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五個階段

2021-02-19 小讀者學堂慶雲分會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兩歲到五歲孩子的成長特點。

這時候呢,孩子們最需要培養的是探索這個世界是不是有趣?他有沒有好奇心?他對這個世界有沒有探索的欲望?這是2到5歲的時候所需要去培養的東西。 

去培養孩子的空間能力,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不要把它扼殺掉了。然後減少成堆的玩具,如果一個孩子家裡邊堆滿了芭比娃娃,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布偶,其實反倒會限制他的思維能力,然後會讓他覺得這些東西無趣。

其實對孩子來講最好的玩具,比方說是一些小紙盒,蠟筆,顏料,一些不會傷害到他的一些棉花呀什麼這些東西,讓孩子去玩那些創造性的東西,就好了。

而且也不需要讓他乾乾淨淨的,有很多媽媽自己很愛美很愛乾淨,所以就說「我得要個女兒。」「要個女兒幹嘛?」「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一定給她穿這個、穿那個,弄的特別好看。」當你給孩子弄的特別好看以後,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孩子會束手束腳。因為媽媽會說「這麼好看的衣服,你不能弄髒了,要乾乾淨淨的」對吧?你搞爛了,搞髒了,就會挨批評,這樣孩子就慢慢的什麼都不敢試了。這時候他的創造力會得到大幅的扼殺。

當一個母親只是重視孩子的外表,特別希望孩子漂亮,外形要好看,而根本不管她舒適不舒適,玩的開心不開心的時候,自戀型的媽媽就開始出現了,這個孩子就開始被媽媽控制,然後這會埋下一個非常重要的母女之間的隱患。甚至有很多人把兒子都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對孩子來講穿什麼衣服合適呢?舒服的,然後爬來爬去都沒問題的,弄髒點也不要緊的,讓他玩得很開心的,甚至能夠起來就能練武術的,這種衣服對孩子來講是合適。所以不需要讓他在那個時候就變得那麼美。 

如果一個小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意自己的身材,聽到別人說什麼減肥呀什麼這些東西的話,這個孩子長大了以後心裡會有很多的負擔,而且她會天然地把自己化為說「女人不就是要美一點嗎?」你會讓她減少自己人格的獨立性。所以不要過早的太美。 

然後在2到5歲的時候一定要幫助孩子去建立規矩和方法,比如說有的爸媽說我們讓孩子放任,就讓他開心的玩,不要管他太多,其實這種教育方法出來的孩子,你發現他根本無視別人的存在!他吃飯的時候可以滿桌挑自己想吃的全拿走,然後跟別人根本不打招呼,飯菜一上桌,大人還沒坐,「誇誇誇」就先把好吃的吃掉了,對嗎?然後在任何地方可以大聲的說話,什麼東西都敢拿腳踢,這是不行的,這叫做沒有規矩。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去建立這個規範,讓孩子知道說「你不能隨便的打人,你不能隨便搶別人的東西。」然後「你不能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這種地方你影響到別人了。」對吧?讓他建立這個框架。

這是2到5歲的時候,他開始學習和探索這個世界,給他創造一些能夠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玩的環境,你發現還是玩最重要。另一個是「探索」,2-5歲的孩子自我意識萌芽,心智發展速度非常快,他們喜歡玩遊戲,也喜歡問「為什麼」。父母與2-5歲的孩子構建親子關係要秉持的態度,就是在孩子玩遊戲時,給他自由探索的機會,在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最大限度保護他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當孩子6歲以後,社會化教育就成了孩子和家庭生活的中心,父親角色的作用一定要增加,因為父親影響孩子的方式,有一些是母親無法做到的,尤其是在同伴關係、學業成績等方面。我們之前的課程提到「真正的教育不是裝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父親會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去保護青春期孩子內心的火花。 

在六到十三歲呢,在這個時候爸爸應該起到很大的作用,就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榜樣和偶像。有大量的心理研究就證明說,如果父親不是孩子的偶像的話,這個孩子長大了之後會出現特別多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自律性會比較差,當爸爸不是孩子偶像的時候這個人的自律性會比較差,他做任何事都需要別人督促、別人催著,然後別人來要求,然後他來滿足,所以他工作起來很被動;然後就是成癮性人格,成癮性人格其實也是來自於自律性差,對嗎?然後成癮性人格的表現就是愛打遊戲,上癮停不下來,然後抽菸、甚至吸毒,這都是缺乏偶像的這個狀況。所以在六到十三歲的這段時間裡邊呢,父親應該充分地成為孩子的偶像,然後在家裡邊扮演著讓孩子學習的對象。 

那有的家庭說單親,或者是這個父親整天出差不在家裡邊,那麼這時候其實媽媽應該給孩子找一個男性的偶像,比如說像舅舅,或者像外公,像這個叔叔或者是好朋友,等等。就是能夠有一個導師性的這麼一個人,然後來帶著孩子一塊去玩一些只有男人才能一塊玩的東西,這都能夠有助於幫助孩子去建立健全的對於男人的認識。否則一個六到十三歲的小孩如果整天都是跟女人們在一起的話,那麼他就會不知道一個男人應該怎麼樣去成長。所以現在我們的學校有一個問題就是學校裡的女老師實在是太多了,而學校裡的男老師非常少,對嗎?所以孩子們整天在學校裡是跟女老師在一起,回到家裡跟保姆跟媽媽、跟外婆在一起,所以這個孩子身邊太缺少男性的偶像。因此你要想辦法給他找一些男性的偶像,甚至我們很多會送孩子去學跆拳道啊、學點武術啊,這其實最大的好處不是讓他成為一個武林高手,而是讓他能夠在身邊有一些男人,有一些這種有男人範的這些人,對吧?因為孩子這時候在模仿,所以這是六到十三歲的階段。 

爸爸最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跟孩子一起玩,比如說你跟他打架,然後在這個打架的過程當中呢,搞不好都會打疼了。打疼了都沒關係,因為打疼了都是讓他學習的過程。一個男孩在跟別人打鬥的、摔跤的這個過程當中所學到的東西,要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然後爸爸還能做什麼呢?爸爸要跟孩子多去講自己的事,因為孩子特別希望知道爸爸小時候的事,孩子特別希望了解爸爸的工作。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得特別神秘,很多事孩子都不知道。這其實很可惜,你們應該把自己小時候的過往和經歷經常地講給孩子聽,趁著他還願意聽的時候。孩子基本上在十幾歲以前還是可以的,就是到了十三歲以後,他開始往男人進發的時候,他可能會「你又跟我講這個了,我聽太多了。」但是在之前,如果你們打下了這樣的基礎的話,你應該找機會跟他多說這樣的故事。所以第二件事是讓他了解你。 

然後第三個呢是你要就是讓他知道男人們的這些事情,比如說修自行車、換燈泡、換煤氣罐、包括修車,給汽車做保養,這些事是男人們該幹的事,那麼你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你帶上孩子,你讓孩子知道說這是我們的責任。然後甚至一塊動手做一些小東西,拼樂高也是一個不錯的玩法,對吧?跟他一塊玩,然後他就會覺得說「是個男人就應該學會這些東西。」 

然後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爸爸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你和妻子的關係。因為你和妻子的關係,孩子在這上面學到的就是怎麼跟異性互動。因此如果你跟你的妻子發生了爭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當你在孩子面前發生大聲的爭執吵架的時候呢,孩子會做自我歸因,他會認為這一切吵架都是來自於他,都是因為他所造成的。而且他在發現你跟媽媽用吵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也就學會著說「只有大喊大叫、只有拍桌子、只有摔東西,對方才能夠聽得到。」所以他在青春期以後,就會把這些東西全部都模仿出來。所以你跟你妻子的關係,也是孩子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率。 

最後一件男人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一個男人怎麼樣處理自己的情緒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說壓力大的時候,這個男人應該怎麼做?  對吧?然後不高興的時候,這個男人應該怎麼做怎麼做?孩子已經把爸爸惹生氣了,這時候爸爸怎麼處理生氣這件事。這都是面對孩子的表率。

5到10歲的階段,最重要的是要教他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幫助他學會一些最基本的與他人相處的方法。在這裡推薦了七個工具是特別重要的: 

第一個是友好,friendship,也就是你要能夠對別人表現出友好,對吧?所以也是要通過情感引導的方法告訴他說「這個就叫做友好。」比如說人和人見面了要握手,對吧?人和人再見的時候要「再見」,對吧?然後說你想吃什麼,這叫做友好,當孩子表現出友好的時候,你要告訴他說「你學會了友好。」對吧?所以第一個詞叫友好。 

第二個叫做share,就是分享。幫助孩子分享,當他做出了分享的行為的時候你要告訴他說「你這個行為就叫做分享。」而不是替孩子去做分享的事,可以引導他做對,並且幫他強化這個行為,所以第二個詞叫分享。 

第三個是同理心。光頭強被熊大打了,這時候你要問他說「你覺得光頭強現在是什麼感覺?」要讓他能夠感受到別人的感受,對嗎?這個時候父母最常犯的錯誤是我們會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說孩子摔倒了,父母說「起來,起來,不疼,勇敢點,堅強。」你怎麼知道不疼?對吧?所以當你經常的這樣忽略孩子的感受的時候,孩子也會學會忽略別人的感受。他把別人打了他也沒覺得疼,因為他沒覺得疼,所以他沒有同理心,對吧?所以第三個詞要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 

第四個叫控制攻擊性,不要動不動就伸手,我見過有的孩子是說兩句話就「砰」就一拳。有的父母會覺得蠻開心的,說「你看這傢伙真這麼大勁。」你因為他的孩子沒吃虧,他覺得這孩子打人勁特大,看到孩子的優點。但是你要知道這個攻擊性行為如果太多不加控制的話,長大了以後他就會更加的容易傷害到別人。所以你需要告訴他說「這是不行的,這是不行的。」對吧?不要用攻擊的方法來控制別人。 

第五個就是要學會道歉,學會跟別人說「對不起」,學會真誠地對別人說「對不起」,因為你做錯了事對吧?所以你要向他說對不起,這跟同理心可以連在一起學。 

然後第六個就是要理解情緒,就是我們說的反映情感,「媽媽知道你真的很難過。媽媽知道你真的很傷心。」就是當一個孩子能夠感受別人情緒的時候,這個能力是怎麼來的?是父母要首先學會理解他人的情緒。所以反映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社交的方法。甚至你長大了以後你跟你的同事相處的時候,你也要能夠學會說「我知道這件事讓你很難過,我知道這件事讓你很難堪,我知道這件事讓你很難做。」對嗎?這種話只要一說出來,其實很少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對吧? 

然後最後一個就是,你要讓孩子知道他到底可以信任誰,他到底可以跟誰在一起玩,他可以選擇自己的朋友,這很重要。比如說有個男孩老欺負這女孩,然後這時候你可以問他說「你真的喜歡跟他在一起做朋友嗎?」對吧?那麼如果他真的讓你很不愉快的話,你是可以選擇不跟他做朋友的,你只跟他做同學,對嗎?讓孩子知道人生是可以有取捨的。 

所以這七個工具能夠讓孩子知道怎麼樣和他人相處。在5到10歲的時候,如果孩子學會了這些東西的話,他的社交能力就會提高。在這個過程當中,媽媽是非常重要的榜樣。媽媽一定要能夠在孩子5到10歲的時候,自己表現出來善於用這七種方法來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10歲到14歲是青春期早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會發生奇妙的「二次降生」的過程,也就是說,在青春期這段時間內,人類大腦會製造出大量多餘的神經突觸,就像剛出生時那樣。青春期早期的這幾年是大腦非常活躍的時期,同時也伴隨著大腦對大量神經突觸的「用進廢退」。父母也獲得第二次機會幫助孩子改善之前生活中沒來得及改進的一些方面,比如鼓勵孩子接觸音樂、體育運動、參加輔導、參加戶外勞動、做家務、增加與家庭成員相處的時間。 

10到14歲之後,你要開始跟孩子來對話。比如說看了文學作品,對吧?要來討論這些人物的性格,這些人物的想法,然後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你的內心會怎樣?對嗎?真的讓孩子感受到說自己的內心會怎麼想?當一個人能夠學會跟自己的內心對話的時候,他才真的是找到了自我。西方心理學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定義,什麼叫「我」?「我是我的觀察者。」 

在10到14歲的時候,你可以跟孩子討論一些這些哲學問題,然後讓孩子知道說自己內心的感受是什麼?你自己覺得開心不開心?快樂不快樂?

這個時候要給孩子找一個他內心的榜樣。什麼是他內心的榜樣?如果父母能夠成為他的榜樣當然最好。能夠成為孩子心中的榜樣,這個人要有什麼特徵?第一個就是這種人榜樣能夠很好地處理情緒問題,能夠平靜的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波瀾。對吧? 然後這個人對於這個世界有著正確的價值觀,他給孩子能夠提出有益的價值和建議。 然後視野很寬闊,能夠讓孩子看到外部的世界。

第五個階段就是14到18歲,西方的家庭,18歲以後基本上你得自己為自己負責了。對於中國的家庭來講,很多父母一直管到他結婚,這個是有問題的。你應該讓孩子在18歲以後,當他獨立地出去上大學的時候,他能夠處理自己的生活了。因為你不可能天天跟在他身邊,那個會出很大的亂子。所以14歲到18歲的時候,他開始踏入成人的世界,然後這時候你要讓他學會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思想、對自己過往的經歷負責。 

這一階段的孩子正處於個性化的年紀,迫不及待地想要從心理層面與父母分離,擺脫父母的束縛,尋求在同伴群體中的價值感。父母的職責是一定要注意幫助14-15歲的青少年管理好他的同伴群體!這很重要。因為孩子發展中有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會受到同伴團隊的鼓勵和影響,而且他們鼓勵和影響的方式是父母不具備的,比如同伴給你的孩子帶來身體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尤其是在父母不能理解他們或幫不上忙的時候;同伴會將你的孩子帶向獨立,像加入學校的運動隊、搖滾樂隊、社團等,但不幸的是有時候可能是危險的獨立,像加入某個危險的幫派。 

所以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放手,你需要跟孩子訂立規矩。為什麼?孩子看起來長大了,他的大腦皮質還沒有完成成長,他還是一個孩子,他需要的依然是父母。所以這時候你向他訂立規矩反倒能夠幫到他,比如說晚上幾點鐘一定要回家。然後什麼樣的party是不能夠去參加的?穿衣服要注意什麼樣的尺度?這些東西都是父母要跟孩子做規定的,跟女孩子要做這樣的規定的,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然後在這個時候要讓孩子知道他要為自己的成長負責了,就讓他知道說他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到他的生活。 

性是每個青少年中期,也就是14-18歲孩子心裡的一件大事,這是每個人成長路上必經之路,家長常常不會希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嘗試性行為,甚至希望他們多少可以跳過性的問題。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中期想要和別人的身體彼此聯繫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感到驚奇,應該首先接受這個事實,然後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這件事,關鍵你要這樣告訴他,「父母不能控制你,但是父母想幫助你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父母要相信孩子,一定要放手讓他自己去成長,尊重他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和進度。如果他在同伴群體或社會群體中犯了錯誤、受到了傷害,父母要做的就是關愛、陪伴他,努力安撫他的傷痛,並提醒自己:「這些都是我們的孩子必須要吸取的教訓。」 

所以在14歲到18歲的時候,孩子會面臨特別多的挫折,特別多的人際關係的矛盾,對吧?特別多學業上的障礙,這時候你需要讓孩子知道他的責任是什麼,當他能夠感受到責任感的時候,他才能夠一步一步的成長起來。 

父母要構建和睦的親子關係,必須要了解孩子的這些身心變化,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幫助孩子樹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相關焦點

  • 孩子成長的五個階段及其對一生的影響
    比如,你教孩子搭積木,他卻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學。這時,你應該把他的行為理解為,他現在對積木倒塌時的現象更感興趣,他在琢磨推與倒之間的關係。 從大約1歲半到2歲半前後,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因此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 孩子的五個重要心理成長階段,你知道嗎?
    人的一生中會經歷很多階段,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成年也會有幾個人生中幾個重要的心理成長階段,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都能有好的培養教育和正確的心理思想,那麼我們知道有哪幾個重要階段嗎?該怎樣去做?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 孩子的人生成長分三個重要階段
    一個孩子的人生成長分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是孩子學會獨立行走,不再需要父母的攙扶;第二階段是脫離父母去獨自求學,這時的孩子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感越強,其融入外部教育環境的自律、自愛與自學的成長能力越大,反之,如果父母從小給予孩子過多的保護、溺愛和遷就,那份植入骨髓的依賴感就開始影響孩子的心智,他們對外部環境的約束是屬於明聽暗不從,偽裝學習和敷衍成長就是這類型孩子個性的最大特徵;
  • 孩子五個成長關鍵期,你知道嗎?
    為了讓更多的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讓更多的家庭更加幸福圓滿,【盛世心橋】的兩位心理大咖陳紀綱老師和方濱濱老師受【安徽公共頻道沸聞天下】和【綠地柏仕公館】聯合邀請,為大家精心製作了6場家庭教育系列內容。 8月24日,我們第一場分享《0-18歲中五個成長關鍵期的重要提醒》在大家的期盼中如期而至。
  • 孩子成長4個階段不同心理需求
    18歲前的孩子,身體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才能長高長大。我們可以把孩子比作一顆種子,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才能生根發芽,而種子的的成長必須伴隨陽光、雨露等自然條件。同樣,家長在滿足孩子的「生理營養」時,也不能忽視了「心理營養」。
  • 《養育女孩》:了解女孩成長的5個階段,幫孩子避免5種成長危險
    作者史蒂夫·比達爾夫在本書中總結了女孩的成長特點,目的是讓女孩的父母了解女孩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是從女孩出生開始,一直到女孩18歲長大成人結束。這個過程被劃分為五個階段,有五種潛在的危險。當然,父母要在女孩的成長道路上發揮不同作用。
  • 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發育的每個階段,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
    而很少有父母會關注到孩子每個階段的發育,因為真的不知不覺孩子就長大了。回收再看之前,我們會發現,我們錯過了很多階段的孩子的成長。我們會有失落、有遺憾、有惋惜。所以孩子的每個發育階段父母都應該珍惜,給他們更多的關注。
  • 柏利納教師成長五階段理論
    美國柏利納根據教師教學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提出了教師成長的五階段論。一、新手水平新手水平在處理問題時缺乏靈活性,刻板的依賴既定的規則、規範和計劃。通常是理性化的。這個階段多在剛入職的新手教師不敢去改變規則和計劃,只是刻板遵守。
  • 兒童成長有階段性,悉知這四個階段,讓孩子更好成長.
    如果家長能熟知每個階段孩子思維的不同特徵,並給予合理的反饋,採取相應的措施,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正如古人所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人的成長和周圍環境密切相關。兒童成長也是如此。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他的思維或者認知結構在和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中,是不斷改造不斷重構的,表現出不同的階段特徵。
  • 孩子英語學習過程中,需要經歷的五個階段
    在孩子的英語學習問題上,父母有著高度共識是:在孩子的身邊不斷地給予鼓勵和支持,讓孩子在每日和英語的接觸中學會英語,以求達到精通的地步。  其實,在孩子學習英語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同的學習瓶頸。瑪瑪洛可少兒英語在此告誡各位家長,一定是充分了解孩子英語學習的每個階段,針對不同的成長特點定製不同學習計劃。
  • 治療自閉症的五個階段
    治療自閉症的五個階段 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患兒多表現為強烈地迴避人和社會,情感反應極其刻板,對人和事務存在廣泛嚴重的視覺迴避很多家長對於兒童自閉症缺乏了解,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和某些表現,反而責怪和打罵孩子,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那麼家長該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自閉症呢?家長又該如何治療呢?家長判斷孩子自閉症可通過以下五個階段。
  • 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很重要
    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很重要——把握生命的重要節奏第三章 每個成長階段都很重要——把握生命的重要節奏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哭泣,也有不同的歡呼。很少人知道,如果在特定時期缺乏特定的教導和訓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某種缺失,而這種缺失可能會對其產生消極影響。上帝定意讓我們以特定方式成長。我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需要不同角色的人來塑造我們一「不同階段的陶匠」-情感、社交、智力、身體和精神上。
  • 爸媽陪伴孩子成長的四個階段,讓親子感情融洽、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作為一個寶媽來講,陪伴孩子,也許是自己人生當中既快樂,又不願回首的一段往事。其實所謂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在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所以寶媽們也會採取不同的方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2、3~6歲的陪伴3~6歲的孩子,基本上是學前班的階段,也就是幼兒園的黃金成長周期,這個時候是孩子健康性格的培養周期,有很多的事情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進行教導,比如說,一些秩序性的問題如何排隊不能插隊,吃飯的時候的禮儀、如何拿筷子等等,在開始交朋友的時候和大家的一些社交的往來和朋友之間的一些交往都會在這個時候給孩子進行灌輸
  • 家長要了解:孩子成長的五個階段及其對一生的影響(附心理需求)
    丨社會學家艾力·艾力遜的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八個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其心智成長的特定目標。如果在該階段因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發展,這個人會在生活上出現一些問題,長大後他就需補回這個過程,但要付出很大的人生代價。
  • 五個階段丨各年齡段英語學習的重點!
    我們可以把孩子4-18歲的英語學習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各自的學習重點,我們只要把握好這些階段的關鍵點,孩子的英語成長將沒有懸念。在孩子剛開始接觸英語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糾結於孩子說的不多、總記不住等表現,只要我們確保輸入的持續性(量)和正確性(質),孩子的英語成長是早晚的事。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讀的不快、寫的不好,也是正常的。
  • 孩子成長的5個核心秘密
    透過這些複雜的因素,有5個成長的核心秘密,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了解。第一個秘密是孩子成長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孩子從出生到長大,身體連續慢慢長高,並不是突然長高几釐米,孩子的發展也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但同時孩子的發展又有一定的階段性特點。
  • 認清孩子的「八大」成長階段,新手父母的教育之路,也將得心應手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教育質量的要求也變得特別苛刻,教育也是培養一個孩子人格形成的重中之重,所以對於第一次做父母的家長們,面對家庭教育方式的選擇是非常謹慎的。那麼新手父母們該如何正確選擇合適的家庭教育方式呢?首先父母們要了解一個孩子的成長階段。
  • 早期兒童自閉症治療的五個重要階段
    兒童輕度自閉症必須儘早的治療,因為如果是輕度自閉症及時的治療恢復的會更好,能夠讓孩子能夠儘早的正常生活,對於家長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那麼兒童輕度自閉症治療的方法是什麼呢?接下來分五個階段介紹。如果孩子在兩歲前出現以下情況,就需考慮請專業人員進一步評估和密切觀察了:(1)對語言逗笑缺乏反應,卻對音樂特別敏感,喜歡看廣告;(2)對普通玩具缺乏興趣,卻對某些非常規的玩具物品非常著迷;(3)喜歡來回奔跑或旋轉,不會與人玩互動遊戲;(4)與人缺乏視覺接觸,呼之無反應;(5)不會主動用食指指物,有需要時即抓著別人的手拖向需要的物品;(6)直到18個月還不會叫爸爸媽媽。
  • 柏燕誼:孩子成長的三個重要階段,父母都知道嗎?
    >柏燕誼:孩子成長的三個重要階段,父母都知道嗎?PCbaby作者:佚名  上周,著名心理學家及暢銷書作家柏燕誼受上海鼎翊邀請出席了「第一財富論壇-2016成都峰會」,以《放飛的青春——父母應掌握的教育良方》為主題做了精彩演講,分析了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三個階段
  • 孩子學習「墮落」的五個階段,只因你沒有教會他們這四個應對技巧
    >五、習得性無助,絕望、沮喪,媽媽催一下就寫一會。上面五種反應,都是孩子在遇到困難時,以「直線思維」的方式予以應對的結果。這五種反應,也可以說是孩子遇到困難時不適應程度的五個階段。從一到五,不適應程度越來越嚴重,第五階段時,孩子已經是抑鬱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