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住的客棧在麗江最繁華的四方街對面的山上,一個叫科貢坊的小巷子裡。這個小巷子在清代道光年間就有了,是因一姓楊的人家中了三個舉人而著稱。科貢坊流傳至今,來來往往參觀的人很多,小巷見證了納西族人和漢民族文化上的親和。
沿科貢坊巷口而上,走過一些並不寬闊的石階,下午的陽光斜斜的照進古樸的老巷裡,真正是一米陽光!我們的客棧在第二家的左手邊。店門口掛著一隻暗黑的古銅駝鈴,下面拴著質樸的牛皮吊繩。老舊的木門上有手工刻出的一對門神,刀工樸素,色彩古豔,有民間木刻的自然味道,全無流俗的匠氣,在新年裡增加了幾分喜慶。
院子是個完整的木質四方院,全部用碧綠藤條自然成樓簾垂下,和周圍的灰磚、木梯、青瓦、石階渾然天成。我們住在二樓,可以邊品茶,邊眺望麗江古城的全景,享受著頭上的朵朵白雲。客棧主人是一對來自大連的年輕夫婦,男主人學建築出身,很好地保留了老宅院的味道。他們用當地買的一艘老木船,分成三段裝飾了整個院子。女主人身段修長,平時負責打理客棧,不忙的時候就和客人一起聊天喝茶,很親切。
我們以為,麗江最好的當屬繞城的泉水。沿著整個古城,無論走到哪裡,都在水流中包圍著。儘管在最喧鬧的四方街,門臉房後面,都是一條不窄的小河,水聲淙淙,一下子就能讓人安靜下來。麗江的泉水清新透亮,古城因為地勢高高低低,白天可看到白亮的水流急急地沿石階而下,水流聲消失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到了傍晚,則更有韻致。走在古城裡,繞過喧鬧的市肆,稍往外走幾步,便可在一個個石橋邊聆聽泠泠的泉水聲。看著一個個以水來命名的客棧中閒散的住客,全然沒有什麼煩惱和心事,這大概是大家都來消假的原因吧。
沿著曲曲折折的石板橋,柔和的風吹起,夜色遲遲不來,天上還有一些晚霞的緋紅和客棧次第亮起的迷離的燈光,倒映在橋下的流水中,使我們一面走,一面又有些水闊天空之想了。漫步在清涼的暮色中,耳邊不時傳來悠揚的葫蘆絲聲和有節奏的納西族鼓聲,竟有些疑心是否回到唐人張若虛筆下的春江花月夜了。孩子們在前面絮絮叨叨地聊著開心的事,不時的哈哈笑作一團。我們幾個大人左看看右看看,且享受著這份閒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