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承載著太多人的努力。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省實現136.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淨脫貧、3005個貧困村出列、33個貧困縣申請脫貧摘帽。至此,我省累計有7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佔貧困縣總數的89.77%,離全面完成目標更近一步。
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劃重點,想策略,熱議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措施與成效。
周平代表介紹,滄源是全國最大的佤族聚居區,是民族直過區。2014年全縣貧困鄉(鎮)佔比達50%,建檔立卡貧困戶1.11萬戶,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5年多來,滄源佤族自治縣通過開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等「五個一批」措施,累計脫貧11627戶43258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7.5%降至2019年的0,貧困村退出率達100%。
「接下來滄源縣將圍繞打造若干『億元產業』目標,持續提質增效核桃、橡膠、甘蔗、茶葉、烤菸、生豬養殖等傳統產業,培育發展肉牛養殖、沃柑、竹木產品等新興產業,打響『佤』字頭系列品牌,同時抓實勞務輸出就業、持續鞏固基礎保障、大力改善人居環境,以全新面貌推進鄉村振興。」周平說。
「丘北是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為一體的山區農業縣,也是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楊波代表說,2014年以來,丘北縣以脫貧攻堅統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投入大量資金實施產業、就業、飲水安全等惠民項目,實施了21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7797名幹部職工掛包幫扶17621戶貧困戶,全面改善了群眾生活生產條件。
楊波說:「當前全縣尚有173戶836人未達到脫貧標準。丘北縣將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機制、貧困動態幫扶機制,聚焦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飲水安全等8條措施,開展責任壓實、掛牌督戰、抽查複查、督導督查、資金保障等專項行動,確保今年6月底前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
宋光興委員表示,保山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和中央脫貧攻堅的方針政策,聚焦「兩不愁三保障」,通過壓實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壓實行業部門具體責任,壓實掛包單位幫扶責任等措施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前保山市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將要面臨的困難。」宋光興說,「雖然有較多困難,但我們將拿出攻堅決戰的勇氣,向最後的堡壘發起總攻。」
聶明委員說:「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協強化政治擔當,注重系統謀劃,不斷增強做好脫貧攻堅的思想自覺與行動自覺,全州2787名委員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第一線,形成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技出技助推脫貧攻堅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委員優勢,聚焦政協系統脫貧攻堅助推行動獻計出力,堅持富『口袋』與富『腦袋』並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組織全州政協委員持續深入開展『七個助推』『十個一活動』,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堅定不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聶明說。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論述,我感觸很多。」黃自麗委員說,「武定縣是我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889戶101585人。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脫貧摘帽的目標,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按照『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舉全縣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14年至今,累計減貧24926戶98514人,共有116個貧困行政村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從38.7%降至1.25%,日前,已公示擬退出貧困縣序列。」本報記者 馬喆 郞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