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的女兒囡囡十個月就學會走路了,小麗覺得囡囡很聰明,所以很開心,但是卻聽到有人說起如果寶寶走太早,腿骨頭可能會變形,以後會出現八字腿等等!
小雲家情況相反,兒子超超比別的孩子先學會爬,但是都12個月了,其他寶寶早已經能走幾步了,而超超卻還不會走?小雲很擔心這是不是說明寶寶不聰明?
走路的早晚和孩子智商有關嗎?
孩子走路的早晚,其實和智商聰明是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的。
有的孩子十個月就會走路,有的孩子一歲半才開始學走路。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寶寶在9-18個月開始獨立行走都是正常的,而且沒有任何研究標明早走路的孩子今後比晚走路的孩子有明顯優勢。
把寶寶身上散發出的一些特點,跟孩子聰明不聰明聯繫在一起,這是長輩們和爸媽們對孩子的一種美好祈願。
事實是寶寶智力高低與先天遺傳、營養供給、母乳餵養、充足睡眠、戶外活動、親子交流、感官訓練等因素有關。
多大讓孩子學走路合適呢?
一般到了孩子9-10月左右,可適當讓孩子扶著東西學習站立,站立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到了孩子12個月左右時,讓孩子扶東西走,時間不宜過長,一直到孩子會走路為止。
如果寶寶到了一歲半後還不會走路,要帶孩子去醫院請醫生看看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健康成長,對於營養的需求還是很高的。尤其是寶寶在學習走路時,對於骨骼的硬度是有要求的。從輔食階段,給寶寶充足的鈣質補充,飲食上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鈣劑。
另外,媽媽在給寶寶補鈣的同時,維生素D的補充也不可或缺,讓孩子多吃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有海魚、動物肝臟、蛋黃、瘦肉、堅果、植物油、蘑菇等。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標準:嬰幼兒每天維生素D攝入量應至少達到400IU,直到兩歲。2歲以後,需要結合日常生活來定,最好能繼續補充到青少年時期。
寶寶出生後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需要從出生兩周後開始補充維生素D。如選擇的是國家「藍帽」標識的維生素D補充劑,其中,一歲以下的寶寶最好由媽媽補充,然後通過母乳餵養讓寶寶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