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會「呼吸」的生態公園
全國主流媒體採訪團走進桂溪 點讚「成都版紐約中央公園」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鍾帆 攝影 華小峰 向宇)12月3日下午,結束了上午江家藝苑的行程後,「川躍四十年 再瞰新天府」第二屆全國主流新媒體航拍成都大型採訪活動媒體團馬不停蹄,來到了錦城綠道項目生態本底最好、啟動最早的點位——桂溪生態公園。
與錦城湖公園相望,桂溪生態公園面積約1800畝,並以天府大道為界,劃分為東、西片區。因夾在環球中心和世紀城兩座CBD之間,桂溪生態公園又被市民譽為「成都版紐約中央公園」。天府綠道規劃展示中心,也座落在這裡。
沙盤、VR、三維展示
零距離感受全球最長城市綠道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天府綠道體系,大型採訪團首先來到了天府綠道規劃展示中心,觀看視頻和重要點位沙盤模型。
一樓的環形LED屏幕,通過VR技術、三維展示等方式,充分展示天府綠道規劃建設成果。據悉,天府綠道涵蓋1920公裡區域綠道、5380公裡城區綠道及9630公裡社區綠道三級綠道體系建設。建成後的全域天府綠道總長16930公裡,將成為全世界城市中市域級別最長的綠道。
作為天府綠道體系中重要的一環,錦城綠道依託環城生態區,整體建設跨經12個區,目前正在分期建設中,預計於2019年實現環線閉合;2020年樹立品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造血能力。建成後,錦城綠道將成為中國最長的環狀城市生態綠道,屆時將描繪出一幅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蜀川畫卷。
在沙盤模型展示區域,採訪團記者們更直觀地零距離感受天府綠道整體情況。其中,作為錦城綠道的重要節點,天府芙蓉園是以芙蓉花、芙蓉文化為主題打造的特色園區,園區定位為「中國芙蓉賞花第一園」,欲建設全國芙蓉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生態公園,以彰顯成都「蓉城」美譽;
位於崇州市道明鎮的竹藝村,則依託著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明竹編,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將民居改建為竹編博物館、來去酒館、三徑書院、遵生小院、青年旅舍等多元業態,逐漸成為年輕人又一「網紅」打卡地;
以「五洲同園,海納百川」為規劃思路的天府絲路園,則融入了P+R停車場,是國際友城的縮影……
看完沙盤,長期生活在廣州的南方網記者柯丹潔表示,自己很想去崇州市道明鎮的竹藝村。她說,如今城市生活節奏很快,竹藝村能給人們回歸田園的感覺,「竹藝的設計也很特別,在其他地方沒有見到過,應該非常有意思。」同時,新浪四川記者張磊也在講解員說到竹藝村時,也向身邊遠道而來的同行們推薦起來,「我周末帶家人去過一次,那裡的特色建築『竹裡』設計得非常好,很漂亮。從成都開車過去,一天就能往返,交通也很方便。」
螢光綠道、智慧安防系統
市民新晉跑步勝地備受「跑友」青睞
從規劃中心出來,採訪團記者們坐上電瓶車,進入桂溪生態公園實地參觀。
公園內部建有很多高低起伏的淺丘,道路兩側栽種有大量樸樹,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同時,園區還點綴金桂、國槐、馬鞭草、木春菊等植被,通過地形的起伏,植物的季相變化以及景觀的特色表達,完美地呈現了「生態綠洲」盛景。
由東片區進入,左側是一處體育館,右前方就是一處跑步服務站。行進途中,中安在線記者許夢宇注意到,園內擁有眾多體育設施,並且連步道也設計像專業跑道。
的確如此。據了解,桂溪生態公園內建設有一級綠道2.3公裡,寬6米,二級綠道5.5公裡,寬4米。另外,還有一處最寬敞的區域,路寬15米,長度為400米,是桂溪生態公園馬拉松起跑點。目前,桂溪生態公園已和成都市體育局攜手成都舉辦了「天府綠道健身跑、越野跑」「老年人綠道健步走」「成都國際馬拉松」等多場活動。
作為市民新晉跑步勝地,整個公園的跑道縱橫交錯,每到一段距離便有一處服務驛站,設置了廁所和零售店,方便「跑友」休息和補充能量。同時,園區內還有一條超高顏值網紅綠道,採用了經濟環保的螢光石材及螢光石材粉末塗料,白天光照越強,夜晚發光越強。夜晚漫步在螢光綠道上,如行走在螢火蟲海洋裡,備受「跑友」青睞。為保障遊客安全,桂溪生態公園專門構建了智慧安防系統,通過視頻識別、SOS報警等技術,保障遊客在親水區域、人員較少區域及夜間的人身安全。
融入國際友城元素 觀賞的同時兼具趣味性
電瓶車沿著紅色步道行進,來到一處高低起伏的草坪區域,這裡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兩座大型雕塑和一些兒童遊樂設施,它們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左側是國際友城芬蘭羅瓦涅米市贈與桂溪生態公園的雕塑「木立方」。這座雕塑以一個大型滑梯的形態呈現,極具觀賞性的同時又增添了互動的趣味性。南方網記者柯丹潔脫下外套,從該雕塑下方進入,沿著攀爬的繩子緩行而上,爬到最高處,順著曲折的圓柱形滑梯而下,體驗「木立方」的樂趣。
草坪的另一面則矗立這波蘭羅茲市贈與桂溪生態公園的友城雕塑。該雕塑的形態是一個被一分為二的圓環,兩個半圓分別代表了成都和羅茲兩座姐妹城市,其中兩個半圓中間特留出尺度與人近似的空間,寓意人是作為兩個城市友好交往的重要媒介,人的存在不僅僅拉近了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同時使得他們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據了解,未來將有350個友城雕塑被永久性安放於天府綠道各個點位。
一座會「呼吸」的生態公園
實踐海綿城市理念就地消納雨季積水
除基本的休閒娛樂功能外,桂溪生態公園還是一座會「呼吸」的海綿型公園。
在錦城綠道項目水系建設中,桂溪生態公園注重依託自然地勢條件重塑水系格局,在不破壞原有水系形態的前提下,採用生態化、景觀化方式處理。其中,園中月撒銀湖區域和拓寬的排水渠,就充分展現了海綿城市理念。月撒銀湖區域通過自然雨季收集雨水,在枯水期釋放雨水來反哺。而拓寬的排洪渠,在作為景觀觀賞的同時,又具有蓄洪功能。
作為海綿城市的綠地示範園區,桂溪生態公園綠地率達85%,採用的輔裝材料中,70%具有透水功能。即透水的道路地磚下由三層大小不一的碎石組成的、厚達幾十釐米的海綿結構。當雨水遇到這樣的海綿結構,就能被迅速消納。同時,公園設有地下雨水收集池1500立方米,所收集雨水將進入再循環利用系統,最終通過噴灌和澆灌方式反補到園區的景觀用水當中。
桂溪生態公園引入的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引得國際在線記者劉浪濤雙手點讚。「我以前只是聽說過海綿城市的概念,知道那種材質有吸水的效果,但沒想到還有一整套水循環系統,設計可以說非常前衛,考慮得相當深遠。」不僅如此,在劉浪濤看來,桂溪生態公園融入了體育、文化、生態等元素,充分體現了該園多元綠色發展的理念,同時設計得非常實用,很值得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