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濟源 道教三清奉仙觀

2020-12-17 法治熱點關注

奉仙觀位於中國河南省濟源市北海街道荊梁北街,為濟源市現存重要古建群之一,因主體建築三清大殿用荊木作梁,故又稱「荊梁觀」,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奉仙觀始建於唐垂拱元年(685年),唐代二魯真人(魯希言、魯和光)和宋代賀蘭棲曾在此修道。現存金、明、清建築十座,整體建築坐北朝南,長90.5米,寬45.5米。山門為清代所建,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簷懸山頂玉皇殿建於明代,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單簷懸山頂。三清大殿建於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面闊五間,進深七架椽,單簷懸山頂,是減柱造建築的典型。

奉仙觀建於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原名「奉先觀」,意為供奉先人之意。奉仙觀歷代高道輩出,唐代二魯真人(魯希言、魯和光)曾修道於此。

北宋時,著名道士賀蘭棲真修道於此,受到宋真宗召見,被敕封為「宗真大師」,並免除奉仙觀田地租稅,賀蘭棲真對奉仙觀進行了大規模的增修擴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重修三清大殿。元代初年,道士崇寧葆光大師衛志隱主持奉仙觀,重修玉皇殿、三官殿等。

明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住持道士韓嵩巖重修講堂。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重修三官殿,重建山門和廂房四座十六間。

現存奉仙觀坐北朝南,總體平面布局為長方形,南北長90.5米,東西寬45.5米,兩進院落,保留金、明、清歷代古建築十座三十間。依次為山門、玉皇殿、三清大殿,左右兩側為廂房和配殿。其主體建築三清大殿重建於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為我國金代建築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劉敦楨高度評價此殿「手法豪放,運思奇特」。觀內還保留了唐《太上老君石像碑》、北宋《章聖皇帝御製詩並記》和元代《衛公道行之碑》等附屬文物二十餘件,彌足珍貴。 2001年6月,奉仙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至清時期古建築,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區北海辦事處三莊村、創建於唐代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距今已有1300餘年,因殿中有一荊木樑,故俗稱荊梁觀。原來建築很多,佔地60餘畝,由於種種原因,現僅存山門、玉皇殿、三清大殿、碑亭、東西4座配殿,形成二進院落,南北方向。院雖不大,但布局合理,結構緊湊,北高南低,錯落有致,文物價置很高,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山門三間,清代遺物,中間甬道,兩邊各一間垂花門。由正門和東、西兩掖門組成,為清乾隆年間重修的單簷懸山式建築。主門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兩掖門,東門額上楷書「福區」,西門額上楷書「靈境」。正門兩側放置抱鼓石獅,為明代遺物。

玉皇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系明代單簷懸山式木構建築。前簷柱為小八角形石柱,有柱側腳和柱升起,為明代建築典型特徵。殿頂正脊的琉璃瓦飾構件上堆塑有花卉、龍鳳等圖案,歷經數百年仍色彩鮮豔,栩栩如生。殿內梁架和鬥拱上明代彩畫依稀可見。玉皇殿內供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石像碑,置有碑亭,碑身碑額相連,高3米,寬1.1米,厚0.33米,額上雕6龍盤頂似半圓形,中有道像三尊,中間是老子端座在蓮花盤上,兩邊各一侍童。碑文字跡漫漶,大意是:「說古道今,稱頌大唐盛世,四方太平,尊崇老子」。李審撰文,沮渠智烈書,趙文素鐫,由洛陽居住的李姓二百餘人出資樹立,為奉仙觀落成祝賀。清代金石學家葉昌熾在《語石》中評價該碑:文章之宏瞻,書法之遒美,碑身勻稱,為唐代道教碑碣之冠。

三清大殿是奉仙觀的主殿,與山西大同善化寺三聖殿齊名,是河南省現存5座金代木構建築中最重要的一座,也是全國重要的金代單體木構建築之一。該殿重建於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面闊五間,進深七架椽,單簷懸山造,平面布局為減柱造,僅用兩根後金柱撐起屋頂,是中國減柱造建築的典型作品,實屬罕見。1936年,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劉敦楨來奉仙觀考察時,評價此殿「手法豪放與乎運思奇特,尚屬初見」。三清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七架椽,大石柱上置碩大鬥拱,單簷懸山造,為河南最古老的三座木結構建築之一,純度最高,由道人賀蘭棲真採修。

獨特的構造:三清大殿採用了大比例的減柱造,世所罕見。「減柱造」是古建築中增加室內空間的一種特殊做法,是在古代建築柱網平面中減掉部分金柱的做法,通過減少柱子,使室內空間寬敞。三清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原本應該有八根立柱,建造者卻獨具匠心,僅僅使用兩根後金柱,使屋頂重量大部分集中於二梁二柱之上,令人嘆為觀止。

罕見的用材:清乾隆年間《濟源縣誌》雲此殿「荊木、柿木為梁,桑木、棗木為柱,皆合兩三圍,長兩丈許」。荊木、柿木、棗木、桑木諧音「今、死、早、喪」,十分不吉利。三清大殿卻一反常態,將這四種不常用的木材集於一身,作為棟梁之材,確屬罕見。相傳這四根梁柱是北宋時期奉仙觀住持道士賀蘭棲真走遍濟源四境才找到的。懸掛於柱子上的清代木牌上記錄著四根木材的來歷。我市的荊王、棗林、柿檳、桑榆河這四個村名至今還在使用。 前牆上鑲一塊碑,上刻賀蘭棲真騎著毛驢去東京的畫像,還有《宋真宗詩賜賀蘭棲真》的題刻,詩文曰:「玄元留教五千言,有象難明恍惚間。數進篇章達至理,時吟時詠道清閒。」民間相傳,濟源西關的西湖寺倒塌後,賀蘭棲真道術很高,深於老莊學說,善於辟穀和吐納之術,能點化黃金,蓋起奉仙觀。在運建築材料時,不見馬拉,但見馬氣喘籲籲,渾身出汗,百姓盛傳,宋真宗聞訊,召賀蘭棲真至京城,讓其當眾獻藝,賀蘭棲真說了實話:「是方士偽術,不足為陛下道。」宋真宗為賀蘭棲真誠實所感,大讚其言,益加禮敬,封為「宗真大師」,免其觀之田賦,賜詩一首。 院內兩邊存放有唐玄宗皇帝撰文和提額的《玉真公主受道靈壇祥應記》碑;有明代李宗德的石棺及二十四孝圖刻;有清代大書法家三個皇帝的老師李唐吉,為濟源籍的東北臺道大人張光祿書寫的墓志銘,稱為書法藝術精品;有清代道光皇帝封徵臺灣回大陸的馬濟勝為「震威將軍」的墓道石刻;有唐代諫議大夫溫造墓前的石獅;有後晉兒皇帝石敬瑭父親墓道的石羊。 這些實物均為奉仙觀增添了文化內涵。

相關焦點

  • 愚公的故鄉—河南濟源十大旅遊景點
    王屋山宮觀林立,高道如雲,香客如流,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山拔谷深,雄、奇、險、秀、幽一體兼備,這裡還有「天壇倒影」、「王母仙燈」等五大天象奇觀。王屋山的雲、樹、溪、山妙如仙境,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前來尋幽訪勝。
  • 河南濟源王屋山被稱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遊客:那武當山呢?
    河南濟源王屋山被稱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遊客:那武當山呢?誰都聽說過「愚公移山」的故事,你知道《愚公移山》的舞臺在哪裡嗎?原來,「愚公移山」的故事發生在河南省濟源市的「王屋山」,這裡也是濟源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來濟源的遊客需要打卡。
  • 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仙。仙,據《爾雅‧釋名釋長幼》「老而不死曰仙」。《說文》「長生僊去」,「仙‧遷也,遷入山也」。《太平御覽‧天仙》「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道教典籍中常有「神仙」、「仙人」、「神靈」等稱謂。這些稱謂,只要把以上「神」、「仙」的概念弄清楚了,這些也就自然通了。
  • 道教常識:道教的「神」與「仙」有何區別?
    如果細分的話,「神」與「仙」還是有區別的。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諸多的神仙,既有先天的尊神,也有後天的仙真,而且還吸納了很多民間的俗神。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道教的「神」與「仙」的區別和聯繫。早在道教誕生之前,我國就有對於神仙的記載了。
  • 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提要道教信仰神、仙。神是人封成的,仙是人修成的,「神仙」則是通神通變化的仙人。
  • 河南濟源:雪後的王屋山,銀裝素裹!
    2020年11月24日,河南濟源,雪後的濟源市王屋山,披上了一層夢幻的白紗,仿佛童話世界一般,處處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美得讓人心醉。隨著當地旅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進入冬季之後,來山裡賞雪的遊客絡繹不絕。
  • 美麗神奇的道教聖地、養生天堂——炎陵瓜寮婆婆仙
    9月27日,就著中秋節假,筆者來到被稱為"帝母第一殿"的炎陵縣十都鎮瓜寮婆婆仙。同行的十都鎮負責人告訴筆者,以自然生態與道教文化為依託,以生態、健康、養生為主題內涵,以休閒度假為主要功能的婆婆仙,今年7月建成或修繕好的帝母大殿、觀景臺、千米遊道,共耗資100多萬元。
  • 白河村-仙神河大峽谷-羅河村(沿峽谷)-仙神河大橋-河南二仙廟
    其中羅河至仙神河大橋段,由於修築大橋時所築輔路已被水衝毀,碎石較多,請注意安全。● 貼士羅河以基本無人居住,白河村和河南二仙廟景區有提供食宿的農家樂,但沿途距離較長,且為無人區,出發前請備好途中所需食物和水,保證自身體能補充。
  • 河南的濟源和焦作分家之後,濟源到底算不算地級市之一?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講了一系列河南省內區域變化的故事。例如鄭州和開封、許昌和漯河、駐馬店和信陽等等,今天,我們來聊聊濟源和焦作。目前,河南省總計下轄了18個地市,其實17個地級市,濟源屬於省轄市。這就有點尷尬了,不算地級市,也不是縣級市。那麼,當年焦作和濟源兩個地區為什麼要分家呢?
  • 中國道教著名道觀大盤點及他們介紹
    7.驪山老君殿老君殿,道教宮觀。在陝西省臨潼縣城南的驪山西繡嶺第三峰上。原為唐代華清宮之長生殿所在地,相傳唐玄宗曾兩次在此遇見太上老君降臨,故稱之為「降聖閣」、「朝元閣」。8.中嶽廟中嶽廟,即河南嵩山中嶽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遺產點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聖地。
  • 揭秘道教:原來神仙也有等級,你知道太上老君是幾等仙嗎?
    此外還有許多凡人因為功德無量被祀奉成神,如三國猛將關羽,由於其義薄雲天、忠肝義膽,死後被民間追奉為武聖,道教也將他奉為關聖帝君,成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隨著歷史的發展,道教吸收和創造了越來越多的神仙,這就造成了神仙的構成愈加繁雜和混亂。對此,道教的神仙體系進行了多次的革新。
  • 富士康科技集團自動化設備河南濟源項目開工
    原標題:富士康科技集團自動化設備河南濟源項目開工  8月18日,富士康科技集團自動化項目——福士瑞精密工業(濟源)有限公司科技園項目舉行動土啟基儀式。富士康科技集團副總裁徐牧基,總經理林政輝、林冬盛,總財務長程方義和河南濟源市委書記何雄、市長王宇燕、副市長譚江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啟基儀式並為項目培土奠基。
  • 「蓬萊仙韻」海峽兩岸道教音樂會在臺北舉行
    中新社臺北七月二十日電(記者董會峰)以「蓬萊仙韻頌太平」為主題的海峽兩岸道教音樂會今晚在臺北盛大舉行。  在擁有二千五百一十四個座位的臺北「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兩岸知名道樂團體的二百多名道友同臺獻藝。
  • 濟源發布「老家河南」美好春遊季活動:對全國醫護人員和所有河南人...
    河南商報記者 郭丁然3月21日,第二屆全球文旅創作者大會之「老家河南」美好春遊季(濟源站)啟動儀式暨濟源文旅行業復產發布會在濟源市王屋山景區舉行。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姜繼鼎等共同啟動了儀式,正式拉開了 「老家河南」文旅業逐漸復甦的序幕。「老家河南」美好春遊季啟動,河南人遊濟源免門票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劉慧華發布了「老家河南」美好春遊季期間的濟源活動。
  • 河南「貧民窟」,不是濟源不是漯河,經濟發展令人擔憂
    說起河南你會想到什麼?是火車拉來的鄭州還是十三朝古都洛陽?河南轄17個省轄市,其中鄭州和洛陽知名度最高,知名度最強的同時肯定也會有最「拖後腿」的。鶴壁是河南省管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北部,在太行山東麓到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總面積2182平方公裡,全市GDP 861.9億元,增速4.14%,居全省倒數第二,倒數最低的濟源增速比它高6.69%。
  • 河南公務員考試分數線:安陽、漯河、濟源、駐馬店預估分數分析
    三、濟源預估進面分數分析如果說河南公務員哪個地市崗位最少,毫無疑問就是濟源了;如果問河南公務員哪些地區競爭壓力大,那毫無疑問也會有濟源市。濟源示範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濟源示範區財政金融局、濟源示範區教育體育局、濟源示範區虎嶺高新片區管理辦公室、濟源示範區審計局等高分榜前十名的單位,預估的進面分數竟都超過了65分,這正應對了前面的那句話,崗位雖少,壓力更大,濟源的考生需要更加努力了。
  • 道教女神麻姑乃「壽仙」,顏真卿和董其昌以一楷一行紀念她
    麻姑又稱壽仙娘娘、虛寂衝應真人,她是我國民間信仰的一位道教女神。在我國道教的神仙體系中,長壽之神分為男女兩性,男性神就是鼎鼎大名的彭祖,而女性神就是麻姑,人稱「壽仙」。關於麻姑的神話來源是很早的,傳說有很多。
  • 黑媽媽又稱黑老太太,為何被尊為古代東北道教大護法?
    媽媽在一定的意義上象徵東北的黑土地,有些人也稱作「地仙」,黑媽媽引領當地的地仙們護持著東北道教,可謂是功不可沒。從而也形成了具有東北特色的道教體系,也被大家廣為信仰和供奉。在東北地區,黑媽媽不僅在道教宮觀供奉,在很多佛教寺院也被廣泛供奉。包括黑媽媽所引領的狐仙、黃仙、蟒仙、常仙等地仙,也被廣泛供奉。當然,這與黑媽媽神通廣大的能力、有求必應的願力是分不開的。
  • [學術觀點]李剛:試論道教的虛擬歷史——以《列仙傳》、《神仙傳》為例
    即便答案是否定的,就照《索隱》的「相傳」來解釋,也表明漢武帝時有關神仙的傳說故事已經滿天飛,而且神仙的形象是清瘦的說法亦出現了,漢代人據此撰寫《列仙傳》,並非不可能。另外,從《列仙傳》敘事之簡略粗拙看,其主體部分應為漢代道教的作品,反映了漢代道教的神仙觀念。推測起來,其作者或許為漢代底層社會的方士、黃老道士,其書由他們搜集整理民間傳說的種種神奇段子而成。
  • 河南濟源建成全國首個向社會開放的國家森林步道
    2020首屆穿越壯美太行國際徒步大會將於10月23日至25日在愚公故裡——太行八陘之首軹關陘所在的南太行森林步道河南濟源段舉辦,路線途經王屋山、五龍口、小溝背3個國家級4A景區,涵蓋水洪池、盧仝茶園、蟒河口水庫、盤谷寺、沁龍峽等多處人文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