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社會上成為精英人物,除了能力出眾外,也需要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溝通,往往能事半功倍,更能獲得別人的好感。
戰國時期縱橫家創始人鬼谷子,在說話之道上頗有成就,他的弟子蘇秦、張儀都曾在列國之間縱橫捭闔,進行遊說。在《鬼谷子》中有4句口訣,學會了不善言辭的人也可以左右逢源。
一、於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
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談條件,首先要有足夠的氣勢。地位高的人,在平常生活中早已見慣了趨炎附勢、溜須拍馬的人,平時不在意,但在辦正事的時候,就只需要是能辦成、辦好的人,這時候你能有自信的氣勢自然會被注意到。
面對有錢人的時候,要麼你地位高於他,要麼你有權勢,或者學識淵博,當你對他有價值,能給他帶來利益的時候,才能合作愉快。
二、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
面對窮人,進行利益的交換,直白來說,就是錢,給出最實際的利益,對方才會盡心盡力。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在窮困潦倒時,只會想著儘快賺錢,和他們交流,最是簡單,給足利益就能有最好的回報。
對待地位卑微或意志消沉的人,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人在落魄的時候,往往心思敏感,態度倨傲只會收到反面效果。保持謙和的態度,讓對方感受到真心的尊重,他才會死心塌地地跟隨你。
三、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辯。
智者學識廣博,擁有高出常人的思想深度,他們能輕易看穿你的小聰明,甚至會讓你聰明反被聰明誤。與他們建立友誼,不僅不能耍「小心機」,還要求有同樣的知識儲備和思想深度,只有在同樣的思想高度上,才能和他們進行平等的交流。如果能夠得到智者的信任,就相當於有了「貴人」相助。
拙者指的是那些不會變通,比較死板的人,他們很容易鑽牛角尖,這就需要你拿出三寸不爛之舌去辯倒他。抓住要點,切中要害,想要改變他的觀點,就向其敘述事物之大局,使其自己判斷好壞。
四、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
你自己認為是好的東西,不代表別人也覺得好,不要將自己的喜好強加於別人身上。很多人都有個壞習慣,那就是「好為人師」,總喜歡指指點點,殊不知這樣很容易讓別人產生牴觸心理。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很多大道理必須要自己親身經歷,才能領悟其中的精髓。別人不需要你的說教,在交流的時候,要判斷對方的層次,學會換位思考,真實了解對方的想法,才能投其所好。少賣弄,多交心,有時候做個安靜的聆聽者更容易獲得好感。
鬼谷子一生隱於世外,將天下置於棋局,弟子出將入相,被後世尊為「謀聖」。他集半生心血,將其畢生所悟,融會貫通,整理出《鬼谷子》一書,被後世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此書總結人生的成敗,在人生低谷時為你指點迷津。不止能讓我們讀懂平日裡的交際技巧和「潛規則」,還能讓你讀懂人性,掌握人性,是通往成功之路中非常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