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紀女子鍾情早稻田
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是沒有私立大學的,最近雖然開始出現,但是與私立的中小學比較,中國現在的私立大學多數不入流,而在我們的近鄰日本,私立大學年代悠久,不少由名人財東創立的私立大學還非常有名,因為國家補助的發放是一視同仁的,所以在全日本500多所大學中,私立大學佔多數(73%)。為數眾多的私立大學中,其中尤以慶應義塾大學和早稻田大學最為知名。
早稻田的前身則為1882年大隈重信創立的東京專門學校。鼎盛時早稻田大學有學生45000。慶應義塾起源可以追溯到1858年大富豪福澤諭吉在江戶鐵炮洲(東京中央區明石町)開設的蘭學塾(蘭學即荷蘭),荷蘭是最早影響日本的西方國家,慶應義塾現有學生25000。
早大是僅次於東京大學的全日本政治家的搖籃。早大在日本政治、輿論傳媒屆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早大生尤以擅長體育著名,早大的野(棒)球、賽艇、橄欖球等相對慶應而言都佔了很大優勢。例如棒球賽,早大對慶應是167勝141敗,賽艇是34對29,橄欖球則為52比15。因為早大生不僅學業優良,而且素有體格強健之說,故頗受日本少女青睞,以致在早大附近竟出現窈窕淑女街區。來自日本各地的良家及不良之家的少女們,成群結隊地在早稻田大學附近徘徊,有的還主動出擊,向路遇的類似大學生的青年男子發起「進攻」,她們以攬得早大學生作戀友為樂。
二、高職高薪當屬慶應
面對日本國內「早盛慶衰」的社會潮流,為慶應大學鳴不平者開始大有人在。最早出馬為慶應搖旗吶喊的是日本媒體,例如在日本很有名望的東洋經濟新聞社,該報編輯有《董事會成員四季報》。據該報統計,上世紀90年代末,全日本上市公司老闆2003人中,相對於早大的174位社長,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的社長有261。雖然兩校的社長數均不及東京大學的373人,但慶應終究比早大多了將近100位大公司社長。考慮到慶應的畢業生總數是早大的一半,有人提出了慶應遠勝早稻田之新說。不僅是大公司社長的人數,查一查各大企業董事會構成,可以發現畢業於慶應的董事也遠較早大多。以在任的各大公司董事為例,相對於慶大的3225人,早大只有3001人。新任的董事會成員中,早大與慶大之比為153比143。所以有人提出這麼一個說法:如果以畢業生總數計算,慶應的學生應該是早大學生升遷率的一倍。即畢業於慶應的學生較之早大更容易升遷發財,更擅長出人頭地!
三、 財大氣壯,慶應學生生活闊綽
慶應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收入也比早大的要高。據《周刊現代》統計,大學畢業時的初年收入相對於早稻田的192390日元,慶應的學生僅191100日元。可是到30歲以後,相對於早稻田的745萬,慶應大的學生平均收入可達823萬日元。有人對畢業於兩校OB(畢業生)的私生活進行過調查,NTT某課長是早大OB,平均年收是700萬,零用錢45000日幣,飲酒只能去居酒屋,還得限次數。住公司宅、零花錢多半扔在パチンコ(遊戲賭場)。一年一次全家遊會在日本國內旅行。平時休息日,多數帶小孩在家附近的公園遊玩。
相對於早大生的簡樸生活,慶應的典型OB則奢侈得多。以一保險公司的課長為例,他的年收高達1200萬,休息日多陪客人去打高爾夫,長假休息時與妻子、兒子去海外旅行,每月零花錢8萬,飲食費可從公司費用裡報銷,所以每個星期可以去東京六本木的高級俱樂部1-2次……
四、強調橫向聯絡,慶應生出世有方
慶應大學的學生何以「出世」(日語:升遷)勢頭強勁,收入能節節高攀呢?
理由不外兩點:其一,與慶應教育追求「應用」有關;其二,在於慶應的學生擅長理財。慶應最強學科是經濟系,它的前身是福澤在1890年創設的財務科。以後慶應又增設了商學系,經濟學與商學兩系在日本太有名!每年日本公認會計師會考中,慶應商學系和經濟學系學生,始終高居合格率全日本第一的顛峰。慶應學生會理財,也就意味著能發財!慶應學生,他們在大學裡受到的薰陶是理財第一!
相對於慶應,早稻田重視「學問獨立」。早稻田的宗旨是:國家獨立基於國民,國家獨立基於精神,國家獨立有賴於學問獨立。所以早稻田教育常以標新立異,追求刺激為目標。肥壯如牛的早稻田學生,身著紅黑橫條的運動服,在橄欖球場上橫衝直撞的鏡頭,為世人所矚目。久而久之,人們對早大學生的印象是勇猛有餘而含蓄不足。不少大公司社長認為早大學生吃虧也在於「獨立」精神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慶應大學有一個組織精良OB(畢業生)協會與一張登記齊全的全校OB聯絡網,凡慶應的學生,工作中遇到難題時,找到了同校OB,誰都有義務幫助校友,很多日本人說,慶應人擅長做生意,慶應大學有「生意人的搖籃」之稱,這與慶應大學的這張人際關係網絡密不可分。
五、網絡VS獨立人格,21世紀裡的決鬥
私立的早大與慶應之間,有關學校形象之爭,誰勝誰負還難以斷言。有一點比較明確的是,隨著出生率下降,日本大學升學學生人數的逐年遞減,兩大私學巨無霸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說穿了,有關學校形象之爭,背後深藏著激烈的學生爭奪之目的。
現在在輿論上,看來是慶應的宣傳佔了上風。例如從近年報考慶應的學生人數看,學生人數雖然每年在下降,但考生數不變。相對於慶應,早稻田的考生人數遞減頗烈,最盛時早大考生為112000人,現在已經下降至10萬以下。考生人數的遞減說明了早稻田大學的社會形象的跌落。
為了保持學生數,兩校都想了不少方法招來學生。大量招留學生是一個好方法,另外是開新學部,如慶應開出了湘南滕澤新校區,設立了綜合政治學部與環境情報學部。兩個學部都以網絡時代的商業新課題為研究對象,設置了許多先進的設備供學生使用,強調人工智慧網絡技術,頗得社會好評。
為了與慶應相匹敵,早稻田在東京近郊的富人區,所澤増設了一個「人類科學部」的新校園,其方針是招收有一技之長,例如會打球,會拉小提琴等樂器或具備講演天賦的「特殊才能」的學生入學,顯然,這是早稻田「獨立人格」的辦學方針在新時代的新表現,兩個差不多同時設置的新校園代表了日本最大的兩個私立大學,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辦學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