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將成人類新食物?廣東人表示很淡定

2020-12-23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詩敏)今天,廣州亞洲美食節開幕,不少昆蟲菜餚作為東南亞美食吸引著世界目光。據報導,由於全球食物短缺和尋找更營養、更生態食物的目標,科學家們將目光投向了昆蟲。他們認為可食昆蟲最有潛力成為人類的新食物。然而昆蟲菜餚在廣東人食譜裡已然不是新鮮事,除了油炸蝗蟲、爆炒蜂、烤大蟬這些香脆可口的油炸菜式,還有蛋焗禾蟲、蒜蓉蒸沙蟲、和味龍蝨、白灼地龍等粵式清蒸食譜。讓我們一同來看看粵式昆蟲美食吧。

蒜蓉蒸沙蟲

蒜蓉蒸沙蟲是廣東宴席上常有菜式。沙蟲又叫海人參,學名方格星蟲,又稱為光裸星蟲,俗稱「沙蟲」,是不少老廣人喜愛的食材。沙蟲肉質白淨,吃法因人因地不同,有清蒸、白灼、爆炒、生滾、熬粥等等……而蒜茸蒸沙蟲,肉厚油肥鮮嫩,且有嚼頭,愈嚼愈鮮。「雞有雞味、蟲要蟲味。」市民陳阿姨表示,清蒸沙蟲不僅能保持食物原來味道,也最大程度保留了食物的營養。

廣東人也喜歡將沙蟲曬成幹,除了濃縮鮮味之外,類似製作鮑魚乾一般,曬乾的沙蟲可釋放出更多表達鮮味的胺基酸。「沙蟲幹煲湯也好、煲粥也好、一個字就是甜!」在越秀區東興市場經營海味乾貨生意多年的李老闆介紹,買回家的沙蟲幹,吃之前要用平底鍋烤到兩面金黃,再用水發開洗淨,就可以煎炒烹炸。

和味龍蝨

和味龍蝨,在廣州不少餐牌上出現。龍蝨其實叫水曱甴,又名水蟑螂。水曱甴的外貌長得像蟑螂,但與蟑螂不同的是,它是肉食性的,以捕捉小魚、蝌蚪為食。「吃龍蝨,汆水用鹽醃製後蒸熟最最好味。」市民吳小姐介紹,龍蝨中最極品的是金邊龍蝨,「金邊龍蝨個體小,蟲體邊緣有一圈淡金色的鑲邊,不用除翅可以像吃花生米那樣整個扔進嘴裡。」

白灼地龍

所謂地龍,就是蚯蚓。在廣州也有燒烤檔裡酥炸地龍,炸到香脆可口。「炸的固然好吃,但已沒有蚯蚓本來的味道。我們三水特有的白灼可以試試。」市民陳先生介紹家鄉三水是把蚯蚓沸水過熟,拌上芝麻、蘿蔔絲、蔥薑絲,再淋上醬油和熟油,「撈起」拌勻而食用。

禾蟲焗蛋

禾蟲焗蛋在珠海鬥門非常受歡迎。「等9、10月份禾蟲上市,100多元一斤。」市民陳先生表示,禾蟲的樣子有點像蜈蚣,做法有很多種,有人喜歡放在開水裡燙燙直接吃,其最喜歡的做法是用禾蟲煎蛋,「味道清香鮮美,嫩滑可口。」

椒鹽臭屁蟲

每年三月,一種生活在荔枝上被稱之為臭屁蟲(學名荔枝蝽)的昆蟲會成為不少東莞人的名貴美味。

據了解,由於臭屁蟲尿液有毒,人們食用前會燒一鍋約40-45度的溫水,將臭屁蟲倒入讓其「排尿」,大約三十分鐘後,等尿液排盡將蟲子燙死後,再用牙刷慢慢刷乾淨腹部的白色粉末,然後去掉翅膀和尾部分,再瀝乾水倒入油鍋,慢火翻炒幾分鐘,臭屁蟲就可以備用。最後用椒鹽、油爆炒後就可以成為又香又脆的下酒菜。

今年三月,就有媒體報導,今年因天氣等原因造成荔枝樹開花減少,荔枝蝽賣到了450元一斤不等的「天價」。據悉荔枝蝽價高不僅是量少,還是因為民間一直有荔枝蝽能滋陰補腎的功效。人們認為,椒鹽臭屁蟲不僅美味,對治療小孩子拉夜尿有效。

同樣在中國其他省市,昆蟲也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如雲南的昆蟲宴會、山東的蠍子宴、湘西的百蟲宴等備受人們喜愛。但現實中也有不少人談蟲色變,說到食用昆蟲更是堅決抵制。他們中的不少人都認為昆蟲體內蘊含細菌病菌、且外表醜陋,不宜進食。「昆蟲不都害蟲嗎?且蟲子不僅不衛生還外表怪異醜陋怎麼敢放入口?」天河區居民李小姐笑道。

中山大學營養系教授蔣卓勤指出,昆蟲是一種很好的食材。雖然其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食用的,因為有些人會對這種蛋白產生過敏反應。此外,由於昆蟲高屬於蛋白食品,一般人也不宜多食用。蔣卓勤建議,市民食用昆蟲前,須將其煮熟煮透以確保安全衛生。

廣州美食專家勞毅波表示,人們是飲食行為和當地的地理氣候環境息息相關,不少國家和地區都有吃昆蟲的習慣。比如泰國和寮國,不少可食昆蟲被看作是高營養食物。在廣東地區,同樣不少人喜歡食用禾蟲、竹蟲、桂花蟬等,這些食材如果烹調得當,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一定藥效。勞毅波提醒市民,不要一味追求食用野生昆蟲,且不要因為味美而貪吃昆蟲。「野生環境中,昆蟲可能沾有農藥,而人工飼養的相對安全些;即使是安全可食用的昆蟲,也是高蛋白食品,進食須適量。」

相關焦點

  • 四川人把臭蟲炒成菜,一斤能賣150元!村民: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秋冬季節有一種叫屁蛋蟲的昆蟲,因能散發出臭味,很多人避而遠之。但卻成了四川樂山村民尋找的一道美味,並且收購價在150元一斤。村民會在河灘地裡卵石下尋找屁蛋蟲,拿去賣或撿回家煎炒吃。吃起來香脆,蛋白質高。
  • 廣東辦安全食用昆蟲研討會 專家:吃蠅蛆沒問題
    很多人愛吃螞蚱竹蛆水蟑螂等昆蟲,這些蟲子也進入了粵菜菜譜。不少愛生吃蠅蛆的老廣大嘆蛆「很甜很靚」。在環境汙染嚴重的今天,吃這些昆蟲到底安全否?  近日,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組織了安全食用昆蟲研討會。有廣東昆蟲專家表示,市民食用野生昆蟲要小心,因為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化學農藥。而粵菜中不少昆蟲是家養並非來自野生,這些蟲子蛋白質含量高,公眾盡可放心吃。
  • 將打造粵北首個昆蟲展覽藝術館
    南方日報訊 (記者/陳詠懷 通訊員/石宇傑)日前,廣東工業大學打贏脫貧攻堅戰特色產業扶貧項目——雅堂奇妙昆蟲藝術館在英德市東華鎮雅堂村正式啟動建設。該項目是粵北地區首個昆蟲展覽藝術館,將為鄉村旅遊振興、建設「大雅之堂」助力。
  • 專賣昆蟲零食,廣東人看著都想吐…
    在一輛搭載著末日倖存者的列車裡,由於尾部車廂食物短缺,貧民們只能吃這種用蟑螂做的能量塊度日…    雖然廠長就是傳說中「什麼都吃」的廣東人,但以前看到這段情節的時候還是覺得噁心到吐。  福建人都比這好吃多了!
  • 廣東人不淡定了,因為泰國有道菜叫:炒福建人!
    假裝說「假裝說」是一種古代的食物,屬於涼拌類菜品。以姜和檸檬草香味為主的涼拌汁,混合泰國草藥,使得味道濃鬱,但仍帶著濃烈的泰式涼拌特性。「」一詞可翻譯成中文「假裝」。其實「賴床」是一種很難尋獲的古代食物,在拉瑪一世時代名菜裡可是排名第一位的,並有記錄顯示曾被點名出現在玉佛寺盛宴上。「賴床」的特點是包餡的蛋,把蛋燙成網狀,然後把炒蝦仁和調味品放進蛋裡包起來。看到圖是不是就覺得好餓了...想要品嘗「賴床」的朋友可以去曼谷太陽路哦。
  • 水塘一種昆蟲,外地人表示:「難以下咽」,當地人卻一蟲難求
    導讀:水塘一種昆蟲,外地人表示:「難以下咽」,當地人一蟲難求沒有足夠的勇氣是很難把蟲子吃下去的。昆蟲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這幾年吃蟲子的熱潮又開始興起,有鬥米蟲,這種蟲子號稱在過去的時候,一鬥米才能夠換一條蟲,竹蟲,這種肉滾滾的蟲子也是一種美食。螞蟻蛋,螞蚱,臭大姐,豆蟲等等諸多的昆蟲,成為吃貨眼裡的香餑餑,不但很受大家的歡迎,而且價格也不菲,有的好幾百塊錢一斤,今天給大家說的是南方水塘裡面的一種昆蟲。
  • 辛辣蒜味臭蟲、咖喱蟋蟀:澳或進入昆蟲食物時代
    據澳洲網報導,澳大利亞的昆蟲學者布萊克認為,因為昆蟲體內富含蛋白質,所以在未來的菜單上,人們很有可能看到用昆蟲粉做成的食品,比如辛辣蒜味炸臭蟲、咖喱蟋蟀、蟋蟀奶昔等。
  • 最不可思議的食物,廣東人都甘拜下風,最後一道可能有生命危險
    不過小編今天發現有的國家吃的食物比我們大膽多了,那些讓人不可思議的食物,廣東人都甘拜下風,最後一道甚至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說到會吃,全國各地都相去不遠,但是說到敢吃,應該沒有哪個地區能比得上廣東了吧?因為廣東人什麼都吃,甚至在網絡上流傳了一個段子,說「廣東人專吃福建人」,不過福建人不用緊張,這只是一個段子,但是即使廣東人這麼敢吃,在吃方面也有他們甘拜下風的地方。日韓對於生吃海產品似乎十分鐘愛,尤其是活章魚甚至在拍攝電視節目時請節目嘉賓吃,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才不破壞食物本身的味道,而且非常新鮮。
  • 荷蘭超市開賣昆蟲食品
    不同種類的昆蟲食物。   7日試點售賣蟲子漢堡和脆片 售價每份6歐元左右   本報訊 昆蟲味美且營養豐富,多吃昆蟲有助於緩解饑荒危機,聯合國因此建議人們多吃昆蟲。在荷蘭,一家擁有400家門店的連鎖超市計劃從2015年年初全線出售昆蟲食品。   這些昆蟲食品將以漢堡、肉球、脆片形態出現,消費者將獲得代替魚及肉類的新食品。
  • 吃昆蟲有什麼好處?聯合國專家:不僅營養還生態環保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新媒體專電 俄媒稱,由於全球食物短缺和尋找更營養、更生態食物的目標,消費者和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非傳統食物來源,可食昆蟲最有潛力成為人類的新食物。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15日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深專家朱莉婭·繆爾表示,對於20多億人來說,吃昆蟲並不是新聞,而是日常行為。繆爾稱:「現在,全世界都在努力尋找不僅營養還生態環保的食物。
  • 南京專家發現傳粉吸血昆蟲演化新證據
    阿紐蠍蛉傳粉復原圖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傳粉和吸血昆蟲的早期演化研究有新進展!日前,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長口器的起源,對我們了解歷史時期昆蟲植物的協同演化也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成果於3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被子植物大輻射之前的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
  • 海南發現昆蟲新物種 命名為「海南缺翅蟲」(圖)
    海南發現昆蟲新物種    當日,上海師範大學宣布,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的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海南省發現了昆蟲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海南缺翅蟲」。據了解,缺翅蟲是一類稀有的原始昆蟲,迄今全球僅記載1屬39種,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新華社發
  • 歡迎來到昆蟲的世界——《MOVE圖鑑 昆蟲》
    於是,近期她總是惦記著這些螞蟻,給螞蟻準備食物,觀察螞蟻如何搬運食物殘渣。這種事兒雖然很殘忍的,不能倡議,但是當時我們卻也看到了螞蟻世界的一角,螞蟻洞的內部讓人驚嘆,時過境遷,我也只依稀記得當時小朋友如同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不停地拎著開水壺找螞蟻洞,只為了看看螞蟻們生活的地方的橫切面……長大之後我知道,螞蟻個體很脆弱,但是整個族群是很堅強和頑固的,而我們以為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其實不過是冰山一角,以小孩子現有的能力是無法窺探到真實和完全的螞蟻世界的,但是寶寶子對螞蟻以及螞蟻生活的世界太好奇了
  • 日本昆蟲愛好者將板球拉麵列為菜單
    除了,也就是說,油炸的昆蟲棲息在湯表面的三葉裝飾旁邊。Shinohara不是一個專Shinohara業的廚師,事實上他更喜歡描述自己是「地球男孩」,正是他對所有與自然相關的事物的熱愛導致了他以昆蟲為基礎的食物。 他對法新社說:「我想介紹吃昆蟲的樂趣,這樣昆蟲就會受到動植物的平等尊重。」。
  • 走進昆蟲世界,奏響生命的樂章《幻書啟世錄》新角色「昆蟲記」登場
    在許多個為我們忽視的角落,在層層疊疊的枝葉之間,居住著無數的昆蟲。與我們共存於一個星球的幾百萬種昆蟲遵循自然的法則,為生存與繁衍進行著永不言棄的努力。少女被觀測到時,便和在這「荒石園」有關。她是名為穆絲的少女,她是《昆蟲記》的幻書人形。
  • 昆蟲產業悄然「蝶變」—新聞—科學網
    山東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昆蟲學會昆蟲產業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玉升教授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昆蟲資源產業化開發會成為破解現代農業發展困局的一把「鑰匙」,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不過,雖然我國昆蟲產業發展歷史悠久,但是除了養蠶業和養蜂業之外,總體市場認知水平相對較低,生產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市場缺少優勢產品。
  • 螳螂——貪食的昆蟲,卻能吃很多食物
    螳螂——奇怪的就是這貪食的昆蟲,能吃這麼多的食物。掘地的黃蜂常常受到它的騷擾。它常在黃蜂地穴的附近,等待一箭雙鵰的好機會,即黃蜂和它所帶回來的俘虜,有時好久也等不到,因為黃蜂已疑慮面有成備,但是最終還是提到一個不小心的。
  • 蜘蛛竟然不是昆蟲!
    很多人都會把蜘蛛誤認為是昆蟲,可是你知道蜘蛛為什麼不是昆 蟲嗎?昆蟲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昆蟲此時就會蛻去這層舊皮,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層新表皮。新表皮裡的主要成分是一種能溶解於水的柔軟的蛋白質。其中的一部分蛋白質在後來新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作用下,變成不溶解於水的硬的蛋白質。於是,昆蟲在身體長大一些後,原來柔軟的新表皮就很快變硬了。
  • 了不起的昆蟲:昆蟲比恐龍出現得更早?
    昆蟲也許很小,但它們的成就是絕對不容小覷的。遠在人類踏足這個星球之前,昆蟲就已經開始從事農業和畜牧業了:白蟻(termite)培養真菌作為食物,而螞蟻則將蚜蟲(aphid)當作奶牛圈養起來。胡蜂是最早用纖維素(cellulose)造紙的生物,而在人類編織出我們最早的漁網幾百萬年前,石蛾幼蟲就在用織成的網捕捉其他生物了。
  • 100多萬隻小蟲搬新家 上海將建昆蟲博物館
    中新網上海9月12日消息:100多萬隻小蟲「蠢蠢欲動」,正急切等待搬進「新家」。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目前正全力打造全國第二家昆蟲博物館———上海昆蟲博物館,將有萬餘種昆蟲標本移入新館。  據新聞晨報報導,昆博館將分為收藏、展覽、科研三部分,近2000平方米的展覽廳將主要展示數目稀少的國家保護類昆蟲標本和一部分國際、國內的危險性檢疫害蟲標本、製作精細的成套昆蟲生活史標本以及昆蟲各目有代表性的類群標本。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副所長湯伯偉介紹說,市民今後可在昆博館的「人造大自然」———昆蟲活體展覽室中,用特製工具捕捉天牛、甲蟲等數十種「美麗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