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知識分子身份夫妻二人無法想明白:為什麼孩子始終無法扶上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看了下面的故事,就可能真相大白。
從小學開始,這位媽媽就跟孩子說自己是文盲,什麼都不懂,你的學習都得自己搞定。所以孩子從小就是自己全部搞定學習,包括老師要求的試卷更正籤字等事情,媽媽都是讓孩子完成,籤字也是讓孩子寫話然後照抄。
這樣孩子從小就學會自己對考試結果進行反思,並獨立學習退步進步責任自負。
媽媽則始終裝文盲,不斷地虛心向孩子求教,並認真地跟著孩子學習著。
結果孩子怎樣?學習一點不用操心,而且成績倍兒棒。
這個結果是所有媽媽想要的,為什麼一般的媽媽得不到。原因很簡單:一般媽媽始終捨不得放手,始終無法放棄控制權利。
一般的媽媽會在孩子出錯時,忍不住河東吼獅:
這麼容易的題目都不會嗎?
怎麼老是這麼粗心?
這些話,除了讓孩子感到羞恥,一再強化自己的毛病之外,別無他用。
河東吼獅的媽媽一般是:一方面擔心孩子這麼蠢笨,讓別人恥笑;一方面擔心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在這種對他人眼光的擔心下,日復一日將孩子推開推下去。
而假裝文盲的媽媽則是有遠大的眼光讓孩子自己犯錯,允許孩子暫時的暗無亮光,同時相信孩子能夠在錯誤中有自己步調的成長。
話說上述文盲媽媽在四年級的時候終於露餡了。當時班上需要家長們出黑板報,此媽媽的黑板報出得又快又好,贏得讚美,這時候孩子才知道原來媽媽並不是文盲。但是這時候孩子的學習好習慣已經養成,媽媽露餡並不會影響他現在及以後的學習興趣與表現。
一轉眼高三到了,學習非常緊張,太艱難了,孩子有過想放棄,以後再復讀的想法。
於是這位睿智的媽媽跟孩子說:你的事情當然是由你自己做主,但是如果你正常上大學,我們可以繼續供養。如果你要復讀已經超過18歲了,那你需要自己負擔。我們把你供養伺候到18歲高三,然後準備享受自己的生活了。
這裡的媽媽提供的理念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得好好過,你的生活也得自己獨立自主。孩子和父母兩不相欠。這仍然是放權讓孩子掌控自己人生的做法。
最後這位孩子通過努力,考取了很好的大學。
尤其是高知識分子家庭,假如媽媽是一位化學老師,當然是化學這科目學習上的權威了。假如她很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的學習,那麼一點點化學錯誤都難逃她的法眼。如此管制,孩子則無處藏身。
如果這位媽媽耿直地控制孩子,那麼孩子就徹底遭殃了。
教師的孩子成績不好;醫生的孩子身體孱弱;心理諮詢師的孩子精神不佳等狀況,都是因為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會被父母關注,從而產生反感,排斥父母進行的控制修正行為,不願意進步。正如孩子尿床,正是決定以膀胱來表達自己的反抗意願。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來看另一位媽媽超的做法:
孩子外婆來到超這裡幾天。一次吃飯,超照例盛了一碗湯放在孩子手邊,孩子一臉的不屑與無動於衷。媽看了直搖頭,嘖嘖稱奇。
超覺得很沒有面子,因為一直以來都覺得媽對她的教育是最糟糕的,自己深受其害,沒想到現在卻被自己鄙視的媽所鄙夷。
相比較只上過初中的媽,超的985研究生身份自然金光閃閃。況且自從懷上孩子,超不斷地閱讀讀育兒書籍,自疇懂得比媽多,一定可以把孩子教得更好,可是現在看來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因為超的孩子長大了,卻成了一個對什麼都沒有感覺,似乎什麼都不會做也不想做的人,待人接物也欠缺。
超每次給孩子盛湯是一個過分管制的舉動:你必須吃掉這個份額。如果孩子不願意吃,她就拿出營養專家的一套說辭,句句在理。可是,孩子反感的是自己被控制,你越有理,他越反抗。因為你整個人就是一個暴君。
你多想控制,他就多想反抗。並不是他不知道湯有營養,也不是他不愛喝,而是必須反抗才能表明他的存在。
如果媽媽不僅是喝湯這一件小事這樣,而是很多事情都這樣,那麼這個孩子可以說也完蛋了。話說有個人把你要做的事情全都做了,你還會想做事情嗎?想有所突破嗎?
就像一個人,如果起床之後也沒什麼事幹,除了玩手機就是發呆,或者去幹自己痛恨的工作,那他還會很高興的起床嗎?
所以需要改變的是人的欲望所指向,比方說有事情可幹,幹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
無為而治,無欲則剛。
最強大的人是無所貪慾,他們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尊重他人包括自己孩子的自然成長,相信孩子就像小苗一樣,只要保證家庭環境這片土壤的肥沃,稍加施肥除草,就可以快樂生長。
都說父母不用過多言語教育,而是著重言傳身教。對於容易為孩子帶來壓力的高級知識分子父母,要做到降低自己的身份,屈身孩子之下,不容易做到。
比言傳身教更高明的,是大智若愚,無聲勝有聲的陪伴成長。而且始終以自己的獨立,尊重孩子的獨立成長與存在。
這種無為而治,不是為了做給孩子看。因為孩子是聰睿敏感的,你的一些小心思難逃他的體察。而是從內心深處認可並踐行這種智慧。
唯有媽媽真正放權讓孩子獨立,讓孩子做主。媽媽去玩兒自己的,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