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義烏快遞老闆傳出一組數據,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他說,拼多多包裹數遠超傳統電商,目前大概是七三開。
義烏在電商行業的地位,相當於三國裡的荊州,快遞老闆傳出來的數據,能說明很多問題。這背後是兩家電商平臺的競爭力在發生傾斜,正有越來越多消費者,被拼多多圈粉。
其實,這沒什麼好意外的,拼多多東西性價比高,大家都追捧很正常。就像這款海綿寶寶系列的白鴨絨羽絨服,淘寶賣429元,拼多多百億補貼後只要309元,消費者是很理性的,自然知道在哪裡購物。
這雙Dickies的馬丁靴也是一樣,淘寶搞活動都要364元,拼多多隻賣314元,剛好相差了50元。
還有這件秋冬季加絨毛衣,淘寶賣79元,拼多多便宜12元,67元就能入手。對消費者而言,這自然是利好。
而且,不少細心的網友還發現,淘寶上的商品,可能和拼多多的「便宜貨」,是來自同一個地方。
最近,抖音上有位博主爆料,她在淘寶、拼多多上分別購買了牛角扣大衣、連帽衛衣和麵包服,三樣東西淘寶的價格都比拼多多貴。一件麵包服,淘寶賣220元,拼多多才169元,便宜了50元左右。
但衣服其實是一盤貨,款式、面料、內襯,甚至是袖口縫合的細節,都一模一樣,連發貨、退貨地址,退貨人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同一個商家,在兩個平臺開店,但拼多多價格比淘寶便宜。
更離譜的是,據一位做過客服的網友透露,她的老闆在淘寶開店,直接在拼多多摳圖、扣連結,拼多多10元的東西,他拿過來在淘寶賣25元以上。有顧客下單,就立馬在拼多多商家下單,寄取快遞、存貨的錢都省了。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你在淘寶下單,卻是拼多多商家發的貨。
不可否認,這的確是一個"妙招",核心思路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輕鬆賺差價。但現在,正有越來越多消費者看清真相,淘寶商家想要繼續宰「冤大頭」,比以前要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