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各市派出的醫療隊伍支援,類似的新聞每天都有很多,我以為自己已經看麻木了。
但在昨天的情人節,全網都在刷「霍亂時期的愛情」時,這條不起眼的新聞卻看酸了我的眼眶。
「遼寧再派233名醫護馳援湖北,與風雪搶速度」,熱心的網友還說襄陽沒有暖氣一定要給遼寧朋友們準備好羽絨服。
其實遼寧省在前期就分批派出1300餘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隨後又在2月12日緊急派出由83人組成的醫療隊支援襄陽。
寧夏也是早在1月29日就不論生死的奔赴襄陽,前期到的137位白衣天使始終戰鬥在襄陽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截止到今天,寧夏已經支援襄陽兩批醫療人員,一共216人,還有20噸支援物資,這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傾城相助。
無論是遼寧還是寧夏,他們都把當地最好的醫院裡,最好的醫生,都送來支援了襄陽。
他們的存在感都不高,但對湖北卻毫不吝嗇:哈藥集團支援醫療物資1個億、東北方大集團捐款2億、飛鶴捐款1億等..
遼寧大哥是真的「虎」,自己東拼西湊的湊到了一塊錢,就立馬往我們手心裡放,寧夏大姐更是悶不吭聲的放了就走。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之前聽這句話沒什麼感覺,現在卻完全懂了,襄陽妹妹有難,「寧」家哥哥姐姐都來支援。
之前國家建委發布#一省包一市支援湖北#的消息一出,就網傳是河北大哥要來照顧襄陽妹妹,大家都在刷屏感謝。
後來央視官宣#外省支援湖北對口支援表#,正式告知我們支援包養我們的其實是遼寧大哥和寧夏大姐,大家反而顯得冷靜了許多。
雖然河北大哥最後去支援神龍架景區了,但「鐵肺」大哥曾說製藥大省的藥多的到可以讓我們當飯吃的心意,我們還是非常願意請你們吃牛肉麵!
寧夏大姐真是相當的低調,早在一省包一市的政策下達之前,就已經在支援襄陽,卻始終一聲不吭默默付出。
直到2月12日下午,寧夏的第二批醫療隊乘包機到來。剛落地,寧夏的白衣天使們就大喊「襄陽加油」。
為她們安排好了暖和大巴車和舒適整潔的賓館住宿,看著路邊的民輔警代表向寧夏醫療車隊敬禮時,心裡暖暖的。
李慧梅是寧夏援鄂醫療隊裡最小的一員,強烈要求入黨,為襄陽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接到通知後便立刻把從小留到大的頭髮剪短,說「阻擋我們的從來都不是年齡,要始終謹記這身白大褂賦予的責任和使命」。
常海強是隊裡年齡最大的隊員,也是最先報名的隊員。54歲的他,父母都已90歲高齡。
走之前,他千叮嚀萬囑咐自己的妻子,不要把自己的去向跟父母說的太清楚,他說自己就是搞這個專業的,來襄陽,義不容辭!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的家人要去最危險的疫區,我一定會擔心害怕的不讓她去,所以,寧夏能借給我們這麼多家人,我們一定要捧在手心裡。
遼寧整個省都快被掏空了,但還在想著怎麼擠點出來支援襄陽,果然到了關鍵時刻,共和國的長子一腔肝膽毫不退縮。
遼寧的援襄支援隊的隊員都選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說白一點,他們就是東北最強醫療陣容。
出發時自帶了不少醫療用品和防護設施、集體理髮、立下請戰書,這份恩情襄陽人一定要銘記。
用我遼寧朋友的話來說就是:「我們鋼鐵般的友情,革命般的情誼,大家都是一家人,咱們這點寶貝都給你們了,好好拿著就成,甭客氣」。
但其實我知道,遼寧為了支援襄陽支援湖北,瀋陽、大連等各處的門診都已停診了...
雖然說肺炎無情,卻可以在疫情中看清許多人的真情,這一次遼寧、寧夏對我們襄陽真的相當靠氣。
說句實話,以前提起寧夏的第一反應就是「窮、到處都是沙漠」,提起遼寧第一反應就是「土、社會東北人、」
這種潛意識的地域標籤,讓我感到羞愧,寧夏不應該是「窮」而是「質樸」,遼寧也不該是「土」而是「實在」。
就是這種質樸和實在,才有了他們無私無畏的奉獻,而我們也不應該只用一碗牛肉麵來感謝他們。
等疫情過去,我們可以去寧夏看一看滿眼繁星的沙漠,去西部影城感受一下「大話西遊」,去嘗一嘗最正宗的清真美食。
看慣了古隆中的我們,可以去遼寧瀋陽看看故宮博物館,感受清朝皇宮裡濃鬱的滿族特色。
喜歡沿海城市的我們,也可以去大連品嘗最平價最新鮮的小海鮮,看富有希望的海邊日出。
當遼寧和寧夏的同胞們來到襄陽時,我們也應當拿出襄陽人最好酒、最美味的菜和最好的風景來招待他們。
古隆中和唐城景區隔空為了表達謝意,對全國的醫護人員和遼寧、寧夏人民免費開放。
而我們只是普通人,能做的少之又少。
除了說聲感謝之外,能做的就是,在各大媒體對於這件事情報導非常少的時候,讓更多的襄陽人了解到他們的好。
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有了他們這些平凡英雄的守護,我們一定能早日摘下口罩,感受這城市的平安熱鬧。
出品:襄陽食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編輯:薑餅君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襄陽日報
信息素材來源襄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