔嶼州的2030年的遠景規劃,其目標是成為「以家庭為中心,綠色和智能的生態區」。
比賈克-英格爾斯集團說:「我們的總體規劃提案『生物多樣性城』支持檳榔嶼2030年遠景規劃,明確強調宜居性、促進社會和經濟包容性發展,以及子孫後代的環境可持續性。」
它說:「生物多樣性城市將成為一個新的可持續的全球目的地,文化、生態和經濟增長得到保障,人與自然共存於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檳城南岸。」
這項總體規劃,是由檳榔嶼州政府舉辦的檳榔嶼南部島嶼開發競賽的勝利者,這是一項在該島南部海岸進行填海造地工程的現有計劃。
比賈克-英格爾斯集團的方案在其他五個入圍者之前被選中,認可其「促進與自然共存」的追求。其他的方案包括福斯特工作室(Foster+Partners)和MVRDV工作室的方案。
總體規劃中的第一個島叫做「海峽」。將包括公民中心,一個政府和研究機構的區域,以及文化海岸區,類似檳城州的首府喬治鎮(George Town)。
「紅樹林」(Mangroves)是「生物多樣性城」的第二個中心島,將專門用於商業集中區。它的中心將是「竹燈塔」(Bamboo Beacon)——一個會議和重大活動的設施。
最後一個島名為「小湖」(Laguna),被比賈克-英格爾斯集團描述為一個微型群島,將由八個較小的島嶼組成,圍繞著一個中央碼頭。
它包括供居民居住的浮式、高蹺式和梯田式住房,還將為水生生物提供產卵場,以幫助開發新的海洋棲息地。
以上就是建築界知識頻道給您帶來的「馬來西亞檳榔嶼海岸將建造三個島嶼,每個島都睡蓮的形式」分享。我們會持續為大家分享更多建築設計相關的知識給大家,尋找建築之美,探索建築之路。歡迎關注我們~
來源建築界:https://www.jianzhuj.cn/news/5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