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索】物理學中的常數都是「常數」嗎?

2021-02-15 環球物理
引子:物理學的常數經常被視為永遠不愛的定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常數依然能歷久彌新嗎?抑或是會出現些許變化?另外,愛因斯坦會了便宜行事,在廣義相對論中大膽地加入宇宙常數,結果卻發現是烏龍事件。不過,多年後的今日,或許這場「烏龍」事件,還真的其來有自,甚至與「暗能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今(2019)年5月20日,國際單位制把各種基本單位,以普朗克常數h、光速c等物理常數取代傳統原器。部分原因在於,各界普遍認為這些常數不會隨環境、時間改變,比傳統的公斤及公尺原器更加可靠,同時也反映量子力學之於普朗克常數及相對論之於光速的概念,足足影響了科學界一個世紀以上,這些常數也早就透過電子儀器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但是「常數」是怎麼來的?它們的數值何如此?為何帶有特別的單位?由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的一句:「我們來做實驗吧。」為開端,400多年來人們到底對這些常數有多少了解?

狄拉克的大數猜想

1928年,知名的物理家狄拉克(Paul Dirac)了推廣薛丁格方程式,寫下描述電子在高速運動下的相對論方程式,後人稱之狄拉克方程式(Dirac equation)。此開創性的方程式,不但讓他在1933年和薛丁格(ErwinSchrodinger)一起分享諾貝爾的榮耀,更成20世紀量子場論的開路先鋒,影響深遠。

1937年,狄拉克對物理常數的單位感到非常好奇與困擾,因此希望理清常數單位的來源和背後隱藏的奧秘。狄拉克發現,只要把宇宙的年齡(t=4.3×10^17秒)乘以光速,再除以古典電子半徑,可以得到一個沒有單位的常數,而且龐大的數值大是10^40。

結果暗指這些與電子運動相關的物理常數,和宇宙的年似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狄拉克大膽猜測,所有帶有單位的「常數」都是時間的函數,會隨著時間改變。此驚人的發現被稱為狄拉克大數猜想(Dirac largenumbers hypothesis)。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巧合和關係?一直是物理家非常好奇的大事。

物理已知的常數,多是來自各種已知實驗測量的測量果,但科學家對半不清楚它們的來源和各種常數互相之間的關係。自從狄拉克寫下大數猜想後,很多科學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相繼找出許多類似的關係式,並引發更多人對這些常數的各種幻想。

在宇宙學裡,哈伯常數H和宇宙常數Λ較為大眾所知,其中哈伯常數是哈伯(Edwin Hubble)測量遙遠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和與地球的距變化略成正比,而此比例被稱哈伯常數。隨後的精準測量,不但確認宇宙正在膨脹,並且發現哈伯常數其實根本不是常數,而是一個會隨時間而改變的變數。因此有的科學家改口稱之哈伯參數,有的人卻一時改不了口,仍舊稱之哈伯常數。對此眾多的發現似乎都在呼應狄拉克的猜想:已知的常根本不是常數,都會隨時間改變。

有趣的是,到了20世紀末,科學家發現宇宙不但在膨脹,而且膨脹速度在大約50億年前開始加速,科學家把加速膨脹的因素推給暗能量(dark energy),一種未知的暗黑能量,這種黑暗能量可以抵抗引力的作用,為宇宙提供負壓。

愛因斯坦最美麗的錯誤

科學家弄了半天發現這種暗黑的能量,最可能的禍首就是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的突發奇想。1920年代以前,科學家認整個宇宙就是河系這「一丁點」大,而且在人類有史以來的紀錄中,完全看不出宇宙的恆星有大規模的移動,當時的主流認知是:宇宙是靜態的,大小就是盤面直徑大10萬光年的銀河系。

愛因斯坦在1915年,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寫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廣義相對論。1918年更通過了愛丁頓爵士(SirArthur Eddington)的日食光線彎曲考驗,證明沒有質量的光子也會受太陽的引力的影響而彎曲。但是宇宙天體看似靜止不動,不會受引力吸引而崩塌的「事實」,愛因斯坦因找不到簡單的答案。居然突發奇想,在他的方程式裡加入了一個反重力常數,想以取巧的方式突圍。

沒想到弗裡曼(Alexander Friedmann)先生居然很快就找到一組不需要宇宙常數的靜態宇宙解,能輕輕鬆鬆解決靜態宇宙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讓不知如何解釋宇宙常數從何而來的愛因斯坦,感慨的表示:「宇宙常數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宇宙常數到底是誰點的(菜)

愛因斯坦雖然「坦承錯誤」,但是哈伯的發現卻讓反引力找到了發揮的舞臺,這個難纏的宇宙常數,自此成科學家揮之不去的夢魘。

如果宇宙膨脹需要靠宇宙常數,科學家就需要回答宇宙常數到底是什麼來頭。隨著高能物理的蓬勃發展,科學家發現每一個基本粒子都在做簡諧運動,並裂造一個最低能量狀態,組成大家熟知的「真空」。這些非常活躍的真空都是宇宙常數的來源。把每一個基本粒子所貢獻的一點點真空能量加起來,就是理論預測的宇宙常。然而理論預測數值(約10^92g/cm^3)和實測(約10^-29g/cm^3)的宇宙常數相差大約10^121倍,此巨大的差異讓每個科學家都嚇到吃手。

不大不小的麻製造者

在1998年超新星觀測實驗以後,世紀末的科學家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讓科學界跌破眼鏡。在此之前多數科學家認宇宙雖然在膨脹,但是膨脹的速度應該會越來越小,甚至了方便討論特別創造一個負加速度的名詞:減速度(decceleration)。然而現在最新的結論是,宇宙中的物質,最大的成分是佔比約70%的暗能量,佔比約25%的暗物質和佔比5%的一般物質或原子。

一般物質指的是由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和組成元素的基本粒子。實驗室找到的粒子大部分是屬於這一類常見的物質,而暗物質是指和光沒有反應、或不太有反應的物質,造成幾乎無法被觀察到,因此被稱暗物質,人們也不是很清楚暗物質究竟是何方神聖。暗能量則是用來指造成宇宙加速膨服的元兇。目前所有可靠的證據,都指向宇宙常數是暗能量。

總之現在的麻煩是,宇宙常數雖然很小,但是也不能太小,而且還是目前宇宙中最重要的主角。科學家必須回答它何不大也不小。

溫伯格的「只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科普讀物《宇宙前三分鐘》(The First Three Minutes:A Modern View of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的作者溫伯格(Steven Weinberg)於1979年與拉姆(Abdus Salam)及格拉肖(Sheldon Glashow)因描述電弱交互作用模型的開創性研究獲得諾貝爾獎。1988年他受邀到哈佛大學做為期一周、總共四場的系列演講,演講的主角就是高深莫測的宇宙常數。他在哈佛四堂精彩的演說和費曼(Richard Feynman)1965年在康乃爾大學(CornellUniversity)的六堂物理課有互相爭風的味道。

演講中他還特別提到費曼的路徑積分,表示弦論的計算如果沒有費曼積分的幫忙就會寸步難行。但是他常聽人抱怨這些計算太過複雜且都看不到物理!溫伯格語帶玄機的回答:「沒錯,路徑積分最大的缺點就是看不到物理,但是,這同時也是其最大的優點!」和宇宙常數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神奇角色一樣,讓人感覺高深莫測。

溫伯格還在演講中引用詩人門斯(William Mearns)的一首詩《不存在的小人物》(The Little Man Who Wasnt There),詩中的描述將宇宙常數比喻為「只聞樓梯聲、不見人下來」,讓科學家非常非常好奇,想要上樓一探究竟。

神奇的演化過程:利用質量封存能量

有的科學家認為物理常數的單位和類似上帝粒子的希格斯標量場相關。希格斯場目前已知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決定大部分基本粒子的質量。

宇宙一開始,只有一團龐大的能量,所有基本粒子都以光速運動。隨後宇宙的溫度隨時間的增加冷卻下降,有些基本粒子開始透過希格斯粒子的耦合,獲得質量。質量的形成,不但能封存宇宙龐大的能量,而且受到質量影響的基本粒子就像中年發福的大叔,開始走不動了,和過去以光速運動的無質量粒子判若兩人,變成牛頓力學廚房裡的標準食材,展開一段和發福前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由於能量守恆,不帶質量、以光速運動的物質,其能量密度ρ(r)隨宇宙尺度a(a可以想像為宇宙半徑)的膨脹,如上圖中綠色曲線所示呈現a^-4的方式遞減。但是帶有質量的物質,其能量密度ρ(m)隨宇宙尺度a的膨脹,如圖中紅色曲線所示,呈現a^-3的方式遞減。最神奇的宇宙常數,其是宇宙能量密度常數ρ(Λ)卻如圖中黑色曲線所示,不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名符其實」的常數。

早期宇宙中以光速運行的物質,稱輻射物質,其控制宇宙的膨脹;當有質量物質開始主控宇宙以後,科學家稱其為物質主控的年代;後續宇宙常數主導宇宙演化後,稱真空主控的年代。

有趣的結果是,以光速運動的物滿足ρ(r)a⁴=常數,帶質量似乎跑不動的物滿足ρ(m)a³=常數。似乎暗指光子一類的物質似乎住在四維空間,受質量影響的基本粒子像跑不動的中年大叔住在三維空間,這是一種很容易想像的結論。

總是上圖顯示隨著宇宙的演化過程,宇宙尺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宇宙物質密度的黃金交叉會陸續發生。一開始即使輻射物質很少,還是會有一小段時間變得奇大無比;只有一丁點的帶質量的物質存在,在隨後的演化過程中,黃金交叉還是會出現,宇宙就會從輻射主控的時代進入物質主控的時代。

找出宇宙的秘密

不管宇宙常數一開始有多小,根據它永遠不變的特性,最終宇宙還是會進入暗能量主控的時代。雖然能量、物質和暗能量之間也可能會有互動及互相演化,但是大趨勢應該就是如此。比較複雜的問題在於科學家必須綜合各種觀測結果,解釋現在物質種類分布的佔比為何是70:25:5。

當然,筆者寫了半天,還是沒有回答狄拉克對常數來源的疑惑。雖然科學家在理論上已經有很大的進展但最還是沒有辦法完美解釋這些「常數」到底真的是不是常數,它們背後真正隱藏的意涵是什麼?

來源: 歆琳科普,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環球物理立場。

點開連結即可查看:《環球物理高效提分方案》針對中高考、物理競賽、滿分物理,短期提分40-60分。

環球物理,以物理學習為主題,以傳播物理文化為己任。專業於物理,致力於物理!以激發學習者學習物理的興趣為目標,分享物理的智慧,學會用物理思維去思考問題,為大家展現一個有趣,豐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世界!

諮詢電話:010-56143955   010-56143855

投稿請聯繫 14511055@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名商大廈1101環球物理

參加物理集訓營撥打諮詢電話,短期高效提高物理!歡迎撥打諮詢電話:13581994719

相關焦點

  • 物理學中的常數都是「常數」嗎?
    引子:物理學的常數經常被視為永遠不愛的定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常數依然能歷久彌新嗎?抑或是會出現些許變化?另外,愛因斯坦會了便宜行事,在廣義相對論中大膽地加入宇宙常數,結果卻發現是烏龍事件。
  • 物理學中的基本常數有多基本?
    在宇宙的遙遠角落裡,光的傳播速度會比我們所知的光速更快或者更慢嗎?在現有的物理體系中,光速以及其他幾十個所謂的宇宙基本常數一樣,它們都是物理學家理解宇宙的關鍵。這些常數甚至還能被用於定義度量單位,比如米、秒以及千克。然而,對於為什麼基本常數必須是常數的問題,物理學界還沒有達成共識。
  • 物理計量科學簡史下:基本常數
    為了給科學發展和交流提供必要的條件,單純靠單位和單位制的統一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確定重要物理常數的公認數值。物理常數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大類。其一、是與物體有關的。諸如:比熱、電阻率、沸點、折射率等等。這是物體特性所決定的,稱之為物質常數。
  • 普朗克常數
    從德國物理學家維恩通過熱輻射能譜的測量發現的熱輻射定理開始,到普朗克為了解釋熱輻射能譜提出了一個「在熱輻射的產生與吸收過程中能量是以hv(頻率為V的光子的能量)為最小單位,一份一份交換」的假設,再到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說,玻爾的原子量子理論。人們逐漸意識到除了經典物理理論,世界上還有量子力學理論。這是人類從未踏足過的領域。
  • 除了光速外,神奇的自然規則中還有哪些物理常數
    玻爾茲曼常數k其實是由其他常數定義而來的,即理想氣體常數R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比值,所以這個常數並不能算作一個基本常數。儘管如此,正如題主所言,玻爾茲曼常數有著重要的物理意義。在定義玻爾茲曼常數的常數中,理想氣體常是理想氣體狀態方程中的常數,它與氣體的種類沒有關係,其大小約為8.314 J/mol/K。阿伏加德羅常數能夠把宏觀的物質的量與微觀的粒子數結合起來,其大小約為6.022×10^23 /mol。
  • 物理學中,那些帶物理常數的公式是怎麼推算出來的呢?
    因為我們的文化基因裡,沒有邏輯思維,沒有數學思維,沒有物理思維。尤其缺乏函數關係的「待定係數法」與「參數修正法」。我們不會使用統計方法論。所有的物理常量,都來自科學實驗與樣本統計平均值的逼近。這個比例常數k,一定是存在的,究竟是多少,我們不清楚,暫且作為待定係數。然後,我們來做若干次實驗,通過儀器測量,採集大量的樣本數據:速度v與絕對溫標T的對應測量值。有了速度與溫標的樣本數據,我們建立一個二維表,在直角坐標系中,繪製對應的散點分布圖,再逼近一個可能的函數曲線,有一個大致的解析幾何方案。
  • 宇宙物理學大廈要崩?遙遠天體暗示:這個常數在宇宙各處數值不同
    按理說,在我們的宇宙中,這些常數都是恆定不變的,因為宇宙遵循著同一個物理法則。可是,最近的研究發現,即使是在我們的宇宙中,有些位置的物理學常數竟然也和我們地球上不一樣。這一次震驚科學家的,就是傳說中的精細結構常數。精細結構常數最早起自玻爾對氫原子光譜的解釋,而索末菲在對此進行深入研究的時候提出了這個常數,所以它又被稱作索末菲常數。
  • 宇宙背後的基本常數都有哪些?
    這些常數都是有量綱的,這意味著它們的數值依賴於測量它們的單位,例如米、秒、公斤等。但是很明顯,宇宙並不會關心我們使用哪種測量單位!所以我們可以創造無量綱常數,或者說這些物理常數的組合,只是數字,用來描述宇宙中不同部分之間的聯繫。科學的目標之一是用最簡單的術語來描述自然。
  • 物理定理全宇宙通用嗎?120億光年外的古老天體似乎電磁常數更大
    電磁力,與引力、弱核力和強核力並稱四大基本力,在電磁力的作用下,原子中的電子繞著原子核轉動,如果沒有電磁力,所有的物質都會瓦解。電磁力強度跟一個物理常數有關——精細結構常數(α),它是一個無量綱常數,約等於1/137,它與圓周率、光速、電子電荷這些常數一樣,是個數字不變的常量。這些地球上的物理常識都經過了無數次檢驗,但是,宇宙這麼大,這麼古老,有無數形形色色的天體,地球上總結出來的物理定律全宇宙通用嗎?
  • ...相互作用 引力常數 高中物理教材 萬有引力 扭秤-中國新聞-東方網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而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則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但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並不知道G的精確值是多少。對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具有計量學上的意義,其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
  • 宇宙常數二
    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定義很繞口,0.012千克碳12中包含的碳12的原子的數量。簡約一些說,大概是數字6後面加上23個零。它也指代一摩爾中的分子數。前者是化學家用來表達物質的量的計量單位。阿伏伽德羅常數,符號為NA或L,是0.012千克碳12中包含的碳12的原子的數量,它是物理學和化學中的一個重要常量。
  • 萬有引力常數G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
    1千克有多重與普朗克常數有關,而普朗克常數也根據測量值被定義成一個確切數值。1秒的長度定義基於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時所輻射電磁波的周期。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測量萬有引力常數,都無法知曉它究竟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另一方面,在普朗克單位制下,萬有引力常數的量綱變為1。此時,萬有引力常數是一個有理數。
  • 數學常數e
    自然常數e和圓周率π、黃金分割數φ一起被稱為「三大數學常數」。e作為重要數學常數之一,常出現於數學和物理學之中。
  • 「精細結構常數」實為變數
    在宇宙學理論裡,一項最有爭議的問題是:為何自然界基本常數就像是為我們特別設計好的一樣?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6日(北京時間)報導,這些基本常數之一的「精細結構常數」,現在被科學家以確鑿的證據表明其實為變數。假如結果得到公認,那麼物理學家必然要重新思考許多他們所珍視的物理定律,甚至包括曾備受推崇的愛因斯坦的核心理論。
  • 4.6692是比圓周率更神秘的常數?
    40多年前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一位助手對一類數列的研究引起了轟動,因為它涉及了大自然的核心的秘密:從這個數列中,可以發現大自然中一個基本的無量綱常數——4.6692……。這個常數像圓周率一樣,充滿了神秘的未知,也引領著科學的發展。
  • 超大規模望遠鏡下的自然常數
    了解這些軌道,對於測量超大質量黑洞附近強大引力中的精細結構常數,至關重要。該常數與引力的關係,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線索,以便修改標準模型或廣義相對論,從而解決當代物理學中的兩大難題:暗物質和暗能量。這種特殊的研究正契合我們對自然基本常數的更大範圍的長期研究。這其中的每一個自然基本常數都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最深層理論的範圍或尺度的信息。
  • 13個宇宙常數
    斯坦因並從數學的視角添加了一些數字,他寫的跟裡斯書中所寫只有兩個是重合的:核聚變時質量轉化成能量的效率(0.007)和物質的密度。如果宇宙不一致的,科學就沒有意義。如果基本的常數不停地隨著時間或位置變化而變化,就什麼也解釋或預測不了。如果光速、重力或原子的質量都不是固定的,測量和實驗就沒有意義。如果有智慧的生物生存在這樣的宇宙中,他們永遠都只能用魔法來解釋現實。
  • 【科普向】什麼是普朗克常數?
    本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簡單回顧普朗克常數的提出和量子力學的發現過程,第二部分按照個人理解簡單介紹普朗克常數在物理學框架中的地位或意義。希望能滿足對量子物理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讀者。
  • 物理學定律的謊言——質疑物理定律的普適性
    蘇斯金德這樣表達了他的擔憂:令物理學家們擔心的是,這裡的地貌可能太過豐富,幾乎什麼都能找到——任何物理常數、粒子質量等的組合。他們擔心,這將消除物理學的預測能力。他們擔心,如果一切皆有可能,就沒有辦法證明這個理論是錯的——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辦法證實它。
  • 精細結構常數
    精細結構常數對於物理學家來說,137是精細結構常數(1 / 137.03599913) 的近似分母,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的說法,137是電磁力強度的度量標準,它控制著帶電基本粒子如電子和 μ 子如何與光子相互作用。精細結構常數是宇宙的關鍵物理常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