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農咖小小君,熱衷於農村裡的點點滴滴。農村雖落後,但遍地都是寶,今天小小君給大家說說在農村隨處可見的一寶,它臭百米使人避而遠之,又讓農民視為珍寶的一物,那就是大家討厭的便便。
在農村原來單一的以種植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民都新增加了收入方法,那就是養禽類牲畜。有的大規模的,然後外銷農產品。有的只是小規模的,只供自家食用。而養殖的對象,多以雞、鴨、鵝等禽類和豬、牛等畜類為主,而他們的糞便不會被扔掉,反而是統一留存,春耕時使用。農民們稱之為農家肥。
之前農民種地,大多使用化肥,而根據種植作物不同,用的肥也不同。因為每一種作物需要的元素是不同的。但化肥用久了之後,土地質地會變硬,這不利於作物的生長。而用糞便作為肥料則不同,因為其中含有有機物和微生物群,所以農民也俗稱其為有機肥。微生物可以使糞便分解成便於植物吸收的養分,所以,每年春季耕種或者秋收翻地之後,農民都會把糞便揚到田地裡當做肥料。
雖說可以當肥料使用,但是,不是所有糞便均可以的,可以當做肥料用在土地裡的必須是發酵好的糞便。在農村裡,沒有專門的用於發酵糞便的設備,而最普通的辦法就是堆放發酵,選擇一塊空地,挖成坑狀,不需要太深,然後將糞便堆放在一起,等到天氣暖和,糞便就是慢慢發酵,如果加入發酵菌類製劑,差不多20天左右就會發酵好了。如果是在室外自然發酵的情況下,大約需要30天到45天左右,溫度不同,發酵時間不同。
在發酵期間內,每隔3天到7天需要上下翻動一次,整體大約5次到10次左右就可以,根據室外溫度不同而有所調整。為了更好的發酵,防止太陽直射以及被雨水淋到影響發酵,可以在糞堆上面鋪上草或者植物莖葉,但不要太厚,一層就可以。發酵過程中,糞堆內溫度可達到60度至70度,這個溫度可以殺死一些雜草以及有害的蟲卵。
在農村使用這樣的農家肥主要用於蔬菜和瓜果種植為最常見,因為都是農民自己養殖,並不是大規模的,所以糞量有限,用於耕地的很少,有的話也是從大型養殖場購買回來的,並且,現在國家的政策是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大力推進有機肥的使用,所以在農村的耕地裡大多使用有機肥以及化肥。
在農村沒這種肥料使用很平凡,雖沒有標準化,但是在農民多年的使用過程中已經有自己的一番標準,以及使用方法。正常的使用很簡單,在春翻地或者秋翻地之前,講糞肥揚至土地之上,不可太厚,一般5至15釐米比較好,少了則量少,養分不夠,農民稱之為勁兒小,如果過了,則量大。然後進行翻地,量多的深翻一下,量少的稍微淺翻一下,以達到土壤和糞肥充分均勻的攪拌開,然後在經過10天或半月即可耕種了。
在農村,這種糞肥雖然很普遍使用,給農民帶來了益處,但也有很多因為使用不當,而受其損害的。比如農戶李家,家裡的家業比較大,有耕田,有養殖幾百隻蛋雞,並且今年又開始了大棚蔬菜的種植。去年開始就將雞糞留存發酵,今年3月末4月初開始種植,首先是在一米長的池子裡撒種出苗,待幼苗長到10釐米左右,發出4-5個葉子的時候,要一直蔬菜大棚裡,然後在室外溫度可以栽種的時候,直接種在菜地裡。
今年,本來菜季可以提前1個月,但是由於雞糞使用不當,李家將還在發酵的雞糞直接放置蔬菜棚裡,空氣不流通,導致發酵所釋放的氨氣等有毒氣體無法排放,2天之後,所有幼苗泛黃死亡,這使得李家原本提前一個月的菜季,延後了一個月。
起初還不知其原因,後來問過村裡的老農戶才知道,幼苗是因為雞糞的臭氣燻死的,也就是中毒死了,老農還說,如果雞糞放置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如果人待時間長了,也會出現頭暈等現象。
我曾經在農村就聞到過,只幾秒鐘,已然燻得我難以忍受了。臭氣裡是有毒的,動植物會有影響的。所以說,使用糞肥,尤其是雞糞,一定要施用在廣闊的空氣流通的地方,一定要發酵好,用量一定不要過大,否則不但無益,反而還有害的。這種糞肥雖然氣味難聞,並且有時還有弊端,但是用得當,仍然受益很大,這就是人們避而遠之,農民視為珍寶的有機糞肥。你們曉得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