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4個階段不同心理需求

2020-12-18 百家號

18歲前的孩子,身體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才能長高長大。

我們可以把孩子比作一顆種子,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才能生根發芽,而種子的的成長必須伴隨陽光、雨露等自然條件。

同樣,家長在滿足孩子的「生理營養」時,也不能忽視了「心理營養」。那麼,這所謂的「心理營養」究竟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如何去給予?

我們將孩子的心理年齡需求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0-3歲

此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於:

(1)夫妻關係的和諧穩定。孩子承受著社會底層的情緒垃圾,孩子從開始記事起,影響他們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夫妻之間產生了不可避免矛盾,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可以自己處理好問題,千萬不能拿孩子當出氣筒。

(2)媽媽的情緒穩定。有時候,媽媽的焦慮會成為孩子的焦慮,孩子沒有能力去解決媽媽的煩惱,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媽媽一定不能用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孩子。

第二階段:3-6歲

自我價值得到認可和肯定。3-6歲的孩子開始對世界、對自己有了認知,這個階段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父母要給孩子起到一個模範作用,具體包括:

(1)如何處理情緒。這點很重要,孩童時期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對以後的人格培養起到一個優秀的鋪墊作用。

(2)如何處理生活上的難題。這時候需要大人的引導、教育、以及示範。告訴孩子怎麼做,為什麼,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態度。

上一階段說到,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要,這一階段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可或缺。

中國的爸爸不善於和孩子溝通,但是爸爸的行為和引導,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父子關係差,會導致孩子的自我感不強,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於父親。

第三階段:6-12歲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尊重、接納、自由。注意,這個「自由」是相對自由,是建立在尊重和接納的基礎之上。

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需要隱私的空間、自由的選擇權。家長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一些事情,這對他們的成長和心理需求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培養了為人處世的能力和自信心。

第四階段:12歲-16歲

這個階段是孩子需要補充心理營養的黃金期,也是最後一個關鍵時期。

這個階段孩子的叛逆程度和之前的教育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及時溝通、尊重隱私、自由選擇、適當放手,在做到這些的基礎上,去接納孩子,也讓孩子接納自己,讓孩子得到安全感並學會獨立解決問題,擁有一個良好的人格。那麼,16歲往後,你的孩子就擁有了自己補充心理營養的能力。

相反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夠的心理營養,就會引起很多心理疾病,這其實也是多動症/抽動症誘發的因素之一。多動症/抽動症是場持久戰,很重要的因素是來自家庭教育。

相信各位閱讀本文之後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提醒一點,小兒多動症/抽動症要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治療,千萬不要錯過了治療恢復的最佳時期。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家長要了解:孩子成長的五個階段及其對一生的影響(附心理需求)
    丨社會學家艾力·艾力遜的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八個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其心智成長的特定目標。如果在該階段因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發展,這個人會在生活上出現一些問題,長大後他就需補回這個過程,但要付出很大的人生代價。
  • 如何看待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
    因此,如果我們不仔細分析每個孩子所處年齡段的特點,就想要去解決孩子的問題,在心理學上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兒童發展的不同階段在畢生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理論家愛利克·埃裡克森°。他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精神分析流派特別著名的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了畢生發展的八階段理論,他把自己的理論稱作社會心理發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
  • 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哪個更重要?性別不同、年齡段不同,結果不同
    文\山風說情感很多人在探討一個問題,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哪個更重要?有人說生理需求更客觀,還有人認為心理需求能給人一種安全感。其實,不同性別對這兩種需求是有差別,而且年齡段不同需求不同。從青春期開始,當孩子有了性別認知以後,女孩子在心理上比男孩子早熟,但男孩對生理需求更直接與客觀。
  • 孩子在成長過程,心理變化不可忽視,可以分為這幾個心理階段
    小孩子從出生到成年的過程中,其心理發展也經歷了多個有著明顯界限的階段。心理成長階段同時對應著身體的成長階段,心理的成長以身體成長為基礎,每個階段都能表現出不相同的心理活動。一個心理成長階段完成後,另一個心理成長階段也順勢而來,每一個階段都是下一個階段的基礎。
  • 孩子成長階段的不同語言發展
    ★(0~1歲)嬰兒發聲期0~1歲的寶寶語言表達特點是:易敏感會在意身邊的各種聲音;愛交流半個月左右就會想和媽媽溝通,會使用不同的哭聲來表達不同的需求①不要比較,不要相提並論,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不同,比較會讓孩子失去語言學習的興趣。②要準確和正確的表達,這個階段的寶寶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家長需要給寶寶完整的表達,如「媽媽馬上給你水杯喝水」③多讓寶寶聽不同的聲音,刺激他的聽覺幫助他辨別不同的聲音。④多和寶寶讀書或看書,增加寶寶的詞彙量。
  • 孩子的五個重要心理成長階段,你知道嗎?
    人的一生中會經歷很多階段,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成年也會有幾個人生中幾個重要的心理成長階段,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都能有好的培養教育和正確的心理思想,那麼我們知道有哪幾個重要階段嗎?該怎樣去做?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 《心理諮詢師成長指南》發布 職業成長劃分為四階段
    《指南》以心理諮詢師在健康中國行動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中所應承擔的任務需求為牽引,針對當前我國心理諮詢師從業能力不足的現狀,根據國內外關於心理諮詢師勝任力特徵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全面提升心理諮詢師從業能力為目標,以促進心理諮詢師專業成長、個人成長、生涯領域發展為核心,劃分出心理諮詢師職業成長的兩個時期(從業準備期和從業實踐期)和四個階段(見習諮詢師、初級諮詢師、中級諮詢師
  •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你知道多少?
    作為家長來講,我們不僅希望我們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希望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接觸事物逐漸增多,心理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滿足,父母在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孩子成長的五個階段及其對一生的影響
    與此階段有關的成人心理障礙: 竭力地維持毀滅性的感情關係。而且展示偏執狂症的傾向,例如:暴飲暴食或過分地需要別人的誇獎。 -03- 第三階段:4--5歲主動性與內疚 孩子的需要和行為: 喜歡幻想,創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發展出主動性。
  • 旺狗狗「孩子成長的四個階段很重要,家長們注意了」
    需求被滿足的孩子:成年後性格開朗,對人充分信任。沒有被滿足的孩子:成年後表現為:1、極度害怕被拋棄。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與此階段有關的成人心理障礙:竭力地維持毀滅性的感情關係。而且展示偏執狂症的傾向,例如:暴飲暴食或過分地需要別人的誇獎。
  • 爸媽陪伴孩子成長的四個階段,讓親子感情融洽、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作為一個寶媽來講,陪伴孩子,也許是自己人生當中既快樂,又不願回首的一段往事。其實所謂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在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所以寶媽們也會採取不同的方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2、3~6歲的陪伴3~6歲的孩子,基本上是學前班的階段,也就是幼兒園的黃金成長周期,這個時候是孩子健康性格的培養周期,有很多的事情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進行教導,比如說,一些秩序性的問題如何排隊不能插隊,吃飯的時候的禮儀、如何拿筷子等等,在開始交朋友的時候和大家的一些社交的往來和朋友之間的一些交往都會在這個時候給孩子進行灌輸
  • 心理成長有四個階段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郭 瑞 我們通常會把人的一生分為嬰幼兒時期、學齡期、青春期、中青年、老年,這是按年齡劃分的。而從心智、精神層面看,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榮格認為,人的心理發展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關注點和主要任務不一樣,心理成熟度也不一樣,其與年齡無關,而與個人成長有關。
  • 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對於孩子來說是成長的一個標誌。但是很矛盾的事情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力有限,很多時候還是非常需要大人,遇到問題時還是會在父母面前不掩飾地撒嬌,請求父母幫助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上學後的孩子就像解鎖了一個「新大陸」,不再想了父母事事為自己做主,想要自己決定自己的事,但往往得不到滿足,此時就容易出現叛逆心理。
  • 《包寶寶》:從孩子出生到成長,4個階段解析父母的「分離焦慮」
    而這份分離焦慮並不是表現在孩子的身上,而是表現在媽媽的身上。媽媽一口吃掉包寶寶的設計不僅僅是一個笑點,這一情節設置的背後還蘊含著媽媽對孩子的愛還有控制。溫暖、有趣的相處和愛護中,隱藏的是媽媽對孩子自私的控制,而最後包寶寶要長大離開媽媽的時候,媽媽傷心欲絕的片段更是包含著"分離焦慮"的辛酸。接下來,我們就以奧斯卡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例,從4個階段解析父母的"分離焦慮"。
  •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心理:各年齡段心理發展規律及需求
    ,我們會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不同了,越來越不「聽話」了,越來越難溝通了?人格是各種心理特性的總和,既有著穩定性,也有各自的獨特性。它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影響著一個人的認知、情緒情感、行為。
  • 兒童家具:不同成長階段選擇合適家具
    據家居賣場內多個兒童家具品牌的銷售人員介紹,與前些年不同,現在消費者選擇兒童家具時,已不再被家具新奇的造型與豔麗的顏色所吸引,而是更多地關注家具本身是否採用環保型材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否會造成潛在威脅等方面。  家長在選購時,應儘量選用木質、藤製等原生態材質做成的兒童家具,以減少室內汙染。目前比較常見的兒童家具多由松木、榿木製成。
  • 兒童成長有階段性,悉知這四個階段,讓孩子更好成長.
    如果家長能熟知每個階段孩子思維的不同特徵,並給予合理的反饋,採取相應的措施,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正如古人所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人的成長和周圍環境密切相關。兒童成長也是如此。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他的思維或者認知結構在和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中,是不斷改造不斷重構的,表現出不同的階段特徵。
  • 不同年齡孩子心理歷程不同,家長要了解清楚,切勿影響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發展是不少人都特別關心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們在關注他們發展的時候一定不能只關注他們的生理發展,心理發展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實際上有很多人對於青少年的心理發展都不是特別清楚,其實在不同的年齡段青少年心理發展所遇到的問題以及特徵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對於幫助他們成長的過程中規避挫折有著重要作用。
  • 幼兒、兒童、少年期的心理需求
    社會上大部分的心理障礙人員都是在特定階段沒有滿足當時的心理需求而導致的心理問題。 0-3歲的幼兒主要是需求安全感,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皮層沒有發育完,收到驚嚇很容易導致情緒範化,對後期的心理造成影響。這個時期應該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多體驗。 3-6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對待事物一直在試探邊界,對成人的話惟命是從。主要需求是在同齡活動中發展自己,認知社會。這個時期應該多引導孩子,讓孩子在生活中明白道德規範,文明禮貌,成長為一個有修養的人。
  • 胎兒生長經歷4大階段,不同階段不同需求,如何做助力寶寶發育?
    葉子是位已經懷孕3個月的新晉孕媽,從得知懷孕開始,父母婆家都對她悉心照顧,每天給她準備各種有營養的豐盛飯菜,可正在經歷孕吐階段的葉子,每每看到家人的良苦用心,卻一點胃口也沒有,什麼也吃不下。婆婆和媽媽都說:「你吃不下也要吃,現在吃飯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了,要為孩子著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