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沙生態公園 白鷺飛翔
10月17日上午7點多,在同沙生態公園牛山溪溼地的上空,數十隻黑冠鵑隼、鳳頭蜂鷹掠過寂靜的上空,展翅高飛。
同日上午10時多,又有一支黑冠鵑隼、鳳頭蜂鷹「隊伍」掠過同沙生態公園高空。這支猛禽「方陣」中,還包括了燕隼、黑鳶、蛇雕等。
蛇雕 阮先生供圖
猛禽的雄姿被東莞市幾名鳥會會員攝入鏡頭,這也是在同沙生態公園首次發現大規模的猛禽活動。10月22日,同沙生態公園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猛禽「方陣」的發現,並表示,同沙生態公園封山育林20多年,迎來了猛禽的「點讚」。
同沙已成猛禽的家
記者在10月22日採訪了拍攝到猛禽「方陣」的愛鳥人士、東莞鳥會副會長阮先生。他告訴記者,他每年都會在秋冬季節觀察候鳥南遷避寒的活動,以前也曾在同沙生態公園發現過猛禽,但今年發現的最多。
鳳頭蜂鷹 阮先生供圖
猛禽與一般的鳥類不一樣,對生態環境與食物的要求都很高。這次他和夥伴發現的猛禽「方陣」中,有的猛禽屬於留鳥,已經以同沙生態公園為家了。有的屬於南遷避寒途經同沙生態公園的候鳥,下一站是海南島。
黑冠鵑隼 阮先生供圖
阮先生認為,這次猛禽「方陣」的發現,說明同沙生態公園除了擁有優質的生態環境,還擁有比較完整的動物食物鏈,能夠給猛禽提供美食。例如,鳳頭蜂鷹喜歡吃野蜂,蛇雕喜歡吃蛇、老鼠。
建議對猛禽品種與規模作統計
阮先生把同沙生態公園與廣西北海冠頭嶺作了對比。
美麗的同沙生態公園
北海冠頭嶺是猛禽遷徙的通道,每年10月份會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猛禽在冠頭嶺上空飛翔,甚至可以看到鷹柱。而北海政府部門組織專業人士對猛禽作了觀測與統計,基本掌握了猛禽在北海的規模與遷徙通道。
阮先生建議同沙生態公園參考北海的做法,對猛禽的活動與遷徙,作詳細的統計與分析。
將規劃建鳥類保護科普基地
對於阮先生及其同伴的發現,同沙生態公園有關負責人表示,同沙生態公園封山育林20多年,並清理了溼地環境,保護了溼地資源,新種了大批結果樹種,為鳥類提供食物,因此,鳥類品種與數量越來越多。其中,牛山溪溼地面積幾百畝,溼地食物鏈比較完整,早已是各種鳥類的家園。
這次發現猛禽遷徙「方陣」,是同沙生態公園環境越來越好的證明。為了進一步保護各種鳥類,同沙生態公園計劃建一個鳥類保護科普基地,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力度,鼓勵更多市民投入到保護生態環境行動中。
同沙生態公園有關負責人還表示,歡迎更多愛鳥人士對鳥類作觀察與記錄,同沙生態公園已經把愛鳥人士的觀察與記錄保存下來,作為同沙生態公園建設的重要檔案內容。
相關連結
猛禽介紹
黑冠鵑隼,為鷹科鵑隼屬的鳥類,是一種中型猛禽,以昆蟲、蜥蜴、蝙蝠、鼠類、蛙等小型脊椎動物為食。
鳳頭蜂鷹,屬中型猛禽,喜歡吃野蜂、蜂蜜、蜂巢。
黑鳶,屬中型猛禽,喜歡吃蛇、鼠類、蛙、野兔等。
全媒體記者 葉珊/文、視頻動圖
同沙生態公園、阮先生供圖
全媒體編輯 鍾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