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成長的5個階段和父母最擔心的問題

2020-12-23 果媽閱讀

女孩給大眾的印象就是乖巧的、安靜的,相比於男孩來說,她們更加能坐得住,她們會更加貼心,就像父母的小棉襖,甚至有很多父母有一個願望就是能有一個女兒,對嗎?

可是要從一個女孩成長為一個女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想父母都有很多擔心的問題。

一、養育女孩,父母最擔心的問題

1、被欺負

女孩兒天生要比男孩兒安靜、老實,生性膽小,當然,並不是所有女孩兒都是這樣的。

有女兒的父母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女兒受欺負,看看幼兒園裡一些受欺負的孩子都是女生,面對淘氣的男孩兒,她們通常都只能用哭進行應對。

這個時候父母就更著急了,真的很擔心孩子長大以後會被欺負。

2、人際交往

成年之後,我們都會了解人際交往技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女孩生性對社會關係更加敏感。人際關係是女孩天生的才能,所以,父母總會擔心女兒在人際交往中出現問題,擔心她們會被孤立,沒有朋友,不知如何與別人相處。

3、青春期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作為父母,青春期都是讓人擔心的階段,而我們其實也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我們也是經歷過的。

女孩子在青春期時,身體上會有一些變化,這讓她們既興奮又害怕,她們的內心世界就如同一隻野生的小獸,充滿力量和悟性,但又小心謹慎。

所以聽到青春期這個詞,對於父母來講就會產生很大的壓力。我們很擔心孩子在這個時候會失控,不知道怎麼樣去管教,也很擔心女兒在這個階段做出一些超越了年齡段的事情。

4、關於性

隨著女孩的長大,她們的欲望和渴望和男孩是一樣的,父母總是覺得在性的這件事情上女孩是吃虧的。

比如說,女孩更容易遭遇一些性騷擾,一旦有過早的發生性行為,還會有可能導致未婚先孕,會帶來一系列的麻煩事情,所以父母一想到這件事情就會頭疼。

5、女孩的壓力

現在我們一直在強調男女平等,但是依然會覺得女孩的生存空間正在變得更加複雜和危機重重,她們的現在和將來可能會比我們現在更加艱難。

女孩以後又要工作,又要關心生活,常常承受著比男孩更大的壓力。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內心都會有一些灰暗和絕望?

還是不要生一個女孩了,還是生一個男孩比較好。

其實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們父母都會有一些擔心的問題。

我剛才是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待的這些問題。

下面我們來轉念想一下,換一個具體的角度來看,在養育女孩的過程當中,這些父母最擔心的問題,還可以怎樣去看?

二、如何解決我們所擔心的問題

1、擔心女孩被欺負

其實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可能會在這個社會上被人欺負,但是關鍵是我們怎麼樣告訴孩子去保護自己,不受到欺負,這不是我們擔心就可以去解決的。

孩子會進入到正常的社交生活當中,她會和小同伴之間發生一些衝突和矛盾,這也都是正常的。

孩子遇見一些情緒上面的低落、沮喪也都是正常的,我們可以陪著孩子們度過這樣的情緒階段,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從這件事情當中你學到了什麼?

要允許孩子去思考,這樣她可以在下一次遇見這樣情況的時候,知道怎樣做,所以這是生活當中一些非常好的可教時刻。

人際交往的能力就是在交往的過程當中不斷培養和鍛鍊的,無需刻意,只要順其自然,不用擔心女孩會被孤立,沒有朋友,因為她如果不開展人際交往,她更加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

作為父母,我們要不斷陪她們長大,不斷地引領她們思考。

在這樣一段一段的經歷和過往當中,我們會不斷產生人際交往的經驗,難道不是嗎?

青春期是一個非常棒的時刻,我們要傳遞給女兒一個觀念,這是她成為一個女人的激動和美妙的時刻,要祝賀和讚美你的女兒在成年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功,給到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幫助她們發現人生的意義。

在青春期的時候陪伴她們提前做好心理的準備,這非常重要。

這樣可以讓她對此有積極的態度,成熟的心態和充足的知識。

我們首先要澄清一個認知,性是一件美好、激動人心,並且能促進健康的事情,女孩應該享受和擁抱她,應該陶醉其中。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如果我傳遞給孩子這樣的經驗,會不會讓她過早的發生性行為?

其實在養育的過程當中,我們更多的是要給予孩子信任,我們的價值觀是可以非常完整的傳遞出去的。

因為如果你願意很坦誠的跟她聊這件事情,那麼你的價值觀,你的觀點就會不斷的傳遞出去。

孩子最終做什麼樣的選擇,一定也是基於她自己的判斷。

但是一個珍愛自己身體,一個懂得自尊自愛的女孩,會做出來負責任的決定,這個時候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

4、女孩的壓力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在這個社會上都會有著壓力,重要的是你怎麼去看待這件事情,你是否有去認同自己女性的角色,你是否會享受其中?

女孩的思維不需要被禁錮在狹小的空間裡,不是只關注自己應該如何打扮,女孩應該擁有更廣闊的思維,相信她們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所以轉念一想,你看這些擔心也都可以把它轉化一下。

三、如何在青春期的時候陪伴你的女孩成長

1、青春期時候的變化

在這裡女孩兒先會出現第二性徵,胸部開始發育,臀部變得更寬,儼然一副女性化的身體。

因為我們的身體是在為孕育寶寶所做準備的,所以進入到青春期,也就是一個女孩逐漸向女人去成長的時期,在生理上還會出現月經等等的變化。

同時,除了這些身體的變化之外,在心理上也會受到一些激素的影響而變化。

所以,在青春期的時候,有可能你曾經認識的孩子突然之間就變了,會情緒激動、跟你頂撞、叛逆。

其實這並不是她想做的,只是在那個時候她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樣激烈的情緒。

2、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提前和孩子要聊聊青春期這件事,要告訴她,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會發生變化,讓女孩了解她的身體在這一期間會發生什麼變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為這樣她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多加注意,從而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2)要去傳遞積極的信號

就拿月經這件事情來說,在口語當中我們經常會用到「倒黴」等這樣的詞彙來描述,說明我們其實是不太接受這樣的一個過程的,我們覺得很麻煩,有時候還會出現情緒的波動或者痛經,這樣的事情會讓孩子覺得做女孩真的很辛苦,很倒黴。

但我們不要把這樣的信號傳遞給孩子,而是要讓她們知道,其實在這個時候是宣告她已經長大了,我們可以把女孩月經初潮的那一天作為一個儀式,給她一份做女人的自信。

(3)隨時去關注孩子的情緒

當她出現一些情緒波動的時候,給她更多的理解支持,給予她更多感受層面的被看見、被愛著。

因為我們要陪伴孩子度過這個時刻,而不是跟她站在對立面上。

今天在「青春期養育女孩」這裡就講這麼多,在後面的安排當中,我們還會有專門的青春期父母怎麼做的專題,歡迎你關注果媽閱讀的微信公眾號,獲取到更多關於家庭在為100講的資訊。

相關焦點

  • 《養育女孩》告訴我們:女孩成長的5個階段,少不了父母的陪伴
    女孩的成長,分為五個階段:(2歲~5歲)女孩如果不能確切地感受到,與父母的緊密聯繫,往往就無法探索周圍的世界,因為她害怕爸爸媽媽會拋拋棄她。後一個階段都是需要前一個階段打好基礎,如果前一個階段我們做的不夠,出現了瑕疵,就需要我們在後面的階段多去彌補。但最根本的,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不能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不可以獨立去成長,在她的成長道路上,父母的缺失,導致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 《養育女孩》:了解女孩成長的5個階段,幫孩子避免5種成長危險
    這個過程是從女孩出生開始,一直到女孩18歲長大成人結束。這個過程被劃分為五個階段,有五種潛在的危險。當然,父母要在女孩的成長道路上發揮不同作用。因為女孩在這五個階段上有不同的成長需要,做父母的必須搞清楚女孩成長的核心需求是什麼,每個階段應該關注的點是不同的。
  • 養育女孩:讓女孩找到一生幸福的動力!女孩成長的5個階段和特點
    媽媽限制了約會見面的時間和地點,後來他們倆因此而分手了。分手之後,這個女孩確實難過。半年後,男孩找她複合,但女孩想了想,還是拒絕了他的要求。她已經告別了過去,也得到了成長。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女孩,這裡發揮作用最大的是父母。
  • 想培養出獨立自信的女孩,你需要知道她成長的5個階段
    女孩從出生到18歲成年,大致經歷5個成長階段,每個階段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各不相同,我們按照作者的思路逐一探索每個階段女孩的特徵和養育方式:第一階段:出生~2歲這個階段的嬰兒沒有任何防禦能力,本能地依靠周圍人的呵護。
  • 父母一定要注意!寶寶成長的3個階段,別再讓老人帶孩子了
    小寶寶最需要的是關心和愛。女孩是分為5個階段,男孩是分為3個階段,男孩和女的養育的差距還是蠻大的,由於生理構造的不同,男孩是根據睪丸激素將孩子的成長劃分階段。第一個階段:0-6歲0到6歲的小男孩與小女孩的待遇基本無差別,但是小男孩相對於小女孩更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因為大家撫摸小男孩的頻率會小於小女孩。
  • 認清男孩成長的3個階段,實施不同的教育
    6歲在這一階段,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區別不宜過大。他們不關心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很顯然,這個階段母親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男孩是屬於「母親」的。從出生開始,母親天然具有養育孩子的優勢,從哺乳、陪伴和教育,母親能做到最好。母愛是最偉大的,這個階段如果母親和孩子建立了很好的連接,對男孩一生都有積極的影響。
  • 澳大利亞家庭專家:如何養育強大而自由的女孩?從這五個階段做起
    其中有這樣一本著作《養育女孩(成長版)——讓女孩強大而自由的10件事》,來自澳大利亞著名的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這一次,他把目光轉向了女孩。他認為,在社交媒體時代,女孩的自我認知、人際交往等,都受到空前的挑戰,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和幫助我們的女孩們。史蒂夫把女孩的0-18歲分成了五個教養階段,將他的10條建議,融入到不同的教養階段中,與我們分享。
  • 女孩1-18歲的五個成長階段,你家女兒在哪段?
    第一階段:安全感——我是否安全,是否被愛(出生1歲—2歲)人類的嬰兒是地球上依賴性最強的嬰兒。因為出生時毫無防禦能力,嬰兒本能地覺得周圍的成人必須要愛他,否則就無法獲得足夠的照顧。在這一時期,只有父母溫柔地愛撫,唱歌給他聽,跟她說話,逗她開心,愛她,女孩才能在各個方面都充滿活力,才能確信生活是美好的。
  • 養育公主沒那麼簡單——你必須要知道的5個階段
    女孩的成長一般被劃分為五個階段,有五種潛在的危險。與此同時,作為監護人,父母要在女孩的成長道路上發揮不同作用。第一個階段是0—2歲。她之所以會覺得「嗯,這世界還不賴」,完全是因為她的父母值得信賴。第二個階段,當女孩進入2歲到5歲。
  • 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擔心,只會阻礙孩子前行,要學會做淡定的父母
    在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父母對孩子總有各種各樣的擔心。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會擔心孩子會受傷,這點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孩子受傷,父母會比孩子更加難受,恨不得能夠代替孩子受傷,由於父母擔心孩子會受傷,他們會對孩子過度保護,甚至把孩子圈養起來,不讓孩子接觸外界,只為了減少孩子受傷的機率。
  • 孩子成長的五個階段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兩歲到五歲孩子的成長特點。這時候呢,孩子們最需要培養的是探索這個世界是不是有趣?他有沒有好奇心?他對這個世界有沒有探索的欲望?這是2到5歲的時候所需要去培養的東西。 去培養孩子的空間能力,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不要把它扼殺掉了。
  • 孩子成長中,我經歷過三個階段的擔憂。第三個是擔憂他不會談戀愛
    咱們中國的父母一輩子都在擔憂中度過: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擔憂他是否健康;孩子上學了,擔憂他學業是否優秀;孩子工作了,擔憂他婚姻是否幸福。這是親情,這是責任,割捨不掉。我也不例外。我經歷的三個階段的擔憂,現在想來,都是在自尋煩惱。
  • 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發育的每個階段,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是父母給撫養長大的,這種想法沒有毛病。但孩子本身為了自己的成長,也一直在頑強地進行著鬥爭。他們通過和外界的不斷鬥爭,得到鍛鍊和發展。而很少有父母會關注到孩子每個階段的發育,因為真的不知不覺孩子就長大了。
  • 《養育女孩》——推薦給家有女兒的父母
    2019年,看過最實用的一本書是《養育女孩》,這本書講的是如何培養出優雅、獨立、內心強大的女孩。作者是澳大利亞著名的家庭問題專家比達爾夫,在全球被翻譯成32種語言廣泛傳播。本書勾勒了一張女孩的成長地圖,把女孩在成年之前的人生劃分為五個階段。還標註出了女孩可能會遇到的五大危險。
  • 好父母必備養育女孩最全指南(收藏)
    當然可以,分3篇寫完:「女孩的五個階段」,「如何度過五大危險區」,「女孩和他們的父母」。記得在文章最後關注公眾號,並打開公眾號—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防止失聯哦~!這種差異在最初的5年或6年逐漸增加。無論是學會說完整的句子,控制自己的手指,還是畫出精巧的畫,甚至寫字,女孩都比男孩早6—12個月。
  • 父母都矮,擔心孩子長不高?抓住長高黃金期,孩子長個不成問題
    父母都矮,擔心孩子長不高?抓住長高黃金期,孩子長個不成問題父母都矮,擔心孩子長不高?抓住長高黃金期,孩子長個不成問題本文原創,禁止搬運和抄襲,違者必究!如何來判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身高指標是否正常?父母都矮的孩子,真的就沒辦法長高嗎?
  • 孩子成長中,我經歷過三個階段的擔憂。想在想來,都是自尋煩惱
    咱們中國的父母一輩子都在擔憂中度過: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擔憂他是否健康;孩子上學了,擔憂他學業是否優秀;孩子工作了,擔憂他婚姻是否幸福。這是親情,這是責任,割捨不掉。我也不例外。我經歷的三個階段的擔憂,現在想來,都是在自尋煩惱。
  • 《包寶寶》:從孩子出生到成長,4個階段解析父母的「分離焦慮」
    溫暖、有趣的相處和愛護中,隱藏的是媽媽對孩子自私的控制,而最後包寶寶要長大離開媽媽的時候,媽媽傷心欲絕的片段更是包含著"分離焦慮"的辛酸。接下來,我們就以奧斯卡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例,從4個階段解析父母的"分離焦慮"。
  • 養育女孩,父母可以怎麼做?
    上一節我們講到了《女孩成長的5個階段和父母最擔心的問題》,那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在養育女孩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怎麼做呢?一、養育女孩,媽媽應該怎麼做?最重要的是在生活當中你如何來示範和他人的關係,包括孩子的爸爸,你如何開車,如何議論他人,你做的每件事都會成為女兒的一部分。2、放手如果一切順利,母親和女兒會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 育兒專家提醒父母一定要注意成長的這三個階段,否則孩子就廢了
    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因為早期情感的缺失,會造成親子間終生的隔閡,也將成為管教中最難消融的問題。如果父母錯失了建立依戀的階段,沒有和孩子進入親密關係,那麼教養會變成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幾乎都是關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