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兒童,回到原點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問對教育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
卻常常也是最討厭的讀物是什麼?
(語文)課本!
我們見到的語文課本通常是這樣的
既不美感也不性感!
那麼,
如果要把語文課本改成最讓人喜歡的,
有什麼辦法?
▲臺灣交通大學學生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等人組成「美感細胞團隊」,發起美感教育計劃,全面改造國小教科書,請設計師重新編排版面、繪製插畫,讓孩子在上課時,就能直接擁有美感教育的啟蒙。
這一群臺灣年輕人,
多數有國外留學經歷,
例如今年24歲的張柏韋,交大人社系畢業,
曾經到荷蘭交換一學期的他,
對於美感教育感受尤深。
他說,無論市區或鄉野,走到哪都跟畫一樣,
就連宿舍的罰款單也很美。
而回國看到孩子們天天接觸的課本,
馬上就有視覺落差的感覺
簡直不能忍受其粗鄙可陋!
▲改造後的小學五上第六課〈溪谷間的野鳥〉
至於在瑞典待半年的林宗諺,
則是看見設計與生活的結合。
他說,就連路上的廣告傳單也很有設計感。
回到臺灣,他們開始思考:
臺灣人的美感為何輸一截?
▲美感細胞團隊自認是個拓荒者,為臺灣的美學教育開闢新道路,期望國民教育能給的,不是只有知識技能,更應該有美感設計思維能力。
經過一番思考和層層追問,
他們認為美感教育直接打進校園,
才能夠長期根本性地產生影響,
從教科書入手是最好的方向!
幾個吊炸天的年輕人,
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設計教材!給課本來個改頭換面!
於是,「美感細胞——教科書改造計劃」成立。
首先以國小五年級國語課本為改造主角,
希望從小形塑孩子的美感,
第一站以新竹市香山區大湖國小為實驗基地。
▲國小五下改造版國語課本第4課「引人注目的Google標誌」巧妙運用Google代表色。
不過計劃一提出就到處碰壁,許多人不看好,
有人說這沒有用,也說我們是浪費時間,
張柏韋坦言,信心的確多少受影響,
但大家既然有共識便決定放手一搏,
硬著頭皮做,反正先做再說!
於是他們說幹就幹,
幾個年輕人聚攏後迅速組建30人團隊,
短短幾天,就在募資平臺flying V募集資金兩百萬元,
也獲得設計企劃公司IF OFFICE創辦人馮宇協助,
臺灣第一本具有美學教育的教科書正式誕生。
▲小學五上第五課〈火星人,你好嗎〉改造後前後對比。
接著到學校試點,
看看小朋友的反應。
當天,大湖國小的五年級學生一拿起課本就驚呼連連,
「這太酷了!」
「太恐怖了,這是國語課本耶!」
打開內頁時,大家更不自覺地發出讚嘆聲,
眼睛閃閃亮著,
完全看不出來大家是在看教科書。
▲比一比原版(左)和改造版(右),你喜歡哪一本?
「現在的國語課本就是一看就知道他要講什麼,
這太現實了,但新的課本,可以多一點想像!」
一名女學生分享。
▲小五國語課本改造版第八課「動物的尾巴」很受孩子喜愛,尤其是猜猜看的頁面,學生特別喜歡。
兩名學生拿著新課本聊天:
「你有沒有想過,
為何生字要用不同於之前的排列方式?」
「他可能是要讓思想更自由、空間更開放,
我真的覺得這個比較好,
以前的課本太死了。」
▲美感細胞團隊嘗試高中國文課本改造,插畫家無疑亭負責高一第4課,嘗試透過畫面的隱喻與超現實的構圖,傳遞詩作的氛圍。
是什麼樣的課本,讓小朋友愛不釋手?
原來,課本依照課文的主題設計主視覺,
插圖也豐富多變,有素描、水墨或是七彩圖樣,
每翻到新的一課,就產生新的感受。
▲互動式教育,讓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猜猜看這些是什麼動物的尾巴?
「小孩子其實比大家想像得
還聰明、成熟,他們能感受到,」
張柏韋觀察,
小朋友不僅欣賞,也思考設計過程,
甚至是領略設計師的想法,
「過程中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他們已經開始有美的感受力!「
▲國小五下改造版國語課本第4課還設計迷宮讓學生可以挑戰看看。
「要以孩子的使用舒適度為出發點,
而不是一味用大人的想法強灌給他們。」
該團隊一名設計師說。
▲大範圍的留白,讓孩子在學期末,學習了更多生字之後,這個點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教材由於設計風格多元、
細緻且極具質感,獲得好評,
吸引康軒出版社主動邀請合作。
TED×Taipei也要求共同創辦人陳慕天演講,
引起熱烈反響,
外界也見識到臺灣年輕人的行動力。
以下視頻很精彩,請在wifi環境下細細瀏覽,不容錯過~
▲陳慕天在TED臺北演講時的視頻。24歲的陳慕天,畢業於臺灣交大機械系,是臺灣美感計劃的發起人,不想被社會框架限制的他,在大四那年因為校外參訪,發現國外與臺灣的美感落差極大,回臺灣後發起美感計劃,透過設計美感教科書,讓臺灣的學童們,從小就培養出美感細胞。
對這群年輕人來說,
教科書只是個工具,
他們最終目標是要撼動教學現場,
全面影響出版界和文化產業,
擴大美感教育的觸角。
▲我們不是要定義什麼是美、什麼是醜,我們只是想讓孩子知道,我們對美有很多種不同的可能與方式。
計劃成員賴政宇表示,
如果教科書都能被改造,
那麼像是水溝蓋或路燈的美化,
也有可能改變,
「只要有心,生活環境都可以賦予美感!」
如同計劃的標語: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
這群年輕人靠著一股傻勁,
實際展開行動,
讓美感教育有了新方法,
指出改變的可能。
▲美感細胞團隊成員林宗諺、賴政宇和張柏韋,與設計師聶永真合照。
曾經我覺得我們沒機會
一群傻子,只有滿腔熱血
當第一本書做出來後
看著小朋友開心的表情
老師也投以讚賞的眼光
才發現自己就這麼做到了
剛開始苦幹時會遇到很多困難
勇敢去做才有得來不易的機會
在未來充滿未知的道路上
不知道還有多少的挫折在等著我
但我仍會充滿著勇氣,來面對每個挑戰
只有付諸行動,才能讓自己離夢想更近一步。
(整理資料來自:未來family、遠見雜誌、中國時報。)
- END -
點擊下列文章,查看問對教育關於「教材」的文章:
九十年前的山村識字課本
從大陸和香港的一年級語文課本看教育差距
【原創首發】語文教材為什麼要迴避政治?
貳 | 母親不是藥,請不要再異化她!——評二年級課文《小獅子》
叄 | 媽媽,孝道是個什麼道?——評一年級課文《陳毅探母》
【重磅】小學語文教材裡的「母親」紮根鄉土10餘年,他這樣做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