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特別在意「不給別人添麻煩」?

2020-10-18 河南豫和赴日

去過日本打工的朋友都能發現,日本人對於不給別人添麻煩有著很深的執念。有位朋友就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我當時和小夥伴在一條小路上步行走著,走了一段路才發現後面有輛車,居然都沒有直接按喇叭讓我們閃開,而是一直在後面跟著,可真能忍啊!震驚到我了」,對於日本人的這種做法,我們能想到的只有「奇葩」兩個字了,但日本人的日常行為準則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而中國不同,我們是一個人情社會,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遇到事要辦,第一想法可能就是找關係,想想有沒有能幫到自己的親戚朋友,我託你走個關係,你託別人幫個忙,實在不行送個禮把事辦了,就是這樣的辦事風格。雖說這樣擴大了交友圈,但也讓很多人辦事變的難了,人際關係也變得複雜了。所以有些在日本的中國朋友會覺得日本人比較冷漠,就是因為他們之間不麻煩彼此,我不給你添麻煩,你也別給我添麻煩。

還有一點就是日本人喜歡冷食,早上帶著便當去公司,到中午肯定涼了,按咱們中國的習慣,這必須得微波爐熱一下啊,但日本人不會,因為飯菜加熱會有氣味,怕影響到別人。所以寧可吃冷食,也不會去加熱。還有就是,日本人坐火車是不會要求跟別人更換座位的,這在國內可太平常了,親朋好友沒買到連坐,換換座位沒啥大不了的,但日本人就會認為沒必要麻煩別人,很不可思議有木有~




不僅日本的大人喜歡「不麻煩別人」,小孩也是。在日本很少見到小孩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或者坐在後面踢前排人的椅子,這跟他們從小就受到「不要成為給別人添麻煩的人」的教育有關。所以,在看日劇或是生活在日本的朋友就會發現,日本人說「非常抱歉、對不起」的頻率,非常非常高。在我們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他們就會點頭先說「對不起」,這一點,小編認為還是非常有禮貌的。



為什麼日本人執著於「不麻煩別人」呢?因為秩序!在以前的日本,如果有人不遵守秩序,那麼大家都會與之絕交、孤立。相反,如果是遵守秩序的人,在遇到困難時,大家都會給與幫助和支持,所以,每個人都對秩序保持敬畏之心,體現在生活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因此,日本才在全世界獲得「高素質民族」的認可。

對於「不給別人添麻煩」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為何怕給別人「添麻煩」
    日本人為何怕給別人「添麻煩」去年巴西世界盃第三比賽日最後一場比賽打響,日本隊1-2落敗「非洲大象」象牙海岸。雖然日本隊首戰落敗,但日本球迷賽後清理垃圾的行動卻贏得了一致稱讚,與其他國家的部分球迷怒踢座位扔擲雜物形成鮮明的對比。那麼,日本人為什麼會主動撿垃圾?
  • 聶聖哲:在意別人的存在與不麻煩別人是必備的修養
    但漸漸地,現在說這句話的人越來越少了。不給別人添麻煩,意味著,是人立足社會的重要品行,甚至是潛在的資本。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修行,是從小就要培養的習慣。培養這種習慣有兩個渠道:一是被動培養,比如家境苦寒,凡事要靠自己,只能不給別人添麻煩;二是雖然家庭條件很好,但由於家教嚴格,懂得不給別人添麻煩對一個人將來的重要性。
  • 因為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日本人上班從來不早到
    而造成這種不給老人讓位的情況,其實是日本人的社會規則造成的,「不給人添麻煩」是日本人的人生第一準則,在小孩子開始學習的時候,他們的首要學習的就是《社會生活教育》,其中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不要給別人帶來不快,不要讓別人擔心,不要讓別人操心等等。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抱歉,給您添麻煩了」。
  • 在日本,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為什麼選擇日本關西學院大學?張瑪猊:我學的是商學部的國際貿易,覺得這個專業比較好。我選擇這所大學因為名字很洋氣啊,所以我就來了。你好網:對一個從沒聽說過你們學校的人,你會怎麼描述你們學校?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更是一份尊重。警察蜀黎歷盡艱辛,最想要的是女生的感謝嗎?對警察最大的回報,是該女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往後不要再隻身涉險,給警察添麻煩。日本一向以秩序感強著稱,其實也是源於他們心中「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執念。
  • 日本小學生的第一課「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細節中展現秩序
    規則和自由之間如何平衡,不給別人添麻煩日本的做法或許是個參考,那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他們設置規則背後最大的邏輯。「不給別人添麻煩」,這句話出現在日本小學生《社會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節,讓別人不快,讓別人擔心,讓別人操心都屬於「給別人添麻煩」的範疇。
  • 日本小學6年時間裡,老師只教給孩子一個道理:不給別人添麻煩
    日本的做法或許是個參考,那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他們設置規則背後最大的邏輯。「不給別人添麻煩」,這句話出現在日本小學生《社會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節,讓別人不快,讓別人擔心,讓別人操心都屬於「給別人添麻煩」的範疇。
  • 日本人從小被教不給人添麻煩 大多默默承受痛苦
    從小就被教育「不給人添麻煩」  日本人較少當眾哭泣,在大地震中,如果家人朋友遭遇不幸,通常只是默默承受  「不給人添麻煩」這是日本人的常識,這句話出現在給小孩學習的《社會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節。
  • 「評論」寧可自找麻煩,也不給別人添麻煩!這就是上海人的「拎得清」
    印象中,上海人的字典裡少有「麻煩」二字,既怕給別人添麻煩,也怕別人給自己添麻煩。用上海話來說,就是「儂個事體幫吾伐搭界」「吾個事體幫儂阿伐搭界」。這種處事觀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太好,總讓人有井水不犯河水的距離感。
  • 「不想給人添麻煩」的5種表達,你都會說嗎?
    在學習日語的時候,我相信大家肯定看到過「迷惑をかけたくない」和「世話をかけたくない」,大家都知道這兩個其實都是表達「不想給人添麻煩」的含義,但是它們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吧。從簡單的角度來說,其實兩者之間的含義相似,只是在語義上有些略微的差別。
  • 不肯「添麻煩」的日本人,正在製造東亞最大的麻煩
    魔幻至極,我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這是咋回事。是日本網友都特別識大體顧大局嗎?寧肯冒著不檢測自己病死的風險,也完全相信政府,防止醫療資源擠兌,「深明大義」到死都不怕了?但從疫情中日本人的表現來看,顯然不是這樣的。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別給他們添麻煩,別做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許在你眼中,一些無足輕重的事託給別人,會改變他一天的所有計劃安排。 你永遠都不知道,你的麻煩,會帶給別人多大的困擾。
  • 陰陽師最給別人添麻煩的呱太是誰 真是不讓人省心
    陰陽師手遊中最給別人添麻煩的呱太是茨木呱,茨木呱總是覺得自己最委屈,有個不讓人省心的妹妹輝夜姬呱,還有個不成熟的朋友酒吞呱,兩個惹禍精搞事精,每次都是它在收拾爛攤子
  • 可以自私,但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有一檔電視節目中討論的話題是:如何向別人說『不』。大多數的參與者都認為『說不』太難了。礙於面子,礙於得失,礙於周遭說不清道不明的所謂人情世故,使得拒絕別人的請求變得很難。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從源頭去想一想,如果沒有這些無端端造成麻煩的人,需要人『說不』嗎?
  • 郭某某不懂,不給人添麻煩是美德,也能不給自己找麻煩而且能保命
    如此看來,郭某某在掐死女友段某某16年後,涉嫌失手打死72歲的另一個段某某,原因其實是一樣的——那就是他是一個特別自私,冷血沒有人性,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自我為中心的人,別人得照顧他的情緒,他卻毫無照顧別人情緒的意識。他讓別人不爽,別人就得包容他,別人讓他不爽,他就要動手打人甚至殺人。有沒有人可以這樣呢?
  • 日本男性在意電車內女性的3大NG舉止
    對此,某日媒近日進行了一次關於電車內女性的言行舉止的調查,來看看男性對於女性的舉止是怎樣看待的:搭乘電車時是否曾特別在意過女性的某種行為舉止?是 29名(88%)否 4名 (12%)結果可見,有將近90%的男性曾在注意過女性在電車內的舉止,那麼,具體又是怎樣的行為舉止會引起人的注意呢?
  • 既然空氣品質這麼好,日本人為什麼還喜歡戴口罩?
    ……因為蘋果的面部識別,對於戴口罩的人,不友好。 既然影響能大到這種程度,是不是日本的空氣不行呢?其實不然,日本的年平均值PM2.5每立方米不超過15微克,中國的這個指標要在45微克的水平。一個晴朗的天氣到達日本,你能明顯感覺日本的能見度非常出色,那麼日本的空氣不差,為什麼日本卻喜歡出門戴口罩呢?
  • 「別給別人添麻煩」,別對孩子這樣說,善於麻煩別人的孩子更成功
    湖南衛視《少年說》裡有個女孩說自己從小到大一直都很懂事,也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讀書住在學校,因為怕父母擔心,幾乎很少主動打電話聯繫他們。她把自己的情緒和任性都隱藏了起來,只為當一個乖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 但她卻在節目中哭著坦言:自己過得一點都不快樂。
  •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這句話別對孩子亂說,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不會添麻煩的同時,也不知道尋求幫助了。」   而朋友的孩子在我眼裡,一直是「乖孩子」的類型。   生活中,就是會有一些孩子,不好意思、不願意麻煩別人,有什麼事情儘量自己解決,一般不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成長重要的一步
    時間,不一定能證明許多東西,但一定會看透許多東西。越來越覺得,照顧好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成長重要的一步。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說不上來的失落,道不明白的難過,理不清楚的交錯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別離和相遇,是一次又一次的遺忘和開始,可總有些事,一旦發生,就留下印跡;總有個人,一旦來過,就無法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