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貼近二刺螈的文化(有嗎?),和他人分享一起學習(言重了,了解了解.jpg)日本文學史的這個過程,也是筆者與枯燥的學習資料鬥爭的過程。至於了解這個有什麼用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提高逼格kana。
第一章 古代前期
時代劃分
從歷史朝代來說的古代前期,指的是BC1000——AC794。這時期,日本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大和地區(今奈良縣)的藤原京,平城京。從文學史來說,是指平安京遷都以前的文學。
注釋:
藤原京,694——710年遷都平城京,今奈良縣韁原市
平城京,710——784遷都長岡京(784——794,今長岡市),今京都府向日市
平安京,794——1868,今京都市中心部
了解時代的劃分,對於構建起清晰的知識脈絡,筆者認為是有必要的。
文學的早期形式
日本文學的最初形式,是從祭祀中所用的「呪詞(じゅし)」中誕生的歌謠·神話。
早期日本並沒有文字的時代,這些神話的傳承就需要專門的傳承人,而這樣的人,就被稱為語部(かたりべ)
從廣義上來講的語部,即是神話傳承人。而狹義上來講,它其實是大和朝廷的一種官職,受朝廷賜姓(しせい),以儀式上誦讀舊辭傳說為職。膚淺的說是官方活動主持人。
這個階段的日本文學,就是單純的口承文學。
注釋:
語部,語即是說。部即是品部,朝廷直屬的部民。(部民制度大化改新後廢止,成為僅表示父系血緣關係的稱號)
神話·傳說·說話
神話的起源於祭祀是分不開的,而日本神話在不同的階段,以及受外來文化影響,再加上本身體系的混雜,單就文學史來討論日本神話,還是以作品別為基準,就不再贅述。
傳說有別於神話,主要是在傳說多以人世,世俗,歷史英雄為主題。
說話,宗教信仰(佛教)中的說的概念被淡化,而注重於故事的構成結構和趣味性,膚淺來說就是寓言故事一般的存在。
神話的體系化——史書編修
因為大和朝廷統一的律令制國家的形成,漢字的傳入,文學由口頭傳承變為文字記載成為了可能。同時統一國家也誕生了編撰史書的需要。曾經分散的各個氏族語部傳承的神話,如今的體系化就尤為重要。
而在神話體系化過程中,誕生的官方的,集大成的便是<古事記><日本書紀><風土記>
不過在進入這個話題之前,還是要提一下閒話,不然就真的是二刺螈欺詐了。
說到古事記就不得不提燈穗奇譚,好在這部作品還有漢化,在國內二刺螈界的知名度還算有點。
閒話到此,古事記該書由天武天皇命稗田阿禮比較整理皇室以及諸氏族所傳帝紀本辭。未及完成天武過世,其後元明天皇時期令太安萬侶選錄阿禮整理的資料於716年完成。現存日本最古老的書。
其行文,序文為純粹漢文體,以外為漢字音訓雜交的變則漢文體,涉及到歌謠人名的重要語句,全部採用萬葉假名的一字一音表記。
這裡提到的行文文體,涉及到日語的詞彙和發展階段歷史。之後會結合《新編日語語法教程》適當介紹。
今天就暫且學到這裡,來日方長。
放個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