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總會擔心孩子的成長發育是否達標,尤其是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但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有他們各自的軌跡,可能有些孩子偏早有些孩子偏晚,為此父母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隨意判定孩子發育是好是壞。
一、寶寶學步晚=智商低?
一大早,小張推車帶著1歲兒子在小區散步,剛好碰到花園帶孩子玩鬧的孫阿姨。孫阿姨是小區出了名的「捧高踩低」,基本上在她眼裡自己孫子哪哪都是好的,而別人家的小孩吃個飯穿個衣都能被她說出問題來。
小張看到孫阿姨的身影本打算繞道走,結果孫阿姨一下就叫住了她,讓她過去坐坐。可剛坐下沒3分鐘,孫阿姨就對小張說:「你們家誠誠上個月不是剛辦了一歲生日宴嗎?怎麼1歲的孩子還要用車推呢,讓他學著走路啊,不然以後會影響智力的。」
小張一聽心裡就不大樂意,自家孩子明明才9個多月不會走很正常,再說了就小區地下這些鵝卵石路,真要讓孩子自己走可不得摔嘛!小張內心醞釀下對孫阿姨說:「專家說了,孩子晚些走路更好,不會影響智力的。」
沒想到孫阿姨一聽就不開心,拉下臉對小張說:「這你可不能信那些專家,你看看我們家樂樂才2歲多就能背詩數數,就是因為之前學步得早,不然要是像你們家寶寶這樣走路晚,以後還不知道成啥樣呢!」
話不投機半句多,小張看到孫阿姨大把年紀也沒想爭執什麼,於是推著兒子回了家。其實,像小張這樣的案例在生活中很常見,基本上大多數老人都以為孩子學步早和智力有較大關係,但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有數據顯示,處於1歲階段的寶寶學步約佔一半比例,大多數寶寶都是在10至15個月這一階段學會走路。而寶寶學步早晚與智力沒有關係,而是與寶寶的肌肉、平衡感還有體型有關。基本上那些體型瘦弱、肌肉力量足、平衡感好的寶寶走路會更早,反之寶寶就會學步更晚一些。
二、寶寶過早學步,或將出現這些不良後果
1、影響視力發育
對於寶寶來說,視力發育在1歲階段同樣脆弱,這時他們的視力還沒有完全成熟,只能看清楚近處的東西,而看不清遠處的東西。因此,寶寶在學步過程中會過度聚焦使用眼睛,從而影響視力正常發育。
2、變成羅圈腿
寶寶的骨骼比較脆弱,而且沒有力量,基本上站立都會顯得搖搖晃晃,這時稍不注意就會摔跤。而且因為寶寶站不穩,所以說他們的腿型會自動彎曲,出現羅圈腿的現象。所以說,過早的讓寶寶練習走路,只會加劇寶寶腿骨變形,長大後難以改正。
3、引發駝背
可能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駝背只會發生在老人身上,對於1歲左右的寶寶根本沒有影響,事實上這種想法大錯特錯。要知道,由於寶寶的骨骼發育不成熟,他們的骨頭屬於軟骨極容易變性,所以說過早的站立會加重身體壓迫,導致脊椎變性引發駝背。
4、身體協調能力差
眾所周知,孩子正確的學步順序應該是先學爬行再聯繫走路,如果兩者順序直接顛倒會破壞孩子身體的平衡性與協調性,這樣走路的時候就會更容易摔跤。而且,本身寶寶學習爬行的時候會開發肌肉訓練,幫助肌肉和骨骼囤積力量,這樣寶寶的身體才會更加強健。
三、孩子學步易患腳疾,這3類鞋千萬別穿
有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患腳疾,而患腳疾的重要原因是由於孩子學步是穿鞋不當所致。特別是一些父母考慮到孩子的腳部發育過快,於是給孩子買鞋要麼偏大要麼偏寬,殊不知正是這種想法害了孩子。
1、大一碼的鞋別穿
在寶寶3歲以前,他們的腳部軟骨發育比較脆弱,倘若經常穿大一碼的鞋子或不合腳的鞋子,很容易使得寶寶因找不到腳的著力點而摔跤。久而久之,孩子為了控制鞋子,就會用腳部用力摳著鞋子,那麼孩子腳就找不到著力點,這樣容易別著腳走路,很容易造成腳部畸形。
2、別人穿過的二手鞋別穿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流行給孩子穿舊鞋,也就是其他小孩穿過的二手鞋。但每個孩子的腳部發育都不是一樣的,可能別的孩子穿鞋時已經把鞋子穿變形,這時讓孩子再去穿可能就會有偏大或偏寬的情況,也會破壞孩子腳部的和智能車發育。
3、材質偏硬的皮鞋別穿
追求時尚好看,是現在辣媽的最高需求,因此她們會在孩子的穿衣打扮上給孩子用盡流行元素,比如說給孩子穿皮鞋基本上大多數媽媽都買過。但家長要知道的是,孩子穿的皮鞋除非材質偏軟,不然這種硬材質還容易磨壞孩子的腳部肌膚,讓孩子腳部意外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