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肯是大前鋒永遠的第一!不論假設卡爾馬龍在湖人隊能夠拿到一個甚至幾個冠軍,都無法撼動鄧肯歷史第一大前的地位!卡爾馬龍在湖人只能算做寄人籬下,他也已經不再是絕對核心!如果他能夠在猶他爵士取下冠軍,歷史地位當然會不同!即使只有一冠!對比諾維茨基的一冠,和詹姆斯給騎士帶來的一冠,都是意義非同小可的!
當年卡爾馬龍+奧尼爾+佩頓+科比組成的F4在決賽中敗給活塞可謂一塌糊塗,根未形成應有的合力,科比急著成為球隊領袖,卻犧牲了卡爾馬龍最後的「執念」,而卡爾馬龍也在那年的系列賽當中第三場之後傷退,第四和第五場基本都沒有上,可以說是眼睜睜的看著總冠軍從身邊溜走,遺憾的讓整個職業生涯都未能染指冠軍!
那麼讓我們再來看看鄧肯又為何是歷史第一大前?
從鄧肯的選秀報告當中就可以看出,鄧肯的天賦和能力是無與倫比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鄧肯在維克森林大學打球期間,就已經在展示他全面的身手了,他的選秀報告中指出:鄧肯擁有絕佳的臂展2米30,並且他的封蓋極為出色,在高位的移動掩護和籃下的腳步移動上都非常好,進攻端他可以利用完美的籃下腳步進行低位進攻,也能夠依靠出眾的背身單打能力,完成一氣呵成的中距離跳投。
不僅能夠自己得分,他還可以依靠自身的傳球能力幫助球隊進攻,對於時機的掌控和處理球都能夠拿捏得恰到好處。大學時期後三年他場均都能輕鬆貢獻兩雙的數據,拿下接近15個籃板球,他在大四的最後一個賽季場均貢獻20.8分14.7籃板3.2助攻,成為NCAA歷史上第一個同時達到1500分1000籃板400蓋帽和200助攻的球員!
這樣的表現幾乎讓他無可挑剔,NBA超過半數的球隊都甘願為其擺爛,NBA的眾多球探也都一致認為鄧肯已經是一個完成品。他不需要在完善什麼了,他就是所有的新秀當中最好的那個!在進入NBA之前,鄧肯就已經是歷史級別的存在了。況且,他在日後馬刺隊當中取得的輝煌成就,更是進一步奠定了這位歷史級大前鋒的統治地位。
以他為核心,構建的馬刺體系萬變不離其宗,始終圍繞他展開攻防。而鄧肯在內線的表現從未讓人失望,整個職業生涯,他一人一城代表馬刺連續近20年進入季後賽,取下五座總冠軍獎盃!在當年帕克和吉諾比利還未進入聯盟之前,鄧肯就已經和大衛羅賓遜組成內線雙塔,橫掃聯盟了。加入聯盟的第一個新秀賽季,鄧肯就場均貢獻21.1分11.9籃板,率領馬刺降勝率將賽季20勝提高到56勝!毫無疑問當選當年的最佳新秀,併入選陣容一陣和最佳防守二陣。
而他在第二年更進一步率領馬刺直接獲得總冠軍,他在總決賽4:1戰勝尼克斯的系列賽當中,場均貢獻27.4分14籃板和2.2次蓋帽,獲得總決賽MVP。看著這個男人的職業生涯履歷,就會感嘆他對籃球的執著。在00-02年,是湖人王朝的統治時期,鄧肯其實仍然能夠貢獻出眾的數據,但他卻無法撼動菲爾傑克遜打造的三角進攻和科比與奧尼爾內外線結合無懈可擊的戰術打法,但石佛肯等,等到這些王朝落幕,他將重新執起權杖,再次傲視聯盟。
02-03賽季,憑藉鄧肯場均24.2分17籃板5.33次封蓋5.3次助攻,他率領馬刺輕鬆擊敗籃網,再多總冠軍,第六戰加冕冠軍之戰,他更是貢獻了驚人的21分20籃板10助攻和8次蓋帽。差一點成為歷史第一位在總決賽上完成四雙壯舉的第一人。隨後的故事,鄧肯開始老化,開始接連遭遇傷病,但好在在他的庇護之下,馬刺隊開枝散葉,招募來了很多實用、性價比又極高的歐洲球員和他一同組成GDP組合,甚至不斷搭建鋒線投射群,買來斯普利特、迪奧、邦納等球員分擔鄧肯防守壓力!仍然可以打造出依靠整體攻防取勝的頂級球隊。
當然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都和鄧肯離不開關係,如果球隊成績是1,那麼鄧肯永遠都是球隊獲得成功的那個原始碼。沒有他就沒有馬刺的成功,沒有馬刺日後的王朝,他是真正的依靠個人能力左右了一支球隊的未來。因此在歷史地位當中,鄧肯毫無爭議,必然是歷史第一大前鋒。他改變了一支球隊的命運,進而影響聯盟一個時代。從他對聯盟格局的影響力來看,也無人能出其右。
郵差馬龍到底是一位怎樣的球員?
63年出生的郵差馬龍,85年參加NBA選秀,但他和科比的命運差不多,都沒有成為眾矢之的,那個真命天子,都是在第13順位被選中。初入聯盟的馬龍其實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他的能力實際上也並不被很多球隊認可,身體單薄,對抗不好。卡爾馬龍大學時期就讀於路易斯安娜理工大學,這個規模不大的鄉下學院,雖然能讓他場均能夠貢獻18.7和9.3籃板。但是由於平臺不夠,無法給他提供更好的展現舞臺,導致其競爭順位靠後,但他在第一個賽季場均能夠貢獻14.9和8.9個籃板,最佳新秀評選當中位列第三。排在他前面的兩位是尤因和麥克丹尼爾。
而當年的尤因也是以狀元身份進入聯盟,他的新秀賽季就可以貢獻場均20分9個籃板以及2次助攻,確實在數據上有壓過卡爾馬龍一頭。但卡爾馬龍屬於後發制人的選手,隨後的幾個賽季球隊核心丹特利被交易,卡爾馬龍獲得了更多出手權,他的場均數據一度逼近,場均30分和12籃板。球隊一次次取一下歷史最佳戰績,88-89賽季他們拿下51勝,但還是未能在季後賽中中更進一步,首輪便被勇士橫掃。
但馬龍仍然沒有放棄,在96-97賽季馬龍的總得分超過25000分籃板超過10000,場均貢獻27.4分,9.9個籃板,在和喬丹的MVP角逐當中獲勝。而就在這個賽季,馬龍終於帶領爵士隊在季後賽當中取得突破,進入總決賽,但既生瑜何生亮,他們還是敗給了巔峰的喬丹。可熬過了喬丹的巔峰和退役,卡爾馬龍也老了,他的數據開始出現下滑,場均也只能貢獻23.8分9.4個籃板,但仍能取下個人的第二座MVP獎盃。隨後他在03-04賽季選擇加盟湖人,組成F4,想要圓自己的總冠軍夢,但還是未能如願!
馬龍的身體對抗出色,在背身技術上無與倫比。在進攻當中,因為有了斯託克頓的存在,也讓卡爾馬龍的單擋掩護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但致命弱點是其關鍵時刻的終結能力不夠,典型的例子就是在98年的總決賽當中,他在關鍵時刻,無法投中至關重要的絕殺,只是幫助球隊始終緊咬比分,關鍵時刻還被喬丹斷球完成絕殺。在關鍵時刻處理球以及自主進攻的能力方面,卡馬龍是有所欠缺的,這天然決定了馬龍在關鍵的比賽當中始終欠了點兒火候。這似乎也成為他總是和冠軍失之交臂的真正原因,他無法在最後時刻成為那個關鍵性的人物。
當然,卡爾馬龍是歷史級別的大前鋒,他的技術紮實,身體對抗出眾,並且數據驚人,生涯巔峰期也很長,但他的個人技術能力是存在天然上限的。他的爆發力並不出眾,技術和籃球智商也並不頂級,實際上,卡爾馬龍更多的是依靠他的後天努力,正所謂勤能補拙,馬龍實際上已經將他自身的潛能開發到了極致,他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這天然導致了,他無法將猶他爵士帶成總冠軍球隊,總是在最後時刻功虧一簣,和鄧肯的比較當中,無法佔到優勢。
鄧肯性格雖然木訥,不善言辭,比賽中很少流露情緒的變化和波動,但他可怕之處在於,不論比賽進行到如何緊張的程度,他的技術水準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更凸顯了鄧肯在關鍵時刻的處理球能力是歷史級別的,並且他在關鍵場次當中貢獻的數據無可挑剔,是當之無愧決定比賽勝負的核心人物,這讓鄧肯在最終的榮譽取得上和馬龍高低立現。
要知道這五個總冠軍可不是鄧肯順來的,是真正靠實打實的能力賺來的,因此在我看來,鄧肯歷史第一大前幾乎無人可以撼動。即使卡爾馬龍能在職業生涯末期如願隨湖人拿到總冠軍。一方面,數據下降明顯,一方面卡爾馬龍已不再是球隊的核心人物,即使他拿再多的總冠軍,也是無法和鄧肯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