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富樂實驗中學是一所國辦寄宿制義務教育實驗學校。學校本部位於涪江東岸,富樂山下。辦學23年,業績輝煌,學校被確立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並榮獲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區衛生先進單位、區抗震救災先進單位、綿陽市四川省示範初中、四川省先進單位、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軍訓先進單位、四川省園林式單位等稱號。
學校佔地80畝,建築面積53800m,於1997年9月建成開校,新校區朝陽校區於2012年2月投入使用,並將該校區設為初三園區,佔地119.5畝。本部現有108個教學班,教師330人左右,絕大多數從全國各地擇優招聘而來,100%的教師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
學校擁有教學大樓,學生公寓,學生餐廳,校園智能廣播系統,400米標準塑膠運動場,國際標準草皮足球場等設施。
學校周五下午16:00放假,周日下午18:00前收假。周末如有留校,一天的費用在20-30元左右。
住宿費:600元/生/期
夥食費:400多左右/生/月
科學城一中(全名:四川省科學城第一中學)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將原院屬九所具有近30年辦學歷史的子弟中學進行調整、優化、集中,於1990年重組而成的一所高完中。
高完中,即完全中學,指既有初中學段,又有高中學段的學校。科一不僅是高中厲害,初中也站在綿陽公辦教育頂潮,其少年班(即在科一中讀完初三,直升西安交大,一般是本碩連讀,無需參加高考與中考)就培養了綿陽歷史上二位少年大學生。
科學城一中佔地100餘畝,擁有標準的國家級運動場,宏偉的體育館,大型的圖書館,千兆赫計算機網絡系統和閉路電視系統,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語言室、多媒體理化生實驗室等。先進的教學設施和技術裝備,為學生享受現代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充分的物質保障。
學校享受政府津貼的教育專家2名、特級教師5名、中學高級教師95名,專任教師144人,具有碩士學歷32人,本科學歷136人。名、特、優教師人數逐年增長,267名任教教師,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構建了以基礎型課程為主,拓展型課程和探究型課程為輔的「一體兩翼三型」課程體系,學校與川師大聯合開辦了數學實驗班,依託社區優勢加強科技教育;開展教育科研,學校申報並承擔了包括國家「九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中學生主體教育研究」在內的多項課題研究,其中「心理素質教育實驗研究」、「企事業高中分層次教學」、「初中數學變式教學」、「綜合開潛教學實驗與研究」等一些課題研究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明顯成效。
培養出了以國際物理奧賽銅牌獲得者衛星為代表的一大批學科競賽尖子;為高校輸送了包括95年高考省理科狀元韓星在內的2600餘名優秀新生,其中有300多名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中華名校。
綿陽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的前身是涪城區政府於1993年投資興辦的現代化、高起點、寄宿制公立學校--綿陽七中。
綿陽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的前身是涪城區政府於1993年投資興辦的現代化、高起點、寄宿制公立學校--綿陽七中。學校佔地近200畝,在校小學、初中生6000餘人,教職工近400人。現有南山校區(校本部)、城北校區(高水)、城南校區(原綿陽六中)、石塘校區(原綿陽九中)、楊家校區(原楊家中學) 五個教學區。南山校區依傍安昌江,辦學底蘊深厚;城北校區屹立涪江河畔,校園精緻優美;城南校區緊鄰御營新城。
南山校區(本部):2017年2月,南河校區因整體重建搬遷至南山校區(原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南山校區位於綿陽市長虹大道南段178號,依傍安昌江,毗鄰南山中學。現有教師190人,學生2900餘人,佔地110畝。
城北校區(高水):城北校區位於高虹街2號,校區佔地75.15畝,是由涪城區政府投資4500萬元、澳門政府援建3100萬元,共計總投資近8000萬元興建的一所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的高起點、高品位的示範性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總建築面積達到15000餘平方米,現有教師100餘人,教學班38個,學生2300餘人。
城南校區(御營壩):成立於2012年7月,是實驗中學教育集團領辦原綿陽六中後新組建的一所充滿活力的全日制寄宿制公立學校。校區位於御苑巷5號,現有教職工55人,學生730餘人。學校緊臨緊鄰御營新城,佔地面積14畝。
石塘校區:成立於2019年12月,是實驗中學教育集團領辦原綿陽九中後新組建的一所充滿活力的全日制寄宿制公立學校。校區位於綿絹路128號。教學設備齊全,有區級高標準一級實驗室,建有現代化的學生計算機室,有高檔聯網計算機100餘臺,理化生實驗室寬敞明亮,現代化的新教學大樓宏偉壯觀。
辦學以來,學校圍繞"辦靈性教育,建愛心樂園"的辦學追求,建立、建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將軍事化管理理念引入學校,以深化學生養成教育、感恩教育、自我教育為主。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實現學生道德認識的提高和優良品質、行為習慣的養成。
綿陽市第二中學校,是一所有52年辦學歷史的老學校。她的前身是綿陽中學初中部, 創辦於1957年。
1962年,位於何家山的綿陽工業學校停辦,其校址移交綿陽中學。綿陽中學高中部遷址原工業學校處辦學,三裡村校舍成為初中部。
1974年7月,經上級批准,初中部與綿陽中學脫離隸屬關係,單獨建制名為"綿陽縣第二中學校"。
1985年綿陽建市,學校更名為"綿陽市第二中學校"。
目前綿陽二中有2個校區,分為是劍南路東段綿陽二中主校區和金家林工業園區綿陽二中金家林分校區。其中,金家嶺校區是涪城區災後重新規劃建設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屬於公辦學校。現可供2000餘名學生上學。2010年秋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秋季正式成為綿陽市第二中學分校。
綿陽二中在崗專任教師132人,學歷達標率100%, 其中,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62人,本科畢業128人; 涪城區學科帶頭教師、骨幹教師評選,二中1人被評為"終身學科帶頭教師",14人被評為"學科帶頭教師",30人被評為"骨幹教師"。涪城區學科帶頭教師、骨幹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三分之一!
學校擁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實驗室5間,專用美術室、音樂室4間,電腦備課室2個,多媒體網絡教室3個,實現了網際網路、廣播網等多媒體網絡入課堂。
英語是二中的一大特色,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綿陽二中學生以紮實的基礎和較寬的知識面,繼連續七年名列全市第一名!2004年,獲全國一等獎21人,全國二等獎55人。2005年,獲全國一等獎28人,全國二等獎27人。
培養藝體也是一把好手,2008年北京奧運會,綿陽籍奧運會田徑希望之星敬明,綿陽二中2001級學生; 2003級學生李鑫,入選四川省射擊隊集訓; 2004級學生張揚,入選國家少年水球隊集訓, 2005年亞洲少年水球比賽獲一枚銀牌; 2004級學生王姝姝,入選四川省田徑隊!
綿陽第一中學系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直屬公辦學校,始建於1740年(清乾隆5年),是綿陽市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校。
清綿州知府在學校現址(文昌祠)延師課讀,名為「文昌書院」。
1802年(嘉慶7年),設立綿州試院。1840年(道光20年),擴建綿州試院,更名為「左綿書院」。
1906年(光緒32年),根據清政府「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之規定,將「左綿書院」改為「官立中學堂」。
1910年(宣統2年)3月15日(農曆)正式開學,取名「綿州聯立中學堂」。
1931年,更名為「綿屬共立中學校」,後改為「縣立中學」,1945年始辦高中。
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後,合併綿陽縣立中學、縣立女子中學、私立涪昌中學、魏城中學、國立六中二分校為「綿陽縣第一初級中學」。
1976年恢復辦高中,1983年5月批准為完全中學,更名為「四川省綿陽市第一中學」。
1988年在綿陽市率先實行校長負責制。
1998年更名為「四川省綿陽第一中學」。
2003年被授予「四川省普通示範性高中(省重點中學)」。
2013年被授予「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學校現佔地31658平方米,建築面積41179平方成,固定資產2.13億元。現有教學班75個,在校學生近5000人。現有在職教職工273人,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85人,中級教師123人。
學校推行新課改,踐行以「導學案為載體的小組合作學習」理念,實施「二段八步」的課堂教學模式。
校個性特長教育成績卓著,射擊、賽艇、皮划艇等傳統體育項目特色尤其突出。
多元升學渠道暢通,學校是「新加坡公派留學」學校,「德國歌德學院項目」聯繫學校,中美「千校攜手」合作學校,俄羅斯、烏克蘭留學直通學校,西安交大少年班直升學校。
綿陽市遊仙區慈濟實驗學校依託綿陽科技城,佔地52畝,建築面積22860m2,總投資8000餘萬元,融唐宋書院風格和現代建築特色於一體。學校設有3個校區:忠心校區、新橋校區和遊仙本部。
學校藝術樓、電教樓、體育館、運動場、食堂、宿舍等設備完善,每間教室配有前後兩臺空調,並且每間宿舍也配備一臺空調。學校教學樓每層樓都建有開放式圖書走廊,學生可直接獲取課外書籍;學校每年還會組織同臺灣姊妹校的友好交流活動。學校網絡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監控系統、校園廣播系統、圖書館、實驗室、塑膠跑道等校舍場館,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學校現有教師300餘人,在校學生4559餘人,教師平均年齡40歲,本科學歷達 85%,高級職稱210人,中級職稱佔70%,省市區名優教師43人。
建構 「五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以學情調查為基礎,導學案強化為線路,小組學習為構架,督學、結對子、群學為方法,達標測評為關鍵,展示交流為手段,使課堂成為讓學生成才、教師成長的核心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