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路上,讓父母的學識派上用場,可以學習這位媽媽的做法

2020-09-07 壹兒

很多高知識分子身份夫妻二人無法想明白:為什麼孩子始終無法扶上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看了下面的故事,就可能真相大白。

一位大智若愚的媽媽這樣做

從小學開始,這位媽媽就跟孩子說自己是文盲,什麼都不懂,你的學習都得自己搞定。所以孩子從小就是自己全部搞定學習,包括老師要求的試卷更正籤字等事情,媽媽都是讓孩子完成,籤字也是讓孩子寫話然後照抄。

這樣孩子從小就學會自己對考試結果進行反思,並獨立學習退步進步責任自負。

媽媽則始終裝文盲,不斷地虛心向孩子求教,並認真地跟著孩子學習著。

結果孩子怎樣?學習一點不用操心,而且成績倍兒棒。

這個結果是所有媽媽想要的,為什麼一般的媽媽得不到。原因很簡單:一般媽媽始終捨不得放手,始終無法放棄控制權利。

一般的媽媽會在孩子出錯時,忍不住河東吼獅:

這麼容易的題目都不會嗎?

怎麼老是這麼粗心?

這些話,除了讓孩子感到羞恥,一再強化自己的毛病之外,別無他用。

河東吼獅的媽媽一般是:一方面擔心孩子這麼蠢笨,讓別人恥笑;一方面擔心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在這種對他人眼光的擔心下,日復一日將孩子推開推下去。

而假裝文盲的媽媽則是有遠大的眼光讓孩子自己犯錯,允許孩子暫時的暗無亮光,同時相信孩子能夠在錯誤中有自己步調的成長。

話說上述文盲媽媽在四年級的時候終於露餡了。當時班上需要家長們出黑板報,此媽媽的黑板報出得又快又好,贏得讚美,這時候孩子才知道原來媽媽並不是文盲。但是這時候孩子的學習好習慣已經養成,媽媽露餡並不會影響他現在及以後的學習興趣與表現。

一轉眼高三到了,學習非常緊張,太艱難了,孩子有過想放棄,以後再復讀的想法。

於是這位睿智的媽媽跟孩子說:你的事情當然是由你自己做主,但是如果你正常上大學,我們可以繼續供養。如果你要復讀已經超過18歲了,那你需要自己負擔。我們把你供養伺候到18歲高三,然後準備享受自己的生活了。

這裡的媽媽提供的理念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得好好過,你的生活也得自己獨立自主。孩子和父母兩不相欠。這仍然是放權讓孩子掌控自己人生的做法。

最後這位孩子通過努力,考取了很好的大學。

放不下必須管制孩子的媽媽都是關注過度

尤其是高知識分子家庭,假如媽媽是一位化學老師,當然是化學這科目學習上的權威了。假如她很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的學習,那麼一點點化學錯誤都難逃她的法眼。如此管制,孩子則無處藏身。

如果這位媽媽耿直地控制孩子,那麼孩子就徹底遭殃了。

教師的孩子成績不好;醫生的孩子身體孱弱;心理諮詢師的孩子精神不佳等狀況,都是因為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會被父母關注,從而產生反感,排斥父母進行的控制修正行為,不願意進步。正如孩子尿床,正是決定以膀胱來表達自己的反抗意願。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來看另一位媽媽超的做法:

孩子外婆來到超這裡幾天。一次吃飯,超照例盛了一碗湯放在孩子手邊,孩子一臉的不屑與無動於衷。媽看了直搖頭,嘖嘖稱奇。

超覺得很沒有面子,因為一直以來都覺得媽對她的教育是最糟糕的,自己深受其害,沒想到現在卻被自己鄙視的媽所鄙夷。

相比較只上過初中的媽,超的985研究生身份自然金光閃閃。況且自從懷上孩子,超不斷地閱讀讀育兒書籍,自疇懂得比媽多,一定可以把孩子教得更好,可是現在看來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因為超的孩子長大了,卻成了一個對什麼都沒有感覺,似乎什麼都不會做也不想做的人,待人接物也欠缺。

超每次給孩子盛湯是一個過分管制的舉動:你必須吃掉這個份額。如果孩子不願意吃,她就拿出營養專家的一套說辭,句句在理。可是,孩子反感的是自己被控制,你越有理,他越反抗。因為你整個人就是一個暴君。

你多想控制,他就多想反抗。並不是他不知道湯有營養,也不是他不愛喝,而是必須反抗才能表明他的存在。

如果媽媽不僅是喝湯這一件小事這樣,而是很多事情都這樣,那麼這個孩子可以說也完蛋了。話說有個人把你要做的事情全都做了,你還會想做事情嗎?想有所突破嗎?

就像一個人,如果起床之後也沒什麼事幹,除了玩手機就是發呆,或者去幹自己痛恨的工作,那他還會很高興的起床嗎?

所以需要改變的是人的欲望所指向,比方說有事情可幹,幹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

結語:睿智的做法,始終是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無欲則剛。

最強大的人是無所貪慾,他們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尊重他人包括自己孩子的自然成長,相信孩子就像小苗一樣,只要保證家庭環境這片土壤的肥沃,稍加施肥除草,就可以快樂生長。

都說父母不用過多言語教育,而是著重言傳身教。對於容易為孩子帶來壓力的高級知識分子父母,要做到降低自己的身份,屈身孩子之下,不容易做到。

比言傳身教更高明的,是大智若愚,無聲勝有聲的陪伴成長。而且始終以自己的獨立,尊重孩子的獨立成長與存在。

這種無為而治,不是為了做給孩子看。因為孩子是聰睿敏感的,你的一些小心思難逃他的體察。而是從內心深處認可並踐行這種智慧。

唯有媽媽真正放權讓孩子獨立,讓孩子做主。媽媽去玩兒自己的,才能奏效。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這位泰國媽媽的做法值的學習!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孩子不想上學、沉迷手機、玩遊戲的事情,中國父母的大多數做法不是苦口婆心的說教,就是直接打罵。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媽媽」,下面這位泰國媽媽的做法,值的大家學習和深思。
  • 當孩子不懂感恩,父母該怎麼辦?這位媽媽的做法讓網友點讚
    海倫對此進行表示,讓女兒明白一切都不是理所應當的,應該更加珍惜自己的幸運而非挑三揀四,這才是一個孩子成長發展中最寶貴的一課。對於忘恩負義的孩子,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教孩子學會感恩呢?
  • 孩子太「逞強」,好心辦了壞事,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所有人學習
    這位媽媽對待孩子犯錯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首先看到孩子犯錯後,沒有立刻指責孩子,而是先對孩子表示理解,然後又帶孩子一起打掃,和孩子一起承擔後果。因此,孩子犯錯其實也是成長的契機,父母要學會正確地對待和處理。
  • 《逼子成龍》:父母的無知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隱形殺手」
    這部電視真是活生生家庭教育的真實寫照,父母的無知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隱形殺手」。自以為是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噩夢,陶強爸爸教育方法明顯有問題,當別人提出育兒建議之時卻滿口拒絕,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問題,反而是別人多管閒事。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請保姆、換房子、換學校、包賓館,卻不知道問題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本身,自己的無知,把孩子折騰的死去活來。
  • 「媽媽,我不想學習了!」這位媽媽的回答,讓無數父母羞愧
    然而,面對記者的採訪,男孩媽媽一臉苦笑,無奈地說道:「孩子今天突然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學習了,學習太累了,隨便做點什麼都行,要不我幫你下麵條吧。』我聽後很生氣,因為我們開飯館很辛苦,我不想讓孩子以後走我們的路。想想那時候,我們就是因為父母讓我們讀書,我們不讀,我們沒有吃學習的苦,現在才會吃生活的苦。」媽媽的話雖然樸實,卻藏著被生活磨礪後的悔恨和對孩子的拳拳深情。
  • 「媽媽,我不想學習了!」這位媽媽的回答,讓無數父母震驚羞愧
    然而,面對記者的採訪,男孩媽媽一臉苦笑,無奈地說道:「孩子今天突然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學習了,學習太累了,隨便做點什麼都行,要不我幫你下麵條吧。』這位媽媽用親身事實證明:現實的鐵拳比一萬句教導都有用。媽媽看似的狠心,實則透漏著為孩子深謀遠慮的決心。02讓孩子吃點生活的苦,孩子才能懂學習的甜。
  • 讓父母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好隊友,再也不用談學習就頭大了
    一、哪個父母沒有一顆為孩子遮風擋雨的心?父母,尤其是媽媽,真的是為了孩子費盡心力。媽媽一般比較心細,所以總是能對孩子有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接觸了眾多媽媽以後,更加深深的理解媽媽的不容易。當今的社會,太多的家庭都是父親在外打拼事業,媽媽管理孩子的學習,外加很多媽媽還要打拼事業,有時我都感慨,媽媽是超能媽媽。
  • 孩子一上幼兒園就哭,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於是,我打電話給幼兒園老師,問她我可不可以第二天陪著荔枝上學。老師說可以,其實,學校也是建議新入園的孩子能有家長的陪伴。不過,這個陪伴期只允許前三天,目的是為了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校長說當然可以。於是,我每天早上送荔枝去幼兒園,在她悽慘的哭聲中,我讓自己狠心離開,絕不能回頭。我想,每一個媽媽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肯定和我一樣揪心。
  •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導師 1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導1任何事情都應該去嘗試一下因為你無法知道什麼樣的事或什麼樣的人將會改變你的一生他也被老師說得動心了,就不怎麼學習了,經常逃課。同事一看,這樣下去不行,會毀了孩子。她就想辦法,給孩子轉到一個外地的私立學校,她也跟著去陪讀,在那邊租了房子,找了工作。一開始孩子也是不學,逃課,就是想考技校了。還好,這孩子遇到了一個好老師。經常鼓勵他,跟他談心。老師跟他說:「你已經拼了三年了,為什麼不考考試試呢?考不上,在上技校也不晚,給自己一次機會,來證明自己。」
  • 幼兒園老師偷看孩子衣服標籤,這位媽媽的做法,讓人點讚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很多孩子會入讀幼兒園,這是孩子第一次從家庭走向校園,所以父母都是格外的注意,生怕有一點做的不好影響了孩子。網上就有一位寶媽分享了自己的做法,聽說幼兒園會老師偷看孩子衣服標籤,以此了解家庭境況,於是索性將孩子所有衣服的標籤都剪掉。這位媽媽的做法贏得了很多人的點讚,讓很多媽媽都恍然大悟,原來還要這樣考慮。
  • 輔導孩子作業時傷透了腦筋?可以向這位媽媽學習
    毫無例外,孩子必定覺得委屈,甚至會哭鬧。即使安撫好孩子,她的學習動力也會大大減弱,還有可能出現厭惡情緒。不得不說,萱萱媽媽是好樣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也同時讓孩子知道做家長的態度。給孩子好好講:可以去玩但不能天天去,偶爾去玩或買東西是獎勵,作業還沒完成呢。父母處處妥協,只會讓孩子理解為會哭的人有糖吃。有時候,孩子需要一些「挫折」感,太順著她就會霸道不聽大人的管教。
  • 陪伴孩子時,父母情緒焦慮怎麼辦?別著急,做成長型父母可以解決
    這個世界上只有做父母不需要培訓考試上崗,然而父母則擔負著最大的責任!父母既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擔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就要做孩子最堅實可靠的保護者!孩子的出生不僅僅是家庭多一個小生命那麼簡單,孩子的出生給家庭增添了快樂之外,會考驗家庭關係,夫妻關係,還有父母的心智成熟度等等。
  • 孩子說謊,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這位媽媽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提到孩子說謊,我們常常會如臨大敵,仿佛孩子就是滿嘴謊言,不誠信的人。其實,說謊是孩子到了一定階段必經之路,是孩子心智成長的標誌,和道德危機沒有關係。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2歲多孩子已經會說謊了,七歲以後,說謊會逐漸減少。
  • 媽媽一定要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媽媽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她所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能夠很出色。01不隨意對孩子發脾氣媽媽在進家門之前,務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單位裡不愉快的事情,現在開始承擔的是母親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 一年級媽媽痛哭:母愛的羈絆正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殺手鐧
    今天,同事給我講了一位一年級小朋友的媽媽。這位媽媽的女兒剛上一年級,也就是在校不到兩個星期。可是,這位媽媽進入角色全情投入,甚至有些用力過猛。想孩子愛孩子是母親的天性。但是孩子終究會有一天離開父母,家長要學會放手,引導孩子學會自理,學會自立。這位媽媽離開孩子牽腸掛肚,見著孩子百般折騰。離不開孩子,生活的全部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她反覆強調孩子優秀其實是在炫耀自己的管教方式。這位媽媽想通過孩子的優異表現獲得外界的認可。媽媽要儘快走出這種無助悲苦的心態,先學會愛自己,讓自己自立自強。
  • 孩子與父母發生矛盾了,怎麼辦?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家長們學習
    第一是因為很多父母都是以在一個「為孩子好」的理由來當藉口,父母做很多事情都是跟孩子說我們這樣做也是為了你們好,這種說法就會讓孩子從心底開始不認可父母的做法。因為父母都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他們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就強硬塞給孩子。
  • 孩子犯錯,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心智不夠成熟時,無可避免的會犯各種錯誤,而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父母需要學會這些做法:傾聽孩子的想法部分父母在孩子犯錯後,會不分青紅皂白臭罵甚至痛打一頓孩子,當時覺得很解氣,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傷害大於錯誤本身。
  • 孩子學習不在狀態,發火也沒有用,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面對孩子突然變化和這些成長的煩惱,有一個媽媽提出了正念養育的觀點,以幫助孩子和父母們來解決這類問題。正念並不只適用於父母,還適用於孩子。書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小遊戲,讓你瞬間佩服正念帶給孩子帶來的專注力,就像魔法一樣神奇。這是一個「我來自火星」的遊戲,讓孩子們想像他們來自火星,他們先是閉上眼睛,給他們的是熟悉的兩個小東西,孩子們變得興奮起來,當他們感覺到有東西放到了手上,他們就可以睜開眼睛看了。
  • 「孩子一畢業,立馬退出家長群」這位媽媽的做法,贏得家長點讚
    導讀:「孩子一畢業,立馬退出家長群」這位媽媽的做法,贏得家長點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畢業,立馬退出家長群」這位媽媽的做法,贏得家長點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把孩子當成搖錢樹,「啃小族」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坑
    各種的大胃王遍布網絡上每個平臺,然而有些人卻把這個博眼球,引流量,不健康的做法指向了自己的孩子。1.媽媽為了錢,把孩子當豬養最近在豆瓣上,有人扒出了一個叫「佩琪」的吃播小網紅。我們平時帶孩子,都是注意飲食清淡,健康。面對雞腿漢堡也是時不時的才滿足孩子一次。可是這位媽媽為了讓孩子多吃,博眼球,漲粉絲,賺錢。卻連孩子的健康都不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