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的能源耦合發展構想

2020-12-11 中國電力新聞網

新形勢下的能源耦合發展構想

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西北院黨委書記、董事長 胡明

  「十四五」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能源結構將持續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我國2019年發電總裝機容量為201066萬千瓦,發電總量為71422.1億千瓦時,全年耗煤22.9億噸,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五種發電形式裝機容量佔比分別為59.3%、17.7%、2.4%、10.4%和10.2%,發電量佔比分別為72%、16%、5%、5%和2%。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火電裝機容量仍佔全國總裝機容量的近60%,發電量佔比接近3/4,這是由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和當前電力技術水平共同決定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佔比已經超過40%,尤其以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佔比已經超過20%,發電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的速度在不斷加快。

  但同時也應注意到,從單位GDP能耗看,我國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差距,是世界平均值的1.5倍,進一步降低能耗水平、減少汙染物排放的任務依然面臨巨大壓力;從煤炭消耗總量看,我國每年消耗40多億噸標準煤,其中電煤消耗佔比為57%,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也有著較大的煤炭消耗量;從能源轉換效率看,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火電機組節能水平突飛猛進,目前全國新建60萬千瓦以上機組供電煤耗已降低至300克/千瓦時以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當前形勢下,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佔比,實現能源清潔化是大勢所趨,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更是今後能源行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能源耦合發展是能源效率提升的新思路

  能源產業要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實現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主要有兩種路徑:一是行業內縱向優化,進一步挖潛增效;二是行業間橫向合作,實現能源耦合發展。

  近年來,在電力行業,大容量、高參數超超臨界機組全面實現了國產化,「二次再熱」等技術也日益推廣,我國各類機組的平均供電標準煤耗逐年下降,2019年平均煤耗僅為307克/千瓦時,較本世紀初年均節煤可達數億噸。同時,減排技術的不斷升級也使火電廠實現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的「近零排放」。隨著技術進步,其它用能行業的能耗水平也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單位GDP能耗下降到0.49噸標準煤/萬元。

  關於能源耦合發展,首先是行業內不同能源形式的耦合。「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在充分發揮火電基礎性保障作用的同時,大力推動清潔能源電力建設。以儲能技術為突破口,依託精細化功率預測、優化調度、需求側響應等一系列集成技術手段,以「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為主要模式,大力建設一批「系統友好型」的綜合能源項目,進一步促進區域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帶動能源電力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我國能源綠色低碳的發展目標。

  能源耦合發展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跨行業、跨產業間的能源耦合。近年來,針對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個能源行業都在行業內部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也取得了許多重大的成果。然而,就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而言,各行業的「產出/投入比」越來越小。因此,打破行業間能源壁壘,開展跨行業合作,以能源耦合發展的方式,形成不同行業間能源利用形式的優勢互補,實現資源梯級利用,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為我國能源革命的必由之路。

  跨行業能源耦合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我國一次能源稟賦,煤炭是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如何利用好煤炭資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關鍵。近年來,煤化工行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煤炭資源轉化途徑。我們同時注意到,煤化工也是重要的能源消費行業。由於自身工藝特點,煤化工系統中存在大量的用汽、用能需求,其解決方式通常是採用小容量、常規參數的鍋爐直接供能的方式,產出的蒸汽一般直接供應或減溫減壓後供應給各工藝分系統。這種供能方式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耗較大,也未能實現能源的有效梯級利用。

  目前,煤化工項目數量急劇增加,規模也越來越大,而且現代煤化工園區一體化建設模式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在這一大趨勢下,熱負荷總量和電力需求也大大增加,客觀上需要統一規劃園區及項目的供能系統,電力和煤化工的跨行業耦合越來越成為可能。在這種應用背景下,煤化工園區(或項目)採用先進成熟的高參數燃煤發電技術,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燃燒效率同比提高3%~4%;另一方面,高參數蒸汽在優先發電做功後,依然可提供給化工系統,滿足化工工藝用途,從而實現能量的梯級利用。採用這一耦合流程後,煤化工項目的發電能力得到放大,發電容量可達到常規項目的三倍以上,而且產出的電力能耗低、成本低,煤耗僅為常規純凝發電機組的1/2,可有效地實現能源的高效梯級利用。此外,項目產生的餘熱、餘汽可通過發電回熱系統充分回收利用,產生的固廢可用作燃料進行摻燒,從而最大程度地解決能源利用效率、排放總量、固廢處理等一系列綜合性問題,實現耦合的最大效益。

  近年來,在華電天津濱海新區南港發電工程、榆林化學煤炭分質利用示範工程等項目的應用實踐表明,能源耦合型發展不但可大大降低化工項目的能耗水平及排放總量,而且對於提高終端產品市場競爭能力,減少市場風險,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顯著。

  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與煤制油的耦合也是實現跨行業能源耦合、降低能源消耗的路徑選擇。IGCC技術是一種超潔、高效的發電技術,最高發電效率可達45%。相關研究表明,如果將煤制油與IGCC進行耦合發展,其綜合能量轉化效率可達60%,高於單獨發電(45%)或單獨制油(50%)的能量轉化效率,應用前景良好。

  化工產業與新能源發電耦合發展是推動我國新能源發展的有力手段。在大型化工項目周邊建設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及新能源相關的裝備製造業等,可以為化工項目提供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同時,更可以制氫、供熱,為煤化工行業提供動力及化工原料。

  以跨行業能源耦合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跨行業能源耦合多聯產系統集成和設計優化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根據多個行業和產品的市場定位,通過對工藝單元、中間產物、目標產品市場變化等方面的互補性分析,針對性地設計整合出合適的生產工藝路線進行耦合優化,從而實現理想的能源耦合聯產,可謂是任重道遠。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及企業憑藉區位和資源優勢,率先嘗試將石油、天然氣、煤化工、電力進行跨行業耦合聯產,在實現多能互補與平衡、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力爭為能源革命做出示範。

  綜上所述,在我國「十四五」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能源結構將持續向綠色低碳轉型,能源效率也將不斷提升。行業內的縱向挖潛和橫向耦合是「節能減排」的有力手段,而跨行業的能源耦合發展,對於打破能源、化工和動力等傳統行業間的用能壁壘,在更大範圍和規模內做優化和系統集成,實現多種能源的綜合梯級轉換利用,最終實現能源的高效、可持續發展,更是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

相關焦點

  • 李駿:中國高效節能動力系統技術發展戰略構想
    大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先生以《中國高效節能動力系統技術發展戰略構想》為題發表了主題報告。 所以在這裡我想了很多的詞,最後大家還是看後面兩個字:構想。因為我現在已經不在第一線了,說一個方案給你們不科學,所以說說「構想」,我想還是有資格的。 「構想」分三個方面。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能源化學」發展規劃和布局概況
    針對我國現有能源結構特點和發展趨勢, 能源化學研究將圍繞「化石資源清潔高效利用與耦合替代」、「清潔能源互補體系」、「能源化學前沿科學」三條主線開展科學研究布局, 推動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融合發展[5,6]。能源化學研究內容包括: 載能化學物質之間的轉化、電/光/熱/機械能與化學能之間的轉換、能源的化學轉化機制與理論等。
  • 中國礦業大學:程香港——煤層覆巖採動裂隙應力-滲流耦合模型及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創新點(1)基於上覆巖層採動變化特徵,結合煤層覆巖採動裂隙面的粗糙程度,對裂隙應力-滲流耦合計算模型進行了修正,提出了修正後的三維裂隙應力-滲流網絡計算模型。(2)研究得出隨著開採長度的增加,採空區四周應力分布集中,應力場和滲流場的擾動範圍增大,滲流場擾動範圍大於應力場擾動範圍。
  • 能源行業要深刻認識當前能源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和機遇
    據發展改革委1月2日消息,近日,江西省能源工作座談會在南昌召開。會議傳達了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精神,通報了2018年全省能源工作情況和2019年工作思路,聽取了各設區市及有關能源企業對新形勢下能源工作的建議,研究討論了當前能源工作的重點難點,具體部署了2019年能源行業重點工作。
  • 大連海事大學與哈爾濱耦合動力工程技術中心建立研究生基地
    11月21日, 大連海事大學與哈爾濱耦合動力工程技術中心合作的教學實習基地和研究生培養基地籤字和掛牌儀式在哈爾濱耦合動力工程技術中心舉行。籤約和掛牌儀式開始前,雙方進行了座談。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學院副院長、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和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負責人鍾兢軍教授介紹了 大連海事大學的百年發展歷史和輪機工程學院的學科和研究生培養情況,分析了教學實習基地和研究生培養基地對本科教學及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為主向以培養學術型、專業學位研究生並重的模式轉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並對如何做好基地建設提出了建議。
  • 碳中和約束下的我國中長期能源電力發展展望
    碳排放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對於能源電力低碳化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勢下能源電力中長期發展路徑亟待明確。國網能源研究院《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研究團隊通過模型構建與量化分析,研判了當前到2060年我國能源電力轉型發展趨勢,重點展示更符合碳中和要求的能源電力發展情景。
  • 新形勢下的中國東協經貿政策
    當前,在打造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維護南海安全穩定等新形勢下,適度調整中國-東協相關經貿政策,對繁榮中國與東協國家經濟、實現自貿區區域經濟加速融合以及打造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投資政策。1.設立投資協調機構。
  • 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的工作方針是什麼?
    做好新形勢下的發展黨員工作,必須全面貫徹發展黨員工作的「十六字方針」,即「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這個方針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核心是保證質量,堅持標準是保證質量的根本前提,改善結構、慎重發展是保證質量的基本途徑。發展黨員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要堅持和體現這「十六字方針」。
  • 關注|生物質氣化與燃煤熱電聯產機組耦合的經濟性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摘要:介紹了生物質氣化與燃煤機組耦合發電技術,並以1臺8t/h生物質氣化爐與350MW燃煤熱電聯產機組耦合為例,分析了其耦合的經濟性。目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指標是:到2020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8×108kW,發電量1.9×1012kW·h,佔全部發電量的27%。其中生物質資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生物質發電可以實現CO2的零排放,同時可減少田間地頭散燒所帶來的環境和空氣品質問題。
  • 把握新形勢 服務新發展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廳黨組會要求,19日下午,派出審計一處採取線上線下方式,組織全處人員,結合今年工作情況,開展題為「把握新形勢服務新發展」的學習討論,集思廣益謀劃明年工作。一是學深悟透,抓細重要精神貫徹落實。
  • 新形勢下推動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著力點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內外部環境將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改革發展也面臨新的任務。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技術產業是維護國家安全、增強一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力量。大力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將有助於我們更好適應內外部發展環境的複雜變化,積極構建新的競爭優勢,亦是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中長期目標的必然選擇。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配網改造與改革 | 建言「十四五」能源發展
    在能源革命大背景下,我國能源系統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一是能源消費的清潔低碳化,非化石能源2050年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將超過50%;二是電力在能源體系中將佔據主導地位,2050年,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例超過50%;三是新能源(如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等)在電力生產中將佔據主導地位。這些新趨勢和新變化要求電網進行革命性升級換代,一半以上能源的生產和消費都將依靠電網來完成。
  • 新形勢下我國新能源及新能源數字經濟發展的影響和...
    新形勢下我國新能源及新能源數字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對策 發布時間: 2020-12-25 15:41:04   來源:電力大數據  作者:劉勁松 張崇見 2020年即將過去,持續的新冠疫情防控給中國高速前進的經濟列車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 由點及面 川桂產業合作釋放耦合效應
    原標題:由點及面 川桂產業合作釋放耦合效應   漸進式、分階段推進,是川桂產業合作一開始就確定的思路。目前,從企業合作擴展至園區合作,甚至行業合作,川桂產業合作正釋放耦合效應   下一步,川桂兩省區相關部門、企業將儘快建立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圍繞「5+1」現代產業,協同跨省區擁有一定生產基礎的大型企業,積極開闢新的產業合作園區共建路徑   近期,成都和北海兩地電子信息行業交流密切。「本月中旬,我們剛剛促成兩地電子信息行業協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融入「五網」大局 助推能源發展——北投能源集團「能源網」投資...
    那咱們下一步又將如何推動企業加快構建新格局,打造新增長,實現新目標呢?農大珍:當前我們北投能源集團還只是起步階段,下一步還將更加提高要求,在黨員大會上我們也做了部署,要緊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精神,全面提升北投能源人的政治覺悟、業務素質和開拓精神。首先,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解放思想。
  • 新形勢下普洱茶發展交流論壇暨合和昌時和歲豐上市發布成功舉辦
    當日,由勐海合和昌茶業有限公司主辦的「新形勢下普洱茶發展交流論壇暨合和昌重磅新品上市發布會」在展會2樓中心舞臺舉辦,引起行業廣泛關注。    交流論壇主要圍繞新形勢下普洱茶的發展,並就茶行業挑戰與機遇、茶企發展空間、消費市場變化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 鄉鎮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做好群眾工作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是實現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途徑,在新形勢下提高群眾工作的能力,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廣大基層幹部隊伍、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在基層做好群眾工作尤為重要。
  • 國網能源院《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發布:206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有...
    國網能源研究院近期發布了《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報告對碳達峰、碳中和情景下的中國未來能源電力做了深入研究。報告認為,一次能源低碳化轉型明顯,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025年、2035年、2050年、2060年分別有望達到約22%、40%、69%、81%。2035年前後非化石能源總規模超過煤炭。
  • 地理資源所構建耦合器(UEC)揭示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機理
    如何協調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耦合關係、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研究熱點。以往研究主要採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對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過程進行實證分析,缺乏對各要素之間耦合機制的詳細解釋,不利於對該過程的實施模擬與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