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簡財經
微信ID:ejfinance
A股從不缺乏蹭熱點的公司。
疫情爆發後,資本市場便炸出了一批以「蹭熱點為榮」的妖股。花樣百出,等來的只有監管亮劍。
-1-
強蹭瑞德西韋熱點
博瑞醫藥——強行「批量生產」
2月11日晚,博瑞醫藥宣布成功仿製瑞德西韋並在進行批量生產。消息一出,博瑞醫藥股票迅速上漲,三個交易日漲幅將近60%。
3月1日,上交所核查發現,博瑞醫藥所謂「批量生產」實際是「藥品研發中小試、中試等批次的試驗性生產」,卻被有意說成了「批量生產」這種帶有商業化意味的用詞。
此外,博瑞醫藥既沒批文也沒專利,根本不具備進行該藥商業化批量生產的資質。
因此,上交所下發監管函並對董秘進行通報批評。
一盆冷水下來,3月2日,博瑞醫藥大跌近15%,市值縮水超37億元。
海南海藥——畫餅不填餡
作為中國醫藥產業的常青樹,海南海藥同樣因蹭熱點收穫一字漲停,以及一份對公司董秘給予通報批評處分的決定。
2月14日晚間,海南海藥發布公告稱,公司「通過與國內外合作夥伴的緊密合作,已經完成瑞德西韋原料藥及製劑工藝研發」、「已具備年產350萬支的規模化生產能力」、「原料藥純度在99%以上」等消息。
深交所認為,公告中未對合作夥伴的合作模式、各方權利義務等重要信息進行披露,而上述信息對公司股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構成對投資者投資決策的誤導性陳述。
天眼查顯示,3月4日晚間,證監會海南監管局同樣對海南海藥提出批評。
來源:天眼查
永太科技——合作關係誇大其詞
因誇大與吉利德(瑞德西韋研究公司)的合作關係,2月10日,永太科技同樣收到深交所問詢函,股價也坐了一波過山車。
-2-
其他抗疫藥物也被盯上
除了瑞德西韋,阿比朵爾、達蘆那韋等其他抗疫藥物同樣被妖股盯上。
揚帆新材——披露內容「掐頭去尾」
2月4日至2月6日,揚帆新材在互動易平臺上,就肺炎疫情相關藥物提問中主動表示,公司產品苯硫酚可作為阿比朵爾上遊的原料,近期收到阿比朵爾上遊客戶的訂單。
果不其然,揚帆新材這番表態直接將剛剛跌停的股價頂上漲停板,且連續三天漲停,引發深交所關注。
2月10日,揚帆新材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中坦誠,苯硫酚產品營業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較小,用於阿比朵爾藥品生產的量佔苯硫酚總量比重不大,對公司業績影響很小。
顯然,這些信息全然沒有體現在回答投資者問題中。在揚帆新材的這一番操作中,說謊太Low,風險也太大,所以只要把一部分掐頭去尾的信息告訴投資者,引發想像,就可以了。
然後,監管函如期到來。
2月28日,浙江證監局對揚帆新材發出警示函,認為公司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未能客觀、完整地介紹和反映公司相關產品業務佔比以及對公司業績的影響等實際情況。
雅本化學——改口比風快
除了揚帆新材,雅本化學也同樣在作妖。
2月4日,雅本化學對投資者表示,子公司樸頤化學是藥物達蘆那韋關鍵中間體的主要供應商,公司主要生產其手性藥物中間體。
2月5日雅本化學開盤即漲停,隨後深交所下發問詢函,雅本化學隨即改口,承認子公司樸頤化學研發的是瑞德西韋中間體,但目前沒有向吉利德供應,未再提及達蘆那韋。
-3-
口罩同樣逃不掉
抗疫期間,除了抗疫藥物,口罩生產市場只要有一絲風吹草動,也能引發資本市場的亢奮。
得邦照明——雷聲大雨點小
得邦照明在自家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稱,全資子公司得邦塑料,能夠大規模量產生產口罩的核心原材料,彌補市場缺口。這消息很快被市場資金捕捉,得邦照明被視為「口罩概念股」而漲停。
面對「蹭熱點」,上交所火速下發監管工作函,得邦照明也如實披露,子公司得邦塑料能生產的僅是口罩原材料的原材料,銷售還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對公司業績影響也微乎其微。
田中精機——「明天會更好」
2月3日,有投資者詢問田中精機,「公司在2015年11月表示已經研發了口罩自動生產線,是否可生產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用防護口罩」。
田中精機回復稱:「公司是自動化設備研發和製造公司,具有相關的研發儲備,目前暫無口罩機設備方面的訂單,請投資者注意相關風險。」
乍一看,這句回復是對投資者澄清事實。但在股民看來,「目前暫無相關訂單」不要緊,今後可以有。在特殊時期,這就足夠支撐得起一個漲停。
但這種玄機並沒有逃過監管法眼。2月26日,深交所下發監管函,批評公司在首次回復投資者提問時,未能客觀、真實、準確地介紹和反映相關產品的實際情況,讓董事會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及時整改。
耐普礦機——著急轉行
除了田中精機,耐普礦機同樣走上強蹭口罩熱點戰線。
3月1日,僅僅上市13個交易日,耐普礦機就計劃開展口罩業務並更改經營範圍,如此急切與市場熱點牽手,令其立馬收到深交所關注函。
當晚,耐普礦機迅速回復,否認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的情形,稱生產口罩是為了保障正常生產經營,強調投資口罩生產不以盈利為目的,疫情結束後是否繼續生產也具有不確定性。
但到底是盈利還是非盈利,只有耐普礦機自己知道。
正業科技——訂單打了馬虎眼
2月8日,正業科技在其官微表示,公司迅速組織核心技術骨幹緊急研發口罩生產設備,快速順利完成了N95和平面口罩全自動生產設備的開發。
2月10日,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臺求證公眾號消息,正業科技的回答是「根據進度安排,本月中下旬做出2臺機,逐步形成批量生產」,但並未說明是否收到訂單。
文章發布後,正業科技在10日、11日、12日連續三天漲停。
股票異動引發深交所下發關注函,正業科技只好如實坦白,稱產品2月10日開始接單,尚未對公司業績產生重大影響。深交所據此認為正業科技未完整準確地反映業務實際情況,下發了監管函。
-4-
雲裡霧裡,監管亮劍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投資者就是爹媽,可為何上市公司敢雲山霧罩地跟投資者說話?
說白了,還是蹭熱點這件事風險收益率太高。被戳穿了之後最常見的處罰其實就是個警告,公司收穫的卻是「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既無需實控人、大股東或董監高的增持,也無需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便能刺激股價。
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沾點邊的上市公司都會主動往熱點上去貼靠,以期獲得股價和市值的提升。歷史證明,主動蹭熱點的各路邊角料企業,都會塵歸塵,土歸土,股價到頭來一地雞毛,等來的還是監管亮劍。雄安、網際網路金融、區塊鏈等等,都是前車之鑑。
真正要參與一項偉大事業的玩家,都會悄無聲息地運作,直到成功落地,正所謂悶聲發大財。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對此類「蹭熱點」行為,投資者還是要擦亮眼睛,千萬別在春暖花開之前,被當作韭菜收割了。
3月1日開始,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強調了信息披露及時、真實、準確、完整、簡明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同時,對於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新《證券法》將處罰上限從六十萬元提高至一千萬元,相關主體還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多位業內人士對易簡財經指出,新《證券法》時代,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信披違規的代價越來越大,這些上市公司蹭熱點、炒概念無疑是火中取慄。
END
作者 | 95
部分綜合自 |市值觀察、花朵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