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並不是天生就存在的東西。」
最近知乎一個提問有了四十多萬人瀏覽,引發了很多寶媽的討論:「剖腹產後20天,我發現我真的不愛自己的女兒,我在乎妊娠紋多於在乎她,這正常嗎?」
很多文學作品,還有大眾的認知,都覺得母愛是與生俱來的,母愛就應該無私奉獻。可是讀完這些寶媽的疑惑還有自我排解,就會發現很多年輕母親都在愛自己和愛孩子中間,充滿了矛盾感。她們會疑惑,為了生孩子,我變成現在這樣,到底是為了什麼?
不少的寶媽都在回答中說出自己的心酸,有一位媽媽甚至說到自己想過放棄孩子,自己也要一了百了。產後抑鬱已經不是少見的狀態,現代女性第一次當媽媽的時候,都會遇到很多問題。
一、會造成新手媽媽抑鬱的原因
當媽媽並不是一場充滿光輝的旅行,也不是一句母愛偉大就能抵消的,每一個媽媽都是拼盡勇氣生下的孩子。
1. 回憶孕期生產充滿恐懼
生孩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從備孕開始就是一場痛苦的旅行,身心俱疲。很多媽媽孕期嘔吐嚴重,飲食也會發現重大改變,很多人都會勸解:「為了孩子,這個不能吃……」很多孕期誤區,也很造成媽媽們的不適應。
生產的時候,十二級的疼痛就讓很多女性止步,甚至有媽媽回憶:「肚子的疼痛,甚至讓我忽略了醫生切開皮肉的痛。」
剖腹產會面臨開肚縫針的痛,產後排惡露又是一道難題。順產可能會面臨長時間的陣痛,還有側切的陰影。無論是哪種生產方式,媽媽們都要經歷非人的痛,回應起來都是心酸。
2. 產後餵養充滿艱辛
生完以後,身材走樣,妊娠紋布滿肚皮,皮膚日漸憔悴。產後的一段時間,很多媽媽都沒辦法接受自己的改變,明明懷孕之前是一位少女,生完孩子完全成了「黃臉婆」。恢復的道路那麼漫長,還要餵養孩子。
餵奶的時候,孩子會咬,甚至會咬出血。奶水少了擔心孩子吃不飽,媽媽就要吃好多營養補品,希望孩子能多吃點。奶水多了又會脹痛,斷奶的時候更甚。
3. 角色切換難以接受
從少女變成媽媽的角色,很多媽媽都沒辦法短時間內接受,孩子的到來讓自己經濟面臨壓力,體力上也絲毫無法放鬆。時間都被孩子佔有,撫養的過程也是一場漫長,及時孩子去上學了,也絲毫不敢鬆懈。
媽媽們擔心自己沒有社交了,甚至可能會辭掉工作。擔心孩子會沒有教育好,擔心自己沒有成為一個好媽媽……所有的憂慮,都因為孩子而產生,角色轉換困難,成了好多媽媽新的難題。
二、如何幫助媽媽們走出「抑鬱期」
1. 家人多幫助多關心
家裡有新的生命誕生,並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任務,希望爸爸還有長輩們,這個時期多體諒產婦。因為激素的原因,很多媽媽們在孕期和產後會出現情緒不穩定,容易傷心或者激動的情況,爸爸這個時候要多幫忙帶孩子,給媽媽一點空間。
也可以多帶媽媽出去走走,給她分享一些好玩的事情,不要強力逼迫媽媽做不願意做的事,吃不願意吃的東西。多和媽媽商量,家務儘量多分擔。
2. 帶著媽媽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
如果媽媽開始出現「厭惡」孩子的情況,可以帶著媽媽們多參與孩子的日常護理中,和媽媽一起給寶寶洗澡,讓媽媽多和孩子互動。爸爸媽媽感受到孩子的情緒,感受到孩子成長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就會慢慢的激發母愛。
3. 寶媽們要多愛自己
媽媽們生產完以後,一定不要躺在床上鬱鬱寡歡,給自己添置一些新衣服,開始產後的新生活,好好的愛自己。產後恢復也要做好,妊娠紋等問題提前問醫生,做好預防。身材走樣要堅持鍛鍊,為自己製造一個好的產後恢復計劃,並且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成為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