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陝西重陽宮
重陽宮,是全真道祖庭,又稱為重陽萬壽宮、祖庵,享有「天下祖庭」、「全真聖地」之盛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祖庵鎮,距西安市中心40千米。各類建築共佔地1.0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29.2平方米,紀念塔建築面積105.6平方米,附設建築面積222.5平方米。 重陽宮是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之所。
2.北京白雲觀
白雲觀是道教全真第一叢林——北京白雲觀,位於西便門外二裡許,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為全真「第一叢林」。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及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院校和研究機構先後設在這裡。在廣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著崇高的地位。同時,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豐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著國內外大批信徒和遊人。主要殿宇位於中軸線上,包括山門、靈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三清閣,四御殿、南極殿、真武殿、火神殿、呂祖殿、八仙殿、元君殿、元辰殿等建築。
3.山西永樂宮
永樂宮,因故址在永樂鎮而命名,又名大純陽萬壽宮。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址位於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招賢村,現址位於芮城縣城北3公裡的龍泉村東側。永樂宮始建於元代,施工期前後共110多年。宮殿內部的牆壁上布滿永樂宮壁畫。現存的永樂宮主要建築為一門三殿,一門為龍虎殿,也就是無極門,三殿為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
4.樓觀臺
樓觀臺,中國道教最早的重要聖地,道教樓觀的發源地,因其說經臺猶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稱樓觀臺。位於秦嶺北麓中部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境內,東距西安70公裡,西距周至縣城15公裡,是著名的聖跡遊覽地,號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5.青城山常道觀
青城山道教協會又籌資對天師殿、三清殿、黃帝殿、上茅庵及山門、道舍、齋堂等進行了全面維修,重塑神像,使千年古剎煥然一新;為青城山水增色。
6.崆峒山道觀
崆峒山上,廟觀甚多。山麓問道宮,始建於唐代以前。軒轅宮、真武殿、獻殿、藥王殿、老君樓、太和樓、玉皇閣、靈官洞。自山麓至香山梁頂,修建了聚仙橋、王母宮、紫霄宮、老營宮、遇真宮、南崖宮、天仙宮、鬥姆宮、靜樂宮、玄聖宮、飛仙閣、磨針觀、十二帥殿、白虎殿、東華庵、混元樓等。在雷聲峰修建了雷祖殿、玉皇樓、聖父聖母樓、三官殿。從中臺至隍城創建了三天門,並在二天門建三教洞、全真閣。
7.驪山老君殿
老君殿,道教宮觀。在陝西省臨潼縣城南的驪山西繡嶺第三峰上。原為唐代華清宮之長生殿所在地,相傳唐玄宗曾兩次在此遇見太上老君降臨,故稱之為「降聖閣」、「朝元閣」。
8.中嶽廟
中嶽廟,即河南嵩山中嶽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遺產點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聖地。
9.茅山萬壽宮
茅山崇禧萬壽宮,原址位於大茅峰西北,丁公山南,是茅山歷代宮觀建築群中最早建立的宮觀。
宮前原有照壁,上鐫「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原有靈官殿、拜章臺、玉皇殿、三清殿、太元寶殿,又有復古、威儀、四聖、葆真、三茅、天師、南極、玄壇、東華、三清、七真、三官共十二道房。
10.天水玉泉觀
中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北部的天靖山腳下,規模很大,佔地面積4.15萬平方米。
天水玉泉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城北, 因山上有一碧水瑩瑩、清甜透腦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諭梁公弼建寺時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
11.四川青羊宮
青羊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
青羊宮始建於周朝,原名青羊肆。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青羊宮主要建築有山門、三清殿、唐王殿等。宮內混元殿高大雄偉,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築,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青羊宮內最寶貴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輯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為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
12.武漢長春觀
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此處西接蛇山尾部,山勢至此伏而又起,觀內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創始人重陽祖師門人邱處機道號「長春於」命名。長春觀分5重大殿,現存4重,依次為靈宮殿(供奉鎮守山門之神王靈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處機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像)。東西4院,原為乾坤兩道清修之所,現保存部分建築。
13.蘇州玄妙觀
玄妙觀位於蘇州市觀前街,創建於西晉鹹寧二年(276 年),初名 「真慶道院」,後改名「玄妙觀」。玄妙觀極盛時有殿宇30 餘座,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道觀。
現有山門、主殿(三清殿)、副殿(彌羅寶閣)及21座配殿。山門雄偉高聳,上懸康熙帝御筆賜額。是江南一帶現存最大的宋代木構建築。殿中須彌座上供高17米泥塑貼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神像高大莊嚴,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傳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為唐吳道子繪像,唐玄宗題贊,顏真卿書,由宋代刻石高手張允迪摹刻,可稱「四絕」碑,彌足珍貴,是目前國內僅存的兩塊老子像碑之一。三清殿西山牆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數。蘇州香火最盛的地方並非佛教寺廟,而是道教的玄妙觀。
14.浙江金華觀
金華觀坐落在浙江省金華市雙龍洞南側,民間稱黃大仙觀,相傳為道仙赤松子安期生登真羽化之地。最早建於晉代。
15.廣州五仙觀
五仙觀位於廣州市惠福西路,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穀神廟。該觀坐北朝南,門上的大匾上有清人書之「五仙大觀」四字。
依山而建的五仙觀,現存有頭門、後殿、東齋與西齋。其綠琉璃瓦重簷歇山頂,木構架保存十分完好,玲瓏新巧。後殿東側有裸露的紅砂巖層,上有巨大的腳印狀凹穴,古人一向以為這是「仙人足跡」,得以保存下來。
16.開封延慶觀
延慶觀位於包公湖東北部,是中國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宮觀。建於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陽觀,係為紀念道教中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在此傳教並逝世於此而修建。後改名延慶觀。觀中玉皇閣高13米,坐北朝南,採用仿木結構,均用磚砌成。外觀下閣上亭,上圓下方,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與閣樓巧妙結合,具有元代風格的建築。閣內供有真武銅像一尊,亭內為漢白玉雕玉皇大帝像。近年來,新修建有東西道房、三清殿等,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龍虎山正一觀
正一觀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境內的龍虎山張道陵煉丹處。該觀建置為正殿五間,祀奉張道陵、王長和趙升三人,俱銅像俗金,左右兩邊各三間,正門三間,正殿後玉皇殿五間,東西建鐘鼓樓。是道教著名宮觀之一。
18.湖北真武觀
真武觀觀位於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城西南俗稱「小金頂」的真武山。明永樂十年(1412年),成祖降諭修建武當山道觀。
19.武鄉會仙觀
會仙觀位於山西長治市武鄉縣城東25公裡的監漳村西。南宋昔羽道士賈志韜會仙於此,故以得名。創建於南宋紹定二年(公元1229年),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本觀道士李洞仁協同道長任守明籌資重修,至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竣工。會仙觀層巒疊嶂,林木蒼翠,山青水秀,風景怡人。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中軸線上,南為倒座戲臺三間。關帝殿居戲臺之後,築於高臺之上,懸山頂。屋頂脊獸皆備,筒板布瓦裝修,通間格扇菱花裝飾,圖案考究。玉皇殿位居關帝殿之後,臺基高峙,踏道整齊。三清殿為觀內的一座主殿。砂石砌築臺基,臺明高峙,殿身寬闊五間六柱。前簷用大額枋,鬥拱疏朗,用材碩大。梁架規整,結構緊俏,單簷九脊頂。屋坡深遠,舉折平緩,形制古樸,為宋金遺構。中後兩院左右為閻王殿、奶奶殿、東西廊廡等,共計20餘間。殿宇雄偉壯觀,富麗堂皇。觀前數丈石岸託起,高峻雄偉,十分壯觀。殿內四壁繪有人物山水壁畫,繪技精湛。 會仙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武陟嘉應觀
嘉應觀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裡楊莊村南,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為紀念在武陟築壩堵口、祭祀河神、封賞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築風格形似故宮,規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宮」之美譽。嘉應觀佔地140畝,中軸線南北依次有山門、御碑亭、前樓、更衣殿、龍王殿、風神殿、雨神殿,東西跨院為河臺、道臺衙署。嘉應觀山門為單簷歇山頂,頂部覆蓋蘭色琉璃瓦,簷下為五踩重昂鬥拱,用材甚小,玲瓏別致。外簷木質上均有彩繪,筆調明朗,色彩鮮豔。門前門牌上書有「敕建嘉應觀」五個大字,為雍正皇帝手書聖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麗堂皇,亭內御碑鐵胎銅面,二十四龍纏繞,底座為獨角獸,雍正皇帝親筆撰文書丹,製作精緻,稱得上是中華第一銅碑,堪稱國寶。中大殿,重簷歇山迴廊式建築,殿內藻井彩繪六十五幅龍鳳圖,為純滿風格,堪稱一絕。殿內正中立「欽賜潤毓」金牌。嘉應觀的建築藝術,集古代官式建築藝術之大成,規格之高,規模之大,保存之完整,為黃河第一廟。嘉應觀內的「三絕(鍾絕、碑絕、圖絕)」實在令人神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