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中國青少年近視防控大數據報告》發布,對2020年青少年用眼行為、視覺環境及近視認知情況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據報告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近視率居高不下,並且低齡化趨勢愈發明顯。
1.學生近視率增加,近視率超50%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的總體近視率就達到了53.6%。這兩年來,只增不降,兒童青少年近視成為中國學生視力損傷的主要原因。
據教育部對9省份14532人的最新調研顯示,與2019年底相比,半年來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視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視率增加了3.8%,一串串簡單的數字對於學校的近視防控來說,卻是巨大的挑戰。
2.青少年平均每日用眼時長超2倍有餘
《報告》數據顯示,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時長在4小時以上,超過推薦值(<2小時)的2倍有餘。雖然用眼距離比平時有所改善,但仍有17.7%的青少年平均每日用眼距離低於標準線。
對於青少年來說,很多事情都需要用眼。尤其是學生,看書寫作業都離不開眼睛,很容易用眼過度。長此以往,近視很難不找上門。
3.網課時長直接影響青少年視力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無法實地教學,各地號召「停課不停學」,學生居家「上網課」成為主流。
據教育部最近發布的調研結果顯示,每天上網課總時長一個小時以內的,近視率是45.8%;超過4小時的則提升至76.7%。雖然網課是特殊時期採取的非常措施,但確實對學生視力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加劇了學生近視率增長。
面對如此嚴峻的結果,不止家長頭疼,學校也發愁,那麼如何才能降低學生近視率呢?
據調查顯示,青少年近視防控需要「光合作用」,光照越強,多巴胺釋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視的發生發展;另一方面,高強度光照可使瞳孔縮小、景深增加,模糊減少,也能起到抑制近視的作用。
學習環境的光照值是影響近視發生發展的重要外部環境因素,報告顯示,疫情期間青少年平均閱讀環境光照僅為109.7,遠遠低於推薦值(125lux以上),這其實都源於室內光照不足。
但是,太陽光的光照強度要遠遠高於室內光照強度的,如果可以不受影響的將室外自然光導入室內,對於提升光照強度、降低學生近視率有很大裨益。
導光管採光系統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其導入的自然光不僅減少了LED人造光源給眼睛帶來的刺激感,還增加了光照強度用於「光合作用」,塑造了健康安全的學習空間。
學校是孩子吸收「營養」的地方,消除對學生的不利因素是學校的職責。有了它,降低學生近視率不用愁,各位心系學生的校長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