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在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每年的這個時候長輩都會提醒一下家人,要注意哪些事情了,中元節在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樣的,談談我的家鄉中元節的習俗吧。
1、我的家鄉在湖南株洲,小時候聽長輩說,農曆七月初七這天閻王爺就會把陰曹地府的鬼魂放出去,這些個鬼魂都會穿梭在大街小巷,尤其是晚上出來活動更加頻繁,所以家裡有孩子的,特別是五歲以下的孩子,太陽落山之前必須回家,禁忌出門,就是怕小孩子火焰山低碰到不乾淨的東西了。
2、在農村都是同一個姓氏的家族住的比較集中,家族有專門的祠堂或者老屋,每年農曆七月初六各家各戶派一位代表抽籤或者抓鬮,訂好農曆初七到農曆十五,這些天在祠堂或者老屋祭拜祖先的茶水飯食的那戶人家。抽籤完了後初六下午每戶人家安排人來老屋或者祠堂打掃衛生乾乾淨淨,晚上八點左右,每戶人家把家裡的小零食,當季水果,好酒等等,用扁擔挑著來老屋或者祠堂,擺上祖先牌位的高桌上,點上香或者蠟燭,倒酒念經放鞭炮,迎接祖宗的歸來。
初七早上抽籤的人家,早上就要備好美味的早餐,好酒,好香燒起來,鞭炮放起來,中午和晚上也是這樣,不同的是,早上的早餐換做午餐晚餐的美食了,有錢人家大魚大肉的供上,好煙好酒上萬的鞭炮放得響噹噹,這樣一直延續到農曆十五的中午為止。
沒有家族一起的就是農曆十五中午在自家神龕下擺上大桌子,殺雞宰魚做一頓美食供上,上香放鞭炮也是過中元節迎接祖宗回家吃飯的一種方式。
3、農曆十四那天就要開始準備香紙,糯米餈的材料,到了農曆十五大清早就開始忙乎了,做糯米餈包紙錢,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了,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冥錢金元寶啥的,但是我的家鄉還是遵循這老一輩的習俗,買上好的香紙,細細裁剪為尺寸一樣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還有比較比較大的作為「信封」,拿上一沓裁剪好的香紙,用大的香紙包好,成一個信封狀,信封包上還要寫上那年那月那個逝去的祖先名字,長輩說是祖先的名字和地址,寫對了祖先就會收到我們燒的燒,據說香紙越多越好,說明這個信封包的錢越多,祖先在那邊就不缺錢花了,每戶人家都是做很多這樣的包,寫上名字地址,到了農曆十五下午五點半左右,有家族的就會選擇在家族最大的曬穀子的坪上依次把幹的稻草或者禾苗杆排開,每戶人家就開始把自家給祖先的信封放上去,糯米餈擺上,燒香倒酒點火燒信封紙錢,放鞭炮,歡送祖先回閻王殿。這樣民間的七月半就算過完了。
城市裡過中元節就是今天七月十五,會在自家神龕前擺上好煙好酒好美食,燒香燒紙,城市是不給放鞭炮的,當然在城市有自己門面的也會在門口放一小掛鞭炮,這樣也是過中元節。
每年4月5日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9月9日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祭奠祖先的日子,雖然風俗不一樣,但是心情都是一樣的,為逝去的祖先好好地活著,健康快樂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