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創教已一千八百餘年,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佔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道教最開始興起於戰國時期,魏晉時期逐漸成熟,在唐朝時被尊為國教,直到清朝統治者揚佛抑道,道教受到大力打壓,中華民國建立後,新文化運動使道教思想受到極大衝擊。道教也因自身的特色「無為」思想,傳播力度不及他教,然而民間依然有不少信仰道教的百姓。
新中國成立後,在法律和政策上保證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也興修了不少道觀。我們中國同胞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看到寺廟道觀大多時候還是會拜一拜的,可我們作為「華夏土著」,因文學、影視作品的不規範,以及自身對這個存在幾千年的本土宗教的不了解,常常在拜訪道觀的時候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各位看官可否知道拜訪道觀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在我們的社會中無處不在,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中都紮根著「禮」,也以禮約束自己。但是我們常常在不規範的影視作品中受到誤導,將女性道士稱為「道姑」,甚至之前還出了一首歌曲叫《我的一個道姑朋友》其實這是很不禮貌的一種稱呼。最早出自元末明初時期,著名文學家、史學家陶宗儀的著作《輟耕錄》中,記錄了一個成語「三姑六婆」。其中,三姑分別為「道姑、尼姑、卦姑」,所以道姑這一稱呼是一種市井俗語,不適合用來稱呼女道長。
那么正確的稱呼是什麼呢?道教中乾代表天和陽,坤代表地和陰,男道長稱作乾道和黃冠,而女道長的正式稱呼應該是坤道和女冠,在日常生活中遇見女道長,知道她俗家姓氏的應該尊稱「姓+師父」,如果不知的直呼「道長」也未嘗不妥,如果是德高望重且年齡偏大的也可尊稱一聲「仙姑」,即便是遇到比自己年輕的道長也要尊稱一聲「小師傅」哦。
有很多人在進入道觀拜神之時,自然而然就將雙手合十立在胸前,十分虔誠地拜了三拜,其實這個禮儀也是錯誤的!雙手合十禮來源於佛教,在道觀中行合十禮也是不禮貌的。道教的正統叩拜禮是拱手禮,很像影視作品中江湖中人互相見面的抱拳禮,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將雙手拇指環扣,左手拇指按右手無名指腹,右手拇指掐右手中指尖,形成陰陽環抱之勢即可。在遇見道長和其他信徒時,也可以拱手彎腰行此禮,以示尊敬。
進了道觀或者寺廟,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上香,然而大多數人上香也就是將香點燃後,像影視作品中的角色一樣,右手捏著三炷香一股腦兒插在香爐裡,這個也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禮儀應該是左手持香,右手護香,用左手以「中、右、左」的順序插香,三支香都齊平,香之間相距大約一寸,取諧音以示誠(寸)心。
當然,不光腳不赤膊是最基礎的禮儀不用多講,但是也有不少信徒在磕頭時鬧了大笑話!不少信徒在拜神磕頭時將雙手攤開在兩側,將頭狠狠磕在墊上以示誠心,其實這個禮儀也是佛教禮儀,在道觀磕頭的時候,要以之前提到的拱手禮為基礎,將雙手放平枕在墊上,頭輕扣手背即可。
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具有濃濃的華夏風格,與西方握手禮、擁抱禮相去甚遠。中國人向來以距離來表示敬意,二人相距幾尺,拱手行禮,既衛生又給人與安全感,並且透著華夏大地特有的典雅與莊重,體現了中國的人文精神。道教禮儀更是與中國傳統禮儀同源,是華夏文明的瑰寶之一,我們作為中國人,也應當適當了解學習一下中國的傳統禮節,科學地信教,辯證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要貽笑大方。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