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被教育「不給人添麻煩」
日本人較少當眾哭泣,在大地震中,如果家人朋友遭遇不幸,通常只是默默承受
「不給人添麻煩」這是日本人的常識,這句話出現在給小孩學習的《社會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節。
讓別人不快、讓別人擔心、讓別人操心,都屬於「給人添麻煩」的範疇。
服從維護集體利益
日本人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悲哀,反而對因自己的悲哀而讓別人擔憂和牽掛表示歉意。
在大地震中,如果家人朋友遭遇不幸,日本人通常也不會號啕大哭,只是默默承受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當有人獲救時,代替「謝謝」說 「對不起」的人也不少,對他們來說,比起感謝,給別人添麻煩的心情更多。
此外,不給別人添麻煩也可以解釋日本人的忍耐力和自律精神,隨地吐痰、大聲喧譁、插隊、亂扔垃圾等等都被視作給別人添麻煩的行為。
當這種社會行為規範變為大多數人的自覺意識以後,少數「不拘小節」的人也會慢慢自律起來。
即便是在大地震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候,日本人仍然幾乎苛刻地維持著公共秩序。在以「災民」為標籤的那個集體中,個人離不開集團,集團保護個人,只有絕對服從才是維護集體利益的表現。這個時候並不需要「個人英雄主義」救他人於水火,「和大家一樣」不僅容易形成合力,克服困難,也能保障系統運行的效率。
教育培養秩序
日本平民面對巨災的秩序感和鎮定氣質,實際上就是一種整個社會面對災害的韌性表達。這種韌性的普遍養成,當然可以從國民性格中去尋找解釋。
比如,生死無常的人生觀的浸透,比如,視風雅為清冷之物的美學,都會對國民的行為習性起到鼓勵和規製作用。但是,社會秩序觀的形成,從來不只是哲學的結果。哲學更多地影響個人行為,而社會秩序的形成則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意識協同,和協同後的行動範例。
巨災面前,對於自身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恐慌足以讓自利性代替共利性,足以打破日常的協同習慣,從而損害平常秩序。強震中的日本社會仍能保持良性秩序,展現社會韌性,固然有國民性的因素,而更主要是持之以恆的,通過教育、防災培訓和社區建設而推進的非物質化的社會建設的結果。
震後心情
震後網上釋放壓力
網友中蔓延核洩漏擔憂
日本11日遭遇強震、海嘯,部分地區電話通信中斷。數以千計日本民眾「擁向」網際網路,尋找親友,互報平安,乃至表達對核洩漏等問題的看法。
喜
「媽媽還好,正在回家路上」
震後,一些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和社交網站開始充當「尋人中介」。不少網友登錄社交網站,聯繫親友。
谷歌公司開啟英文和日文版「尋人」網頁。用戶點擊「我找人」一欄,在搜索欄中鍵入想找人的姓名,隨後點擊姓名進入供留言、提供描述信息的頁面。用戶也可點擊「我有某人消息」一欄,輸入所知信息。
「媽媽還好,正在回家路上,」一名網友留言道。截至12日19時30分,谷歌「尋人」網頁已有4.5萬條記錄。
此外,一些微博、視頻網站也提供類似服務。
憂
「如果核洩漏怎麼辦?」
除充當「尋人中介」,網際網路還成為一些網民表達憂慮的重要渠道。
12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洩漏的消息傳出後,一些民眾表達對核洩漏的擔憂。
「經過令人沮喪的一夜,我早上8點回家,」東京一名23歲女性白領在一家社交網站上說,「現在又出現核洩漏,我們可能已經暴露在核輻射環境中。」
「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之後還會發生什麼,明天是否還能活著,」她說。
「輻射在增加,他們在準備(防輻射用)碘。如果風很大,會把放射性物質吹向……」有人在網上寫道。
生死一刻
靠屋頂殘骸漂兩天 60歲男子獲救
日本一名男子遭海嘯被捲入大海後,依靠一片屋頂殘骸漂浮了兩天,13日獲救。信川弘光(音譯)現年60歲,13日中午被日本海上自衛隊一艘驅逐艦救起。
搜救人員說,信川當時身體狀況良好,隨後由直升機送往醫院。信川告訴搜救人員,他得知海嘯來臨時跑開,第一波浪退去後回家取物品,不料遭另一波浪襲擊。海嘯把他連同屋子一起卷到15公裡外,信川抱住屋頂殘骸在海中漂浮了兩天。
「貓叔」,你還好嗎?
網友為「貓叔」及所有生命祈禱
它是來自日本鄉下的一隻超級明星貓,頭出奇大,喜歡眯眼,喜歡戴墨鏡,喜歡頂東西,還喜歡鑽進狹小的籃子裡睡大覺。這隻貓的日語名字叫「籃子貓」,可到了中國卻有了個很囧的名字「貓叔」,因為它有8歲了,相當於人的48歲。
據悉,日本發生強烈地震,「貓叔」的家鄉巖手縣遭到地震、海嘯的重創,大量房屋被損毀,「貓叔」一家現在生死不明。目前,網友在網上發起為「貓叔」和所有生命祈禱的活動。
(據《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
震後感受
東京秩序如常
只是街上人少點
12日是周末,東京晴朗,下午電車開了。從上海來總部出短差的湖南漢壽小夥郭鳴甚至悠閒地上街,不緊不慢買了一塊手錶和一隻LV錢包。街上人少了一些,但秩序如常,沒有異樣。這裡是東京。
「感覺東京城市秩序良好,也沒有什麼緊張氣氛。除了拿著當天報紙或者在手機上看最新新聞的人,別的和往常沒有什麼兩樣。」目前在東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國教師易山告訴記者。
東京池袋車站西口是公交車車站集中的地方,一輛接一輛的公交車有條不紊地運行著。遠遠地看到站牌處人頭攢動,所有的人都在排隊等候上車。
S形的長龍蜿蜒了數百米,沒有人知道隊伍最後在哪,進行交通協管的只有區區數人,沒有工作人員維持、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人們仍然如此自覺地排隊。
「東京街頭淨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佛數萬人都一起走上了街頭,但都自動列隊默默前行,秩序井然,毫無喧譁,我在開車,路上塞車,但也毫無喇叭聲,眼前的一切,仿佛是部場面巨大的無聲電影。」
——微博網友
「幾百人在廣場避震完畢,整個過程,無一人抽菸,服務員在跑,拿來一切:毯子,熱水,餅乾。所有男人幫助女人,跑回大樓為女人拿東西,接來電線放收音機。3個小時後,人散,地上沒有一片垃圾,一點也沒有。」
——微博網友
(責任編輯:U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