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新昌竹紙的「前世今生」

2020-12-23 浙江在線

2020-06-17 09:26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俞帥鋒

紙簾盤

料皮筐

絞索

張田興留存的造竹紙工具 絞棍

「拿張紙來,要竹紙,最好是新昌元書熟紙……」最近,由夏雨、魏晨等主演的《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正在熱播。第26集中,尹銀匠在使「飛橋登仙」絕技過程中的一句話讓很多人對「新昌元書熟紙」產生無限好奇。

電視劇中說到的新昌就是新昌縣,那麼「元書熟紙」又是一張什麼紙呢?記者了解到, 「元書熟紙」就是以前小將鎮、原巧英鄉一帶村民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的竹紙,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已經沒人製作竹紙了。

浸潤時光斑駁的記憶,新昌竹紙從歷史深處走來。一路雅俗共賞,一路跌宕起伏,不覺已過千年。這張紙,書香千年,自己也活成了史詩。為了目睹新昌竹紙的絕代風採,對此,記者連日來進行深入調查,走讀一紙背後從繁華到衰落的如煙往事。

熱播大劇帶出新昌竹紙

熱播大劇《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改編自馬伯庸小說《古董局中局》,主要講述追捕古董假冒集團「老朝奉」的故事。在其原著小說中是這樣描述新昌竹紙的:

尹鴻說拿張紙來,要竹紙,最好是新昌的元書熟紙。新昌是紹興附近的一個縣,以竹紙而出名。柳成絛低聲詢問了幾句,說:「新昌紙沒有,長汀的玉扣紙行嗎?」尹鴻不滿地晃了晃大腦袋,說湊合吧,可以試試。

昨日,記者在縣博物館看到了縣書法家協會主席商力戈捐贈的竹紙,竹紙色澤微黃,在光線下顯出溫柔的質地,散發出氤氳幾十年的竹香。記者多方打聽後得知,上世紀90年代初期,巧英鄉(今屬小將鎮)一帶還有人生產竹紙。對此,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時為孟夏,一路竹林蒼翠、青山疊翠,地處新昌縣東南部的原巧英鄉是毛竹之鄉,有漫山遍野的毛竹資源。而對於生產手工竹紙,目前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小將鎮經濟服務發展辦的張田興就是其中一位。

「中溪村建村是公元902年,大概300多年後,就開始做竹紙。」 今年59歲的張田興是原巧英鄉中溪村人,自從1984年進入莒根鄉(原巧英鄉莒根片)擔任林業技術推廣員以來,一直從事農林技術的推廣工作。據張田興介紹,竹紙質地柔韌,紙張厚實,吸水性好,「元朝時候流行發展起來,所以叫元書。」

記者了解到不止中溪村,當時原巧英鄉一帶,不少村做過竹紙。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張純漢在雪溪公社擔任文書和團幹,由於工作原因,經常走村入戶,在原巧英鄉石研坑自然村一帶經常看到做竹紙。「當時火柴比較稀有,當地村民經常拿竹紙來做煤頭紙。」

今年35歲的劉振滿老家在小將鎮廟前自然村,他告訴記者,自己讀小學的時候,村裡還有幾戶人家在做竹紙。

新昌竹紙歷史源遠流長

「唐朝時的剡藤紙,後來發展到了宋元時期的竹紙。」記者向新昌一些文化研究者了解此事,但均表示新昌竹紙應該是剡藤紙的「升級版」。

通過查閱有關文獻,一張竹紙的滄桑畫卷也在記者腦海裡逐漸打開:西晉張華《博物志》載:「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紙,故即名紙為剡藤。」當時剡溪兩岸豐富的剡藤是造紙的極好原料,剡藤紙也一度被官方規定為文書專用紙。因藤類是野生植物,成長緩慢。當宋代剡溪的藤類耗盡、藤紙逐漸衰落之時,唐代中葉興起的以竹造紙大展雄風,宋代以後竹紙逐漸取代藤紙。

記者發現在竹紙發展史上,新昌竹紙曾一紙繁華。曾任《紙和造紙》雜誌主編的劉仁慶教授,他在其論文《論藤紙——古紙研究之四》(《紙和造紙》2011年1月第30卷第1期)中提到:到南宋嘉泰(1201-1204年)年間,剡藤紙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剡中竹紙,名聲蓋過了藤紙。而曾為新昌歷史文化研究作出卓越貢獻的陳新宇,在其《「剡中」析》的文章中指出,唐代剡中指的是石城山一帶,今均在新昌縣境內。

「會稽竹箭東南美,研席之間見此君。為間溪工底方法,殺青書字有前聞。」 「會稽竹箭東南美,化作經黃紙疊層。舊日土毛無用處,剡中老卻一溪藤。」南宋著名詩人曾幾寫有《剡溪竹紙三首》,其中兩首都涉及到竹紙,更加印證了當時新昌一帶盛產竹紙。那些關於新昌竹紙風華絕代的種種傳說,此刻也有了歷史的印證。

一棵竹如何變成一張紙?

關於用竹造,明代的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作了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片紙來之難,過手七十二。」細數竹紙工藝,「砍其麻、去其青、漬以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簾、刷以壁」。記者從張田興處得知,新昌竹紙製作根據實際經過改良,但大同小異。

「在5月20日到5月底這段時間上山砍竹。」在張田興的記憶裡,中溪竹紙選料嚴格,必須選用當年的嫩毛竹。每年小滿節氣前後,漫山遍野的毛筍開始脫殼長成嫩竹,這時候的毛竹是最好的做竹紙的原料,「太早,毛竹含水量高,成漿率低;晚了,毛竹纖維太老,影響紙的質量。」

在這半個月時間裡,村民們要把一年的原料都準備好,是一年裡最忙的時候。張田興小時候就跟著父親進入深山,砍下還未長竹葉的嫩竹。「芒種是煉料,夏至是洗料,立秋是做紙。」竹紙工藝,與「節氣」這種中國古老的農事計時法則緊密相連。

「從山上砍下嫩竹後,先截成長1.3米到1.5米,寬5公分的竹條。」據張田興介紹,劈好的竹條被放進竹山腳下的一個料塘裡,每放一層都要撒上生石灰,直到塘裡擺滿竹條,他們會引旁邊的溪水浸泡。這個過程就是醃料,前後需要一個月左右,嫩竹的纖維就充分糜爛分解了。之後,將塘裡的水排出,拿掉遺留在竹條上的石灰塊,再在上面鋪滿稻草,用大石頭壓著,再次引進溪水,讓竹條在水裡再放置2個月左右。「原料就準備好了,接下去就可以做紙。」張田興說,放在水裡的原料不爛不腐,隨時都能拿出來做紙。

到了八月,立秋前後,正是村民們忙著做竹紙的時間。大家再撈出竹子來,剝去纖維較硬的青皮,將剩下的竹肉纖維進行打漿粉碎處理。打漿後,就可用來「舀水」——這需要多年練就的手感,用紙簾盤將纖維漿均勻撈起做好紙坯,接著壓榨出水分,把紙漿翻轉倒扣在木板上,分離出一張溼紙。天氣好的時候,這些紙就放到太陽底下自然晾乾。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這些溼紙會被送去烘乾室烘乾。一張溼紙貼到牆壁上,熱氣從兩邊進入,幹了的紙就自然脫落。至此,一張冰清玉潔的竹紙完美面世。

時光荏苒,到20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現代化製紙業的興起,手工竹紙迅速受到市場擠壓,手工紙坊經營難以為繼,加上因為巧英水庫的建造,竹紙作坊也慢慢地關閉了。

1996年,張田興家的竹紙作坊歇業,這是中溪村最後一家關閉。往事已成追憶,目前全縣已經沒有地方再生產竹紙,竹紙製作工藝也走在瀕臨消亡的路上。

1592357198000

相關焦點

  • 巴中電視臺紀錄片《探秘巴文化》第二季第一集:米倉古道的前世今生
    巴中電視臺紀錄片《探秘巴文化》第二季來啦,今天請看第一集:米倉古道的前世今生。2019年,巴中電視臺紀錄片《探秘巴文化》第一季帶我們穿越歷史迷霧,一起去探秘了遠古巴人的風華2020年,巴中電視臺再度啟程,沿著古巴人的足跡探尋千年古道的秘密,為您講述米倉古道的前世今生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前世今生因果輪迴
    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世界裡,人生在世是否真的會有前世與今生。每一個人都在猜想,都在找答案。如果真的有前世,就會想到有沒有來世。前世與今生如果真的還有今生,那麼今生無法報答的恩情等到來世再報 。人世間是如此美好,今生修來的福分是前世的因果。好人必有好報。前世的因果,決定了今生的命運。
  • 在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get煤炭產業的前世今生
    園內的礦工照片牆。2009年,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被納入雲岡大景區規劃,共建設煤炭博物館、井下探秘遊、石頭村、晉陽譚、仰佛臺、工業遺址展示區,棚戶區遺址等七大景區。  本著「破題煤企轉型,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晉華宮礦以建設國家礦山公園為契機,大刀闊斧地對礦區環境進行治理,建設「地面生態遊、地下探秘遊」的現代化新型礦井。
  • 廖閱鵬: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你夢回前世,總結今生!
    最近在最右上,看到了一則消息,許多人聽了廖閱鵬的前世今生催眠曲,都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我覺得很神奇,便趁著月黑風高之夜,孤身一人躲在被窩裡,悄悄的打開了喜馬拉雅收音機,點開了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上耳機,準備一場穿越之旅。
  • 催眠看前世今生?不僅看到……還療愈
    L女士在集體催眠看前世今生時,坐在裡間,因為聽不到催眠引導語,沒有看到前世而深為遺憾。      為了讓自己也能看到前世,中午一吃完飯,L女士就主動約我為她做催眠。大家的學習興趣很高,即便是正午時間,大家也都主動放棄了休息時間,主動分成小組練習起來。在我們開始催眠的同時,其他四五個小組的練習也開始了。
  • 輪迴的實證:貝滿中學老師的前世今生
    左邊前世照片,女校算術老師;右邊今生照片,某部門主編邊前世照片,女校算術老師;右邊今生,某部門主編左邊是前世照片,還是個名人,康有為的外孫女--羅儀鳳,在女校當英文老師;右邊今生照片,成普通人了,某部門核心員工。這世跑到自己前世的墓前轉了轉,不過貌似也沒得到啥靈感。
  • 【體驗鎳都別樣風採】走進金昌花文化博覽館 聆聽百花的前世今生
    每日甘肅網金昌7月22日訊(記者韋德佔實習生王靜琪)今天上午,「相約花海探秘驪靬,體驗鎳都別樣風採——2017全國網絡媒體、網絡大V金昌行」一行走進金昌花文化博覽館,聆聽花的前世今生。
  • 袁勇麟教授暢談協和的前世今生
    《協和的前世今生》專題教育講座 楊競雯/攝談及學院的「今生」,新生入學講座《協和的前世今生》同學認真聽講 劉夢卿/攝新生入學講座《協和的前世今生》同學認真聽講 劉夢卿/攝新生入學講座《協和的前世今生》 國際商學系同學認真聽講座  謝寧靜/攝
  • 人人值得一看——談前世 | 贈書《前世今生》
    佛在經上常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這前世的因果,你看看現在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來世什麼樣的果報,現在造的因就是。 你看看現在這個世界,這果!你就曉得前世造什麼樣的因;再看看現在社會大家造的因,我就曉得將來社會會有什麼果報。歷史是一面鏡子!這決定不是假的。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今生長壽為何因  前世買物放生靈今生短命為何因  前世宰殺眾生命今生無妻為何因  前世偷奸謀人妻今生守寡為何因  前世輕賤丈夫身今生奴婢為何因  前世忘恩負義人今生眼明為何因  前世舍油點佛燈今生瞎眼為何因  前世指路不分明今生缺口為何因
  • 今生的愛人就是前世埋葬你的人
    佛祖解釋道,其實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那個未婚妻的前世,而你正是那個路過她身邊,給她穿上一件衣服的路人。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便是最後把她掩埋的那個人。那人便是她後來所嫁之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當你與愛人攜手之時,就是前世殘存的記憶在提醒你了。
  • 今生的胎記竟隱藏自己前世信息?湖南再生人探訪探秘
    (一)筆者發現當地再生人普遍帶有與前世相關的胎記。其實形形色色的胎記很多人身上都能找出,但沒有前世記憶的人無法解釋這些胎記的來源。再生人出生就帶有胎記或出生缺陷,他們自己的解釋和前世的遭遇一致,給再生人的說法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物質證據。有些胎記惟妙惟肖,物理外觀竟然和前世的相關物質幾乎一致!
  • 小兒推拿的前世今生(前世篇下)
    小兒推拿的前世今生(前世篇上) 上一期我們講了小兒推拿的史料積累期,那麼當資料積累到一定程度,那麼就會交叉混合產生出新的學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小兒推拿的形成期。這個時期主要從明清時代開始。下一講我們就要開始聊一聊小兒推拿的今生了,共同了解一下近現代小兒推拿的發展。
  • 「天門冬 」的前世今生!
    「天門冬」的前世今生!「天門冬」的前世:古籍中「天門冬」的記載:「天門冬「天門冬」的今生:「天門冬」怎麼吃果實類:熟透的紅色果子可以直接吃現在大家知道「天門冬」的前世今生了吧?感謝您在百忙之中的閱讀,希望本文的知識對您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的農業知識,請您持續關注我!
  • 今生夫妻的愛情是前世的「因果」,一切都是緣分
    佛陀說:今生萬物皆是前世的因果。前世的因果,今生的命運。佛陀說:婚姻真的是過去註定的嗎?很多都是前夫和前妻,所以這輩子也是夫妻。也有情侶來報答他們的恩情、委屈和債務,具體原因要分析。做夫妻是過去的一種宿命,有些夫妻種了更多的善緣,所以這輩子的恩愛。有些夫妻因為感情不好經常吵架,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嚴肅,這是因為前世的不良關係。
  • 北大未名湖的前世今生(組圖)
    北大未名湖的前世今生【中國人的聖誕節】探訪中國聖誕村越南更奇葩:年輕人幹50年才能買套房貴州:北盤江畔的「天籟之音」北大未名湖的前世今生【中國人的聖誕節 ");}
  •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世因果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世因果,出現在你身邊的人一定會讓你經歷一些什麼,有的人帶給你快樂幸福,有的人讓你悲傷不安,一切的經歷是因為一個緣字,前世有緣今生相聚,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愛情是一場輪迴,這輩子的愛,是上輩子的債;一切相遇皆有原因,一切事皆有輪迴,我們能得到到是前世種下的善因,我們得不到的是沒有姻緣,前世因今世果,有因有果,才會有愛的萌芽,你能得到但不能長久的是種下的善因不夠,我們能得到長久但是生活不如意到是因為前世的虧欠,傷害了別人所以今生不能安寧!
  • 精選5本前世今生文,無論前世,還是今生,我想一直在你身邊!
    今天為寶寶們整理了5本前世今生文,快一起來看看吧。如果寶寶們想看什麼類型的小說,可以在留言區告訴九九哦,九九會整理分享給大家。01《洞房前還有遺言嗎》作者:且墨<文案簡介>卿如是:我是你的祖宗,我們之間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這樣是會遭天譴的。
  • 盤點動漫裡的前世戀人們:前世相戀,今生也要相愛
    人們常說前世的戀人,今生的緣分,還有就是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這是人們對愛情的無限美好遐想,雖然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是有些東西是科學也無法解釋的事,同時這會給人一絲希望和慰藉。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前世的戀人,說不定今生還可以互相找到對方,但是這個肯定是機率特別小的一件事情,因為很多人根本記不住前生發生了些什麼。今天我們來說說動漫裡的前世戀人。神無月的巫女《神無月的巫女》作為一部2004年上映的老番,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沒看過,但就其畫風、人設、劇情、內涵,即使放到現在也毫不遜色於一般番劇。