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IG宣布了其為挪威城市家具製造商Vestre設計的家具廠「 The Plus」。這家佇立在密林之中的最新地標建築是全世界最具可持續性的家具工廠,也是一個未來的新型社區,除了人人都能來參觀打卡,還能在這白天徒步健身、沉浸式看展,深夜探險露營、聚會辦沙龍。
森林深處的未來工廠
The Plus佔地6500 平方米,位於Magnor村,是挪威近幾十年來在家具生產領域規模最大的一次投資。該項目被構想為一個社區般的村落,致力於實施最清潔、零碳足跡的城市家具製造,成為以可持續建築和高效生產著稱的全球目的地。
The Plus將與300英畝的森林公園融為一體,在提供徒步和露營場所的同時,亦作為該地區的地標性建築繼續完善其發展綠色製造業的使命。
新建築由4個呈放射狀分布的體量構成,分別容納了4個主要的生產單元:倉庫、色彩車間、木材車間和裝配車間,並在中央形成聚合。建築的整體布局猶如一個「加號」,旨在讓不同生產單元之間的協作變得更加高效、靈活和透明。
建築的中央是物流辦公室和展覽中心,在連接4個生產車間的同時為工廠營造了最高效率的物流運輸條件。中央地帶圍繞著圓形的公共庭院布局,可以用於展示公司當季最新的戶外家具系列。此外,露天廣場還提供了一個縱觀全局的視角,讓參觀者和員工得以體驗到完全透明的生產和工作流程。
The Plus將採用工業4.0的解決方案來管理整個工廠,包括智慧機器人、自動駕駛卡車和平板電腦等等。每臺機器與Vestre的200種顏色一一對應,並以地面圖案的形式將路徑引向中央環島。色彩斑斕的線路提供了強烈的視覺線索,清晰地闡述了工廠的生產過程,使遊客可以像參觀博物館那樣體驗精彩的工廠之旅。
車間所在的4個體量在角落處各自擁有一個傾斜的吊頂結構,向內可以看到工廠的生產場景,向外則可以望見蔥鬱的森林景觀。沿著木材車間和色彩車間的邊緣,傾斜的屋頂延伸出一條小路,可供參觀者和員工徒步上下。4個生產單元將採用擁有21米自由跨度的正交層積木構成靈活的無柱空間。3米寬的服務走廊將在提供基礎設施的同時保證每個單元在結構上的穩定性。
沿著外部通道走到頂端,「家具博物館」就變成「森林公園」了。Vestre 生產的大型戶外家具,都會像雕塑作品一般散布在中心區各個角落。松樹環繞著家具,讓它們充滿著原始而自然的氛圍。公園裡設置了讓輪椅和嬰兒車也能順利行駛的坡道,直通屋頂的露臺。人們在屋頂露臺可以俯瞰到園區內部的工作情況,也可以在露臺上遊玩、休息、舉行沙龍。
The Plus將成為北歐地區首個獲得BREAM Outstanding最高級別環保認證的工業建築。那它的環保到底厲害在哪?
首先,這裡的所有建築材料都是由當地木材、低碳混凝土、可回收鋼筋製造,每部分都基於可再生原則,確保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比同類工廠低 50%。
其次,建築的屋頂依據最佳的太陽能利用效率傾斜地放置了1200塊光伏板,其產生的多餘熱量將被輸送至冰水製冷系統、蓄熱箱、熱汞、能量井和倉庫支持系統。總體上看,該系統比同類的傳統工廠減少了至少90%的能源需求。
從工廠到公園到核心地帶,生產線、人行道、自然區,整個內部空間都無縫連接在一塊,BIG 關於未來家具廠的想像,全融合在了森林深處這個巨大的加號之中,它或將成為利用製造和生產技術的先進性來塑造未來工廠形態的典範。
檳城2030年的科技生活
近期,馬來西亞檳城南島設計總體規劃國際競賽PSI(Penang South Islands )落下帷幕,這個18.2平方公裡的填海項目在2019年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124家設計單位報名,最終來自丹麥的BIG事務所獲得第一名。
檳城市政府舉辦的這次國際競賽,希望能夠為南邊填的三個人造島嶼帶來一個發展方向,將檳州打造成一個永續性發展的城市。
佔地4,500英畝的總體規劃項目被稱為檳城生物多樣性城市(BiodiverCity Penang),將關注宜居性,促進社會和經濟上的包容性發展以及對子孫後代的環境可持續性,從而支持檳城2030願景。
生物多樣性城市的目標是創建一個「全球目的地」,以促進檳城的可持續經濟和文化發展,同時保護其沿海地區和自然棲息地的生物多樣性。
檳城原本是個生物種類豐富的城市,其廣闊的生物多樣性跨越各種地形環境,然而近年來,其沿海地區和自然棲息地不斷受到城市發展的幹擾。
因此在BIG的總體規劃中,將三個不同島嶼進行「城市連接」,並且為這個綜合項目城市設計指南集,解決行人的交通出行網絡、城市的可持續建設和資源收集的問題。
這三個島嶼將把居民的混合用途地區聚集在一起,並在每個地區周圍形成連續的50至100m緩衝區,建立棲息地的連通性並為保護區、公園、走廊和城市廣場提供邊緣生態支持。
總體規劃中第一個島稱為海峽,將包括「公民中心」,政府和研究機構的所在地以及「文化海岸」地區,類似於檳城州首府喬治城。一個200公頃的數字公園將作為島嶼的心臟,將邀請當地人和遊客「探索技術,機器人技術和虛擬實境世界」。
紅樹林是生物多樣性城市的第二個中央島嶼,將致力於商業活動,並圍繞著一個受保護的溼地網絡而組織。其中心Bamboo Beacon,是一個舉辦會議和大型活動的設施。
最終的島嶼被命名為拉古納群島,將由圍繞中央碼頭組織的八個較小的島嶼組成一個小型群島。將提供浮動,高腳和梯田房屋,還將為水生生物提供產卵場,以幫助開發新的海洋棲息地。
BiodiverCity中的建築物將主要使用竹子,馬來西亞木材和「綠色混凝土」來建造,這些混凝土使用可再生材料作為替代。
BiodiverCity通過自主的水,空和陸基運輸網絡連接,以使其成為無車環境,並優先考慮騎自行車的人和行人的安全。
生物多樣性城市將成為一個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目的地,在這裡文化,生態和經濟增長得到保障,人與自然共存於檳城島南岸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那些年BIG開過的腦洞
BIG每一個作品的出現似乎都會引起業界巨大的反響,除了上面提到的近期新作,小編也整理了那些年BIG開過的腦洞,一起來看看BIG是怎麼以天馬行空和「反叛式」設計成為建築界當紅翹楚的。
漂浮城市
首先就是刷爆朋友圈的「漂浮城市」,它是為了應對氣候變暖的海平面危機而生的「現代版諾亞方舟」,。6 個六邊形社區組成一個小城市,一個個漂浮的城市匯聚成了可以住10000 多個人的群島。
每個島嶼都包含戶外農業區,所有的食物都將種植在漂浮的島嶼上。除此之外,還包含一個社區生活島,作為商業和文化中心。比如醫療、教育、鍛鍊、文化和購物。居民使用100%可再生能源,吃海水養殖的海鮮,和水產種植的農作物,以及小型智能汽車四處穿梭。
垃圾焚燒廠
作為一座垃圾發電廠,它的外觀完全區別於我們的固有印象,124m 的高度,形狀如同一座傾斜的山坡,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在工廠的內部依舊行使著垃圾焚燒的功能。
CopenHill 的出現則完全打破了人們的固有認知,400m 的屋頂滑雪場、公園步道、85m的人工攀巖牆、咖啡店、酒吧,每一處設計都在為當地人民帶來最放鬆的遊玩體驗,實現了環境、經濟、社會的共贏。
螺旋鐘錶博物館
今年5月,他們設計的瑞士螺旋鐘錶博物館(Musée Atelier Audemars Piguet)對外開放。螺旋式結構展館與自然景觀渾然天成,為愛彼制表師打造融合極致工藝與非凡設計的時計傑作提供嶄新的舞臺。同時,螺旋式的當代設計與傳統的制表工藝也交織出互動交流和現場展示的空間,體現出品牌獨立自主的精神,以及致力於將植根於汝山谷的高級制表傳統推廣至全球各地的願景。
扭曲博物館
去年,他們在挪威設計了一個「扭曲博物館」Twist。這個扭曲的空間橫跨了博物館、橋梁、可居住建築三大傳統類別,裡面不僅有一個垂直畫廊和一個水平畫廊,在 90 度的扭曲之下,還可以欣賞到 Randselva 河的全景。
海濱浴場
2018年它們在丹麥奧爾胡斯的城市中心建了一個海濱浴場。它是一座漂浮人工島,人與海互動結合的最大結構之一,最多可以承受650個遊客。整個浴場的呈現三角形,遠遠看去就像一座超級郵輪。50米長的健身泳池和木棧道上,人們盡情展示著黝黑的胴體,享受著慵懶的日光浴和海邊的迷人風景。
反向動物園
為了解決保護動物權益和滿足人類訴求的矛盾,它們在哥本哈根設計了一個「反向動物園」,動物處在開放的視角,人處在了「籠子」之中。不過這樣的設計,反而更讓遊客擁有一種獨特的沉浸式體驗。
編織之城
年初,他們正在日本富士山與豐田汽車公司打造了一個「編織之城」,旨在通過基於歷史和自然的技術,讓人與社區取得更為緊密的聯繫。項目是以人工智慧和分級交通為主導的「未來原型城市」,把太陽能、地熱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投入利用到其中,試圖構建一個交通多樣性的碳中和社會模板。
BIG一直都在嘗試以突破性的創新形式,來打造一個承載更多功能的生態建築。這些建築既因為包容開放的理念,體現了想像力的自由,又因為關注社會問題,解剖著當代人放縱的生活,同時在先鋒的視覺之下,加速了人的流動,折射出未來的文化。
雖然很多設計方案存在著一定的爭議,但是BIG在創新的設計過程中,始終都在嘗試如何適應環境、適應市場、適應他人、適應內心,適應理想和現實,適應當下和未來。
這種適應,看起來似乎像是對時下流行的穿鑿附會,但也不失為一種關於現狀的熱切思考,他用更多類似The Plus 這樣的作品,構建起人和建築、人和環境、人和未來之間的聯繫。
文章素材來源愛範兒、新景觀設計、谷德設計網等平臺,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